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的主要内容,内部审计统计调查

法律普法百科 编辑:方小

内部审计的主要内容,内部审计统计调查

大家好,由投稿人方小来为大家解答内部审计的主要内容,内部审计统计调查这个热门资讯。内部审计的主要内容,内部审计统计调查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内部审计不是一般人能干的

持续强化质量管控

内蒙古自治区内部审计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分析研判了全区内部审计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对各单位内部审计机构如何开展工作、盟市审计机关如何引领进行统筹谋划,对推进内部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提出具体工作要求。

会议强调,各单位要深刻认识审计事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变化,坚持和完善党领导内部审计工作的体制,推动设立总审计师,持续强化内部审计质量管控,完善单位内部审计制度体系,深入开展研究型审计,加强内部审计队伍能力建设。各级审计机关要把握大局、找准路子、担当作为,聚焦党的领导加强政治引领,聚焦制度建设加强规范引领,聚焦主责主业加强业务引领,聚焦能力建设加强人才引领,指导监督推动内部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不断开创内部审计工作新局面。

提升指导监督水平

安徽省审计厅创新内部审计工作理念,强化内部审计指导监督。

抓平台机制建设,促统筹高效。借力借效数字赋能,依托安徽省一体化数据基础平台,建设内部审计指导监督应用开发项目,加强全省内部审计数据归集统计分析,提升内部审计指导监督水平。出台文件积极推动省直单位内部审计与纪检监察派驻机构加强工作协同,2024年以来,84家省直单位互派内部审计人员和纪检人员参与有关工作,21家省直单位内审部门向纪检部门移交审计发现问题线索60多件。

抓评价体系完善,促责任压实。制定省直单位内部审计工作评价办法,明确内审工作机构设置、日常管理、业务开展、质量管控等10项评价指标。2024年以来,通过自查自评、审查审核,对143家省直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省属高校、省属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开展分类评价,推动省直各单位进一步加强和重视内部审计工作。

抓内审人才培养,促专业提升。2024年以来两次联合省总工会开展全省“强内审,促发展”技能竞赛,以赛代训、以赛促学、以赛强技。对竞赛中胜出的90家内部审计机构和83名内部审计人员通报表扬,先后授予4名内部审计人员和1家内部审计机构全省“五一劳动奖章”“金牌职工”等荣誉;通过举办培训班、专项授课、以审代训、送教上门以及指导行业主管(监管)部门开展培训等多种形式,培训内审人员3000多人次。

印发指导意见

甘肃省审计厅印发《2025年全省内部审计工作指导意见》,明确了十三个方面的工作目标任务,推动内部审计在服务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意见指出,要坚持和加强党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领导,推动各单位进一步完善内部审计管理体制机制,以服务保障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落地见效为主线,聚焦主责主业,紧盯本单位重大资金使用、重大项目建设以及重点部门、重点岗位开展审计,促进完善制度、堵塞漏洞、防范风险、廉洁用权。推动国有企业探索建立总审计师制度。

要科学规范开展内部审计,加强内部审计业务制度建设,规范内部审计程序,强化审计项目质量控制,提高审计效率。建立分类推进、跟踪检查、定期通报、结果运用、整改销号的审计整改闭环管理机制,将审计结果和整改情况纳入领导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加强内部审计与内部纪检、人事等部门的协作配合,深化审计成果运用。全省各级审计机关要坚持运用“五步工作法”和“双查双整改”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内部审计业务指导和监督检查,促进内部审计有效发挥职能作用。

来源:相关审计机关

策划编辑:何晓源

内部审计准则

完善公司内部审计相关要求、强化募集资金规范管理和使用,上市公司迎来新修订的规范运作指引。

5月15日,上交所修订发布主板、科创板《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1号——规范运作》(下称《规范运作指引》),推动上市公司优化公司治理机制,规范募集资金管理和使用。

根据《规范运作指引》的修订内容,细化了审计委员会行使监事会职权相关安排。明确审计委员会在履行审核公司财务信息及其披露、监督及评估内外部审计工作和内部控制等原定职责的同时,还行使《公司法》规定的监事会职权。

同时,财务会计报告存在重大问题的,审计委员会应当督促整改落实。审计委员会对董事、高管履行职责的合法合规性进行监督。董事、高管发现异常情况的,应当及时向董事会、审计委员会报告。

在规范审计委员会组织运作方面,《规范运作指引》明确,审计委员会由三名以上不在公司担任高级管理人员的董事组成,其中独立董事应当过半数;完善审计委员会议事规则,例如,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会议,须有三分之二以上成员出席方可举行,实行一人一票,决议应当经审计委员会成员过半数通过等;除另有规定外,审计委员会成员辞职导致低于法定最低人数或者欠缺担任召集人的会计专业人士的,在新成员就任前,原成员仍应依规履职。

《规范运作指引》强化“关键少数”责任。在审议关联交易事项时,关联董事应当回避表决,其表决权不计入表决权总数;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质押公司股票的,应当维持公司控制权和生产经营稳定。

