转移性收入是指什么意思,财产性收入是指什么

法律普法百科 编辑:张乐

转移性收入是指什么意思,财产性收入是指什么

大家好,由投稿人张乐来为大家解答转移性收入是指什么意思,财产性收入是指什么这个热门资讯。转移性收入是指什么意思,财产性收入是指什么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转移性收入是指什么包括哪几大类

新华社北京8月20日电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

(1995年11月2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186号发布 2020年8月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729号修订)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以下简称预算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县级以上地方政府的派出机关根据本级政府授权进行预算管理活动,不作为一级预算,其收支纳入本级预算。

第三条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应当在精算平衡的基础上实现可持续运行,一般公共预算可以根据需要和财力适当安排资金补充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第四条 预算法第六条第二款所称各部门,是指与本级政府财政部门直接发生预算缴拨款关系的国家机关、军队、政党组织、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单位。

第五条 各部门预算应当反映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安排给本部门及其所属各单位的所有预算资金。

各部门预算收入包括本级财政安排给本部门及其所属各单位的预算拨款收入和其他收入。各部门预算支出为与部门预算收入相对应的支出,包括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

本条第二款所称基本支出,是指各部门、各单位为保障其机构正常运转、完成日常工作任务所发生的支出,包括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所称项目支出,是指各部门、各单位为完成其特定的工作任务和事业发展目标所发生的支出。

各部门及其所属各单位的本级预算拨款收入和其相对应的支出,应当在部门预算中单独反映。

部门预算编制、执行的具体办法,由本级政府财政部门依法作出规定。

第六条 一般性转移支付向社会公开应当细化到地区。专项转移支付向社会公开应当细化到地区和项目。

政府债务、机关运行经费、政府采购、财政专户资金等情况,按照有关规定向社会公开。

部门预算、决算应当公开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部门预算、决算支出按其功能分类应当公开到项;按其经济性质分类,基本支出应当公开到款。

各部门所属单位的预算、决算及报表,应当在部门批复后20日内由单位向社会公开。单位预算、决算应当公开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单位预算、决算支出按其功能分类应当公开到项;按其经济性质分类,基本支出应当公开到款。

第七条 预算法第十五条所称中央和地方分税制,是指在划分中央与地方事权的基础上,确定中央与地方财政支出范围,并按税种划分中央与地方预算收入的财政管理体制。

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具体内容和实施办法,按照国务院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八条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政府应当根据中央和地方分税制的原则和上级政府的有关规定,确定本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财政管理体制。

第九条 预算法第十六条第二款所称一般性转移支付,包括:

(一)均衡性转移支付;

(二)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的财力补助;

(三)其他一般性转移支付。

第十条 预算法第十六条第三款所称专项转移支付,是指上级政府为了实现特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给予下级政府,并由下级政府按照上级政府规定的用途安排使用的预算资金。

县级以上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健全专项转移支付定期评估和退出机制。对评估后的专项转移支付,按照下列情形分别予以处理:

(一)符合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规定,有必要继续执行的,可以继续执行;

(二)设立的有关要求变更,或者实际绩效与目标差距较大、管理不够完善的,应当予以调整;

(三)设立依据失效或者废止的,应当予以取消。

第十一条 预算收入和预算支出以人民币元为计算单位。预算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收纳和支付的,应当折合成人民币计算。

第二章 预算收支范围

第十二条 预算法第二十七条第一款所称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是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等依照法律法规规定,按照国务院规定的程序批准,在实施社会公共管理以及在向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提供特定公共服务过程中,按照规定标准向特定对象收取费用形成的收入。

预算法第二十七条第一款所称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是指矿藏、水流、海域、无居民海岛以及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森林、草原等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按照规定纳入一般公共预算管理的国有资产收入等。

预算法第二十七条第一款所称转移性收入,是指上级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下级上解收入、调入资金以及按照财政部规定列入转移性收入的无隶属关系政府的无偿援助。

第十三条 转移性支出包括上解上级支出、对下级的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调出资金以及按照财政部规定列入转移性支出的给予无隶属关系政府的无偿援助。

第十四条 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包括政府性基金各项目收入和转移性收入。

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包括与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相对应的各项目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第十五条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包括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规定应当纳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国有独资企业和国有独资公司按照规定上缴国家的利润收入、从国有资本控股和参股公司获得的股息红利收入、国有产权转让收入、清算收入和其他收入。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包括资本性支出、费用性支出、向一般公共预算调出资金等转移性支出和其他支出。

