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籍调查规程,地籍调查包括哪些内容

法律普法百科 编辑:华丹岚

地籍调查规程,地籍调查包括哪些内容

大家好,由投稿人华丹岚来为大家解答地籍调查规程,地籍调查包括哪些内容这个热门资讯。地籍调查规程,地籍调查包括哪些内容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地籍调查是什么意思

供稿:西城区不动产登记中心

来源: 北京市不动产登记

地籍调查规程GB/T 42547-2023

9月1日,国家标准《地籍调查规程》(GB/T 42547-2023),经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公开发布实施,将为我国地籍调查工作规范化、标准化提供遵循。《地籍调查规程》明确规定了地籍调查的内容、程序、方法、技术要求、成果管理及信息化建设等内容,覆盖全部不动产类型,适用于土地、海域 (含无居民海岛) 以及房屋、林木等定着物的权属调查和不动产测绘工作。

来源: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
文字:黄薇

地籍调查收费标准

近年来,随着自然资源事业不断发展,地籍的基础性和权威性作用越来越凸显,这也对新时代地籍工作提出更高要求。


成都市通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

在地籍管理方面形成

较为科学、完备的工作体系

实现了“源于地籍、归于地籍”的良性循环

为确权登记和自然资源管理

提供了强有力技术支撑

成都积极开展土地权属外业核实和相邻指界工作,确保土地权属清楚、界址清晰、面积准确,切实维护农民集体土地权益。李平 摄


健全地籍调查工作机制

为推动地籍调查工作

成都市不断优化

全生命周期地籍调查流程

统一技术要求,严格成果审核

规范服务行为,解决疑难问题

健全和完善工作机制


在土地征收阶段,以最新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成果为基础开展土地勘测定界,发现实际权属与登记不一致的,同步开展登记成果更新,确保集体土地权属现势性和准确性。

在项目生成阶段,以控制性详细规划地块界线为基础,提前介入开展前置地籍调查,确定拟供宗地界线,查清宗地范围内权属状况和自然状况。

在土地供应阶段,开展权属核实,出具勘测定界复核图,确保宗地原权属已注销、建构筑物已拆除、拟供宗地界线和面积、用途都准确无误。

在竣工验收阶段,“多测合一”与权属核实同步实施,出具土地权属界线图后,再由测绘单位出具正式的“多测合一”成果报告,避免测绘单位对权属调查把握不准、测绘成果反复修改。

此外➤在城市更新过程中,为更好摸清老旧项目权属现状和土地利用情况,成都开展城市更新地籍调查,出具土地面积勘测计算图,支撑城市控规优化调整、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协议签订等业务。


为规范做好日常地籍调查工作

成都制定《不动产地籍调查实施细则》,明确日常地籍调查程序、调查内容、成果样式和技术要求等。

为做好“多测合一”与权属调查衔接

成都印发《工程建设项目“多测合一”技术细则》《工程建设项目“多测合一”数据建库标准》等多项标准,明确竣工验收阶段地籍调查流程和工作要求。

为更好地服务用地审批

成都起草《土地供应阶段地籍调查规范》地方标准。


按照“谁使用、谁负责”原则

成都明确了

各阶段地籍调查成果的

审核主体与主要内容

土地报征阶段勘测定界成果,由市局下属事业单位开展技术审查;

土地供应阶段地籍调查成果,由各区(市)县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土地利用部门开展规范性审核;

竣工验收阶段地籍调查成果,由各区(市)县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审批部门开展规范性审核;

不动产登记阶段地籍调查成果,由不动产登记中心开展规范性审核。

同时➤通过对地籍调查单位开展成果审核合格率统计、委托人满意度调查,建立地籍调查单位工作质效评价机制。试点区域还探索建立地籍调查单位名录库,及时公示相关信息,提升便民利民服务水平。


