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贴是什么意思,津贴与补贴的区别
大家好,由投稿人康亮来为大家解答津贴是什么意思,津贴与补贴的区别这个热门资讯。津贴是什么意思,津贴与补贴的区别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津贴的拼音
来源:【厦门日报】
工伤保险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伤残津贴作为工伤保险待遇的关键内容,直接关系到工伤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近日,记者采访市人社部门,为广大劳动者解读这项重要保障制度。
伤残津贴的定义与适用范围
伤残津贴是对因工致残而退出工作岗位或难以安排工作的工伤职工工资收入损失的法定补偿。根据现行《工伤保险条例》,可享受伤残津贴的工伤职工主要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劳动能力完全丧失的职工,即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的工伤职工。这类职工可以保留劳动关系,退出工作岗位,享受包含伤残津贴在内的长期待遇。
第二类是劳动能力大部分丧失的职工,即被鉴定为五级、六级伤残的工伤职工。这类职工原则上应保留劳动关系,由用人单位安排适当工作。只有在用人单位确实难以安排工作的情况下,才由用人单位按月发放伤残津贴。
伤残津贴的发放标准
伤残津贴的发放标准与伤残等级直接挂钩,遵循“伤残情况越重,津贴标准越高”的原则。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五条规定: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的,从工伤保险基金按月支付伤残津贴,标准为:一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90%,二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85%,三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80%,四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75%。伤残津贴实际金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
工伤职工达到退休年龄并办理退休手续后,停发伤残津贴,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低于伤残津贴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的,由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以伤残津贴为基数,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
伤残津贴的配套保障措施
另外,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六条规定: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五级、六级伤残的,保留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由用人单位安排适当工作。
难以安排工作的,由用人单位按月发给伤残津贴,标准为:五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70%,六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60%,并由用人单位按照规定为其缴纳应缴纳的各项社会保险费。伤残津贴实际金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由用人单位补足差额。
《工伤保险条例》第四十条规定:伤残津贴、供养亲属抚恤金、生活护理费由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根据职工平均工资和生活费用变化等情况适时调整。调整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工伤保险待遇调整和确定机制的指导意见》(人社部发〔2017〕58号)对工伤保险相关待遇的调整和确定作了进一步的规定,明确了伤残津贴调整的公式和原则。
(厦门日报记者 何无痕)
本文来自【厦门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津贴的英文
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网络上可查,不涉及泄密,请知悉。
国务院的津贴是我国对高层次人才的一种奖励,获得者甚众。自1990年设立以来,已有数十万人获此殊荣。那么,究竟哪些人能享受这份荣誉?又能领到多少钱呢?
面向哪些人?这项津贴不仅是对个人贡献的认可,更体现了国家对人才的高度重视。
国务院特殊津贴主要面向三类人群:高层次的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和民营经济领军人才。具体来说,比如在自然科学研究中取得很大的成果、推动学科发展的带头人,或是攻克关键核心技术难题的科技精英。例如,获得国家科技奖、拥有核心专利的科研人员,都有可能入选。
不只是科学家,在生产一线深耕的高级技师也能申请,比如在航空航天制造、精密仪器加工等领域,拥有特殊技能,可以推动产业升级的高技能人才,同样有机会拿到这份荣誉。
其他领域的佼佼者也可以,文艺界的国家一级演员、教育界的教学名师、医疗界的顶尖医生等,只要在各自领域做出突出贡献,同样符合条件。甚至像成龙这样的爱国港台明星,因其在文化传播上的影响力,也曾获得过津贴。
津贴的发放方式分为两种,金额也有差异:
自1995年起,新入选的专家会一次性获得2万元,且免征个人所得税。这笔钱不算很多,但是代表了国家对于人才的尊重,对于专业性的人才来说,有很多补贴,这种零零散散很多补贴全部加上,其实也不少了。
还有按月发放600元,这是对于1995年前已享受津贴的人员来说的,半年发放一次。虽然金额不高,但会一直持续。
如何评选?想要获得这份荣誉,需经过严格的选拔流程,个人申请后,需由所在单位逐级上报,非公有制企业人才则由地方人社部门统一推荐。然后是专家评审,各地人社部门组织专家对候选人进行综合评议,重点考察其业绩成果、行业影响力等。
至于公示监督,最终名单需向社会公示,确保公开透明。
国务院特殊津贴不仅是经济上的奖励,更是一种至高荣誉。它传递了国家对人才的尊重,激励着更多人投身科研、技术、教育等领域。这份津贴是对他们多年付出的肯定,也是对人才继续前行的激励。
当然,津贴的评选也有严格的限制,除了已经领取到津贴的不能重复推荐,担任领导职务后,不再直接从事专业领域的技术工作的人,也不能进行申请,确保所有事务公平公正公开。
国务院的津贴是我国人才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用2万元或每月600元的方式,致敬那些在科技、技术、文化等领域默默耕耘的无名英雄。虽然金额不算惊人,但这份荣誉背后的分量,远超金钱本身。
读者朋友,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引用资料:
