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贷输错卡号,钱被银监会冻结,转账解冻,否则要负刑事责任

法律普法百科 编辑:苗毅芷

“你好,由于你刚刚填错卡号,导致贷款款项被银监会冻结,你需要立即向银监会账户转账8000元,解冻资金”

这句话,有多少人见过?有多少人咨询过律师或者银行工作人员?

又有多少人真的转账了?

那些转账的人,又有多少人能拿回保证金的?

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这个完整的故事:

小王是一名大学生,学的是金融贸易,今年大学刚毕业,疫情之下,就业市场不景气,已经毕业三个月了,都还没有找到一份像样的工作。自从离开学校,真是处处要花钱,一个小单间房租都要1500,再加上伙食费、通勤费等等,省吃俭用,一个月下来都要3000左右。

没有工作,没有收入,每个月的开支只能向父母要。小王家里本也不是富裕家庭,好不容易供出个大学生,原指望儿子毕业后能找到一份好工作,减轻家里经济压力,结果毕业是毕业了,每月的生活费比上学时还要高!

这天,好不容易找到一份销售工作,月薪3000,满怀欣喜回到小出租屋,正在畅想要好好工作挣大钱的时候,接到了房东催租电话,这个月的房租房东已经催了好几次,这次更是放话说再不交就只能立即搬离了。

电话被挂断后,小王想了好久,终究没有选择给日渐年迈的父母打电话要钱。

“叮”,手机页面跳出一个弹窗。

“无需抵押、一分钟放款200000!点击查看你的征信额度”

鬼使神差,小王点进这个界面,一步步输入自己的信息,查询,自己居然能一次性贷款100000元,还不用抵押。

不贪心,就贷2万块,度过这个难关,等下个月发工资,就能按期还上,还满12个月,就结束了。

小王像是抓住救命稻草般点击了贷款申请,一切都很顺利,申请成功——签署电子协议——输入自己的银行卡号,就当小王等着2万元顺利到账的时候,客服发来消息:

“王先生,由于你刚刚填错卡号,导致贷款款项被银监会冻结,你需要立即向银监会账户转账8000元,解冻资金”

“我没有输错呀,核对好几遍呢!”

“那您看看这个”,客服发来一张转账截图,是自己刚才输卡号的界面,卡号的确误差一位。

难道刚刚自己太紧张,真的输错卡号了?

“我也没有这么多钱呀,要是有钱都不会来贷款了”,小王向客服解释道。

对面沉默很久没有发消息。

“那我就不贷款了,反正钱我也没有收到,合同解除吧!”

“王先生,你好,刚才我和上级申请过,鉴于您情况特殊,上级可以特批,将解冻资金减半为4000元,而且这笔钱你转过来只是提供担保使用,到时候会连同你贷款的2万元一起转到你的银行卡上。”

“但我真的没有这么多钱呀!”

“王先生,我再一次提醒您,请立即将解冻资金转到银监会账号中,否则将联系当地公安机关以恶意套用贷款罪,上门取证调查。”并发来一张中国银监会盖章的“红头文件”

小王开始慌了,自己就想贷款应急,怎么还能犯罪了?4000元,自己现在是连400块都拿不出呀!

得找个律师问问,小王打开浏览器,找到了江苏首维律师事务所,小王拨打网站留下的咨询电话,小王向首维陈律师描述了自己的情况,陈律师听到小王的描述,为小王做出了分析。

没错,这是网络诈骗。

小王这是遇到了网络诈骗!

第一点:小王的行为并不构成犯罪

我国刑法中并没有客服所讲的“恶意套用贷款罪”这一罪名,《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三条规定:

【贷款诈骗罪】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编造引进资金、项目等虚假理由的;

(二)使用虚假的经济合同的;

(三)使用虚假的证明文件的;

(四)使用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或者超出抵押物价值重复担保的;

(五)以其他方法诈骗贷款的。

小王既没有非法占用的意图,也没有骗取的行为,更没有拿到钱。根本不构成犯罪。

第二点、卡号错误并不会导致钱被冻结,冻结账户是司法机关的权利,而且对方发过来的转账账户明显是个人账户。这些都是骗子用来行骗的手段。

第三点、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千万不能情急之中掉进骗子的圈套中,建议立即报警备案。

现如今,时代在进步,骗子也在更新自己的行骗招数,一不小心就会陷入骗局,卡上的钱不翼而飞。

教你最便捷而又最简单的有效的一招,一旦遇到陌生人让你转账,立即去找“警察叔叔”,涉及转账,也可以咨询银行的客服,他们都是经过专业的培训,能够快速的帮你识别诈骗!

注:以上内容由首维律师团队提供,若您案情紧急,法律科普建议您联系律师详细咨询。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