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进微信群二维码,免费二维码进群

法律普法百科 编辑:何欣芮

免费进微信群二维码,免费二维码进群

大家好,由投稿人何欣芮来为大家解答免费进微信群二维码,免费二维码进群这个热门资讯。免费进微信群二维码,免费二维码进群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微信黄色微信群

非法购买、滥用国家管制的精神类药品属于违法行为,但仍有人出于各种各样的目的,明知违法而为之。近日,北京四中院审结了一件走私毒品案,被告人小C为向女友炫耀、证实迷药的存在,在一境外黄色视频交流群中购买了含有依替唑仑成分的迷药,准备用在女友身上,最终因构成走私毒品罪,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三千元。

因女友不相信世上有迷药的存在,小C一直觉得女友过于单纯。为了证明迷药不仅存在而且确实有作用,小C决定实际操作一番。在他加入的一个境外黄色视频群中,时常有人兜售迷药,小C以新手的身份咨询了卖家应该如何使用,卖家为其推荐了代号为“025”的一款迷药,表示该药溶于水无味,服用后醒来无感觉。小C支付了900元并提供了用于收货的假名和地址后,便坐等邮包来到。

北京海关在对入境邮包进行例行查验时,发现小C的包裹里夹藏了10粒分剪好的可疑白色药片。第二天,小C在签收该邮包时,被公安机关当场抓获。经鉴定,可疑药片中含有净重1.11克的依替唑仑成分,含有该成分的药品一般用于抗焦虑,具有催眠、肌肉松弛和安定作用,一旦用药过量,可能导致嗜睡、头晕等多种不良反应。早在2021年,我国就已将依替唑仑列入《非药用类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制品种增补目录》,未经批准不得擅自购买、运输入境。

法院审理认为,小C通过邮寄方式,非法走私依替唑仑入境,其行为已构成走私毒品罪,依法应予惩处。鉴于小C到案后能够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自愿认罪认罚,具有较好悔罪表现,且涉案毒品已全部收缴,未流向社会造成严重后果,法院依法予以从轻处罚。最终,法院依据《刑法》相关规定,认定小C犯走私毒品罪,判处其有期徒刑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三千元。目前该案判决已生效。

法官说法

我国《刑法》第三百五十七条以及《禁毒法》第二条均明确规定,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例如被列入《非药用类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制品种增补目录》的依替唑仑等,都属于毒品。这些药品如果根据医疗、教学、科研的需要依法生产、经营、使用、储存、运输,则是合法的。但若因自己吸食、迷晕他人等非法目的而购买、使用,则难逃法律制裁。

该案中,小C自述购买迷药一方面是出于好奇,另一方面是想向其女友证明“世界不像她想的那样简单”,表示自己并没有其他进一步的恶意,无意对女友外的其他人使用。但是根据《刑法》第三百四十七条规定,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无论数量多少,都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予以刑事处罚。无论是否实际使用还是对亲友以外的人使用,都不影响对其犯罪行为的认定。

法官提示,对于国家明令禁止、管控的精神类药品,千万不要因好奇心驱使或非法目的而购买、使用,切莫以为通过网络渠道在境外购买就难以被追查而存在侥幸心理。如果又利用迷药实施其他不法侵害行为,除走私毒品罪外,还可能构成抢劫、猥亵、强奸、强迫他人吸毒、故意伤害等多种罪名。

潇湘晨报综合北京市第四中级人民法院

报料、维权通道:应用市场下载“晨视频”客户端,搜索“帮忙”一键直达;或微信添加报料客服:xxcbcsp;或拨打热线0731-85571188。如需内容合作,请拨打政企服务专席19176699651。

微信交友群免费进

你有下载过一些

所谓的聊天交友软件吗?

注意了!

有些交友软件,没那么简单!