第十六条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包括各项社会保险费收入、利息收入、投资收益、一般公共预算补助收入、集体补助收入、转移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下级上解收入和其他收入。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包括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支出、转移支出、补助下级支出、上解上级支出和其他支出。

第十七条 地方各级预算上下级之间有关收入和支出项目的划分以及上解、返还或者转移支付的具体办法,由上级地方政府规定,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第十八条 地方各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上下级之间有关收入和支出项目的划分以及上解、补助的具体办法,按照统筹层次由上级地方政府规定,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第三章 预算编制

第十九条 预算法第三十一条所称预算草案,是指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编制的未经法定程序审查和批准的预算。

第二十条 预算法第三十二条第一款所称绩效评价,是指根据设定的绩效目标,依据规范的程序,对预算资金的投入、使用过程、产出与效果进行系统和客观的评价。

绩效评价结果应当按照规定作为改进管理和编制以后年度预算的依据。

第二十一条 预算法第三十二条第三款所称预算支出标准,是指对预算事项合理分类并分别规定的支出预算编制标准,包括基本支出标准和项目支出标准。

地方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应当根据财政部制定的预算支出标准,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财力状况等,制定本地区或者本级的预算支出标准。

第二十二条 财政部于每年6月15日前部署编制下一年度预算草案的具体事项,规定报表格式、编报方法、报送期限等。(未完待续)

转移性收入是指什么高中政治

我们知道,地方财政收入是地方政府执行其职能、提供公共服务的基础。

地方财政收入越多,当地政府工作就会好干很多,什么民生保障、什么创新发展都有财力支持。

那么,地方财政收入来源究竟有哪些呢?

税收收入

税收是地方政府最主要的财政收入来源,涵盖了多种税种,如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增值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土地增值税等。税收收入具有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为地方政府的日常运作和公共服务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以深圳为例,2024年度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占据了49.6%的比重,显示出税收在地方财政收入中的核心地位。

然而,税收收入也受到经济环境和政策调整的影响。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税收制度的改革,一些地区的税收收入增速放缓,甚至出现负增长。特别是依赖工业和传统经济模式的地区,税基收缩更加明显。因此,地方政府需要密切关注经济形势,合理调整税收政策,以确保税收收入的稳定增长。

非税收入

非税收入也是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国有资产收益、行政事业性收费、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政府投资收益、罚没收入、捐赠收入等。这些收入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能够弥补税收收入的不足。

国有资产收益:主要来自于市属国有企业或国有资产的投资收益。通过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提高国有资产运营效率,可以增加国有资产收益在财政收入中的比重。行政事业性收费:包括各类行政许可和公共服务收费,如护照、户口等。这些费用通常与居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其定价和征收受到严格监管,以确保公平性和透明度。土地出让金:是地方政府通过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获得的收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出让金已成为许多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土地出让金的可持续性受到土地资源的限制,且近年来随着房地产市场的调整,土地出让收入大幅下滑。罚没收入:是对违法违规行为处以罚款后,地方当局所得的收入。这部分收入主要用于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捐赠收入:虽然规模有限,但往往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价值,可以用于支持特定项目或社会公益事业。转移性收入

转移性收入主要指的是中央政府向地方政府提供的转移性支付,包括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等。这些资金主要用于平衡地区间的财政资源,改善基础设施和促进社会事业的发展。转移性收入是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补充,有助于缓解地方财政压力,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然而,转移性收入的规模和分配方式受到上级政府的政策导向和财力状况的影响。因此,地方政府需要加强与中央政府的沟通协调,争取更多的转移性支付支持。

债务收入

债务收入是地方政府通过发行债券等方式筹集的资金,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民生项目等长期投资项目。这些项目虽然短期内可能无法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但对于城市的长远发展来说至关重要。

然而,债务收入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如果地方政府过度依赖债务收入,可能会导致债务规模膨胀,增加财政风险。因此,地方政府需要合理规划和管理债务收入,确保债务规模与偿债能力相匹配。

经济发展带来的收入

地方政府还可以通过促进经济发展来增加财政收入。例如,吸引外来投资、扶持本地企业发展、推动产业升级等措施。这些措施有助于提高地方的财政收入水平,并为政府带来丰厚的财政回报。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地方政府应积极探索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同时,加强财政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确保财政收入的合理运用。

