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道德建设月活动方案,公民道德建设月活动总结

法律普法百科 编辑:鲁睿海

公民道德建设月活动方案,公民道德建设月活动总结

大家好,由投稿人鲁睿海来为大家解答公民道德建设月活动方案,公民道德建设月活动总结这个热门资讯。公民道德建设月活动方案,公民道德建设月活动总结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公民道德建设月是几月

近年来,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着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实施公民道德建设,通过“抓点、连线、带面”,着力探索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新路径,凝聚发展正能量,建设新时代美德城阳。

“抓点”——提高认识、疏通渠道,挖掘典型。城阳区将道德模范选树宣传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广泛调动企事业单位及广大市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完善典型挖掘体系,持续讲好“城阳故事”。自2017年3月以来,已编辑出版《城阳故事》书籍7册,累计讲述“巾帼女杰”刘金玲、“英雄船长”罗世明、“守信人”刘同龙、“好儿媳”邵素芬等“城阳故事”2500余个。刊播各类道德模范微视频300余个,累计播放量近300万次,“城阳好人”已成为引领城阳道德力量的“风向标”。

“连线”——搭建平台、市民参与,学习典型。城阳区充分利用全区40余处“好人场所”,广泛开展道德模范巡演巡讲、“道德榜样在行动”等活动,将道德模范与广大市民连线,让凡人善举、草根英雄成为居民可学、可赞的榜样。依托各级文明实践阵地,开展“城阳故事汇”主题宣讲活动,让身边人讲身边事、用百姓话说百姓事。将“城阳故事”与普通市民连线,唱响“新时代美德城阳”主旋律,以“道德榜样”事迹为原型,组织编排文艺节目,结合送文明实践进大集、文明实践进社区等活动,开展文艺巡演,推动感人事迹、暖心瞬间广泛传播。

“带面”——表彰奖励、礼遇模范,推崇尚德。2015年以来,城阳区持续举办“感动城阳”颁奖典礼,增强道德模范的荣誉感和影响力,点燃群众发现正能量、弘扬真善美的热情。邀请道德模范参加全区重大节庆活动,组织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和各类志愿者为生活困难的道德模范提供帮助,通过帮扶礼遇等活动,营造“争做好人、争干好事、争当榜样”的浓厚氛围。

公民道德建设月黑板报

原标题:道德之光照亮文明之路

——华池县深入推动新时代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综述

庆阳融媒记者 谷羿 通讯员 钟悦

近年来,华池县积极探索新时代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创新实践,通过实施思想引领、典型示范、文化浸润、实践赋能“四大工程”,使群众精神风貌持续向好。

发挥榜样力量

崇德向善蔚然成风

荣登“中国好人榜”的杜克宽老人,退休后扛起铁锨,风餐露宿、早出晚归,用双手为华池县五蛟镇杜右手村万亩荒山披上绿装;“甘肃好人”李晓梅是儿媳、是妻子,也是母亲,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用最朴实无华的行动谱写了人间孝善赞歌;“庆阳好人”马丽霞虽然面部被烫伤,但从教15年来,辛苦耕耘在讲台上,书写着自强不息、爱岗敬业的华章……他们的故事被广泛传颂,滋润群众心灵,成为引领社会风尚的明灯。

华池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张建琪介绍,近年来,华池县先后涌现出“中国好人”7人、“甘肃好人”14人、“庆阳好人”55人,甘肃省道德模范3人、庆阳市道德模范12人,获评全国“最美家庭”3户,近百名模范人物成为传播文明风尚的重要力量。

为充分发挥道德模范的示范引领作用,华池县注重典型事迹宣传宣讲,依托“魅力华池”APP、“华池融媒”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开设“身边的榜样”“道德模范”等专栏,进行常态化宣传。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广场、公园等公共区域以及爱国教育基地、图书馆、文化馆等公共场所设置道德模范、身边好人事迹专题展览,让各类模范典型成为“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会”的标杆,用好人故事不断凝聚奋进新时代的精神力量。打造赵元瑞、杜克宽、李庆英、钟彩银“身边好人”文明实践品牌工作室,开设理论宣讲、思想教育、志愿服务、技能传授等服务,实现典型选树与文明实践互促共进、融合发展,弘扬新时代文明新风。

坚持以文化人

文明实践浸润人心

初冬的午后,在华池县五蛟镇刘家湾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村党支部书记杜有举和30多名农村党员围坐在一起,讨论村上的养殖产业发展情况。如今,在华池县的各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是农村党员干部的“必修课”。

