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企业注册要求,外资企业注册流程
大家好,由投稿人孔明来为大家解答外资企业注册要求,外资企业注册流程这个热门资讯。外资企业注册要求,外资企业注册流程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外资企业是什么意思
国际环境的不确定性不断增加,外资企业对中国是否有信心?
4月14日,国际化工巨头巴斯夫的聚氨酯减振元件(Cellasto)业务宣布,在上海投资约5亿元人民币建设第二套装置,进一步扩大工厂规模。
今年3月底,奥的斯中国区总部迁至浦东前滩。奥的斯中国区总裁罗小莉称,随着城市焕新和智慧城市扩展,中国大规模设备更新改造需求正在攀升。
同在今年3月,路易达孚宣布在中国山东新增项目,复制浦东经验。路易达孚集团北亚区首席执行官兼北亚区谷物油籽平台总经理陈嘉渊感叹,“以前我们想的是怎么样把国外好的东西搬到中国来,现在,我们更多思考的是如何在浦东,为世界。”
浦东新区是上海外资企业最集聚的区域 。4月18日,浦东将迎来开发开放35周年纪念日。澎湃新闻记者采访了部分在上海浦东扎根的外资企业负责人,他们用多年的发展经历告诉世人:下一个投资热土,仍然是中国。
4月14日,巴斯夫聚氨酯减振元件(Cellasto)业务宣布,在上海投资约5亿元人民币建设第二套装置,进一步扩大工厂规模。 摄影:黄日阅
信心:投资5亿元扩大工厂规模
2025年4月14日,巴斯夫聚氨酯减振元件(Cellasto)业务宣布在上海投资约5亿元人民币建设第二套装置,作为降噪、减振与舒适性(NVH)解决方案领域的行业领导者,巴斯夫聚氨酯减振元件业务此次扩产,旨在把握中国电动汽车市场快速发展的机遇。
新设施将配备现代化模具生产线,计划于2027年建成投产,总产能预计提升近 70%。
巴斯夫副总裁、浦东基地总经理徐毅斌亲历了浦东的飞速发展,他之前的十多年在曾在巴斯夫多个业务部门和生产基地任职过。徐毅斌告诉澎湃新闻记者,自1994年开始,巴斯夫就在浦东投资运营生产,多次进行增资扩产,伴随浦东一起成长,位于高桥镇的巴斯夫浦东科创园如今已成为巴斯夫全球业务开展的枢纽之一。
徐毅斌介绍,巴斯夫浦东基地从多年前的单一生产基地,如今已经转型为集研发、生产、市场与销售及职能部门于一体的综合基地。得益于与本地研发能力的整合,浦东基地将新工艺、新配方运用到新材料、新产品中,从而推动下游行业的蓬勃发展,其中包括了新能源汽车、电子产业、消费品等。
浦东世博地区
潜力:超大规模消费市场是最大的确定性
路易达孚也是浦东的老朋友,从1994年开始,在外高桥成立公司。2023年,路易达孚在浦东建立了路易达孚全球研发中心。
“在今天这样一个错综复杂、高度不确定性的世界当中,作为企业而言,寻找最大的确定性,才有利于制定长远的发展计划。”路易达孚集团北亚区首席执行官兼北亚区谷物油籽平台总经理陈嘉渊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说道。
什么是确定性?陈嘉渊说,中国是全世界第二大的消费品市场,有庞大的消费群体,这块市场增长的潜力是最大的确定性。
陈嘉渊说,中国市场不断有新技术、新应用落地,“以前我们想的是怎么样把好的东西搬到中国来,现在,我们的目的是‘在浦东为世界’,想得更多的是怎样把一些中国好的东西,本土化做到极致之后,带出去,服务于全世界的需求。”
奥的斯是全球电梯和自动扶梯制造、安装及服务领域的领先企业。2025年3月底,奥的斯中国区总部迁至浦东前滩。奥的斯中国区总裁罗小莉称,随着城市焕新和智慧城市扩展,大规模设备更新改造需求正在攀升。
