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了不当是什么生肖,不了不当是什么动物
大家好,由投稿人史文轩来为大家解答不了不当是什么生肖,不了不当是什么动物这个热门资讯。不了不当是什么生肖,不了不当是什么动物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不了不当是什么意思
我刚当上科长那会儿,心里美滋滋的,想着终于能大展拳脚了。没过几天,上头就给我安排了个任务,让我组织一次部门会议。我兴冲冲地准备了材料,结果开会那天,底下的人一个个低头玩手机,没人搭理我。我喊了几嗓子,还是没人抬头。后来我才知道,原来他们早就习惯了这种形式主义的会议,根本没人当回事。我这才明白,当领导不是光有权力就行,还得有威信。威信这东西,不是一朝一夕能建立起来的。 我后来试着多和他们沟通,多听听他们的意见,情况才慢慢好转。可这过程,真是一把辛酸泪。
01
02
我当上领导后也深有体会。原本以为可以按自己的想法做事,结果发现处处受制于人情世故。想提拔有能力的下属,却被各种关系户挤掉位置;想推行改革,却总是被各种既得利益者阻挠。现在只能在这些条条框框里周旋,真是无奈啊。
03
04
分人吧!我当上领导后发现,其实很多事都推不动,下面的人各有各的小算盘。我以为当了领导就能说了算,结果发现要协调各种关系,处理各种矛盾。最无奈的是,有时候明明知道问题在哪,但就是解决不了,因为牵扯的利益太多。现在我算是明白了,领导不是想干啥就能干啥,更多的是在各种限制中找平衡。
05
06
我表姐刚当上部门经理,我说你们下属要是阳奉阴违不听话千万别生气,大不了不当就是了,我表姐说:他们敢不听话,我就往会议室一坐,他们还得来求我开会。
07
08
当上领导后发现,原来以前觉得不公平的事都是自己没看清全局。现在每天要权衡各种利益关系,很多决定都是无奈之举,下属的抱怨也成了家常便饭。以前觉得领导轻松,现在才知道压力有多大,每天都睡不好觉。
09
10
刚当上部门经理,第一次开会就发现员工们都在玩手机,我严肃地批评了他们。结果会后才知道,原来他们是在用手机记录会议要点。我尴尬地解释这是考验他们的专注力,可他们明显不信,私下说我这个新领导太死板。
11
12
刚当上部门经理,以为能大展拳脚,结果发现每天就是开会、写报告、协调关系。最无奈的是,下属的锅都得我来背,老板的锅也得我来背。有时候想放手让他们干,又怕出问题,结果自己累成狗。现在终于明白,领导就是背锅侠,表面风光,实则无奈。
13
14
我朋友刚升职,发现以前关系好的同事开始疏远他,甚至背后议论他变了。他原本想继续保持平易近人的风格,但发现领导的身份让他不得不保持距离,否则工作很难推进。他感慨,原来位置变了,关系也会跟着变,想维持原样太难了。
15
16
我有个朋友刚当上领导,本来以为可以轻松指挥下属,结果发现每天要处理各种矛盾,还要平衡各方利益,累得不行。后来他放弃了,原因是有一堂课是教怎么巧妙地推卸责任还不让下属发现,他学得很认真,但最后还是觉得太累,就不干了,怕怕的。
17
18
当了领导才发现,下属请假不批,离职不批,最后跑到楼顶打电话报警,110、120都来了,我哄了一个小时,他在楼顶晒了一个小时太阳,最后多给了三个月工资才肯下来。
19
20
以前我们单位有个领导,刚上任时意气风发,说要大刀阔斧改革。结果一个月后,发现各种关系错综复杂,想动谁都不行。最后只能维持现状,还天天得应付各种人情往来,开会时还得装出一副很懂的样子。后来他私下说,当领导最大的无奈就是,明明知道问题在哪,却动不了。
小编评论:
领导之路,光鲜背后满是无奈,真相总让人心酸又清醒。
不了不当打一生肖
发霉的面包、发芽的土豆、长毛的水果……为了不浪费,很多人洗一洗、切一切就继续吃,殊不知有些食物一旦变质,很可能会引发食物中毒。日常生活中,这7种看似没坏但有很多安全隐患的食物,大家多注意,最好别吃!
