泄露国家秘密立案标准有哪些,泄露国家秘密罪属于什么罪
大家好,由投稿人谈俊君来为大家解答泄露国家秘密立案标准有哪些,泄露国家秘密罪属于什么罪这个热门资讯。泄露国家秘密立案标准有哪些,泄露国家秘密罪属于什么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泄露国家秘密罪判几年
“国家安全部”微信公众号17日披露:流量为王的时代,个别网民为博眼球不惜非法获取国家秘密作为流量密码,为境外间谍情报机关获取我国家秘密提供可乘之机,危害我国家安全。
擅闯涉密重地,无视法律后果
近期,在社交媒体上,有博主分享了某景区的拍照攻略。该博主为了引关吸粉、赚取流量,在某涉及国家秘密的要害重地周围,无视“禁止拍照”的警告标识,不仅毫无顾忌地以警告标识为背景拍照,还向网友详细介绍翻越铁网拍照打卡的多条路线,最终被国家安全机关依法处置。
普法提示: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明确规定,军事禁区、军事管理区和属于国家秘密不对外开放的其他场所、部位,应当采取保密措施。涉密军事设施及其他重要涉密单位周边区域应当按照国家保密规定加强保密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设施保护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组织和公民都有保护军事设施的义务。任何扰乱军事禁区、军事管理区管理秩序和危害军事设施安全的行为都将受到法律严惩。
谋求独家话题,不惜以身试法
某部门人员余某,违规使用手机拍摄留存工作中接触到的涉密文件。恰值相关话题在网络社交平台引起热议,出于炫耀心理,余某违规将涉密文件照片上传至某社交平台,导致该涉密文件短时间内扩散。最终,余某因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普法提示:
涉密人员要严格遵守保密制度,自觉熟悉掌握相关保密制度要求,增强防范窃密、泄密能力。严格遵守工作中不私自拍照、复制、留存涉密文件等具体要求,守住保密“底线”,不碰保密“红线”,在指尖上加一把锁,不该发的不发、不该传的不传,严格落实“涉密不上网、上网不涉密”,自觉守护国家秘密安全。
新形势下,现代隐蔽斗争形势已经发生很大变化,以泄密为代价,换取流量关注的“网红”行为绝不可取。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广大网友应当增强国家安全意识,提高警惕、遵守法律,如发现有关可疑线索,可通过12339国家安全机关举报受理电话、网络举报平台、国家安全部微信公众号举报受理渠道或者直接向当地国家安全机关进行举报,共同构筑反间防谍钢铁长城。
转自 | 国家安全部
来源: 华龙网
泄露国家秘密,情节严重的
11月10日,国家安全部微信公众号披露,一些涉密人员失泄密案件,相关案情触目惊心、发人深省。
以案为鉴,警钟长鸣!保守国家秘密是每个公民的法定责任,涉密人员尤其应当增强保密观念、强化保密意识、规范保密管理、严守保密纪律,始终怀揣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感,做到心中有底线、思想不松懈、行为不逾矩,切实筑牢安全防线。
转自:国家安全部微信公众号
来源: 中安在线
泄露国家秘密的行为是指
3月19日,国家安全部微信公众号发布消息,近期,国家安全机关破获一起我某科研单位工作人员私自拷贝、复制、并向境外间谍情报机关出卖大量国家秘密的间谍案件。
怨天尤人 误入歧途
刘某,原系我某科研院所助理工程师,自认为遭受不公平待遇没有得到重用和提拔,对单位怀恨在心,选择离职。离职前,他私自拷贝、留存了经手的大量涉密资料,准备伺机报复、要挟领导,这也成为其迈向犯罪深渊的第一步。
离职后,刘某进入某投资机构工作。为了满足贪欲,他不惜严重违反从业准则,借用父母、亲友名义设立多个账户疯狂炒股,甚至为了追求高收益率,多次向亲友借钱甚至利用信用卡非法套现等方式投资高风险金融产品。赌徒心理终至投资失败、债台高筑,巨大的经济压力下他不仅没有迷途知返,反倒打起了手中涉密资料的主意,萌生了投敌叛国、倒卖情报的邪念。
急功近利 铤而走险
刘某自恃有涉密单位工作经历,“精心”设计了一整套兜售情报、逃避侦查的流程。他将交易目标锁定为某境外间谍情报机关并主动投靠,与其达成初步意向后,便开始执行出境兜售计划。为了尽快赚上第一桶金,他将涉密电子资料拆分打包、建立资料目录,同时开通多个平台账户以便收取赃款;此后,他购买非实名IC卡和数张SIM卡,不断变换通联渠道,甚至使用多个化名掩盖身份,利用提前商定的暗号暗语接头,彻底走上了罪恶的不归路。
让刘某没想到的是,自以为步步为营的他已经陷入了境外间谍情报机关的圈套,对方以极低的费用骗取了其手中的涉密资料后,就中断了联系。然而无可救药的刘某并未对自己的行为有所警醒,赌徒心理继续作祟,企图“推演完善”自己作案手法的漏洞,不久又再度携带涉密资料出境兜售。半年时间里,他秘密辗转多个国家,严重泄露了我国家秘密。
证据确凿 插翅难逃
法网恢恢,疏而不漏。刘某与境外间谍情报机关的联络情况被国家安全机关侦查发现并详细掌握,国家安全机关依法对刘某实施抓捕。通过对刘某审查,其对自己所犯罪行供认不讳。
最终,刘某因犯间谍罪、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罪被依法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泄露国家秘密罪的立案标准
界面新闻记者 | 翟瑞民
2024年6月21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通报,自然资源部原党组成员,中国地质调查局原党组书记、局长钟自然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
钟自然是2024年首个被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审查调查的中管干部,落马前已经退休一年多。
故意泄露国家秘密
公开简历显示,钟自然出生于1962年8月,今年62岁,安徽安庆桐城人。1979年至1983年,钟自然就读于合肥工业大学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1983年8月任化工部化学矿山规划设计院干部。1985年9月,他开始攻读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生部矿床学专业硕士、博士学位。
钟自然长期在地质勘探和矿业开发领域工作,1991年9月,其获任原地质矿产部矿产开发管理局干部,1994年5月起历任原地质矿产部矿产开发管理局法制处副处长、处长,矿产开发管理局副局长等职务。