成都将地籍调查业务分为

行政审批类、不动产登记类、建设用地征收类3大板块27个服务子项,每个服务子项公布了地籍调查申请主体、调查目的、提交材料、办理时限、收费标准等事项。

对前一环节已开展过地籍测绘、界址未发生变化的,不再重复开展测绘,后期仅根据审批结果完善地籍调查成果资料,不收取任何费用。


为解决日常地籍调查或地籍管理中

遇到的问题

成都建立了

地籍会审会工作制度

对地籍调查非常态件或重大业务事项,提交地籍会审会研究讨论,最终形成会议纪要执行;需要建立全市统一的普适性政策的,根据会审会议定事项形成政策文件并执行。


深化不动产单元代码应用

成都实施“源头赋码”

覆盖全生命周期管理

对纯宗地不动产单元,在项目生成阶段,编制不动产单元代码,并记载到勘测定界工作图上,实现土地源头赋码,后期形成的审批资料都记载不动产单元代码,并一直沿用。

对于房地一体不动产单元,在规划许可阶段,根据房屋预测绘成果编制单元代码,实现房屋源头赋码,支撑办理预告登记及抵押登记,同时共享给住建、税务、银行等部门,支撑相关业务办理。


2020年

为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

提升不动产登记便利度

成都运用区块链技术开展

“蓉e链”平台建设

实现不动产登记“零材料”受理

将用地审批、土地供应、规划许可、验收核实、不动产登记等全业务链条数据实时上链共享存证,并通过不动产单元代码进行关联,建成规划和自然资源业务可信数据库。在办理不动产首次登记时,权利人仅需提交登记申请,直接在“蓉e链”上提取存证材料,实现不动产首次登记“零材料”受理。


推进地籍数据库建设

为推进地籍数据库建设

2005年

成都市政府印发《关于做好2020年城市规划发展区范围内地籍调查工作的通知》,开展地籍数据库建设工作。

2007年

成都完成中心城区439平方公里权属调查和1∶500比例尺地籍测绘,建成城镇地籍数据库。

2008年

成都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启动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开始农村土地地籍总调查,通过两年多时间,完成全市集体土地所有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等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2012年

成都建立全域地籍数据库,开启城乡一体化的地籍管理新模式。

2016年

成都整合房屋登记数据,建立形成不动产登记数据库。

2022年

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以及自然资源等确权登记数据整合完成,成都形成类型齐全、数据完整的不动产登记数据库。

2023年

自然资源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地籍调查工作的通知》,成都落实工作部署,对区(市)县地籍数据管理现状进行调研,并结合实际,开始新时期地籍数据库建设工作。


青白江区作为

全国地籍调查创新示范点

先行先试

率先建设形成地籍数据库及管理平台,实现与“三库二系统”数据的互联互通和共享应用,系统模块包括人员权限管理、数据入库管理、一码关联、数据制图等功能。


此外

成都市

以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为依托,以“逻辑集中、物理分散”的理念,通过收集整理地籍调查数据、关联确权登记数据和其他不动产权利数据,统一归集形成区域全覆盖、权利全类型、业务全流程、图属档一体的地籍数据库,同时实现数据统一管理和更新,部门内部实现与各业务系统互通共享,部门外部实现与住建、农业、税务、金融等部门数据共享,满足成都市政务改革工作要求。

以不动产单元代码为纽带,将地籍数据库与不动产登记数据库进行数据关联。土地首次登记阶段,登记系统直接调取地籍数据库中地籍调查成果,登记办理完结后,实时将登记结果返回地籍数据库。房屋首次登记阶段,登记系统直接获取住建部门房产测绘报告备案成果,登记办理完结后,实时将房屋登记结果返回地籍数据库。