01
有哈喇味儿或发苦的坚果
不少人家里都有坚果,尤其是逢年过节,会囤更多。但坚果热量高,每次吃不了多少,容易被剩下。
坚果如果储存不当,轻则容易氧化产生哈喇味儿,不仅影响口感和营养,氧化分解的产物会刺激胃肠道,可能引发胃肠炎;重则容易受黄曲霉菌污染,产生黄曲霉毒素。这种毒素是世界卫生组织认证的一类致癌物,毒性是砒霜的68倍,且耐高温,280℃以下很难被破坏。
如果是苦杏仁,毒性就更加“立竿见影”。苦杏仁中的氢苷会在体内分解产生氢氰酸,吃上20~60粒就会中毒。
预防建议:坚果如果吃出了哈喇味儿、苦味,需立即丢弃,并漱口。花生、瓜子、核桃等霉变风险较高,建议购买小包装并密封,放置在避光阴凉的地方保存。
02
泡时间长的木耳
有人认为木耳泡久了,肉质更厚实好吃。其实,如果泡得太久,很容易出现米酵菌酸中毒。
米酵菌酸是由椰毒伯克氏菌产生的耐热毒素,这种菌喜欢在温暖的环境中繁殖,产毒最佳温度是26℃,所以夏季是中毒高发季。
由于无臭、无味,所以即使被污染了也看不出来。米酵菌酸主要损害肝脏、肾脏和神经系统,不存在安全剂量,摄入1毫克就可能致命,致死率在40%以上。
在以往发生中毒的案例中,泡发时间大多超过1天,如果控制在几个小时内,一般不容易产生米酵菌酸。实验表明,散装木耳更容易携带椰毒伯克氏菌。在25℃以上的环境中泡发,米酵菌酸产生的速度快。
预防建议:选择正规的包装木耳,在泡发前清洗干净,泡发时间控制在4小时内,温度尽量在25℃以内(最好冷藏泡发)。在泡发过程中可以换1~2次水,如发现发黏或有异味及时扔掉。如需过夜,应放到冰箱中密封并冷藏,第二天尽早食用。
03
发芽的土豆
土豆能存放,不少人经常一买一大兜。但是放久了,发芽了,又舍不得扔,觉得挖掉芽吃没什么。
实际上,发芽的土豆里含有龙葵素。龙葵素是一种天然毒素,正常情况下,土豆中龙葵素的含量很低,含量一般为5毫克/100克~10毫克/100克,可是一旦土豆发芽、变绿,龙葵素含量就会急剧上升。在芽眼四周和变绿部位,含量极高,每100克可达500毫克,食用非常危险。
人一旦误食,轻则可能出现咽喉灼热、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炎症状;重则可能导致呼吸困难、昏迷,甚至死亡。如果一次吃进50克已变青发芽的马铃薯(约含200毫克龙葵素)就可发生龙葵素中毒。
预防建议:在购买土豆时,尽量挑选表皮光滑、颜色正常的。储存土豆时,最好将其放在阴凉、干燥、通风的地方(不超过10℃),避免阳光直射,可以延缓土豆发芽的速度。土豆发芽或者表皮变绿,最好别吃。除了发芽的土豆,未成熟的青番茄也含有龙葵素,也不建议食用。
04
发苦的瓜果
瓜果发苦时,很多人可能会以“苦味败火”为由不舍得扔。
但是这些本身不苦的葫芦科瓜类(瓠瓜、丝瓜、西葫芦、黄瓜等)变苦,是因为产生了苦味的葫芦素。葫芦素是一种热稳定性较强的毒素,即使高温烹饪也难以分解,这种毒素会攻击神经系统,让人头晕、呕吐、腹痛,甚至器官衰竭。
预防建议:挑选瓜果时,要观察表皮是否有异常斑点或腐烂痕迹,选择表皮完整无磕碰的。一旦发现不该苦的瓜果发苦,务必果断丢弃,不要抱侥幸心理。
05
部分腐烂、发霉的蔬果
部分腐烂的蔬菜和水果,有人觉得去掉烂的部分就没事儿了。其实,即使去除腐烂部位,健康部分也可能已被细菌和霉菌污染,产生亚硝酸盐、霉菌毒素等有害物质。
比如腐烂的生姜会产生毒性很强的黄樟素,即使少量食用,也可能引发肝细胞中毒和变性,损害肝脏功能;
实验发现,发霉的蔬菜中亚硝酸盐含量是未发霉时的2倍。长期食用,亚硝酸盐会影响血液的氧气运输,导致皮肤、嘴巴变蓝,出现贫血等问题。
预防建议:蔬菜现买现吃,避免长时间存放。一旦发现蔬菜部分腐烂,最好整个丢掉,不要抱侥幸心理食用剩余部分。
06
红心或有酒糟味的甘蔗
红心甘蔗不是含糖高,而是发生霉变的表现。
每年的2—4月,天气逐渐回暖,甘蔗容易被节菱孢霉菌污染,产生3-硝基丙酸,出现“红心”。