在保障股东权利方面,《规范运作指引》将临时提案股东持股比例由3%降低至1%,同时规定公司不得提高临时提案股东的持股比例。

同时,《规范运作指引》完善了公司内部审计相关要求,明确公司内部审计制度应当经董事会审议并对外披露;内部审计机构发现公司重大问题或线索时,应当立即向审计委员会报告;公司根据内部审计机构出具、审计委员会审议后的评价报告及相关资料,出具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

《规范运作指引》还从四方面强化募集资金规范管理和使用。其一,细化募集资金专户管理要求。明确募集资金开展临时补充流动资金的,应当通过募集资金专户实施。其二,强化募集资金使用监管。严格规范募集资金变更用途的情形和审议披露要求,规定超募资金应当用于在建项目及新项目、回购注销。

其三,优化募集资金置换的规定。募投项目实施过程中,原则上应当以募集资金直接支付,在支付人员薪酬、购买境外产品设备等事项中以募集资金直接支付确有困难的,可以在以原自有资金或者自筹资金支付后六个月内实施置换。其四,进一步压实中介机构责任。存在取消或者终止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施新项目或者永久补充流动资金,或者发现募集资金存在异常等情况的,中介机构应当履职尽责。

此外,为更好地落实“科创板八条”关于完善股权激励制度的重要举措,同时衔接适用证监会《上市公司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所持本公司股份及其变动管理规则》,此次科创板《规范运作指引》删除了与现行规则不相适应的窗口期规定。

值班编辑:

内部审计自律组织

完善公司内部审计相关要求、强化募集资金规范管理和使用,上市公司迎来新修订的规范运作指引。

5月15日,上交所修订发布主板、科创板《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1号——规范运作》(下称《规范运作指引》),推动上市公司优化公司治理机制,规范募集资金管理和使用。

根据《规范运作指引》的修订内容,细化了审计委员会行使监事会职权相关安排。明确审计委员会在履行审核公司财务信息及其披露、监督及评估内外部审计工作和内部控制等原定职责的同时,还行使《公司法》规定的监事会职权。

同时,财务会计报告存在重大问题的,审计委员会应当督促整改落实。审计委员会对董事、高管履行职责的合法合规性进行监督。董事、高管发现异常情况的,应当及时向董事会、审计委员会报告。

在规范审计委员会组织运作方面,《规范运作指引》明确,审计委员会由三名以上不在公司担任高级管理人员的董事组成,其中独立董事应当过半数;完善审计委员会议事规则,例如,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会议,须有三分之二以上成员出席方可举行,实行一人一票,决议应当经审计委员会成员过半数通过等;除另有规定外,审计委员会成员辞职导致低于法定最低人数或者欠缺担任召集人的会计专业人士的,在新成员就任前,原成员仍应依规履职。

《规范运作指引》强化“关键少数”责任。在审议关联交易事项时,关联董事应当回避表决,其表决权不计入表决权总数;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质押公司股票的,应当维持公司控制权和生产经营稳定。

在保障股东权利方面,《规范运作指引》将临时提案股东持股比例由3%降低至1%,同时规定公司不得提高临时提案股东的持股比例。

同时,《规范运作指引》完善了公司内部审计相关要求,明确公司内部审计制度应当经董事会审议并对外披露;内部审计机构发现公司重大问题或线索时,应当立即向审计委员会报告;公司根据内部审计机构出具、审计委员会审议后的评价报告及相关资料,出具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

《规范运作指引》还从四方面强化募集资金规范管理和使用。其一,细化募集资金专户管理要求。明确募集资金开展临时补充流动资金的,应当通过募集资金专户实施。其二,强化募集资金使用监管。严格规范募集资金变更用途的情形和审议披露要求,规定超募资金应当用于在建项目及新项目、回购注销。

其三,优化募集资金置换的规定。募投项目实施过程中,原则上应当以募集资金直接支付,在支付人员薪酬、购买境外产品设备等事项中以募集资金直接支付确有困难的,可以在以原自有资金或者自筹资金支付后六个月内实施置换。其四,进一步压实中介机构责任。存在取消或者终止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施新项目或者永久补充流动资金,或者发现募集资金存在异常等情况的,中介机构应当履职尽责。

此外,为更好地落实“科创板八条”关于完善股权激励制度的重要举措,同时衔接适用证监会《上市公司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所持本公司股份及其变动管理规则》,此次科创板《规范运作指引》删除了与现行规则不相适应的窗口期规定。

(本文来自第一财经)

内部审计主要做什么工作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杨坪 深圳报道

“非标意见”正在成为A股退市的风向标。

随着一年一度年报大考落下帷幕,上市公司的年报审计意见也引发关注。wind 数据显示,剔除 8 家年报“难产”的企业,截至目前A股市场5403家上市公司中,有191家2024年年报被审计机构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简称“非标意见”)。

其中,20家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99家为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72家为保留意见,尚无否定意见案例。

