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云淞简介,韦云淞为什么被评委上将
大家好,由投稿人余国嘉来为大家解答韦云淞简介,韦云淞为什么被评委上将这个热门资讯。韦云淞简介,韦云淞为什么被评委上将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韦云淞后代子孙现状
广西民国时期名将韦云淞,原名来栋,字世栋,出生于1890年,是广西容县(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容县松山镇儒地村)人。韦云淞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生平事迹
韦云淞早年徒步800里前往桂林,以仅有8文铜钱的微薄家资考入蔡锷所办的桂林学兵营工兵队,开始了他的军事生涯。他勤奋好学,进步神速,毕业后得到了李宗仁的赏识,成为其帐下的一员猛将。
韦云淞的军事生涯始于辛亥革命,他随军北伐援鄂,转战武汉、南京等地,为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立下了汗马功劳。此后,他历任广西多个重要军事职务,包括旅长、师长、军长等,成为新桂系的重要将领之一。
在北伐战争中,韦云淞升任第十三军军长,率部参加滦河会战,表现出色。抗日战争爆发后,他担任第十一集团军第四十八军军长,率部参加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及桂南会战等,为抵抗日本侵略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在桂林保卫战中,他作为桂林城防司令,虽然因各种原因导致桂林失守,但其在战斗中的顽强抵抗和英勇表现仍赢得了人们的尊敬。
成就与贡献
韦云淞在军事上的成就不仅体现在他的勇猛善战和丰富的战斗经验上,更体现在他对广西乃至中国军事现代化的贡献上。他积极推动广西军事改革,加强军队训练,提高军队素质,为广西军队的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他还积极参与广西的政治和社会事务,为广西的繁荣发展做出了贡献。
重要地位与影响
在广西民国时期,韦云淞是一位备受尊敬和敬仰的名将。他不仅在军事上功勋卓著,在政治和社会上也具有重要影响。他忠诚于国家和民族,为保卫祖国、抵抗外侮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他也是广西新桂系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对广西的政治、军事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总的来说,韦云淞是一位具有卓越才能和深厚背景的广西民国时期名将。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为中国的近现代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生平事迹、成就和贡献将永远铭记在中国人民的心中。
韦云淞故居归属他的后人吗
1938年6月,武汉军事会议上决定陆军以军为战略单位,师为战术单位,每个军下辖三个师,师下辖三个团。38年国民革命军的军级单位如下:
第1军:军长胡宗南、李铁军、陶峙岳(中央军嫡系)
第2军:军长李延年(中央军嫡系)
第3军:军长曾万钟(中央军半嫡系)
第4军:军长吴奇伟、欧震(中央军半嫡系)
第5军:军长薛岳(中央军嫡系)
第6军:军长韩复榘(西北军),1938年1月,韩复榘被枪毙后,该军番号撤销。