为实现地籍数据库

与其他权利数据的关联

成都市

在土地征收阶段,勘测定界成果通过征地技术审查后将成果推送至建设用地报批与监测系统和地籍数据库,报征获批后又将批文信息返回地籍数据库。

在土地供应阶段,地籍调查成果审核完成后导入地籍数据库,取得土地供应文件后,将出让合同或划拨决定书信息返回地籍数据库。

在规划土地核实阶段,“多测合一”成果审核通过后推送至地籍数据库,取得规划土地核实意见后,将核实结果信息返回地籍数据库。

下一步➤成都市将不断优化提升地籍数据质量,全面推进地籍数据库建设,积极探索建立三维地籍调查技术体系,强力支撑自然资源管理和其他相关部门业务办理。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四川自然资源

地籍调查包括


近年来,随着自然资源事业不断发展,地籍的基础性和权威性作用越来越凸显,这也对新时代地籍工作提出更高要求。


成都市通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

在地籍管理方面形成

较为科学、完备的工作体系

实现了“源于地籍、归于地籍”的良性循环

为确权登记和自然资源管理

提供了强有力技术支撑


成都积极开展土地权属外业核实和相邻指界工作,确保土地权属清楚、界址清晰、面积准确,切实维护农民集体土地权益。李平 摄


健全地籍调查工作机制

为推动地籍调查工作

成都市不断优化

全生命周期地籍调查流程

统一技术要求,严格成果审核

规范服务行为,解决疑难问题

健全和完善工作机制


在土地征收阶段,以最新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成果为基础开展土地勘测定界,发现实际权属与登记不一致的,同步开展登记成果更新,确保集体土地权属现势性和准确性。


在项目生成阶段,以控制性详细规划地块界线为基础,提前介入开展前置地籍调查,确定拟供宗地界线,查清宗地范围内权属状况和自然状况。


在土地供应阶段,开展权属核实,出具勘测定界复核图,确保宗地原权属已注销、建构筑物已拆除、拟供宗地界线和面积、用途都准确无误。


在竣工验收阶段,“多测合一”与权属核实同步实施,出具土地权属界线图后,再由测绘单位出具正式的“多测合一”成果报告,避免测绘单位对权属调查把握不准、测绘成果反复修改。


此外➤在城市更新过程中,为更好摸清老旧项目权属现状和土地利用情况,成都开展城市更新地籍调查,出具土地面积勘测计算图,支撑城市控规优化调整、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协议签订等业务。


为规范做好日常地籍调查工作

成都制定《不动产地籍调查实施细则》,明确日常地籍调查程序、调查内容、成果样式和技术要求等。


为做好“多测合一”与权属调查衔接

成都印发《工程建设项目“多测合一”技术细则》《工程建设项目“多测合一”数据建库标准》等多项标准,明确竣工验收阶段地籍调查流程和工作要求。


为更好地服务用地审批

成都起草《土地供应阶段地籍调查规范》地方标准。


按照“谁使用、谁负责”原则

成都明确了

各阶段地籍调查成果的

审核主体与主要内容

土地报征阶段勘测定界成果,由市局下属事业单位开展技术审查;

土地供应阶段地籍调查成果,由各区(市)县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土地利用部门开展规范性审核;

竣工验收阶段地籍调查成果,由各区(市)县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审批部门开展规范性审核;

不动产登记阶段地籍调查成果,由不动产登记中心开展规范性审核。


同时➤通过对地籍调查单位开展成果审核合格率统计、委托人满意度调查,建立地籍调查单位工作质效评价机制。试点区域还探索建立地籍调查单位名录库,及时公示相关信息,提升便民利民服务水平。



成都将地籍调查业务分为

●行政审批类、不动产登记类、建设用地征收类3大板块27个服务子项,每个服务子项公布了地籍调查申请主体、调查目的、提交材料、办理时限、收费标准等事项。

●对前一环节已开展过地籍测绘、界址未发生变化的,不再重复开展测绘,后期仅根据审批结果完善地籍调查成果资料,不收取任何费用。


为解决日常地籍调查或地籍管理中

遇到的问题

成都建立了

地籍会审会工作制度

对地籍调查非常态件或重大业务事项,提交地籍会审会研究讨论,最终形成会议纪要执行;需要建立全市统一的普适性政策的,根据会审会议定事项形成政策文件并执行。


深化不动产单元代码应用


成都实施“源头赋码”