结论

综上所述,地方财政收入来源多元化,包括税收收入、非税收入、转移性收入、债务收入以及经济发展带来的收入等。

这些收入来源共同构成了地方财政收入的多元化体系,为地方政府提供了稳定的财力保障。

然而,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和政策调整的影响,地方政府需要密切关注财政收入的变化趋势,合理配置资源,优化收入结构,以实现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长治久安。

转移性收入啥意思

快看看你排在哪里↓

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31省份前三季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这里面信息量很大。哪个地区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哪些地区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哪块收入“拖了后腿”?你的收入又是什么水平?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累计值(元)。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上海北京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

一般来说,要说收入最高的地区,北上广深是最有发言权的。

确实如此。截至今年三季度,上海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达到了54126元。北京位居第二位,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1772元。

在全国省份中,也就是上海、北京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5万元。

不过,因为是按照省份统计,所以没有广州和深圳的数据。广东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2034元,位列第六位。在上海、北京之后,还位列浙江、天津、江苏之后。

从地区排名来看,整体上,江浙沪地区人均可支配收入较高。从历年水平来看,这一排名较为稳定。

实际上,挣得多的地区,花得也多。前三季度,上海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0659元,也是唯一支出超3万元的地区。

9地超全国平均水平

虽然争不了第一第二,但收入能超全国平均水平,也是不错的。

全国平均水平是多少呢?23781元!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781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3.9%,名义增速比上半年回升1.5个百分点。

梳理发现,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地方有9个。除了上海和北京,还有浙江(40121元)、天津(34469元)、江苏(32667元)、广东(32034元)、福建(28771元)、辽宁(24640元)、山东(24920元)。

看得出来,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全国水平的地区,本身的地区生产总值也位列前茅,比如广东、江苏、山东、浙江等。也就是说,这些地区人均可支配收入高是有经济基础的。

多地增速快于全国平均水平

从全国来看,居民收入实际增速由负转正,是三季度的一大亮点。各地区人均可支配收入也纷纷提速。

其中,不少地区前三季度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名义增速,超过了全国水平(3.9%)。

比如:

安徽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930元,同比名义增长6%,比上半年加快1.4个百分点。

江苏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667元,同比增长4.0%,增速比上半年加快1.7个百分点。

贵州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52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6.8%,增速比上半年加快0.9个百分点。

湖南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731元,增长6.1%,比上半年回升0.9个百分点。

重庆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539元,同比增长6.5%,较上半年提高1.5个百分点。

……

收入提速,口袋鼓了,人们才敢花钱,能消费。

哪项收入拖了后腿?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就是老百姓可用于自由支配的收入,这其中还包括四项,分别是工资性收入、经营性净收入、财产性净收入和转移性净收入。

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都能理解,所谓转移性净收入主要包括离退休金、养老金、失业救济金等。

前三季度,其中有三个都是增长的。

比如,全国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13486元,增长3.6%,比上半年加快1.1个百分点;

全国居民人均转移净收入4525元,增长8.9%,比上半年加快0.7个百分点;

全国居民人均财产净收入2090元,增长7.2%;

只有全国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3680元,同比下降2.0%。

虽然下降了,但相比此前,降幅已经收窄了。

经营性收入主要体现在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等的收入上,这一块收入很重要。

专家表示,还要加快落实保市场主体各项政策,深入推进减税降费,提高它们的生存和发展能力。

来源/经济日报微信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广东广播电视台

转移性收入的定义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脱贫攻坚应知应会》问答,主要有以下内容:


Q

财产性收入

A

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和不动产(如房屋、车辆、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包括出让财产使用权所获得的利息、租金、专利收入,财产营运所获得的红利收入、财产增值收益等。


Q

转移性收入

A

国家、单位、社会团体对居民家庭的各种转移支付和居民家庭间的收入转移,包括计划生育补贴、低保金、特困供养金、养老保险金、生态补偿金、农业补贴。除以上各类补贴外,还包括政府、非行政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对农户转移的退休金、社会救济和补助、救灾款、经常性捐赠和赔偿等;住户之间的赡养收入、经常性捐赠和赔偿以及农村地区(村委会)在外(含国外)工作的本住户非常住成员寄回带回的收入等。


Q

家庭总收入、家庭纯收入、家庭人均纯收入计算公式

A

(1)家庭总收入=生产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

(2)家庭纯收入=家庭总收入—生产经营性支出;

(3)家庭人均纯收入=家庭纯收入/家庭人口数。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转移性收入是指什么意思,财产性收入是指什么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