“上海是奥的斯中国地区总部的所在地,也是我们创新的基地。在上海奥的斯全球研发中心,我们开发了数字化智能电梯、自动扶梯、数字化服务,除了满足中国客户需求,也输送到全球市场。我们研发的超级电梯Smart Cab刷新了乘客体验,在上海开发、也在上海(浦东美术馆)投用,成为全球第一台安装使用的超级电梯。”罗小莉透露,今年11月,奥的斯将继续参加进博会,发布前沿产品和技术。
浦东陆家嘴
赋能:创新研发和产业链升级
上海海拉电子是佛瑞亚海拉全球规模最大、产品种类最丰富、自动化水平最高的电子工厂,也是其亚太区汽车电子研发中心之一。
佛瑞亚海拉中国区电子事业部执行副总裁白彬毅向澎湃新闻记者透露,上海海拉电子1995年落户浦东,目前有1700名员工,近三分之一都是研发人员。2021年完成厂房二期的扩建,使产能实现了翻倍。
“最开始我们的供应链几乎全进口,经过三十年的发展,目前已经尽可能实现国产化。”白彬毅说道,每年公司将销售额的10%投入研发,创新孵化平台也在浦东落户,投资领域广泛,涵盖智能网联、智能驾驶,为智能出行领域的创新和市场拓展提供了基础和支持。
马勒集团是总部位于德国斯图加特的汽车行业全球领先的开发伙伴和零部件供应商。2004年,上海马勒热系统有限公司搬迁至浦东新区。如今,公司销售额从成立初期的2亿元人民币,猛增到近40亿元人民币。
“浦东新区完备齐全的上下游产业链赋能了企业发展,同时马勒的解决方案也对上下游企业进行技术赋能和生态赋能。”该公司中国区总裁沈梁玉说道。
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
持续性:改革开放持续深化,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开发开放、自贸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引领区……浦东持续为外资企业,输送政策和优化营商环境福利。
2025年3月27日,《上海市浦东新区促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账户业务发展若干规定》颁布。其中第十三条规定,浦东新区人民政府在国务院金融管理部门的指导下,针对开展跨境套期保值业务的大宗商品生产或者跨国贸易的企业,制定相关管理办法。
“对我们这个行业来说,过去20多年,对于这类后期保值的业务,它会涉及金融市场分割的问题,成为大宗商品跨境企业的一个痛点。”陈嘉渊分析,浦东新区这一规定提出了一个非常好的解决方向和思路,“有了这个工具之后,企业可以更好地利用这些经营运输工具来管理生产的风险,可以为中国的消费者提供更加稳定持续的生产和消费计划,保证供应链的韧性和稳定性。”
富士胶片(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财务部长、总经理室室长姚佳锋则告诉澎湃新闻记者,自2001年成立以来,富士扎根浦东。在浦东新区的前瞻性政策支持下,2019年,富士设立了中国区域资金池,通过不断拓展,现已覆盖了几乎集团旗下所有在华企业,并在去年6月,成为了陆家嘴金融城首批财资中心之一。
“这些举措不仅降低了企业跨境融资成本与汇率风险,更实现了集团资源的高效配置,为业务拓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进一步强化了地区总部功能。”姚佳锋说道。
外资企业在上海,未来仍旧可期。
澎湃新闻高级记者 邹娟 实习记者 张云鹏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外资企业招聘网
▶在沪外资企业为何要转型升级?