覆盖全生命周期管理

对纯宗地不动产单元,在项目生成阶段,编制不动产单元代码,并记载到勘测定界工作图上,实现土地源头赋码,后期形成的审批资料都记载不动产单元代码,并一直沿用。

对于房地一体不动产单元,在规划许可阶段,根据房屋预测绘成果编制单元代码,实现房屋源头赋码,支撑办理预告登记及抵押登记,同时共享给住建、税务、银行等部门,支撑相关业务办理。


2020年

为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

提升不动产登记便利度

成都运用区块链技术开展

“蓉e链”平台建设

实现不动产登记“零材料”受理

将用地审批、土地供应、规划许可、验收核实、不动产登记等全业务链条数据实时上链共享存证,并通过不动产单元代码进行关联,建成规划和自然资源业务可信数据库。在办理不动产首次登记时,权利人仅需提交登记申请,直接在“蓉e链”上提取存证材料,实现不动产首次登记“零材料”受理。


推进地籍数据库建设


为推进地籍数据库建设

2005年

成都市政府印发《关于做好2020年城市规划发展区范围内地籍调查工作的通知》,开展地籍数据库建设工作。


2007年

成都完成中心城区439平方公里权属调查和1∶500比例尺地籍测绘,建成城镇地籍数据库。


2008年

成都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启动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开始农村土地地籍总调查,通过两年多时间,完成全市集体土地所有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等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2012年

成都建立全域地籍数据库,开启城乡一体化的地籍管理新模式。


2016年

成都整合房屋登记数据,建立形成不动产登记数据库。


2022年

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以及自然资源等确权登记数据整合完成,成都形成类型齐全、数据完整的不动产登记数据库。


2023年

自然资源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地籍调查工作的通知》,成都落实工作部署,对区(市)县地籍数据管理现状进行调研,并结合实际,开始新时期地籍数据库建设工作。


青白江区作为

全国地籍调查创新示范点

先行先试

率先建设形成地籍数据库及管理平台,实现与“三库二系统”数据的互联互通和共享应用,系统模块包括人员权限管理、数据入库管理、一码关联、数据制图等功能。



此外

成都市

以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为依托,以“逻辑集中、物理分散”的理念,通过收集整理地籍调查数据、关联确权登记数据和其他不动产权利数据,统一归集形成区域全覆盖、权利全类型、业务全流程、图属档一体的地籍数据库,同时实现数据统一管理和更新,部门内部实现与各业务系统互通共享,部门外部实现与住建、农业、税务、金融等部门数据共享,满足成都市政务改革工作要求。


以不动产单元代码为纽带,将地籍数据库与不动产登记数据库进行数据关联。土地首次登记阶段,登记系统直接调取地籍数据库中地籍调查成果,登记办理完结后,实时将登记结果返回地籍数据库。房屋首次登记阶段,登记系统直接获取住建部门房产测绘报告备案成果,登记办理完结后,实时将房屋登记结果返回地籍数据库。


为实现地籍数据库

与其他权利数据的关联

成都市

↓↓↓

在土地征收阶段,勘测定界成果通过征地技术审查后将成果推送至建设用地报批与监测系统和地籍数据库,报征获批后又将批文信息返回地籍数据库。

在土地供应阶段,地籍调查成果审核完成后导入地籍数据库,取得土地供应文件后,将出让合同或划拨决定书信息返回地籍数据库。

在规划土地核实阶段,“多测合一”成果审核通过后推送至地籍数据库,取得规划土地核实意见后,将核实结果信息返回地籍数据库。


下一步➤成都市将不断优化提升地籍数据质量,全面推进地籍数据库建设,积极探索建立三维地籍调查技术体系,强力支撑自然资源管理和其他相关部门业务办理。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地籍调查规程,地籍调查包括哪些内容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

喜欢的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