[1]【人才政策】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曹县党建 .2018年07月29日
津贴算不算基本工资
工伤保险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伤残津贴作为工伤保险待遇的关键内容,直接关系到工伤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近日,记者采访市人社部门,为广大劳动者解读这项重要保障制度。
伤残津贴的定义与适用范围伤残津贴是对因工致残而退出工作岗位或难以安排工作的工伤职工工资收入损失的法定补偿。根据现行《工伤保险条例》,可享受伤残津贴的工伤职工主要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劳动能力完全丧失的职工,即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的工伤职工。这类职工可以保留劳动关系,退出工作岗位,享受包含伤残津贴在内的长期待遇。
第二类是劳动能力大部分丧失的职工,即被鉴定为五级、六级伤残的工伤职工。这类职工原则上应保留劳动关系,由用人单位安排适当工作。只有在用人单位确实难以安排工作的情况下,才由用人单位按月发放伤残津贴。
伤残津贴的发放标准伤残津贴的发放标准与伤残等级直接挂钩,遵循“伤残情况越重,津贴标准越高”的原则。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五条规定: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的,从工伤保险基金按月支付伤残津贴,标准为:一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90%,二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85%,三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80%,四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75%。伤残津贴实际金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
工伤职工达到退休年龄并办理退休手续后,停发伤残津贴,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低于伤残津贴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的,由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以伤残津贴为基数,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
伤残津贴的配套保障措施另外,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六条规定: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五级、六级伤残的,保留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由用人单位安排适当工作。
难以安排工作的,由用人单位按月发给伤残津贴,标准为:五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70%,六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60%,并由用人单位按照规定为其缴纳应缴纳的各项社会保险费。伤残津贴实际金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由用人单位补足差额。
《工伤保险条例》第四十条规定:伤残津贴、供养亲属抚恤金、生活护理费由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根据职工平均工资和生活费用变化等情况适时调整。调整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工伤保险待遇调整和确定机制的指导意见》(人社部发〔2017〕58号)对工伤保险相关待遇的调整和确定作了进一步的规定,明确了伤残津贴调整的公式和原则。
(厦门日报记者 何无痕)
津贴和工资的区别
(用户要求不使用标题,此处直接进入正文)
#发优质内容享分成#职工朋友们注意了!因工受伤别发愁,专门为劳动者准备的伤残津贴政策又有新动向。
这条救命钱现在最高能拿到9344元,但90%的人根本不会算!最近上海刚公布的伤残津贴标准直接冲上热搜,可别光看热闹不会实操,今天手把手教你怎么薅到这份政策羊毛。
先记住这个关键数:一级伤残每月9344元保底!这钱可不是随便发着玩的,必须符合"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双门槛。
我见过太多工友工伤后只会跟老板扯皮,结果错过官方认证流程,最后连一毛钱补贴都拿不到。
记住!受伤30天内必须让单位申报工伤,单位不配合?直接带着劳动合同和医疗证明去人社局!
工资高低直接影响你拿多少钱,但这里面套路深得很!比如浦东造船厂的老李,去年工伤鉴定为三级伤残,本来该按每月工资的80%拿钱,结果单位一直按最低基数交社保,算下来每月才拿5800。
后来劳动监察大队一查,直接按上海社平工资的3倍封顶数给他补到9344元。
重点来了:2023年人社部58号文件明确规定,工资超社平3倍按3倍算,不到60%的按60%算,这条救命规定多少人都不知道!
五级六级伤残的朋友更要支棱起来!别听老板忽悠说"养好伤回来上班",按法律规定单位必须给你安排轻便岗位。
虹口汽修厂的小王去年六级伤残,老板让他去擦车,结果腰伤根本弯不下去。
最后劳动仲裁判单位每月按他原工资6500的60%发津贴,还勒令继续交社保。
记住!单位要是敢说"没合适岗位",直接去要3900元-月的伤残津贴(上海2024年最低工资2690元打底,按60%算实际更高)。
退休时养老金不够花?早就给你兜着底!徐汇区张阿姨四级伤残,退休前每月拿8200津贴,退休后养老金只有7100,急得她差点去信访。
结果人社局的系统自动比对,每月又给她补1100差额。
这个"退休待遇无缝对接"的机制,可比商业保险良心多了。
但要特别注意:必须按时参加养老金资格认证,否则补贴说停就停!
最狠的是这个隐藏福利——津贴会自己涨工资!杨浦区赵师傅2019年四级伤残时每月拿6938元,今年系统自动给他调到7646元,三年白捡8512元。
这就是规定的"每两年跟着工资物价涨待遇",比存银行吃利息划算十倍。
但千万要盯紧"上海人社"官网,去年就有人冒充社保局打电话骗工友"补贴到账需验证码",差点把养老钱骗光。
实操指南来了:三步锁定你的伤残津贴
第一步:受伤当天立即保存考勤记录、工资条、医疗单据
第二步:劳动能力鉴定后30天内,带着鉴定书到工伤保险窗口建档
第三步:每月15号查银行流水,发现金额不对立即打12333投诉
最后划重点:这五类人最容易吃亏
跟私人老板打工没签合同的(赶紧补签!)
工资发现金不留痕迹的(立即要求银行转账!)
超过1年没做工伤认定的(马上去人社局补材料!)
单位说"私了给补偿"的(别信!走法律程序能多拿3倍!)
不懂在"随申办"查补贴进度的(现在就去注册!)
这条政策就是劳动者的金刚罩,但你不主动就永远吃不到肉。
赶紧@你身边的工友,别让血汗钱躺在政府账户睡大觉!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津贴是什么意思,津贴与补贴的区别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