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夫妻一方是精神病患者另一方能否提出离婚
夫妻一方是精神病患者,另一方可以提出离婚。具体分析如下:
(一)法律层面,我国法律保障公民的婚姻自由,包括结婚自由和离婚自由。若一方患有精神病等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另一方有权提出离婚诉求。
(二)程序方面,因精神病患者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离婚程序相对复杂。通常不能通过协议离婚方式,而需通过诉讼离婚。另一方需先向法院申请认定精神病患者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并为其指定监护人。之后,再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由法院根据具体情况,判断夫妻感情是否确已破裂。
(三)法院判定时,会综合多方面因素考量,如患病一方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情况、双方婚前感情基础、婚后生活状况等。若经审理认定夫妻感情确已破裂,法院会依法判决准予离婚。
二、判决离婚后还需要再去民政局办离婚证吗
判决离婚后不需要再去民政局办离婚证。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从法律效力来看,法院的离婚判决书与民政局颁发的离婚证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法院作出的离婚判决生效后,婚姻关系即依法解除。也就是说,判决书生效之时,夫妻双方在法律上的婚姻关系就已经终结,与通过民政局协议离婚并领取离婚证的法律效果是一样的。
(二)从程序角度而言,离婚途径有协议离婚和诉讼离婚两种。协议离婚需双方到民政局办理登记手续并领取离婚证;而诉讼离婚是由法院依法审理并作出判决,一旦判决生效,就完成了离婚的法定程序,无需再重复办理离婚证。
总之,法院的离婚判决书就是解除婚姻关系的有效法律文书,当事人无需再前往民政局办理离婚证,持生效的离婚判决书即可证明自己的婚姻状态。
三、分居期间所产生的债务离婚时如何计算
分居期间产生的债务在离婚时的计算,需根据债务性质区分:
(一)夫妻共同债务。若债务是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产经营或者基于夫妻双方共同意思表示所产生的,即便处于分居状态,也属于夫妻共同债务。例如,为抚养未成年子女、赡养老人所负债务,或者为夫妻共同经营的生意所借资金等。对于此类共同债务,离婚时应当由夫妻双方共同偿还,一般以夫妻共同财产进行清偿,共同财产不足清偿或者财产归各自所有的,由双方协议清偿;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
(二)个人债务。如果债务是一方在分居期间以个人名义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且债权人不能证明该债务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产经营或者基于夫妻双方共同意思表示的,则属于个人债务。个人债务由负债一方自行承担偿还责任,另一方无需偿还。
本站为您整理关于本文的法律热搜话题
●夫妻一方是精神病患者另一方能否提出离婚
●夫妻一方是精神病人可以离婚吗
●夫妻俩一方有精神病可以提出离婚吗
●夫妻一方患有精神病,另一方可以提出离婚吗
●夫妻之间一方有精神病可以离婚吗?
●夫妻之间有一方是精神病人能离婚吗
●夫妻一方精神病怎么离婚
●夫妻一方是精神病人可以离婚吗
●夫妻一方有精神病的可以离婚吗
●夫妻中一方有精神病可以判离婚吗
●判决离婚后还需要再去民政局办离婚证吗
●判决离婚还用去民政局吗
●判决离婚后需要去民政局办手续吗
●判决离婚还用办离婚证吗
●法院判决离婚了还需要去民政局办离婚证吗?
●法院判决离婚后还需要去民政局登记么
●法院判决离婚之后还用去民政局吗?
●判决书判决离婚还需要去民政局吗
●法院如果判决离婚了双方是否还需要去民政局领离婚证
●法院判决离婚后是否还要去办离婚证
来源:临律-分居期间所产生的债务离婚时如何计算,分居离婚债务怎么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