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标争议是什么意思,商标争议案件
大家好,由投稿人贺熙一来为大家解答商标争议是什么意思,商标争议案件这个热门资讯。商标争议是什么意思,商标争议案件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商标争议成功的概率有多大呢
极目新闻记者 肖名远
瓶身巨大的“千禾0”字样并不是指零添加,它单纯只是一个商标。近日,千禾味业的文字游戏引发争议,该公司就此发布情况说明并致歉。此外,另一知名调料品牌海天同样将“海天0”注册为商标。
各个品牌争相追捧的零添加,到底是个什么标准?酱油能使用什么样的添加剂?买什么样的酱油才是相对安全的?极目新闻记者就此请教了相关专家。
“千禾0”“海天0”都是商标
今年3月,《消费者报道》杂志向第三方权威检测机构送检了13款宣称零添加的酱油,结果12款检出镉,7款检出总砷。其中,千禾御藏本酿380天酱油中,检测出0.0110mg/kg的镉。这款酱油瓶身有“千禾0”字样,但并未标明零添加。记者在天眼查查询发现,“千禾0”是千禾味业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公司客服人员对记者也承认了这一点。那么,“千禾0”是不是意味着零添加?客服人员一直没有正面回应。
12款酱油中检测出镉或总砷 (图片来源:消费者报道官方微博)
极目新闻3月19日独家发布相关报道后,引发网友大量议论,许多人表示自己被误导了,一直以为瓶身巨大的“千禾0”字样就是零添加的意思,没想到是个商标。有律师认为,如果“千禾0”并不意味着“零添加”,该公司存在故意误导消费者的嫌疑,辖区市场监管部门可介入调查,令其改正。极目新闻记者联系千禾味业所在的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回应称已经知道该事件,正在调查核实中。
3月20日深夜,千禾味业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发布情况说明称,酱油产品检出的微量“镉”来源于原料,公司使用的原材料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千禾0”商标是公司零添加产品的重要标识,不存在误导消费者的行为,但对让消费者产生了误会,深表歉意。
3月21日,极目新闻记者注意到,另一知名调料品牌海天的酱油、蚝油等产品中,一部分也加注了“海天0”字样。《消费者报道》杂志将海天0金标生抽(酿造酱油)送检,检测出0.0101mg/kg的镉、0.00617mg/kg的总砷。
记者在天眼查查询发现,共有6个“海天0”商标、4个“海天0+”商标已注册成功,申请人均为佛山市海天调味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记者致电海天客服,工作人员介绍,公司有零添加和非零添加的产品供消费者选用,“0系列产品都是零添加的。”但关于“海天0”是不是商标、为何注册该商标,客服并未正面回应。
“千禾0”“海天0”都是注册商标
零添加并无专业标准
调料企业玩起文字游戏,注册“千禾0”“海天0”这样的商标,暗示自己是零添加食品。那么,什么是零添加?添加了什么就不能叫“零添加”?
3月21日,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熊汉国在接受极目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零添加并不是一个专业名词,国家对此也没有统一的定义和标准。“零添加指的是不能添加什么?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食品里面加盐、加糖,算不算零添加呢?”他认为,只有在后面加上特指的对象,比如零添加蔗糖、零添加防腐剂,零添加这个提法才有意义。
熊汉国表示,通常情况下,消费者理解的零添加,应该指的是不添加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通常是用来给食品增加色香味,或者延长保质期的,“它并不全是有害的,有的甚至可能对身体有一定益处。”他表示,国家早就出台了针对食品添加剂的相关规定,每种食品可以使用哪些添加剂、使用多少,都有明确规定。而且按相关法律,商家无论在产品中是否使用了食品添加剂,都应该在配料表中真实注明,以供消费者辨别。在他看来,食品添加剂并不可怕,但部分商家为了提升产品口味、延长保质期,大量使用非必要的食品添加剂,导致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越来越排斥,所以越来越多的商家才强调零添加。
极目新闻记者查询发现,GB 2760-202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标准》于2025年2月8日正式实施,该文件中解释,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食品用香料、胶基糖果中基础剂物质、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营养强化剂也包括在内。
文件还提到,食品添加剂使用时应符合以下基本要求:不应对人体产生任何健康危害;不应掩盖食品腐败变质;不应掩盖食品本身或加工过程中的质量缺陷,或以掺杂、掺假、伪造为目的而使用食品添加剂; 不应降低食品本身的营养价值;在达到预期效果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在食品中的使用量。该文件还对每种食品可以添加的食品添加剂予以了明确界定。
酱油合法添加剂达100余种
那么,具体到酱油,怎样才算是零添加?