外资企业转型升级是指外资企业在全球化和本土化双重背景下,为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如政策调整、市场需求升级、技术迭代、竞争加剧等),通过技术创新、业务结构优化、管理变革、市场拓展以及绿色可持续发展等多方面的战略调整,实现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粗放式向集约式、单一市场向多元化市场的转变。转型目的是增强企业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并深度融入当地的经济体系。
▶新能源汽车、机器人,外商投资最爱的制造业
♢外商投资倾向高技术产业、高端服务业趋势明显。
♢制造业中,新能源汽车、机器人等高端制造投资占比超50%。
♢电气设备方向,施耐德电气在上海普陀工厂升级供应链,打造“端到端灯塔工厂”,并持续加大研发创新投入;
♢生物医药方向,全球制药巨头企业美国莫德纳公司在中国首个药厂——美德纳中国研发生产总部项目落户上海。
▶优质现代服务业,大有空间
♢现代服务业也是外资企业转型方向之一。
♢包括生产性服务业,如供应链管理、金融服务、信息服务;
♢包括生活性服务业,如医疗、健康、养老、育幼、旅游、家政等。
♢德国汉高消费品亚洲最大研发中心在杨浦湾谷落成启用,增强汉高在美发和洗涤剂及家用护理两大业务品类的本土研发能力;
♢全球消费品公司利洁时依托上海漕河泾科技绿洲园区的战略位置、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先进的研发设备等条件,建设了全球科创研发中心。
▶数字化、创新智能化,新的生态
♢强生、美敦力等跨国企业在临港、张江打造创新孵化器,提供共享实验室、智能设备及研发网络,构建“研发-转化-生产”全链条创新生态。
▶绿色低碳,一条主线
♢上海鼓励在沪外资企业聚焦负碳技术、高效储能等关键技术,参与可再生能源、储能、氢能、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和封装等领域产业技术合作。
♢特斯拉在沪新建储能超级工厂,全球首个“光储充一体化”项目,有效整合新能源产业链,推动上海新能源产业集群升级;
♢上海政府给予西门子能源的绿电采购补贴使其临港氢能装备制造成本低于德国总部,反向承接集团全球订单。
2月11日,特斯拉上海储能超级工厂在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正式投产(无人机照片)。这是特斯拉在美国本土以外的首个储能超级工厂项目。新华社图
相关链接:陈晓静:以工业服务业赋能外资企业转型升级
https://www.shobserver.com/staticsg/wap/newsDetail?_channel=appshare&id=880098
原标题:《融入上海!外资企业转型的几个案例》
栏目主编:杨逸淇 文字编辑:任思蕴
来源:作者:陈晓静
外资企业招聘一般在哪里招聘
▶在沪外资企业为何要转型升级?
外资企业转型升级是指外资企业在全球化和本土化双重背景下,为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如政策调整、市场需求升级、技术迭代、竞争加剧等),通过技术创新、业务结构优化、管理变革、市场拓展以及绿色可持续发展等多方面的战略调整,实现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粗放式向集约式、单一市场向多元化市场的转变。转型目的是增强企业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并深度融入当地的经济体系。
▶新能源汽车、机器人,外商投资最爱的制造业
♢外商投资倾向高技术产业、高端服务业趋势明显。
♢制造业中,新能源汽车、机器人等高端制造投资占比超50%。
♢电气设备方向,施耐德电气在上海普陀工厂升级供应链,打造“端到端灯塔工厂”,并持续加大研发创新投入;
♢生物医药方向,全球制药巨头企业美国莫德纳公司在中国首个药厂——美德纳中国研发生产总部项目落户上海。
▶优质现代服务业,大有空间
♢现代服务业也是外资企业转型方向之一。
♢包括生产性服务业,如供应链管理、金融服务、信息服务;
♢包括生活性服务业,如医疗、健康、养老、育幼、旅游、家政等。
♢德国汉高消费品亚洲最大研发中心在杨浦湾谷落成启用,增强汉高在美发和洗涤剂及家用护理两大业务品类的本土研发能力;
♢全球消费品公司利洁时依托上海漕河泾科技绿洲园区的战略位置、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先进的研发设备等条件,建设了全球科创研发中心。
▶数字化、创新智能化,新的生态
♢强生、美敦力等跨国企业在临港、张江打造创新孵化器,提供共享实验室、智能设备及研发网络,构建“研发-转化-生产”全链条创新生态。
▶绿色低碳,一条主线
♢上海鼓励在沪外资企业聚焦负碳技术、高效储能等关键技术,参与可再生能源、储能、氢能、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和封装等领域产业技术合作。
