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法定受益人是指谁,保险法定受益人和指定受益人区别
大家好,由投稿人魏艺来为大家解答保险法定受益人是指谁,保险法定受益人和指定受益人区别这个热门资讯。保险法定受益人是指谁,保险法定受益人和指定受益人区别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保险法定受益人顺序及比例
编者按:百万医疗险靠谱吗?重疾理赔如何少走弯路?家庭投保如何配置?车险理赔有哪些注意事项?……即日起,红网策划推出《保险100问》专栏,联合湖南省内多家保险机构,为广大市民解读保险条款、保险保障功能及家庭保险配置策略等,让我们一起轻松学保险,共同守护美好生活。
红网时刻新闻12月9日讯(记者 吴芳 通讯员 江师)在人寿保险订立的过程中,时常遇到“受益人”这个名词。保险受益人又称为“保险金领取人”,是指法定受益人或指定受益人在保险事故发生时,依照保险合同享有保险金请求权的人。法定受益人和指定受益人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要指定受益人?购买保险后不指定受益人可能有什么影响?红网《保险100问》栏目携手阳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湖南分公司为广大消费者以案说险,答疑解惑。
案例回顾
姚先生几年前投保了一份意外身故和全残保险,当时销售人员建议姚先生指定身故受益人,以免后续发生纠纷。但是,当时的姚先生家庭幸福和谐,他认为没有指定受益人的必要性,哪怕就算是发生意外事故身故了,由法定继承人享受这份保险利益也满足自己当时的需求,故投保时未将该份保险指定身故受益人。然而,姚先生和爱人结婚几年后关系恶化,双方甚至有了离婚的打算。不巧,婚还没离,姚先生在工作期间因意外而身故。
由于姚先生的保单并未指定身故受益人,根据《保险法》法定受益原则,该份保单的理赔款将由姚先生的父母、配偶和子女平均分配。但由于身故前姚先生与配偶关系已恶化,姚先生的父母担心媳妇拿着这笔钱不会用于孙子学习、生活开销,双方在理赔款分配、给付问题上发生了巨大分歧。
案例分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关于受益人的相关规定:
第四十条被保险人或者投保人可以指定一人或者数人为受益人。
第四十一条被保险人或者投保人可以变更受益人并书面通知保险人。保险人收到变更受益人的书面通知后,应当在保险单或者其他保险凭证上批注或者附贴批单。投保人变更受益人时需经被保险人同意。
由此可见,身故受益人可以指定为一人,也可以指定为多人,指定多人时,还可以明确每位身故受益人的受益份额和受益顺序。身故受益人可在投保时进行约定,也可在保险期间内根据需要进行变更。
风险提示
法定受益人跟指定受益人各有优势,投保时和保险合同承保期间建议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和情况判定是否需要办理指定受益人业务。法定受益人和指定受益人优缺点如下:
法定受益人
法定第一受益人为配偶、子女、父母,法定第二受益人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保险法》规定,受益人约定为“法定”或者“法定继承人”的,以民法典规定的法定继承人为受益人。当发生保险事故时,需由全部法定受益人提供身份证明、关系证明和出险事故应备材料,无疑增加了理赔时效与难度。
但法定受益人投保更简单,并且能确保跟自己关系最密切的人都能获得保险金,还不用纠结受益人的受益比例问题,也不用操心父母身故、配偶离婚、小孩出生后的受益人变更问题。
指定受益人
能按自己的真实意愿分配保险金,最大限度表达对某一方的爱。当发生风险事故申请理赔时,只要指定受益人前来办理理赔申请即可,即节省了时间,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家庭的纠纷。
但如果后续想变更指定受益人,需重新向保险公司提出申请,重新办理指定受益人变更业务,无疑会增加时间成本。
具体选择哪一种,建议消费者根据自身的需求而定,其实投保时也无需过多纠结,因为无论受益人是法定还是指定,消费者在投保后随时可以根据自身意愿自由变更。
红网专栏|红网保险100问,保险知识轻松学!