千万粉丝知名测评博主“老爸测评”认为,正常自然发酵的酱油,配料表里只有水、大豆、小麦、食用盐。若出现其他成分,则不符合“零添加”标准。3月21日,极目新闻在超市买到一瓶海天金杯生抽,配料表中除上述四种成分外,还有谷氨酸钠、5'-肌苷酸二钠、5'-呈味核苷酸二钠、酵母抽提物、白砂糖、三氯蔗糖等。
记者对比GB 2760-202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标准》发现,该文件中列举的酱油可使用的添加剂达100余种,有甜味剂、防腐剂、着色剂、抗氧化剂、增味剂、增稠剂、酸度调节剂、护色剂、水分保持剂、膨松剂等类型。记者买到的这瓶海天金杯生抽,配料表中的谷氨酸钠、5'-肌苷酸二钠、5'-呈味核苷酸二钠均是该文件列举的添加剂,属增味剂类型;三氯蔗糖则属甜味剂类型的添加剂。尽管配料中有多种添加剂,但这款酱油瓶身仍用醒目的大字注明“0添加”,下面才是一行小字“0%添加防腐剂”。
这款海天酱油配料中有多种添加剂,但瓶身仍醒目注明“0添加”
3月21日,极目新闻记者联系了多个酱油品牌,不少品牌均承认,自己的产品有零添加的,也有使用了添加剂的,均明确标注以供消费者选择。海天微信小店客服对记者表示:“食品添加剂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国的食品制造中,包括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很多食品如果不使用添加剂,反而有更大的食品安全风险,或者口感可能会变得非常单一。”至于食品添加剂可能对身体的危害,该客服表示:“合法合规使用添加剂食用是无害的,不能离开使用量谈毒性。”
如何辨别真正的零添加酱油?第三方检测服务机构“聚谷检测”建议,第一可以看配料表,确认仅含水、大豆、小麦、食用盐4类天然原料,配料表越短越好;第二,关注产品标识,执行标准应为GB/T 18186(酿造酱油);第三,优先选择“特级”酱油,其氨基酸态氮含量≥0.8g/100ml,氨基酸态氮含量越高品质越好。
《消费者报道》杂志在12款宣称零添加的酱油中检出镉或总砷,有网友对此表示疑惑。熊汉国对此解释称,镉和砷并非来自添加剂,“粮食从土壤里生长出来时就会带有镉和砷,所以用粮食制作的酱油含这两种元素并不奇怪,只要不超标就行。”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夜郎古郎酒商标争议
3月20日晚间,千禾味业官方微博发布《关于媒体报道酱油产品检出“镉”以及千禾0与零添加相关情况与消费者的沟通说明》。
就酱油检出“镉”,千禾味业称,媒体报道所述千禾御藏本酿380天酱油的配料为水、非转基因黄豆、小麦、食用盐,未外源添加任何食品添加剂和其他化学剂。“镉”存在于水、土壤、各类农产品中,酱油产品检出的微量“镉”来源于原料。根据 GB 276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酱油主要原料中“镉”的限量为:大豆≤0.2mg/kg,小麦≤0.1mg/kg,食用盐≤0.5mg/kg。公司使用的原材料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关于商标与零添加关系,千禾味业在说明中表示,该系列产品不存在蹭热点混淆零添加概念的行为。该商标设立的初心是为了对零添加产品做区别,便于广大消费者选购,不存在误导消费者的行为。
近日,一款“千禾0”酱油中检测出镉,引发关注。有网友表示,“千禾0”只是一个商标,并不意味着“零添加”。据消费者报道,今年3月,该杂志向第三方权威检测机构送检了13款宣称零添加的酱油,测评指标为总砷和镉。
测试结果显示,送检的13款宣称零添加酱油中,12款检出镉,7款检出总砷。其中,千禾御藏本酿380天酱油中,检测出0.0110mg/kg的镉。该检测结果引发大量关注议论。
3月19日,据极目新闻报道,千禾味业客服人员回应称:“‘千禾0’确实是我们的注册商标,是我们旗下中高端产品的品牌标识,主要是为了保护知识产权。”“千禾0”是不是意味着零添加?对此客服人员一直没有正面回应,只是表示:“是否是零添加,可以参考配料表。”“请您完全放心,您可以看下我们的有千禾0标志的系列产品的配料表,仅使用常见的食品原料生产,甚至连酵母抽提物都不添加。”