第6军:军长甘丽初,1938年8月组建(中央军嫡系)
第7军:军长周祖晃、张淦(桂军)
第8军:军长黄杰、李玉堂(中央军嫡系)
第9军:军长郭寄峤(中央军嫡系)
第10军:军长徐源泉(中央军半嫡系)
第11军:军长马鸿逵(西北马家军)
第12军:军长孙桐萱(韩复榘部西北军、中央军旁系)
第13军:军长汤恩伯、张轸、张雪中(中央军嫡系)
第14军:军长李默庵、陈铁(中央军嫡系)
第15军:军长刘茂恩(镇嵩军、中央军旁系)
第16军:军长李韫珩、董钊(湘军、中央军半嫡系)
第17军:军长高桂滋(陕军、中央军半嫡系)
第18军:军长罗卓英、黄维(中央军嫡系)
第19军:军长王靖国(晋军)
第20军:军长杨森(川军)
第21军:军长唐式遵(川军)
第22军:军长高双成(陕军、中央军旁系)
第23军:军长潘文华、陈万仞(川军)
第24军:军长刘文辉(川军)
第25军:军长王敬久,1938年组建(中央军嫡系)
第26军:军长萧之楚(中央军半嫡系)
第27军:军长桂永清、王敬久、胡宗南、范汉杰,1938年组建(中央军嫡系)
第28军:军长陶广(湘军,中央军半嫡系)
第29军:军长陈安宝,1938年组建(中央军半嫡系)
第30军:军长田镇南(西北军)
第31军:军长刘士毅、韦云淞(桂军)
第32军:军长商震(晋军、中央军半嫡系)
第33军:军长孙楚(晋军)
第34军:军长杨澄源(晋军)
第35军:军长傅作义,1938年傅作义独立成系(绥系)
第36军:军长周浑元、姚纯(中央军半嫡系)
第37军:军长毛炳文、黄国梁(湘军,中央军半嫡系)
第38军:军长孙蔚如、赵寿山(陕军)
第39军:军长刘和鼎(中央军半嫡系)
第40军:军长庞炳勋(西北军、中央军旁系)
第41军:军长孙震(川军)
第42军:军长冯安邦(西北军)
第43军:军长沈克(西北军石友三部)
第44军:军长王缵绪、廖震(川军)
第45军:军长邓锡侯、陈鼎勋(川军)
第46军:军长樊崧甫(中央军嫡系)
第47军:军长李家钰(川军)
第48军:军长韦云淞、廖磊、张义纯(桂军)
第49军:军长刘多荃(东北军)
第50军:军长郭勋祺(川军)
第51军:军长于学忠、刘忠干、牟中珩(东北军)
第52军:军长关麟征、张耀明(中央军嫡系)
第53军:军长万福麟、周福成、王景儒、朱鸿勋(东北军)
第54军:军长霍揆彰(中央军嫡系)
第55军:军长曹福林、李益智(韩复榘部西北军)
第56军:军长郭昌明(川军)
第57军:军长缪征流(东北军)
第58军:军长孙渡,1938年组建(滇军)
第59军:军长宋哲元、张自忠(西北军)
第60军:军长卢汉、安恩溥(滇军)
第61军:军长陈长捷(晋军)
第62军:军长张达(粤军、中央军半嫡系)
第63军:军长张瑞贵(粤军、中央军半嫡系)
第64军:军长李汉魂、邓龙光(粤军、中央军半嫡系)
第65军:军长李镇球(粤军、中央军半嫡系)
第66军:军长叶肇(粤军、中央军半嫡系)
第67军:军长许绍宗、廖震、彭诚孚,1938年组建(川军)
第68军:军长刘汝明(西北军)
第69军:军长石友三(石友三部西北军)
第70军:军长李觉、顾家齐(湘军、中央军半嫡系)
第71军:军长王敬久、宋希濂(中央军嫡系)
第72军:军长王陵基,1938年组建(川军)
第73军:军长王东原、彭位仁、赵毅(湘军、中央军半嫡系)
第74军:军长俞济时(中央军嫡系)
第75军:军长周碞(中央军嫡系)
第76军:军长陶峙岳、李铁军(中央军嫡系)
第77军:军长冯治安(西北军)
第78军:军长张再,1938年组建(川军)
第79军:军长夏楚中(中央军嫡系)
第80军:军长孔令恂(中央军半嫡系)
第81军:军长马鸿宾(西北马家军)
第82军:军长马步芳(西北马家军)
第83军:军长邓龙光、莫希德(粤军、中央军半嫡系)
第84军:军长夏威、覃连芳,1938年组建(桂军)
第85军:军长王仲廉(中央军嫡系)