3-硝基丙酸是一种强烈的神经毒素,进入人体后会对中枢神经系统造成损伤。中毒潜伏期短,一般数分钟到数小时,初期表现为消化功能紊乱,如恶心、呕吐、腹痛等,随后可能出现头晕、头痛、视力模糊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呼吸衰竭甚至死亡。目前,3-硝基丙酸中毒尚无特效解毒剂,只能对症治疗。
预防建议:购买甘蔗时,注意观察切面颜色,如果发现红心或有酒糟味等异常,就不要买了。如果买了整根,发现异常要及时扔掉,其他无红心的部位最好也不要吃了,毒素可能已渗透到其他部位。
07
死掉的螃蟹
螃蟹虽鲜美,但死了的螃蟹就别吃了,风险大于收益。
螃蟹尤其是河蟹,属于杂食性动物,除了活物,也会吃一些腐烂的食物,携带大量细菌。一旦死亡,其体内细菌会迅速繁殖,分解蟹体中的蛋白质,产生大量组胺等生物胺类物质。
组胺具有较强毒性,即使烹饪后也无法完全消除。有实验发现,这些胺类物质,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迅速增加。在20℃下3小时和12小时,组胺含量分别为6.3毫克/100克和7.4毫克/100克。而8毫克组胺就会让人轻微中毒,100毫克就会出现严重中毒。
食用死蟹可能导致过敏性中毒,出现皮疹、瘙痒、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引发过敏性休克,危及生命。
预防建议:挑选鲜活螃蟹,切勿因死蟹便宜而购买。烹饪前如果发现螃蟹已死了几小时,就别吃了,否则可能得不偿失。
©2025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使用。
责任编辑:喻偌洢
不了不当是什么行为
来源: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
发霉的面包、发芽的土豆、长毛的水果……为了不浪费,很多人洗一洗、切一切就继续吃,殊不知有些食物一旦变质,很可能会引发食物中毒。日常生活中,这7种看似没坏但有很多安全隐患的食物,大家多注意,最好别吃!
01
有哈喇味儿或发苦的坚果
不少人家里都有坚果,尤其是逢年过节,会囤更多。但坚果热量高,每次吃不了多少,容易被剩下。
坚果如果储存不当,轻则容易氧化产生哈喇味儿,不仅影响口感和营养,氧化分解的产物会刺激胃肠道,可能引发胃肠炎;重则容易受黄曲霉菌污染,产生黄曲霉毒素。这种毒素是世界卫生组织认证的一类致癌物,毒性是砒霜的68倍,且耐高温,280℃以下很难被破坏。
如果是苦杏仁,毒性就更加“立竿见影”。苦杏仁中的氢苷会在体内分解产生氢氰酸,吃上20~60粒就会中毒。
预防建议:坚果如果吃出了哈喇味儿、苦味,需立即丢弃,并漱口。花生、瓜子、核桃等霉变风险较高,建议购买小包装并密封,放置在避光阴凉的地方保存。
02
泡时间长的木耳
有人认为木耳泡久了,肉质更厚实好吃。其实,如果泡得太久,很容易出现米酵菌酸中毒。
米酵菌酸是由椰毒伯克氏菌产生的耐热毒素,这种菌喜欢在温暖的环境中繁殖,产毒最佳温度是26℃,所以夏季是中毒高发季。
由于无臭、无味,所以即使被污染了也看不出来。米酵菌酸主要损害肝脏、肾脏和神经系统,不存在安全剂量,摄入1毫克就可能致命,致死率在40%以上。
在以往发生中毒的案例中,泡发时间大多超过1天,如果控制在几个小时内,一般不容易产生米酵菌酸。实验表明,散装木耳更容易携带椰毒伯克氏菌。在25℃以上的环境中泡发,米酵菌酸产生的速度快。
预防建议:选择正规的包装木耳,在泡发前清洗干净,泡发时间控制在4小时内,温度尽量在25℃以内(最好冷藏泡发)。在泡发过程中可以换1~2次水,如发现发黏或有异味及时扔掉。如需过夜,应放到冰箱中密封并冷藏,第二天尽早食用。
03
发芽的土豆
土豆能存放,不少人经常一买一大兜。但是放久了,发芽了,又舍不得扔,觉得挖掉芽吃没什么。
实际上,发芽的土豆里含有龙葵素。龙葵素是一种天然毒素,正常情况下,土豆中龙葵素的含量很低,含量一般为5毫克/100克~10毫克/100克,可是一旦土豆发芽、变绿,龙葵素含量就会急剧上升。在芽眼四周和变绿部位,含量极高,每100克可达500毫克,食用非常危险。