3月20日,相关话题冲上热搜。不少网友评论表示:“我一直以为是零添加”“原来我被忽悠了两年”。
本文综合千禾味业、消费者报道、极目新闻、公开信息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商标争议期限
南北露露商标纠纷或将通过沟通得到解决。
2月1日晚间,汕头高新区露露南方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汕头露露”)在其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了一则声明,介绍汕头露露和承德露露(000848.SZ)自2015年以来因商标纠纷而相互发起的系列诉讼,以及近期汕头市中级人民法院对其中一起诉讼的判决情况。
汕头露露微信公众号声明
汕头露露称,马拉松式的诉讼严重伤害了露露品牌。南北露露历史上曾经是一家人,露露南方公司愿意就相关问题进行沟通,期待共同做大做强露露品牌。
对于汕头露露的喊话,截至红星资本局发稿,承德露露方面尚无公开回应。
汕头露露喊话愿沟通
2月1日,汕头露露在微信公众号发表文章《马拉松式的诉讼严重伤害了露露品牌》(以下简称“声明”)。其中提到,从2015年以来连绵不断的马拉松式的诉讼,消耗了双方的时间和精力,背离了露露品牌创始人和所有露露人、众多相关方面的初衷,也对露露品牌造成了严重损害。
汕头露露向承德露露喊话称,“我们衷心希望所有露露人能够共同努力,将露露品牌打造成一个百年民族品牌,也始终抱有最大的诚意,愿意就相关问题进行沟通,期待共同做大做强露露品牌。”
承德露露与汕头露露纠纷的焦点是2001年12月签署的《备忘录》和2002年3月签署的《补充备忘录》。
汕头露露在声明中指出,《备忘录》和《补充备忘录》由露露集团、承德露露、汕头露露、飞达公司相关四方签署,就汕头露露对“露露”相关的商标、专利和字号的使用、产品和销售市场划分以及使用费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约定。
其中规定,汕头露露公司继续有偿使用注册商标和专利技术,使用权在任何注册商标和专利技术转让的情况下仍然有效。
此后,上述备忘录持续被细化和明确,规定汕头露露负责广东、福建、广西等南方八省(区)生产和销售马口铁三片罐装型“露露”牌系列饮料,汕头露露独家生产和销售“露露”牌复合纸软包装饮料产品,供应全国市场,并可根据发展需要,利用承德露露在北方的销售渠道和优势加强该产品在北方市场的销售。
承德露露管理层认为《备忘录》和《补充备忘录》的内容,损害了承德露露享有的“露露”系列注册商标和杏仁露制作方法专利技术等核心知识产权的完整性,分割了承德露露的零售市场统一性和完整性,限制了承德露露复合纸软包装“露露”牌杏仁露的生产权。
汕头露露则在声明中称,《备忘录》和《补充备忘录》保护了承德露露的利益。历史上汕头露露和承德露露分别经营着“露露”杏仁露的南方和北方市场,两份备忘录协议的签署,保证汕头露露退出承德露露主体,又避免汕头露露退出后对承德露露构成市场竞争。
承德露露依靠协议得以独享露露杏仁露的成熟市场,而汕头露露则被限制在很难开拓的南方八省市场,主要依靠为承德露露委托加工杏仁露来维持生存,几乎成为其“代工车间”。汕头露露拥有独家生产权的利乐纸盒装露露杏仁露,由于全国市场委托给承德露露代为销售,实际上受到承德露露的有意压制,在北方市场所占份额只有承德露露自己生产的马口铁罐装露露的零头。
马拉松式诉讼
汕头露露在声明中指出,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由于承德露露管理层发生重大变更,新的管理层上任后,频繁对汕头露露发起诉讼。汕头露露也对承德露露进行反诉。
2015年6月,承德露露向承德市双桥区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判决《备忘录》和《补充备忘录》违法无效。该案因管辖权异议一审、二审、再审,但在法院作出一审判决前,2017年12月,承德露露撤诉。
2017年8月,承德露露向北京知识法院提起诉讼,认为汕头露露侵犯了自己的三项外观设计专利。同年10月,汕头露露就这三项外观设计专利向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提交专利权无效宣告请求书。2018年4月,专利复审委员会最终宣告这三项外观设计专利无效,2018年6月承德露露的诉讼请求被北京知识法院驳回。