近年来,华池县不断丰富文明实践活动,广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积极引导群众践行新风尚。全面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打造“红色文化型”“农耕文明型”“工艺创作型”等各具特色的文明实践所(站)131个;打造悦乐镇白玉玲新时代文明实践民俗文化基地、城壕镇骆驼城新时代文明实践边塞文化基地、山庄乡食用菌科技科普基地等文明实践基地5个;以“我们的节日”为主线,组织开展百姓大舞台、读书沙龙、“戏曲进乡村”、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等特色文化惠民活动1800多场(次),放映农村公益电影4654场(次),累计参与群众5万人次以上;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为载体,组织开展政策宣讲、法律援助、文艺演出、爱心义诊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1.2万场(次),服务群众10万人次,真正把新时代文明实践触角延伸到基层末梢。

聚焦移风易俗

提升乡村文明程度

今年“五四”青年节前夕,在华池县城百佳广场,一场别开生面的集体婚礼吸引了广大居民的目光。参加婚礼的16对新人自觉抵制各种陈规陋习,成为婚恋新风的倡导者、践行者和推动者,受到了大家的点赞和祝福。

华池县坚持以抵制高价彩礼、厚葬薄养、大操大办、铺张浪费为着力点,从制度、监督、教育等方面持续探索常态长效机制。制定出台《华池县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的指导意见》《华池县治理高价彩礼推动移风易俗考核办法》等文件,编制印发《华池县移风易俗学习手册》,组织党员干部带头签订《婚丧喜庆事宜新办简办承诺书》1万多份,报备婚丧事件452件,进一步推动移风易俗各项措施落实落地。督促指导全县111个行政村修订完善“村规民约”,采取“积分制+红黑榜+积分超市”的措施,引导培育文明新风。举办“弘扬五四精神 践行移风易俗”红色集体婚礼、“青春心向党、牵手新时代”单身青年联谊等活动,引导广大青年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家庭观、人生观。

华池县还把革除陈规陋习、规范群众言行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围绕文明交通、文明上网、文明餐桌、垃圾分类等大力开展社会宣传活动,广泛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普及活动,引导广大群众坚定文化自信,提升综合素养与思想道德水平。目前,华池县已创建全国文明村镇5个、省级文明村镇16个,全国文明单位1个、省级文明单位10个,全国文明校园1所、省级文明校园4所。

公民道德建设月手抄报

近年来,呼和浩特市坚持把公民道德建设作为一项基础性、长期性、系统性工程持续推进,着力在提升公民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上下功夫,抓选树、育阵地、创品牌,推进公民道德建设高质量发展。随着公民道德建设的扎实推进,呼和浩特市掀起了学习模范、崇尚模范、关爱模范、争当模范的文明新风尚,人人争做新时代好公民,先进典型不断涌现。

精心选树典型 弘扬文明新风

凭真本领闯“火焰山”的90后消防员巴特尔;60年矢志不渝弘扬雷锋精神的退休干部魏明;勇救危重老人的快递小哥张善荣;志愿服务4000小时,真情帮助困难群体的爱心人士何红;楼道配电设施自燃,徒手抢险致高压电烧伤的退伍军人李荣庭;勇救落水女子的七旬老人李俊怀;汽车侧翻起火,生死瞬间挺身而出的马玉彬、仝伟;痛失爱子,5年时间替子还债的霍石柱;继承丈夫遗志,用行动温暖他人的民警索连红……近年来,一批批身边好人在青城不断涌现。

一个人影响一群人,一群人带动一座城。呼和浩特市着力打造“青城有爱”“德耀青城”等典型选树工作品牌,创新完善先进典型选树方式,广泛开展“我推进、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从城乡基层和各行各业挖掘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蒙古马精神、三北精神的各类典型人物,全市涌现出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13人,中国好人25人,北疆楷模5人,自治区及市级道德模范、身边好人1400余人。由此营造出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德行天下的社会氛围,兴起崇尚模范、关爱模范、争当模范的时代风尚。

为了在全社会形成关心关爱道德模范的良好氛围,提升崇德向善的文明风尚,首府出台了《呼和浩特市帮扶和礼遇道德模范实施办法》《呼和浩特市文明家庭激励与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政策,切实从生活、工作、事业等方面关心爱护道德模范,帮助道德典型解决实际困难,激励引导广大市民争做崇高道德的践行者、文明风尚的维护者、美好生活的创造者。

宣传榜样精神 共筑“道德灯塔”