1998年7月,钟自然被任命为原国土资源部规划司副司长,2003年1月任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院长、党委副书记,2005年1月任原国土资源部地质勘查司司长,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院长、党委副书记,2007年3月任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党组副书记,2011年11月任原国土资源部总工程师。
2014年6月,钟自然被任命为原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书记,并接任局长,后任自然资源部党组成员,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党组书记等职,2022年9月到龄退休。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通报指出,经查,钟自然丧失理想信念,背弃初心使命,对党不忠诚不老实,对抗组织审查,不信马列信鬼神,搞迷信活动;无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违规收受礼品礼金,接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宴请;违背组织原则,不如实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在组织函询时不如实说明问题,在干部选拔、职工录用工作中为他人谋取利益并收受财物;廉洁底线失守,搞权色、钱色交易;道德败坏。
钟自然被指公器私用,将地质调查、矿产开发等权力作为敛财纳贿的工具,搞权钱交易,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在企业经营、项目承揽、矿权审批等方面谋利,并非法收受巨额财物;违反国家保密规定,故意泄露国家秘密。
界面新闻注意到,以往纪委监委对腐败官员的通报中,“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的表述并不多见。此前,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原司长孙国峰、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法委原副书记戴向晖、西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原副厅长王锦河、西安体育学院原副院长白跃世等都曾被指“泄露国家秘密”。其中,孙国峰已因犯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等罪被判刑。
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者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反保守国家秘密法,故意使国家秘密被不应知悉者知悉,或者故意使国家秘密超出了限定的接触范围,情节严重的行为。刑法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故意或者过失泄露国家秘密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地矿反腐风暴未停
2023年以来,我国地矿领域也掀起反腐风暴,已有多名官员落马。进入2024年以来,贵州省国土资源厅原厅长朱立军、黑龙江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原局长张财、广东省地质局局长黄德发等先后被查。
地矿腐败是个老问题。此前,因为行业的特殊性,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乃至大型国有企业中存在的腐败风险点,在地质和矿业部门几乎通通存在。
同时,地矿系统腐败行为的查处难度也很大。《廉政瞭望》杂志在2017年就指出,该行业的专业性极强,存在各种不确定性。一座矿山的储量究竟如何,开采难度有多大,假如把矿山转让出去,是低价卖矿还是甩掉了包袱?这些问题不仅外人一头雾水,甚至非专业的监督机构也无法核实。
2023年7月,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在剖析陕西省自然资源执法局原局长陶虎生严重违纪违法案时介绍,矿产资源开发领域政策支持力度大、资源集中、资金密集,行业统筹性强,是腐败问题易发高发的行业。相对其他领域,矿产资源审批程序复杂、时间较长,有些矿业权申请人为尽快取得矿业权,便想尽办法寻找“捷径”。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矿产资源法律事务部主任曹旭升律师对界面新闻指出,矿业腐败主要原因还是制度设计问题,我国矿业开发的制度设计跟国际上成熟国家的做法还是不太一致,导致有些矿权人通过正常途径无法获得矿业权,从而不得不进行灰色交易。
据介绍,我国的矿业权出让制度经历了从无偿到有偿、从“申请在先”方式到竞争性取得等变化。早年,由于缺少充分市场竞争,矿业权出让环节存在违规审批等现象,腐败丛生。
“矿业权出让制度改革后之所以把‘招拍挂’作为首选,跟当年的腐败风暴、环保风暴等都是有关联的,在那个特定时期,自然资源系统有多名官员落马,为了减少腐败行为,也是为了规避责任,行政主管机关逐渐让‘申请在先’方式退出了市场。”曹旭升说。
他表示,“申请在先”方式是国际通行的做法,现在取消之后,导致各地行政机关没有重新设置矿业权的动力,有些想取得矿业权的人,由于行政机关不释放矿业权,现在也无法受让一级市场所出让的矿业权,没有办法只能通过非法的方式去获取。
“现在‘申请在先’没有了,只剩‘招拍挂’和协议价,协议价滋生了腐败了土壤,‘招拍挂’看似公平公正,但是这种方式在条件设置的时候,不排除有些倾向性的条件,中间也会产生围标或限制有些机构不能参与的腐败条款,所以说‘招拍挂’和协议本身并不能避免腐败的滋生,‘申请在先’方式也不必然产生腐败。”曹旭升说。
2024年1月,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再次发文指出,自然资源部门负有对土地、矿产等资源进行管理、使用、规划等职责,而自然资源开发利用通常具有高额回报率,因此在审批、行政执法、规划、资源出让、办证等诸多环节的寻租空间都很大,腐败问题易发高发。
曹旭升指出,通过这次的案件说明,国家矿业开发应当从制度设计上作一些考量,去除那些滋生腐败的土壤,这样腐败发生的可能性就会小一些。矿业领域经过这些年的反腐,贪腐行为确实相对减少,但是作为各级行政管理人员,应该引以为戒,千万不要再蹈覆辙。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泄露国家秘密立案标准有哪些,泄露国家秘密罪属于什么罪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