2018年2月,承德露露向北京知识法院起诉汕头露露侵犯商标权,随后承德露露又撤诉,2020年7月北京知识法院裁决准许撤诉。
自2017年10月起,承德露露向30多家超市及总部发送律师函,要求商家下架汕头露露的露露牌杏仁露产品,2017年11月起,多家超市向汕头露露发送告知函,下架了汕头露露的产品。2018年1月,承德露露举报汕头露露经销商侵犯商标权,2018年5月,河北迁安市市监局对汕头露露的经销商做出行政处罚书。
2018年7月,汕头露露在汕头市金平区起诉承德露露,要求承德露露继续履行《备忘录》《补充备忘录》约定的商标使用许可合同义务。汕头市金平区法院在2019年5月做出一审判决,认为《备忘录》和《补充备忘录》有效;承德露露应继续履行《备忘录》及《补充备忘录》中约定的商标使用许可合同义务;停止阻碍和干扰汕头露露依据《备忘录》和《补充备忘录》而使用相关被许可商标的行为。
承德露露不服汕头金平区法院的一审判决,向汕头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汕头市中级人民法院受理后,在2019年12月作出终审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承德露露依然不认可终审判决,向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
二十年前是一家
频繁对簿公堂的南北两家露露,二十年前曾是一家人。
露露集团是河北承德当地的一家国营企业,主要生产和销售杏仁露植物蛋白质饮料。据广东省汕头市中级人民法院(2019)粤05民终713号民事判决书查明事实,露露集团系“露露”注册商标和相关专利技术的原始权利人。
1996年,露露集团与飞达公司合资成立汕头露露,双方各自持股约51%和49%。1997年,承德露露成立,露露集团将持有的51%的汕头露露股份转让给承德露露,承德露露成为汕头露露的控股股东。
2000年,汕头露露引入利乐新型包装生产线,出现重大亏损。为了不影响上市公司财报,2001年,露露集团、承德露露和香港飞达同意,由露露集团向承德露露回购汕头露露的股份,将汕头露露从上市公司体系中剥离。
2001年,汕头露露进行重组,露露集团因自身的资金问题未对汕头露露追加投资,露露集团对汕头露露的持股比例降为15%,香港飞达对汕头露露的持股比例升为85%。
2006年,露露集团进行改制,国有资本退出,露露集团不再控股承德露露。经过股改的承德露露,其控股股东变为了万向三农集团。至此,南北两大露露在股权上再无交集。
2006年11月和2006年12月,露露集团与承德露露签订了《无形资产转让协议》和《补充协议》,约定露露集团将“露露”产品相关的商标、专利、域名、企业及商品条形码等无形资产作价3.01亿元转让给承德露露。
2012年9月,林唯义经司法拍卖竞买得露露集团持有的汕头露露15%的股份。香港飞达系合伙企业,合伙人为杨小燕、林维义夫妻。至此,香港飞达完全控制汕头露露。
错过行业高速增长期
汕头露露在声明中提到,从2015年以来连绵不断的马拉松式的诉讼,消耗了双方的时间和精力,背离了露露品牌创始人和所有露露人、众多相关方面的初衷,也对露露品牌造成了严重损害。
这并非空穴来风。据承德露露财报数据显示,2015年至2019年,公司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7.06亿元、25.21亿元、21.12亿元、21.22亿元、22.55亿元;净利润分别为4.63亿元、4.5亿元、4.14亿元、4.13亿元、4.65亿元。2020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同比下降22.11%,净利润同比下降17.25%。
可以看出,在植物蛋白饮料的高速增长期,承德露露的业绩却一路下滑,直到2019年才重返2015年巅峰时期,但2020年又遭重创。
承德露露只有露露杏仁露这一个大单品,品牌老化、产品老化也是限制其发展的重要原因。2015-2018年,露露杏仁露销量分别为33.36万吨、30.82万吨、24.16万吨、21.33万吨,连续四年下滑。2019年销量有所回升,但也仅为22.36万吨。