它们不仅涉黄

甚至还撮合线下卖淫

交友软件用“和美女聊天”

诱导男性用户充值花钱

记者下载了一款名叫“初爱”的交友软件,简单注册为男性用户后登录,界面上全是女性用户头像,看上去青春靓丽。

不过,想和这些美女聊天,需要充值。

记者充值19元购买了198个“钻石”,随后点击“搭讪”按钮,结果,每个回复都附带让人浮想联翩的自拍照。

记者每回复一条信息,就被平台收取2到8个不等的“钻石”,刚充值的“钻石”很快就被消耗得所剩无几,但这些打招呼的女性用户却没一个回复的。

显然,此前女用户们主动热情的打招呼,只是系统的默认设置。

记者又下载了一款名叫“她伴”的交友软件,同样以男性用户的身份完成注册登录,一时间,女性用户的问候信息像潮水一样涌来,其中一名还爽快地答应可以直接视频。

不过,视频通话也是要花钱的:视频通话每分钟42.5“金币”;语音通话每分钟21.25“金币”。

记者花30元充值270个金币后,和“她伴”上的女会员视频聊天。聊天时,对方对涉黄内容毫不忌讳。

据了解,在这款App上,男性用户和女性用户的使用规则完全不同。

注册时,男性用户可随意填写个人信息;而女性用户注册,则需实名认证。

男性用户在App中与异性聊天、语音、视频都需要花钱;而女性用户的聊天不用花钱,甚至可以从男性用户的充值中获得45%以上的分成。

以“兼职”为噱头

发展“聊天员”

眼下很多所谓社交聊天软件,大多是利用女性用户聊天来获利。这种商业模式是平台有意组织实施,并已在互联网上衍生出一个另类职业——“聊天员”。

在网络上,有一些招募“聊天员”的“励志故事”帖子,如还清外债、月入3万元、躺着赚钱等。

记者加了一名发帖人的微信,表示想成为兼职“聊天员”,随后,这名发帖人就成为了“师父”,为记者讲解聊天话术和挣钱技巧。比如,主动去搭讪、账号包装得漂亮、头像昵称要吸引人、加入视频特惠……

对方称,文字聊天一天能挣50元至100元,视频和语音则能挣到200元至500元。

此外,记者还加入了一个有370多人的微信聊天群。据群内信息显示,不仅当“陪聊员”能赚钱,拉熟人做这行也能赚“人头费”。

这种通过群主—“师父”—徒弟的层级进行发展,又以“居家兼职挣钱”为幌子的“聊天员”事业,确实吸引到很多女性用户参与,再通过男性用户在平台充值消费完成变现,形成了一个闭环产业链。

根据业内人士的指点,记者找到了开发相关软件的公司,相关项目的经理坦言,这类交友软件都会擦边,但是收益颇丰,利润率能达到300%-3000%。

他还表示,线上擦边并不能让男用户刷这么多钱,想赚大钱,必须将用户引到线下进行黄色交易。

色情语聊服务涉嫌违法

背后竟是平台内部人员

记者根据消费者反映的情况,又找到了一款名为“音对语聊”的App。

“HT”语聊房,是该App目前最活跃的恋爱类语音厅。厅内设有15个麦位,分别是1名主持人,8名女主播和6名访客的位置,厅内提供各种互动游戏和私聊服务,明码标价。

记者调查发现,里边的项目都没那么简单。

比如说“有荤有素”,“素”是指正常的才艺,而“荤”则是指大尺度的色情语聊服务。

用户可带走合意的女主播到私密语聊房间,半小时的一对一娇喘语音,需要给厅主、主持人各刷20元礼物,给女主播50元。

当记者进一步询问是否提供视频服务时,语音厅的主持人甚至直言,“不变态就行”。

另外,用户花500元,可以带一名女主播离开“音对”App,再通过其他社交平台进行10分钟左右的色情视频通话。

知情人张先生介绍,这类语音厅一个月的打赏流水须达到2万元以上才能存续。负责运营的厅主为了利益最大化,就组织女主播提供涉黄服务,甚至,这些厅主可能就是平台的内部人员。

张先生称,自己曾向平台举报,提供了很多“HT”语音厅涉黄服务的证据,但平台根本不予理睬。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相关规定,卖淫嫖娼、传播淫秽物品、组织播放淫秽音像、进行淫秽表演,以及为以上行为提供条件的,均属于违法行为。

转自央视财经

来源: 南国今报

微信群免费

在400人微信群里分享43段露骨色情视频?成都锦江法院判了

只要“不收费、不盈利”就能在微信群内随意传播淫秽物品吗?并不是,可能会构成“传播淫秽物品罪”。

近日,四川成都锦江法院审结了一起传播淫秽物品案。

2022年初,孟小某建立微信群,专门用于传播淫秽电子信息供群成员观赏,群成员最多时400余人,最少时100人左右。被告人杨某自该群建立起就加入该群,在群内积极互动交流,并将淫秽视频、图片、文章发布至该群中。据查,从2022年2月23日至2022年4月2日,杨某在该微信群内发布露骨宣传色情的视频43段、图片93张、小说1部。