保险法定受益人顺序
1、受益人是享受保险金请求权的人?。受益人享受保险合同的利益?,领取保险金,但他并非保险合同当事人?,且不负交付保险费的义务。
2、受益人是由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在保险合同中指定的人?。保险合同生效后,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可以中途撤销或变更受益人,无需征得保险人的同意,但必须通知保险人,由保险在保险单上作出批准后才能生效。如果投保人与被保险人不是同一人?,投保人变更或撤销受益人时,需征得被保险人同意。如果投保人或被保险人没有在保险合同中指明受益人的,则由被保险人的法定继承人为受益人。
结婚前买的保险法定受益人
伴随着保险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客户选择购买保险来抵御风险。在购买保险时,大部分人会认真的研究保险责任、保险合同、免责条款。但很多人,购买保险时,会忽视保险受益人的填写,默认法定受益人为自己最亲的人。不过,想科学投保,要注意每一个细节。保险受益人填与不填,关系到保险理赔时间,关系到保险金的领取。
张先生于2014年在交银康联人寿北分购买某年金型产品,年交保费19.17万余元;2017年,张先生再次为自己投保寿险产品,年交保费100万元。
2018年,张先生不幸罹患颈部淋巴瘤,此后的一年一直在与病魔做顽强的抗争。2019年8月,张先生的颈部包块突然破裂大量出血导致失血性休克,最终经医院抢救无效逝世。
2019年8月15日,张先生的配偶李女士及家属在保险公司客户经理的陪同下提交理赔申请。经查询,张先生投保时未指定受益人,且张先生去世突然,未来得及向其配偶交代后事,保险公司理赔员在接待李女士的过程中了解到,张先生的父母已去世20多年,张先生除配偶李女士外,还有一位年仅4岁的女儿。
为帮助李女士顺利获得理赔,保险公司专门安排一组人员核实张先生档案证明,并走访公安机关、单位。最终,按照我国《继承法》的第十条规定,李女士即为法定受益人,保险公司依照合同约定赔偿身故赔款461万元。
什么是受益人?
受益人是指人身保险合同中由被保险人或者投保人指定的享有保险金请求权的人,投保人、被保险人均可以为受益人。就保险而言,受益人可以分为法定受益人和指定受益人两大类。
指定受益人:由被保险人或投保人指定的有权获得理赔金的人。
法定受益人:由被保险人或投保人指定的有权获得理赔金的人。如果投保人或者被保险人没有指定受益人,那么保险金就只能按照我国《继承法》的规定,由法定继承人来继承。
法定受益人和指定受益人的区别?
指定受益人可以说是非常的“任性”,因为它是由被保险人或投保人按照自己意愿来指定的。指定受益人没有人数限制,可以指定一个人为受益人,也可以同时指定几个人为受益人,而且多个受益人时,可以事先约定好受益比例,受益人各自领取受益份额。
法定受益人则要按照《继承法》的规定,该是谁的就是谁的,由法律说了算。
依据《继承法》第十条规定,法定继承人第一顺序为:配偶、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抚养关系的继子女)、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抚养关系的继父母);第二顺序为: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和有抚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保险法定受益人第一顺序人比例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现在很多宝妈买保险,受益人往往都写孩子,今天就这个事跟大家唠几句。
其实我能理解很多妈妈的想法,母亲最关心的就是孩子,一旦自己出了问题,最担心的就是孩子受罪,所以想着钱直接留给孩子。但是其实只指定孩子作为受益人的行为,是存在一定的风险性的。
比如说如果孩子年龄还很小甚至未成年,并没有民事行为能力,钱其实还是会落入法定监护人手里,等于说是,受益人间接的成了配偶。所以我建议如果孩子还未成年,又不信任另一半,可以把受益人指定为自己的父母,等到孩子成年之后,有民事行为能力之后再修改成孩子。因为保险这个东西,受益人是可以随时更改的。
除此之外,我之前还遇到过一个挺惋惜的事,我一个朋友带着孩子出去自驾游结果出了车祸,被保人和受益人因为车祸同时离世了,这个时候没有指定的受益人了,只能按照被保人的遗产来处理。最后只能按照继承法的规定顺位继承。
所以建议大家,最好不要只指定一位受益人,完全可以同时指定多个受益人,比如第一顺位是父母,第二顺位是孩子,第三顺位是配偶。这样即使有受益人死亡,也有其他顺位的受益人,保险赔偿金不会被当成遗产来处理。
而且提醒一个很人性化的点,如果我们指定了多个受益人,各个受益人并不是一定要平分赔偿金的,我们是可以自由划分各个受益人最后获得的比例的。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保险法定受益人是指谁,保险法定受益人和指定受益人区别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