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的构成要件有哪些,简述犯罪的构成要件

法律普法百科 编辑:彭然世

犯罪的构成要件有哪些,简述犯罪的构成要件

大家好,由投稿人彭然世来为大家解答犯罪的构成要件有哪些,简述犯罪的构成要件这个热门资讯。犯罪的构成要件有哪些,简述犯罪的构成要件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犯罪的构成要件有哪四个

犯罪构成的三阶层与四要件

1、犯罪构成四要件说

四要件说认为,犯罪构成要件是某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须满足的主客观条件的有机整体,由四个方面构成:

(1)犯罪主体,指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实施危害社会行为的人,单位也可以成为部分犯罪的主体。

(2)犯罪客体,指我国刑法所保护而为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

(3)犯罪的主观方面,指犯罪主体对其实施的危害行为及危害结果所抱得心理态度,包括犯罪目的和主观罪过等要素。

(4)犯罪客观方面,指犯罪活动在客观上的外在表现,包括危害行为、危害结果、因果关系等要素。

四要件说认为符合上述四个条件可认定行为构成犯罪,而犯罪成立后也可因为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等原因而对犯罪认定进行排除。

2、三要件说

三要件说认为,一个行为要构成犯罪,除了行为符合构成要件并属于违法之外,行为人还必须负有责任,也即是说一个行为要构成犯罪必须符合三个递进式组合的条件。

(1)犯罪构成该当性。犯罪构成该当性也称构成要件符合性,是指构成要件的实现,即所发生的事实与刑法条文规定的内容要相一致。具体来说该当性中包括了行为主体、危害行为、犯罪对象、危害结果、因果关系几个要素。

(2)违法性。违法性要求犯罪行为不仅是符合构成要件的行为,而且实质上是法律所不允许的行为,即必须是违法的行为。违法性的判断标准在于是否有违法阻却事由。违法阻却事由是排除具有该当性的行为的违法性的事由。违法性阻却事由一般包括正当防卫、紧急避险、法令行为、被害人承诺等。

(3)有责性。有责性指能够就满足该当性和违法性条件的行为对行为人进行非难和谴责。是否具有有责性应该从行为人的刑事责任能力、犯罪故意或者过失等方面考察。此外,有责性还有两种阻却事由,一是违法性认识,二是缺乏期待可能性。

犯罪的构成要件要素

  近年来网络诈骗案件数量的不断上升,让诈骗罪这个罪名逐渐走入了人们的视线。有数据显示,近四成的网络犯罪案件涉及诈骗,其中包括了著名的杀猪盘、贷款诈骗、刷单诈骗等等。那么法律对于诈骗案的定义是如何规定的呢?下面一起来看看诈骗罪的构成要件是什么

  在法律规定中,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其构成的四个关键要件如下:

今日律司,关于法律的那些事儿

诈骗罪客体要件

  诈骗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这个要件很好理解,例如部分如拐卖妇女儿童案件采用的犯罪手法是欺骗手段获利,但是它侵犯的是人身权利,就不构成诈骗罪。

诈骗罪客观要件

  诈骗罪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这一点可以理解为行为人使用了欺诈行为让对方产生了错误认知,被害人进而做出财产处分后,行为人获利。这里有四个要点,缺一不可。分别是“使用欺诈方法”、“错误认识”、“财产处分”以及“从中获利”。

诈骗罪构成的四个关键要件

诈骗罪主体要件

  诈骗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也就是说,法律规定不负刑事责任的主体不构成本罪,例如未成年人犯罪、不具备行为能力的人犯罪等等,是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的。

诈骗罪主观要件

  诈骗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这一要件可以分为两个注意点,分别是故意犯罪和非法占有目的。例如犯罪嫌疑人明确通过虚构事实的手段骗取他人财产,并且是故意目的占用的。

诈骗罪的构成要件

  看完上面的内容,大家对诈骗罪是否有更深入的了解呢?不过小编要提醒一点,上面的内容除了上面的四个要件外,还有一些特殊的情况也会被认定为诈骗罪,如贷款诈骗、骗取退税相关的诈骗,这些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分析判断。如果您遇到了这类问题,建议还是咨询专业律师比较好。

来源:今日律司

单位犯罪的构成要件

犯罪构成要件:

(1)犯罪主体,是指实施犯罪行为、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自然人和单位。

(2)犯罪客体,是指刑法所保护而被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

(3)主观要件,体现的是行为人在怎样的心理状态的支配下实施危害社会行为的,刑法对犯罪构成的心理状态有哪些具体的要求。

(4)客观要件,是指犯罪行为的具体表现。

【法律依据】

《刑法》第十三条,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刑事犯罪的构成要件

犯罪主体,犯罪构成必要要件是“犯罪构成选择要件”的对称。刑法规定的对一切犯罪都具有普遍意义的构成要件。即对于一切犯罪都不可缺少的犯罪构成要件。这类要件主要包括:犯罪一般主体要件(包括刑事责任年龄和刑事责任能力)、犯罪客体、犯罪行为、罪过(即犯罪故意或过失),一般规定于刑法总则条文之中。

这类要件主要包括:犯罪一般主体要件(包括刑事责任年龄和刑事责任能力)、犯罪客体、犯罪行为、罪过(即犯罪故意或过失),一般规定于刑法总则条文之中。犯罪构成必要要件与犯罪构成选择要件组成某一具体犯罪构成,对于该具体犯罪构成来讲,无论是犯罪构成必要要件,还是犯罪构成选择要件,都是必不可缺少的。参见“犯罪构成选择要件“。

二、犯罪主体有哪些?

犯罪主体是实施了危害社会的行为、依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自然人和单位。

(一)刑事责任能力 刑事责任能力是指行为人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

刑事责任能力的程度:

(1)完全刑事责任能力 凡年满16周岁、精神正常的人是具有完全刑事责任能力的人。

(2)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 不满14周岁的和行为时因精神疾病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人是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的人。但是,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3)相对无刑事责任能力 也称为相对有刑事责任能力。是指行为人仅限于对刑法明确规定的某些严重犯罪具有刑事责任能力,而对未明确规定的其他危害行为无刑事责任能力。根据刑法第17条第2款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是相对无刑事责任能力的人,仅在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时,才应当负刑事责任。

(4)减轻刑事责任能力 又称为限定刑事责任能力、限制刑事责任能力。我国刑法规定的减轻刑事责任能力有三种情况: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犯罪主体一般是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行为人,至少不是患有精神病的人,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的罪名的犯罪主体都可以是单位,对于单位犯罪的,人民法院只能对单位处相应的罚金,对直接责任人员处有期徒刑、拘役、无期徒刑等刑罚。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犯罪的构成要件有哪些,简述犯罪的构成要件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