人一旦误食,轻则可能出现咽喉灼热、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炎症状;重则可能导致呼吸困难、昏迷,甚至死亡。如果一次吃进50克已变青发芽的马铃薯(约含200毫克龙葵素)就可发生龙葵素中毒。
预防建议:在购买土豆时,尽量挑选表皮光滑、颜色正常的。储存土豆时,最好将其放在阴凉、干燥、通风的地方(不超过10℃),避免阳光直射,可以延缓土豆发芽的速度。土豆发芽或者表皮变绿,最好别吃。除了发芽的土豆,未成熟的青番茄也含有龙葵素,也不建议食用。
04
发苦的瓜果
瓜果发苦时,很多人可能会以“苦味败火”为由不舍得扔。
但是这些本身不苦的葫芦科瓜类(瓠瓜、丝瓜、西葫芦、黄瓜等)变苦,是因为产生了苦味的葫芦素。葫芦素是一种热稳定性较强的毒素,即使高温烹饪也难以分解,这种毒素会攻击神经系统,让人头晕、呕吐、腹痛,甚至器官衰竭。
预防建议:挑选瓜果时,要观察表皮是否有异常斑点或腐烂痕迹,选择表皮完整无磕碰的。一旦发现不该苦的瓜果发苦,务必果断丢弃,不要抱侥幸心理。
05
部分腐烂、发霉的蔬果
部分腐烂的蔬菜和水果,有人觉得去掉烂的部分就没事儿了。其实,即使去除腐烂部位,健康部分也可能已被细菌和霉菌污染,产生亚硝酸盐、霉菌毒素等有害物质。
比如腐烂的生姜会产生毒性很强的黄樟素,即使少量食用,也可能引发肝细胞中毒和变性,损害肝脏功能;
实验发现,发霉的蔬菜中亚硝酸盐含量是未发霉时的2倍。长期食用,亚硝酸盐会影响血液的氧气运输,导致皮肤、嘴巴变蓝,出现贫血等问题。
预防建议:蔬菜现买现吃,避免长时间存放。一旦发现蔬菜部分腐烂,最好整个丢掉,不要抱侥幸心理食用剩余部分。
06
红心或有酒糟味的甘蔗
红心甘蔗不是含糖高,而是发生霉变的表现。
每年的2~4月,天气逐渐回暖,甘蔗容易被节菱孢霉菌污染,产生3-硝基丙酸,出现“红心”。
3-硝基丙酸是一种强烈的神经毒素,进入人体后会对中枢神经系统造成损伤。中毒潜伏期短,一般数分钟到数小时,初期表现为消化功能紊乱,如恶心、呕吐、腹痛等,随后可能出现头晕、头痛、视力模糊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呼吸衰竭甚至死亡。目前,3-硝基丙酸中毒尚无特效解毒剂,只能对症治疗。
预防建议:购买甘蔗时,注意观察切面颜色,如果发现红心或有酒糟味等异常,就不要买了。如果买了整根,发现异常要及时扔掉,其他无红心的部位最好也不要吃了,毒素可能已渗透到其他部位。
07
死掉的螃蟹
螃蟹虽鲜美,但死了的螃蟹就别吃了,风险大于收益。
螃蟹尤其是河蟹,属于杂食性动物,除了活物,也会吃一些腐烂的食物,携带大量细菌。一旦死亡,其体内细菌会迅速繁殖,分解蟹体中的蛋白质,产生大量组胺等生物胺类物质。
组胺具有较强毒性,即使烹饪后也无法完全消除。有实验发现,这些胺类物质,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迅速增加。在20℃下3小时和12小时,组胺含量分别为6.3毫克/100克和7.4毫克/100克。而8毫克组胺就会让人轻微中毒,100毫克就会出现严重中毒。
食用死蟹可能导致过敏性中毒,出现皮疹、瘙痒、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引发过敏性休克,危及生命。
预防建议:挑选鲜活螃蟹,切勿因死蟹便宜而购买。烹饪前如果发现螃蟹已死了几小时,就别吃了,否则可能得不偿失。
本文来源: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综合科普中国
作者/李纯
不了不当,饱经霜雪什么动物
日常生活中,已经发霉的面包、发芽的土豆甚至长毛的水果……为了不浪费,很多人洗一洗、切一切就继续吃,殊不知有些食物一旦变质,很可能会引发食物中毒,再节俭也不能吃!