法院审理认为,被告人杨某传播淫秽物品,情节严重,基于杨某经公安机关电话通知到案后如实供述了其传播淫秽物品的行为,法院依法判决被告人杨某犯传播淫秽物品罪,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

法官说法:

移动互联网时代,微信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即时聊天通讯、交互软件,微信群建立在点对点的基础上,实现以500人为限的群聊功能,部分违法犯罪分子即利用微信群实施犯罪活动,比如常见的赌博或开设赌场。

本案中被告人杨某并未以牟利为目的,其在微信群内发布了43个涉黄视频,数量也达到了司法解释规定40个以上的标准,已构成犯罪,应予惩处。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发生于微信中的违法犯罪行为也应予以惩处。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并非必须“以牟利为目的”传播淫秽物品才构成犯罪,传播淫秽物品数量达到标准的,也构成犯罪。在信息网络中传播淫秽物品或信息的,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承担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承担刑事责任。

潇湘晨报综合锦江法院

免费进微信群二维码2023

#头条创作挑战赛#


大家平时在

聊天群摸鱼的时候

是不是遇到过

群友搞颜色的情况



每次发生这样的情况

往往会有人接这么一句——

“兄弟们不要怕

出了事是群主被抓”



那么问题来了

在聊天群发黄色信息

真的只有群主要“背锅”吗

下面我就给大家解解惑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

和这个事儿有关的很多说法

其实都是假的、谣言

就比如下面这个



就已经被辟过谣了

这张图片是P出来的



群里有人发不良内容

群主到底要不要站出来“背锅”

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情况一

群里有人搞颜色

群主看到后及时制止


如果有人发不良内容

群主看到后及时制止对方



又或者是有举报

把对方踢出群聊等动作



这种情况下

基本就没群主啥事儿了

问题都是对方的

需要受处罚的也是对方


《互联网群组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中

有明确提到

群主对自己建立的群聊

有监督管理职责



如果有群友搞颜色

制止、举报、踢出等动作

已经尽到了职责

一般不会承担连带责任


情况二

群里有人搞颜色

作为群主却视而不见


如果看到了有人搞颜色

但本着“他发他的、关我屁事”的心态

没有做任何的制止动作

任由群成员随便发

那就有点问题了



如果事情“闹大了”

群主是有可能要

喜提银手镯的

当然具体也分不同的情况


01


如果发布不良信息的人

是单纯的“无偿分享”

同时数量已经达到了

40个以上得视频

或200个以上的音频

或400个以上的图片、文字



那么群主会跟

发不良信息的这个人

一起承担“传播淫秽物品罪”


02


如果发布不良信息的人

还以此牟利了

并且数量已经达到

20个以上的视频

或100个以上的音频

或200个以上的图片、文字



那就变成

“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

当然群主也要一起承担


是否存在牟利的情况

受到的处罚是不一样的



除此之外

还有一些特殊的情况

比如传播的内容里

涉及到未成年人


那“入罪”的门槛会更低

只需要10个视频

或50个音频、或100张图片

就已经足够进去了



情况三

没直接发到群里

但储存到了群文件


还有一种情况

没有直接群里搞颜色

而是上传到了群文件里

群主也是需要承担责任的


相关的法律解释是

“为不良信息提供网络储存

视为群主明知行为”

出了问题要一起负责



除非你能证明自己不知情

不然的话就得一起被处罚


最后再补充一点

群聊除了一个群主

还可以设置若干个管理员


管理员和群主一样

也是要有监督管理的职责的

如果没有尽到相关责任

放任群友们搞颜色

那也是和群主一样

会受到处罚的



综上所述

既然要当这个“群主”

就得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有句老话说得好

“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

如果群友搞颜色

你作为群主不制止

是真的有被抓的可能



看完汗流浃背的群主们

给大家分享一个

“规避风险”的好办法——

群主管理权转让



博士一分钟,姿势涨不停

我是好奇博士

很高兴认识你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免费进微信群二维码,免费二维码进群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