第86军:军长何知重(中央军半嫡系)
第87军:军长刘膺古,1938年组建(湘军、中央军半嫡系)
第88军:军长范绍增,1938年组建(川军)
第89军:军长韩德勤,1938年组建(中央军嫡系)
第90军:军长彭进之、李文、胡伯翰、李树森,淞沪会战后组建(中央军嫡系)
第91军:军长郜子举,1938年组建(中央军半嫡系)
第92军:军长李仙洲,1938年组建(中央军嫡系)
第93军:军长刘戡、魏巍,1938年组建(中央军嫡系)
第94军:军长郭忏,1938年组建(中央军嫡系)
第95军:军长黄隐,1938年组建(川军)
第96军:军长李兴中,1938年组建(陕军)
第97军:军长朱怀冰,1938年组建(中央军嫡系)
第98军:军长汤恩伯、张刚,1938年组建(中央军嫡系)
第99军:军长傅仲芳,38年组建(中央军嫡系)
第100军:军长陈琪,38年组建(中央军嫡系)
新编第1军:军长邓宝珊(中央军旁系)
新编第2军:军长鲁大昌,38年组建(中央军旁系)
新编第3军:军长张冲,38年组建(滇军)
新编第4军:军长叶挺
新编第11军:军长徐庭瑶,38年组建(中央军嫡系)
骑兵第1军:军长赵承绶(晋军)
骑兵第2军:军长何柱国(东北军)
骑兵第3军:军长郑大章,徐州会战后该军解散(西北军)
骑兵第4军:军长檀自新,徐州会战后该军解散(东北军)
骑兵第5军:军长马步青(西北马家军)
骑兵第6军:军长门炳岳(中央军嫡系)
东北挺进军:军长马占山(东北军)
韦云淞故居360图片
这边桂系李宗仁加强了防备,蒋介石却也把李墨潭骂了个狗血喷头,末了,蒋介石不耐烦地让李墨潭出了元帅府。
李墨潭郁闷而行,他本想为校长立一大功,可吃了一顿打挨了一顿骂,讨得个没趣,心中更是烦闷的要命。不由得信步朝南京的夫子庙而来。
南京的夫子庙,原本是科举应试之地,如今却变成了同北京天桥、上海城隍庙一样的繁华地界。
李墨潭进了一个名叫“奎光阁”的茶社,回头望着宁静的秦淮河晨光普照,河水泛光,甚是令人耀眼。
老远传来江湖中人卖狗皮膏药的声音,李墨潭暗道:“我李墨潭的口才看来还不如这些江湖卖艺的,这却怎能将胡、陶二人说动呢?”
“哎,先生,你的茶。”堂倌右手执太平府大铜壶一把,在离桌面三尺左右的高处,对准茶盅倾注开水,不多不少,刚好九成满,滴水不酒。李墨潭低头喝了一口,一抬头看见了对面茶座坐着一个人,那人也抬眼看见了他。他的心不由一动,忙走了过去。
“介民兄,你怎么有功夫来此?”
这人正是蒋介石的一个侍从副官,负责特务工作,专在秦楼楚馆等处搜集情报的郑介民。
郑介民笑眯眯地站起身来寒暄了几句,郑李二人曾在中央军官学校共过事,那是郑介民刚从苏联回国时,托贺衷寒找的一份工作。
李墨潭与郑介民喝茶间,便把心中烦恼说了出来,郑介民的黑脸上露出了几分快意,安慰了几句李墨潭,便迅速赶回住处,自己心里开始了盘算。
“该不是我郑耀全(其字号)的时运到了吧?自投蒋先生来尚无寸功,孰料今日有这等露脸机会,我若不干,岂不有负神灵?”
郑介民直乐得抓耳挠腮,原来,郑介民想起了李宗仁的弟弟李宗义,两人在回国之前喝过一次“交心酒”,李宗义许愿,郑介民回国后,一定在李宗仁处力荐。如今,李宗义在桂系中任职,人皆呼其为“二总”,郑介民便是想通过李宗义的关系,打入第四集团军的内部,瓦解桂系,为蒋介石立下大功,露个大脸。
孙子兵法《用间篇》中间分五类,此者或许为“内间者,因其官人而用之”吧!这个情报专家高兴地摇晃起了脑袋,他准备去求见蒋介石。
“咚!咚!”有人敲门,郑介民从升官梦中渐醒,慌忙去开门,来人是蒋介石的侍从秘书。
“校长让你去一趟。”侍从秘书说完,趾高气扬地走了。
郑介民一愣,校长如此神速,堪称神机妙算。他也急忙带上门驱车往总统府而来。
报告行完礼之后,郑介民静静地站在屋子当中。蒋介石从办公桌后走了出来,笑着拉郑介民坐在了一旁的沙发上。
“来,坐这儿。”郑介民头发起热来,校长可真是平易近人!
