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股权转让合同诈骗的法律规定
股权转让合同诈骗涉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关于合同诈骗罪的相关规定。
(一)构成要件方面。行为人需在签订、履行股权转让合同过程中,有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行为,比如虚构公司业绩、资产状况等关键信息,诱使受害者作出错误意思表示。并且要有非法占有对方财物的目的,若只是因经营不善等原因导致股权转让后出现问题,一般不构成此罪。同时,诈骗数额需达到法律规定的标准,一般数额较大才构成犯罪。
(二)法律后果方面。根据刑法规定,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在司法实践中,认定股权转让合同诈骗需综合多方面证据,包括合同内容、双方沟通记录、公司实际经营状况等,以准确判断行为人的主观故意和客观行为。
二、合同诈骗金额量刑标准是多少
合同诈骗金额的量刑标准,依据诈骗数额大小及犯罪情节严重程度来确定,具体如下:
- 数额较大:若诈骗数额在二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属于数额较大情形。此时,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 数额巨大:当诈骗数额在二十万元以上不满一百万元,认定为数额巨大。量刑上,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 数额特别巨大:若诈骗数额达到一百万元以上,属于数额特别巨大。相应地,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此外,单位犯合同诈骗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上述规定处罚。在司法实践中,具体量刑还会综合考虑犯罪嫌疑人的认罪态度、是否有自首、立功等情节。
三、天津合同诈骗罪立案标准最新
在天津,合同诈骗罪的立案标准依据相关法律及司法解释确定。具体如下:
(一)金额标准。根据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在二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即诈骗数额达到二万元,便达到刑事立案标准。
(二)行为表现。需存在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等法定的诈骗行为情形。比如,行为人谎称自己有大量货物可供销售,与他人签订买卖合同,收取货款后却根本不发货,这种行为就可能构成合同诈骗罪。
此外,司法机关在认定时会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包括行为人的主观故意、诈骗手段、造成的后果等。若涉及合同诈骗相关案件,应及时收集并固定相关证据,以便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本站为您整理关于本文的法律热搜话题
●股权转让合同诈骗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股权转让定合同诈骗罪
●股权转让诈骗如何立案
●股权转让诈骗罪构成要件
●股权转让诈骗罪判例
●股权转让被骗签合同
●股权转让欺诈行为
●股权转让定合同诈骗罪
●股权转让协议欺骗
●股权转让存在诈骗吗
●合同诈骗的量刑金额
●合同诈骗量刑标准2021
●合同诈骗的量刑判几年
●合同诈骗罪金额量刑标准
●合同诈骗的金额标准
●合同诈骗的量刑怎么定
●合同诈骗的量刑标准有哪些
●合同诈骗罪的量刑标准
●合同诈骗的金额标准
●合同诈骗罪的量刑数额标准
来源:临律-天津合同诈骗罪立案标准最新,天津市诈骗案立案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