今天,我们整理了 7 种看似没坏但有很多安全隐患的食物,大家生活中多注意,最好别吃!建议转发给爸妈。
不少人家里都有坚果,尤其是逢年过节,更是会囤很多。但坚果热量高,每次也吃不了多少,所以很容易就会被剩下。
坚果如果储存不当,轻则容易氧化产生哈喇味儿,不仅影响口感和营养,氧化分解的产物刺激胃肠道而引起胃肠炎;重则容易受黄曲霉菌污染,产生黄曲霉毒素。这种毒素是世界卫生组织认证的一类致癌物,毒性是砒霜的 68 倍,且耐高温,280℃ 以下很难被破坏。
如果是苦杏仁,毒就更加“立竿见影”。苦杏仁中的氢苷会在体内分解产生氢氰酸,吃上 20~60 粒就会中毒。
预防建议:不要吃有苦味的坚果,坚果如果吃出了哈喇味儿、苦味,需立即丢弃,并漱口。花生、瓜子、核桃等霉变风险较高,建议购买小包装并密封,放置在避光阴凉的地方保存。
2.泡时间长的木耳总有人认为木耳泡久了,肉质更厚实好吃。但其实,如果泡得太久,很容易出现米酵菌酸中毒。
这是因为,米酵菌酸是由椰毒伯克氏菌产生的耐热毒素,这种菌喜欢在温暖的环境中繁殖,产毒最佳温度是 26℃,所以夏季是中毒高发季。由于无臭、无味,所以即使被污染了也看不出来。米酵菌酸主要损害肝脏、肾脏和神经系统,不存在安全剂量,摄入 1 毫克就可能致命,致死率在 40% 以上。
在以往发生中毒的案例中,泡发时间大多超过 1 天,如果控制在几个小时内,一般不容易产生米酵菌酸。根据比较试验,散装木耳更容易携带产生毒素的椰毒伯克氏菌。在 25℃ 以上的环境中泡发,米酵菌酸产生的速度快。
图源:宁海县市场监督公众号
预防建议:选择正规的包装木耳,在泡发前清洗干净。泡发时间控制在 4 小时内,温度尽量在 25℃ 以内(最好冷藏泡发)。在泡发过程中可以换 1~2 次水,如发现发黏或有异味及时扔掉。如果需要过夜,尽快放到冰箱中密封并冷藏,第二天尽早食用。
3.发芽的土豆土豆能存放,不少人经常一买一大兜。但是放久了,发芽了,又舍不得扔,觉得挖掉芽吃没什么。
但实际上,发芽的土豆里含有龙葵素。龙葵素是一种天然毒素,正常情况下,土豆中龙葵素的含量很低,含量一般为 5mg/100g~10mg/100g,但一旦土豆发芽、变绿,龙葵素含量就会急剧上升。在芽眼四周和变绿部位,含量极高,每 100g 可达 500mg,因此食用是非常危险的。
人一旦误食,轻则可能出现咽喉灼热、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炎症状;重则可能导致呼吸困难、昏迷,甚至死亡。如果一次吃进 50g 已变青发芽的马铃薯(约含 200mg 龙葵素)就可发生龙葵素中毒。
预防建议:在购买土豆时,尽量挑选表皮光滑、颜色正常的。储存土豆时,最好将其放在阴凉、干燥、通风的地方(不超过 10℃),避免阳光直射,这样可以延缓土豆发芽的速度。土豆发芽或者表皮变绿,最好就别再吃了。除了发芽的土豆,没成熟的青番茄也含有龙葵素,也不建议食用。
4.发苦的瓜果瓜果发苦时,很多人可能会以“苦味败火”不舍得扔。
但是这些本身不苦的葫芦科瓜类(瓠瓜、丝瓜、西葫芦、黄瓜等)变苦,是因为产生了苦味的葫芦素。葫芦素是一种热稳定性较强的毒素,即使高温烹饪也难以分解,这种毒素会攻击神经系统,让人头晕、呕吐、腹痛,甚至器官衰竭。湖南等多个省市的疾控中心,均在各家的官方网站上提醒民众,要注意苦味瓜导致中毒。