♢特斯拉在沪新建储能超级工厂,全球首个“光储充一体化”项目,有效整合新能源产业链,推动上海新能源产业集群升级;
♢上海政府给予西门子能源的绿电采购补贴使其临港氢能装备制造成本低于德国总部,反向承接集团全球订单。
2月11日,特斯拉上海储能超级工厂在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正式投产(无人机照片)。这是特斯拉在美国本土以外的首个储能超级工厂项目。新华社图
相关链接:陈晓静:以工业服务业赋能外资企业转型升级
https://www.shobserver.com/staticsg/wap/newsDetail?_channel=appshare&id=880098
外资企业税收优惠政策
新加坡能源集团、美国培声医疗等国际企业持续加码投资;
卡莫丁国际贸易、杰世达文旅等外资企业入驻;
本土企业山友暖通登陆纳斯达克;
四川首支国资QFLP(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基金快速落地……
围绕“立园满园”行动部署
今年一季度
武侯区新增11家外资企业
实现外商直接投资(FDI)
4392万美元
取得“开门红”
聚焦培育城市发展新动能
成都外资吸引力持续增强
从双向奔赴到同向而行
武侯区生动诠释
外资来蓉“不见外”
抢滩产业蓝海
国际资本持续布局
“我们非常关注成都的产业布局,希望借助这里的发展势能,扩大在中国的投资。”近年来,新加坡能源集团在武侯区的战略布局持续深化,自2021年落地成都以来,该集团累计投入超5亿元,将国际领先的智慧能源管理系统引入国际城市设计产业中心等五大载体,并创新采用“投建运一体化”模式,推动区域综合能源改造。“武侯的产业基础和政策支持,为我们的技术本地化提供了绝佳土壤。”新加坡能源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
从直接投资、短期投入,到前沿技术和长期资本的引入,外商投资逻辑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在医疗科技领域,美国培声医疗在华西转化医学产业园设立儿童语言障碍数字疗法研发中心,依托武侯区13家三甲医院资源,构建“AI筛查+数字干预”创新体系。“投资武侯就是投资未来。”培声医疗相关负责人透露:“接下来,我们将通过与成都科研机构、高校等的合作交流,形成良好的创新生态,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助力武侯区提升转化医学产业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吸纳优质外资,实现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同频共振,正是“强链”“补链”的关键一招。当前,武侯区已推出“人才新政”,向全世界人才广发“英雄帖”,加快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链。
本土企业出海
释放强劲外资引力
推动“本土化”与“全球化”深度融合,实现外资与“蓉”共生,是成都对全球资源的另一层吸引力。
今年3月,扎根武侯18年的山友暖通,凭借武侯大悦城等地标项目经验,成功赴境外上市,成为2025年成都新上市企业“第一股”,吸引更多境外资金投资武侯。“上市过程中,武侯区外资主管部门联动金融监管单位组成服务团队为我们量身定制方案,协调跨境合规问题,效率远超预期。”山友暖通相关负责人感慨道。去年以来,武侯区依托外资企业服务专班、企业上市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开展重点产业专项培育等具体举措,已推动多家企业进入上市辅导期,进一步拓宽企业融资通道。
本土企业投资价值不断提升的同时,“武侯服务”的品牌价值也在溢出。蜀道资本QFLP项目作为四川首支国资QFLP基金,从启动审批到3900万美元外资到账仅用10天,创下“武侯速度”。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武侯区联动市级相关部门组建了‘24小时’响应专班,充分发挥国资企业海外投融资平台优势,精准匹配境外投资方的投资要求,高效实现项目‘无障碍’落地。”
推动外商直接投资的同时,持续加强本土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等关键领域的投资吸引力,武侯区坚持以开放为舟、以创新为帆,在全球化浪潮中稳舵前行。武侯区投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围绕“立园满园”思路,构建“外资服务立方体”,从载体供给到政策适配,形成完整链条,力争在外资招引规模和质量上实现双突破,为成都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注入新动能。
记者:蒲振韬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外资企业注册要求,外资企业注册流程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