而六个核桃的母公司养元饮品(603156.SH),其营收是承德露露的3倍,净利润是承德露露的5倍以上。2015年-2019年,养元饮品的营收分别为91.17亿元、89亿元、77.41亿元、81.44亿元、74.59亿元;净利润分别为26.2亿元、27.41亿元、23.1亿元、28.37亿元、26.95亿元。
资本市场表现方面,2015年6月承德露露股价登顶16.7元/股,此后一路下跌。截至2月4日,承德露露收报6.21元/股,股价仅为发起诉讼时的37%。养元饮品收报22.69元/股,是承德露露的3.65倍。
红星新闻记者 吴丹若
编辑 白兆鹏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商标争议撤销
近日备受关注的千禾味业(603027.SH)因为“千禾0”商标争议再发声明。
3月24日,千禾味业发布公告表示,眉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已对公司成品库房、商场超市在售的相关产品进行监督抽检,共计 23 批次,并于 2025 年 3 月 23 日发布《眉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千禾味业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相关产品监督抽检情况的通告》。经检测,结果符合企业标示的酿造酱油国家标准(GB/T 18186)。本次抽检报告显示,抽检的所有“千禾0”产品未检出苯甲酸钠、山梨酸钾、三氯蔗糖、安赛蜜等食品添加剂含量。
千禾味业表示,“千禾0”商标用于区分公司零添加产品和非零添加产品。凡是使用“千禾0”商标的产品都是零添加产品。“千禾0”系列产品仅使用食品原料,绝不添加食品添加剂。
截至3月21日收盘,千禾味业股价连续5日下跌,累计跌幅达8.99%。3月24日,千禾味业股价微微回调,截至发稿,上涨超2%。
近日,千和味业产品备受关注的原因是,今年3月某媒体向第三方权威检测机构送检了13款宣称零添加的酱油,这些产品的测评指标为总砷和镉。测试结果显示,送检的13款宣称零添加酱油中,12款检出镉,7款检出总砷。其中,千禾御藏本酿380天酱油中,检测出0.0110mg/kg的镉。
因此,部分消费者质疑的点在于,所谓零添加的酱油为何含有上述微量元素。
之后,千禾味业发布了关于媒体报道酱油产品检出“镉”以及与零添加相关情况与消费者的沟通说明。公司表示,对于酱油检出“镉”,千禾味业称,媒体报道所述千禾御藏本酿380天酱油的配料为水、非转基因黄豆、小麦、食用盐,未外源添加任何食品添加剂和其它化学剂。“镉”存在于水、土壤、各类农产品中,酱油产品检出的微量“镉”来源于原料。根据 GB276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酱油主要原料中“镉”的限量为:大豆≤0.2mg/kg,小麦≤0.1mg/kg,食用盐≤0.5mg/kg。公司使用的原材料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关于商标与零添加关系,千禾味业表示,该系列产品不存在蹭热点混淆零添加概念的行为。该商标设立的初心是为了对零添加产品做区别,便于广大消费者选购,不存在误导消费者的行为。
2022年9月,调味品行业龙头企业海天酱油曾因“双标”事件引发公众对食品添加剂问题的广泛关注,促使酱油行业经历了一次重大调整。在此期间,以“零添加”为特色的千禾味业迅速崛起,2023年实现营收32.07亿元,同比增长7.71亿元,归母净利润也达到历史新高的5.3亿元。
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千禾味业在2024年三季度面临业绩下滑的挑战。报告显示,公司营收为22.88亿元,同比下降1.85%;归母净利润为3.52亿元,同比下降9.19%。
(本文来自第一财经)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商标争议是什么意思,商标争议案件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