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义股东相关法律条文规定,名义股东对外有效吗

公司法 编辑:滕言仪

一、名义股东相关法律条文规定

《公司法》

  第七十一条 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之间可以相互转让其全部或者部分股权。

  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应当经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股东应就其股权转让事项书面通知其他股东征求同意,其他股东自接到书面通知之日起满三十日未答复的,视为同意转让。其他股东半数以上不同意转让的,不同意的股东应当购买该转让的股权;不购买的,视为同意转让。

  经股东同意转让的股权,在同等条件下,其他股东有优先购买权。两个以上股东主张行使优先购买权的,协商确定各自的购买比例;协商不成的,按照转让时各自的出资比例行使优先购买权。

  公司章程对股权转让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所谓挂名股东,是指一方与他方约定,同意仅以其名义参加设立公司,实际上并不出资,公司注册资本均由他方投入,该不出资一方即为挂名股东。

  挂名股东也叫名义股东,有时还叫人头股东,通常的表现是实际出资人,邀请若干人同意出借他的姓名或者名称,作为公司的股东,实际上不履行出资的义务,出资的义务由实际出资人去履行,公司的管理也不参与;但是个别情况下则表现为由名义股东出来参与公司的管理,但是要把其分到的股息红利,转给实际出资人,有的实际出资人甚至连名义股东都不是,而是在幕后指挥,这样就非常容易产生实际出资人和名义出资人之间的冲突。

  

二、名义股东对外有效吗

  根据《公司法解释(三)》第26条规定,“公司债权人以登记于公司登记机关的股东未履行出资义务为由,请求其对公司债务不能清偿的部分在未出资本息范围内承担补充赔偿责任,股东以其仅为名义股东而非实际出资人为由进行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名义股东根据前款规定承担赔偿责任后,向实际出资人追偿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所以可知,如果实际出资人未全面履行出资义务,则名义出资人需要对公司债务在实际出资人未出资的本息范围内承担补充赔偿责任。

  挂名股东的退出,需要在有关的规定下处置,当事人在具体问题的处理中,需要考虑公司的经营股东的意见,如果不同意,那么退出的事情就会无法解决,所以自己要在事情的解决中做好一定的准备,协调其他股东。以上就是羽航法律科普网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名义股东如何安全退出,名义股东是否对外有效的问题的解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三、商业活动中名义股东如何安全退出

本站为您整理关于本文的法律热搜话题

名义股东相关法律条文规定有哪些

名义股东相关法律条文规定是什么

名义股东的相关法律规定

名义股东相关法律条文规定最新

名义股东的法律责任

名义股东享有哪些权利

名义股东是否合法

名义股东相关法律条文规定是什么

1.名义股东在法律中的地位

名义股东的法律地位

名义股东是否合法

名义股东的作用

名义股东要承担法律责任吗

名义股东的相关法律规定

名义股东有没有风险

名义股东有什么权利

名义股东承担债务吗

名义股东有股东资格吗

名义股东是有权处分还是无权

名义股东的法律责任

来源:中国法院网-商业活动中名义股东如何安全退出,名义股东怎么规避风险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