“你知道我这次叫你来是什么事吗?”蒋介石喝了一杯卫士刚端上来的龙井茶,咂了咂嘴巴,慢条斯理地问道。
“这个,学生不知。”郑介民掏出手绢拭了拭额头的汗,回答道。
“我想跟你研究几个问题。”蒋介石又一次端起了茶杯,抿了一口,接着道:“就是桂系的事情。”
郑介民心情渐稳,迎着蒋介石的目光点了点头。
“桂系是军阀,从陆荣廷开始就是。这个你知道吗?”蒋介石问道。
桂系郑介民自然是清楚了,以前在莫斯科时李宗义便给他讲了不少。陆荣廷,广西武鸣县垒雄村人,少小无赖,后来投军清营,渐次做到了广西提督一职。由于手握重兵,辛亥革命后便被推为广西都督,一面假装革命,分化党人,一面“以桂人治桂”扩充自己的实力,竟然开始在西南雄霸一方。
孙中山任命的广西省长(1921年)马君武曾对陆荣廷在广西的统治作过这样的评述:“不但广西文化因此弄得迟滞,而且养着闲人,刮削民膏,令本省人苦痛非常。”在粤桂军阀混战中,陆荣廷等被迫下野,桂军更是树倒猢狲散。这时马君武便任马晓军为田南警备司令,提拔黄绍纮、白崇禧、夏威、韦云淞等,从此这些人便脱离了原桂系的阴影,开始了新桂系的时代。
“李宗仁这个人,也是有野心,今北伐初定,他便又成军阀,其心可诛。”蒋介石重重地一嗑茶杯,道:“李宗仁起家的事你知晓吗?”“校长,这个我知道,他与黄绍纮等人系陆军小学同学,后来进入军界,成为桂军将领林虎手下的一员爱将。1921年6月,粤军入桂讨伐陆荣廷;桂军分三路迎战,左由沈鸿英指挥,中由陈炳焜指挥,右路由谭浩明指挥,当时李宗仁跟随谭浩明攻打高州、化县,屡获胜利,由营长升为帮统而统领(团长),后来桂军大败,李宗仁集合部队屯于六万大山,那时他大约有16个连,两千多人,这支武力就是李宗仁起家的本钱,也是新桂系军队的最初萌芽。”郑介民如数家珍,蒋介石满意地点头道:“说下去,说下去。”
“后来,李宗仁又进驻玉林等地招兵买马,整军经武,和黄绍纮白崇禧等部合并,竟逐渐发展壮大起来。李明瑞、夏威等那时都是李宗仁的悍将。他们打败了原桂军沈鸿英、陆荣廷等,又驱赶走了唐继尧的滇军,统一广西,使他们力量逐渐得以壮大。”郑介民说得口千舌燥,蒋介石示意卫士为郑介民端上一杯茶水。
“桂系李宗仁军队素质还是蛮高的,李、白、黄合作一致,可能也是他们今朝称雄的原因。”蒋介石回想起北伐时桂军作战的情况来这个心腹之患不除,自己又怎能有安稳觉睡。
“校长,我——”郑介民怯怯地道。
“你知道我的意思吧?”蒋介石认为郑思想上已做好了准备,便说出他的意图:“你是搞情报工作的,好好利用与李宗义的关系,这个······唔······很好,你打进去,搞他个窝里烂。到时我为你在总统府庆功!”
蒋介石的许诺让郑介民更是受宠若惊,他挺直身板大声道:“请校长放心。”
临出门前,郑介民似乎听到蒋介石说了“李墨潭”几个字,他更加感觉到此行的重要了。
第二天,天色微明,郑介民便坐上了去武汉的轮船。在他心中有着一种强烈的欲望:一定要在校长面前露脸,否则就会是第二个李墨潭!
他站在桅杆前,宛若当年从南洋回广州一般,心情都是那样激动。只是此刻远不如那时的衣著,那时是长衫马褂,此刻却是短衣小袄破帽烂鞋,一副穷困潦倒之态,惹得四周的阔人小姐们见得他直捂鼻子。
若是此刻戴笠碰倒他,绝对呼出三个字:“小瘪 三!”