预防建议:挑选瓜果时,要观察表皮是否有异常斑点或腐烂痕迹,选择表皮完整无磕碰的。一旦发现不该苦的瓜果发苦,务必果断丢弃,不要抱侥幸心理。
5.部分腐烂、发霉的蔬果腐烂的蔬菜和水果,有人觉得去掉烂的部分就没事儿了。其实即使去除腐烂部位,健康部分也可能已被细菌和霉菌污染,产生亚硝酸盐、霉菌毒素等有害物质。
比如腐烂的生姜会产生毒性很强的黄樟素,即使是食用了少量,也可能会引起肝细胞中毒和变性,损害肝脏功能。
除了毒素外,腐烂的蔬菜更容易产生亚硝酸盐。有实验发现,发霉的蔬菜中亚硝酸盐含量是未发霉时的 2 倍。长期吃这种菜,亚硝酸盐会影响血液的氧气运输,出现皮肤、嘴巴变蓝,出现贫血等问题。
图源: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网
预防建议:蔬菜应现买现吃,避免长时间存放。一旦发现蔬菜部分腐烂,最好就整个丢掉,不要抱侥幸心理食用剩余部分。
6.红心的甘蔗红心甘蔗不是含糖高,而是发生霉变的表现。
每年的 2~4 月,天气逐渐回暖,甘蔗容易被节菱孢霉菌污染,会产生 3-硝基丙酸,出现“红心”。
3-硝基丙酸是一种强烈的神经毒素,进入人体后会对中枢神经系统造成损伤。中毒潜伏期短,一般数分钟到数小时,初期表现为消化功能紊乱,如恶心、呕吐、腹痛等,随后可能出现头晕、头痛、视力模糊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呼吸衰竭甚至死亡。目前,3-硝基丙酸中毒尚无特效解毒剂,只能对症治疗。
预防建议:购买甘蔗时,注意观察切面颜色,如果发现红心或有酒糟味等异常,咱就不要买了。如果买了整根回家啃,发现异常及时扔掉,其他无红心的部位最好也不要吃了,因为毒素可能渗透到其他部位。
7.死掉的螃蟹螃蟹虽鲜美,但死了的螃蟹咱就别吃了,风险大于收益。
螃蟹尤其是河蟹,属于杂食性动物,除了活物,也会吃一些腐烂的食物,携带大量细菌。一旦死亡,其体内细菌会迅速繁殖,分解蟹体中的蛋白质,产生大量组胺等生物胺类物质。
组胺具有较强毒性,即使烹饪后也无法完全消除。有实验发现,这些胺类物质,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迅速增加。在 20℃ 温度下 3 小时和 12 小时,组胺含量分别为 6.3mg/100g 和 7.4mg/100g。[16]而 8mg 组胺就会让人轻微中毒,100mg 就会出现严重中毒。
食用死蟹可能导致过敏性中毒,出现皮疹、瘙痒、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引发过敏性休克,危及生命。
预防建议:购买螃蟹时,挑选鲜活的,不要因为死蟹便宜而购买。烹饪前如果发现螃蟹已死了几小时了,咱就别吃了,否则可能得不偿失。
上面这些看似没坏实则有健康隐患的食物,你吃过吗?赶紧停止吧,快把这篇文章转发到“相亲相爱一家人”群!
(来源:科普中国微信公号)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不了不当是什么生肖,不了不当是什么动物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