岫岩县赵某某与张某山林土地纠纷调解案,岫岩县林业局举报电话

法律普法百科 编辑:屈阳国
【案情简介】

2010年8月2日,岫岩县某村村民赵某某与张某经县人民法院调解离婚,离婚时双方对法院调解书上的内容均表示同意。本来离婚时该办的手续、该签的协议都已经办完了,双方自此应该再无交集。但是几年之后双方又因为耕地问题发生了争执。

离婚时,双方约定:“原告张某的儿子赵某某的土地及山场份额由原告经营,被告赵某某的土地及山场份额由被告经营”。离婚后赵某某外出打工,原来在一起的耕地就由张某主持分开了,赵某某的耕地由其亲属经营。2017年5月,赵某某结束打工回乡务农,但在春耕的时候发现自己分得的耕地太少,因此想要对土地重新分配。赵某某将想法告知张某后,当即遭到张某严词拒绝,坚决拒绝重新分配土地的提议。几次三番后,事情陷入僵局,于是赵某某与张某找到乡人民调解委员会(以下简称“调委会”),请求调解。

【调解过程】

接到调解申请后,调解员立即对此案件进行了梳理总结,得出此案争论点共有以下几处:一是离婚时法院民事调解书所规定内容是否有效?可否更改?二是张某可否以此为依据拒绝赵某某土地重新分配的要求?不可否认的是离婚时法院调解书上的内容是双方同意后签订的,因双方确认同意后而具有约束力,得以实行。但是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对家庭成员的土地分配均未作出明文规定,在上述两部法律中,没有对承包经营户以内的主体,如家庭成员之间土地分配作出法律规定。因此,在双方当事人同意的前提下,二人是可以对土地重新分配的。

调解员理清思路后,随即对事件进行了具体分析。首先,双方当事人离婚后除了此次的土地纠纷再无其他纠纷,这就为事件的解决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其次,因张某不同意对土地重新分配的坚决态度,又为事件的解决增加了难度。面对这样的情况,调解员决定以先了解当事人心理的角度进行“试调解”。

于是调解员来到张某家,正巧赶上张某家的菜园子的墙倒了,调解员三步并作两步走过去,搬起最大的一块石头说:“大姐,这个搬哪去?”张某见状露出感谢的表情,赶忙说:“落这块石头上就行”。就这样,调解员迅速和张某贴近了感情,唠起了家常。张某说自从离婚后自己一直都这么过的,什么事都是自己亲力亲为,无论刮风下雨,自己从来都没闲着过,这些年日子过得还不错,虽然累了点,但是也踏实满足。说起赵某某想要和她分地的事,张某也并没做隐瞒,说自己种的地是比赵某某多,但是离婚时已经将耕地分开,这些年自己种地自己打粮卖钱,春耕秋收没有车就只能求别人帮自己出车,到时候给人家点车脚钱,挣钱非常不容易,现在自己不能无缘无故就把地送出去了。调解员对此表示十分理解并表明了态度,一定给出令张某满意的解决方案。

调解员又找到赵某某,除了转达张某的意思外,也为赵某某带去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发包土地时,发包方都是按照每一户的人数进行土地分配的,而在赵某某与张某婚姻存续期间,二人以家庭为单位分得相应土地,土地亩数是一定的。而当时离婚的时候是按照地块分地的,有的地块一人分一垄,有的地块一人分两垄......这就导致生产经营不方便。考虑到张某体力不如赵某某,而且自己又不会开手扶农用车,调解员跟赵某某提出了以下解决问题的方法:将之前土地分割条约作废,将二人共有土地以方便经营为首要原则,按照土地产量、地亩进行重新平均分配。但是前提是希望赵某某能够体谅张某作为一个女性的难处,分割时能够将距离张某家较近、产量较高、运输谷物相对方便的土地分给张某。考虑过后,赵某某决定听从调解员的建议。

第二天,调解员跟着赵某某一同前往张某家,没等调解员开口,张某就抛出了自己坚决不让地的态度。调解员将自己的解决方案一一表述出来,并为张某分析了利弊:从前按块分地,种地收地都是东一头西一头的干,出力而且不方便。现在将土地进行重新分割,可以获得相对集中的土地,而且所分得土地离家还近,土质也相对肥沃一些,这样,按照产量计算,每年的收益并没有差多少,最主要还是方便了很多,少出了很多力气。听到这,赵某某也跟着说,自己这些年在外面打工也不容易,实在不想再在外面生活了才想到回家种地,希望张某能够看在孩子的面上答应自己的请求。而后,调解员又以一日夫妻百日恩的道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双方达成一致意见。

【调解结果】

在调解员的主持下,当事人双方为方便经营各自土地的原则,同意将原分在一起的土地及山场分开,并立下协议:1、大片地经营权归赵某某;2、台地从2018年开始,从下至上37垄经营权归赵某某;3、山场共两块,每块南侧经营权归赵某某(其中包括张某所拥有的份额);每块北侧经营权归张某。

事后,调解员对此案进行回访,当事双方已履行协议将土地置换,双方当事人对调解结果表示满意。

【案例点评】

在基层,类似于离婚后财产纠纷等都是婚姻家庭纠纷的常见案例。本案中,调解员首先通过接触张某并获得其信任,并承诺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以此打破僵局,而后以主动引导法和营造调解氛围法,采取“背靠背”和“面对面”相结合的方式化解双方矛盾,最后又以利益平衡法彻底解决矛盾,使双方觉得自己获得了公平、公正的待遇,并对以后的生产生活保持最大的信心,因此,才能使事件得以圆满解决。

本文章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站为您整理关于本文的法律热搜话题

岫岩土地管理局

岫岩国土资源局官网

岫岩满族自治县自然资源局

岫岩国土资源局举报电话

岫岩县林业局举报电话

岫岩县林业局

岫岩国土局

现任岫岩林业局局长

岫岩国土资源局官网

岫岩满族自治县国土资源局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