郑介民,一副潦倒之态,晃悠悠已然登上了武汉三镇。蓦然抬头,阳光普照,顿时他感觉到了一种力量一种勇气,直朝着第四集团军总司令部走去。
正是:墨潭游说遭辱骂,情报专家欲发家,
投报校长作毛遂,褴褛衣衫赴武汉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韦云淞上将生平
韦云淞,原名来栋,号世栋。陆军中将,桂军主要将领之一。生于1890年。广西容县人。
1920年1月,书云淞入陆荣廷在南宁开办的广西陆军讲武堂学习。
1921年春,陆荣廷分兵三路反攻广东,广西陆军讲武堂本科学员提前毕业。韦云淞所在的第一师工兵营,由于在玉林附近与粤军激战失利,韦带一名排长及士兵百余人前往百色,归编于田南警备司令马晓军(韦的容县同乡)。马任韦云淞为工兵营长。
1922年,李宗仁任黄绍豌为自治军第二军第三支队司令,夏威、陆炎、韦云淞分别为第三支队一、二、三营营长。1923年7月18日,孙中山任黄绍蛇为“广西讨贼军总指挥”,黄任白崇禧为讨贼军参谋长,任俞作柏、伍廷、夏威分别为一、二、三团团长,韦云淞为夏团营长。
1926年初,李、黄整顿部队,韦云淞升为第十七团团长,不久又升任第一旅旅长(夏威为第六旅旅长)。
1927年,中共领导的“南昌起义”失败后,贺龙、叶挺两部由江西南下,企图开回广州。第八路军总指挥李济深命令副总指挥黄绍蛇率部堵截。不久,白祟禧调韦云淞为第十三军第二师师长。
1929年2月,蒋介石对新桂系开刀,起用唐生智为第五路军总指挥,将李品仙、廖磊两军拉了过去,白崇禧自天津狼狈逃回香港。书云淞在北京南苑孤立无援,被迫改编为唐生智的一个旅,韦亦逃往香港经越南回桂。1929年冬,李、黄、白重掌桂政后,韦云淞被任为第四集团军第四十三师师长。
1930年6月,桂、张(发奎)两军倾巢入湘,响应冯,阎反蒋,大败后回桂。当时蒋命龙云派滇军入侵广西围攻南宁,李宗仁、黄绍蛇令第十五军四十三师韦云淞为守备司令,率三千余人枪坚守待援,严令守一百天,百天以外失陷可不负责。韦云淞对南宁城防的部署相当周密.工事构筑堪称完备。滇军缺乏攻城兵器,虽有数倍优势兵力,屯兵坚城之下,由7月16日开始攻击直至10月13日,几番猛扑,一筹莫展。
“七七事变”之后,广西部队奉令北上多加抗日,集中徐州构筑连云港工事。第五路军改为第十一集团军,李品仙任总司令,韦云淞任第四十八军(原第十五军)军长。
1937年10月初,第二十一集团军总司令廖磊先率领第一七二师和韦云淞的第四十八军南下,直趋淞沪战场,激战数日,伤亡严重。11月23日,第四十八军随同其他友军退至大场、走马塘、唐家桥一线。1938年春,韦云淞调任第十一集团军第三十一军军长。
1938年10月,武汉失陷,第十一集团军被迫越过平汉线南段西移。第三十一军在武汉保卫战中损失巨大,韦云淞奉令将该军剩余士兵拨给第四十八军,其余干部则由他带回广西征兵补充,重新成立第三十一军,隶属第十六集团军(总司令夏成)。此时,韦云淞升任副总司令兼第三十一军军长。
1938年10月,敌人攻占广州后,第三十一军被派往广东罗定新兴、开平、阳江等县,以协同第九战区收复广州。该军于1939年11、12月间参加了收复昆仑关和高峰坳的战斗。
1943年,夏威组织第十六集团军参观团、书云淞为团长,率中校以上军官四十余人前往贵州、四川、陕西、河南、湖北等省,参观军事学校,往返四个多月。
1944年9月上旬,日军第十一军主力和第二十三军主力对第四战区桂林、柳州、南宁分进合击。军委会命副参谋总长白崇禧飞桂指导会战。白认定韦云淞战斗指挥经验丰富,派为桂林防守司令。韦云淞虽然接受守城任务,但在备战期间,很少到城内视察部队工事构筑情况,终日在岩洞口太阳光下看书,不愿多管闲事。
1944年11月1日起,日军猛烈攻城,四面已被包围,桂林城于11月11日被敌占领,韦云淞逃向百色。
1945年1月,第四战区司令长官张发奎在百色召集参加桂柳会战部队独立团长以上军官和广西省政府有关各厅厅长、各区行政督察专员,检讨得失。张发奎宣布蒋介石命令,撤销第十六集团军和第三十一军番号,桂林防守司令第十六集团军副总司令韦云淞撤职。
1948年新桂系在西北边区大种罂粟,白崇禧、黄旭初念着旧情,起用韦云淞为广西禁烟督办。广西解放前,他去了香港。1953年因病去世,终年六十三岁。
网图侵删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韦云淞简介,韦云淞为什么被评委上将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