“每次阅读青城好人的事迹,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日前,路经赛罕区阿剌海公园的市民孙丽娟,被青城好人事迹巡展吸引了眼球。她表示,好人事迹让她在了解先进人物事迹的同时也能汲取正能量,好人文化奏响了美德乐章,如涟漪般在整座城市荡漾。

阿剌海公园,同时也是呼和浩特市的好人公园。在这个园内随处可见青城好人事迹宣传栏。看似简单的一张张照片、一段段事迹介绍,在每一个驻足的人眼里,却是一张张真实亲切的笑脸,一个个鲜活生动的人物。近年来,呼和浩特市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厚植道德土壤,将好人元素融入城市景观和生活景观之中,大力推进“榜样就在身边”道德模范先进典型事迹进公园广场、进街道社区、进公共场所工作,建设好人馆、好人街、好人公园、好人广场46处,在主次干道、交通场站、景区景点、公共文化场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等1900余处点位通过LED屏幕、景观小品、宣传栏等载体设置道德模范公益海报、道德模范事迹专题巡展,市民群众在日常生活的抬头驻足中看见榜样、感悟榜样,实现了身边好人选树宣传与社会文明风尚培育良性互动。

走在干净整洁的道路上,随处可见形状各异、设计精美的公益宣传牌。公益广告在提升城市“颜值”、美化城市环境的同时,营造了讲文明树新风的良好氛围。如今,这些以好人好事为主题的平台阵地,已经成了呼和浩特市的城市新地标,让市民群众在休闲、锻炼之余,就能受到文明熏陶,文明素质不断提升。

深化文明实践 汇聚精神动力

7月6日,由呼和浩特市文化旅游投资集团二人台艺术研究剧院推出的现代戏《一诺千金》在呼和浩特市民族剧场进行了首演。该剧目作为呼和浩特市“弘扬诚信文化 推进诚信建设”2024年优秀展演剧目,根据真人真事改编,受到了观众的一致好评。

现代戏《一诺千金》的导演孙润元介绍,该小戏是以“内蒙古好人”霍石柱脱贫致富、替亡子还债的感人事迹为原型,讲述了一个乡村振兴之路上普通农民脱困致富的故事,深情讴歌了新时代农民勤劳质朴、诚实守信的精神风貌与可贵品质。

讲好人故事,弘扬好人精神需要“大舞台”“好喇叭”。呼和浩特市将好人精神融入文艺精品创作,联动各乌兰牧骑、文艺院团、文艺家协会,创作演出一批以道德模范、身边好人为主题的文艺作品。《最美青城人》快板、《一诺千金》二人台小戏、《汉鼎之光》长篇报告文学、《德耀青城》系列报告文学集等作品,通过艺术形式生动再现好人事迹,弘扬好人精神,深受群众喜爱。

为了让先进典型更鲜活、更接地气,呼和浩特市持续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先进事迹巡讲进机关、企业、农村、网络等“七进”宣讲、“好人见面会”等活动,截至目前,开展各类先进典型宣讲活动5000余场,受众近80万人,榜样就在身边氛围日渐浓厚。此外,连续举办11届道德模范颁奖发布式活动,用仪式感满满的方式礼赞褒扬模范人物,利用公民道德宣传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各类宣传活动,让身边人讲身边事,以身边事育身边人,让一个个道德故事在青城广泛传扬。

(呼和浩特日报 记者 杨彩霞)

公民道德建设月秀米作品

【来源:济源网】

为进一步加强教职工思想道德建设,营造崇德向善的良好氛围,2025年4月27日,济源市天坛路幼儿园组织全体教职工齐聚总园南三楼会议室,开展《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专题学习活动。此次活动由创建负责人李红芬主持并领学。

活动中,李红芬带领全体教职工深入学习了《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核心内容,围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方面展开详细解读,引导教职工深刻认识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和实践要求。

在随后的讨论环节,大家结合工作实际,围绕《新时代济源市民文明行为规范》和《新时代济源市民文明公约》展开热烈讨论。教职工们纷纷表示,将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积极践行文明规范和公约,以良好的道德素养和文明行为为幼儿树立榜样,为建设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贡献力量。讨论结束后,全体教职工集体诵读《道德经》,在朗朗的诵读声中,感受道德的力量,汲取精神的养分。

此次专题学习活动,不仅增强了教职工的道德意识和文明素养,也为推动幼儿园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王雅新)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公民道德建设月活动方案,公民道德建设月活动总结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

喜欢的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