相比于 2023 年的 206家企业被出具“非标意见”,今年的非标意见数量下降了7.3%,这反映出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质量在持续改善。

不过,由于2024年,创业板、北交所首次被要求全面实施内控审计,市场上另出现了155份内控非标意见,其中,38 家企业内控被出具“否定意见”,5家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112 家被出具“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

值得一提的是,A 股市场时隔七年再次出现了财报审计为“无法表示意见”,但内控审计却为“标准无保留意见”的情形,暴露了个别公司内控与财务报告脱节的风险。

持续经营风险成核心矛盾

从审计机构来看,191单财报非标审计意见出自 44 家会计师事务所,其中中兴财光华出具的“非标意见”最多,有20份,立信所紧随其后,有 16 份,天健、信永中和和中审众环则分别有14份、13份和 12 份。

155 单内控非标审计意见则来自37 家会计师事务所,其中天健出具的内控非标意见最多,合计17 份,信永中和、中兴财光华、致同、中兴华、立信分别有15 份、14 份、11 份和 10 份、10 份。

整体来看,审计机构出具非标意见的核心原因包括:无法判断业务的真实性和相关会计处理的恰当性、完整性、准确性,无法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资金占用及违规担保、持续经营存在重大不确定性、立案调查结果影响难以判断、审计范围受限、内部控制缺陷等。

比如*ST东通,德皓所对其形成无法表示意见的基础主要有5条,包括“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尚未有最终结论”,无法对2024年度商誉减值情况的合理性和准确性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无法就相关的交易真实性和可收回性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等。

再如*ST新元,其进行了自查并将发现的前期差错采用追溯重述法进行更正,但年审机构大华所无法确认*ST新元前期差错更正事项是否完整、更正金额是否准确,也无法判断调查结果对*ST新元财务报表的影响程度,因此出具了“无法表示意见”。

记者梳理发现,大部分遭遇“非标”的企业,无论是财报还是内控,均存在问题。当前有 98 家企业的财报与内控审计意见均为“非标”。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表示,持续经营能力存疑、立案调查影响大、审计范围受限、内部控制缺陷,是上市公司年报被审计机构出具“非标”审计报告的主要原因。

但也有企业内控与财务报告脱节,其中最典型的是*ST高鸿,其财报审计意见为“无法表示意见”,但内控审计报告却是“标准无保留意见”。

*ST高鸿的审计机构是深圳旭泰会计师事务所,该会计事务所曾在 2022 年遭遇广西证监局“行政处罚”。2025年3月,*ST高鸿“突击换所”,此前的审计机构中审亚太所在2025年2月主动终止了与*ST高鸿的合作。

对于其财报审计意见为“无法表示意见”的原因,旭泰所表示,一方面是因为证监会立案调查尚未结案,导致审计受限,包括立案调查涉及历史财务数据的调整范围及金额无法量化,潜在行政处罚对财务报表的影响(如罚款负债及当期损益)缺乏可验证依据等。

另一方面则在于*ST高鸿2024年度因常州有42起诉讼,目前第一批9起尚在再审阶段,诉讼判决结果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如果改判后,对财务报表项目造成重大影响。

而对于*ST 高鸿内控审计报告被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原因,旭泰所则表示,系*ST高鸿2023年度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中无法表示意见涉及事项的影响已消除。

此前,中审亚太所曾在2023年内控审计报告中指出,*ST高鸿大额应收账款过信用期未收回,账龄较长且金额重大,存在无法收回的风险,无法判断高鸿股份应收账款管理相关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同时,“无法判断重大诉讼对高鸿股份内部控制的影响,无法判断高鸿股份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此外,还有多家企业财报被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但内控审计被出具“否定意见”,包括*ST宝鹰、ST立方、*ST汇科等。

非标退市利剑高悬

根据《股票上市规则》,若上市公司最近一个会计年度财报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或否定意见,其股票将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ST);若次年审计意见仍未改善,则可能被终止上市。

目前,20家2024年年报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的企业,已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而对于此前已经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或给予“非标意见”的企业来说,即将面临终止上市的风险。

wind 数据显示,目前有98家企业 2023 年、2024 年连续被出具“非标意见”,其中,*ST工智、*ST龙宇、*ST海越、*ST吉药和*ST鹏博则连续两年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目前,这五家企业均已收到了《终止上市相关事项监管工作函》或《终止上市事先告知书 》。

此外*ST人乐、*ST中程等多家前期已被*ST,又在 2024年度被出具“非标意见”审计报告的企业,也在近期收到了《终止上市事先告知书》。

其中,*ST人乐在2024年4月22日因2023年度经审计的净资产为-3.87亿元,公司股票交易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2025年4月30日,*ST人乐股票交易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后的首个年度报告显示,公司2024年度经审计的期末净资产为-4.04亿元,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被出具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

*ST中程2024年4月30日因2023年度经审计的期末净资产为负值,公司股票交易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2025年4月30日,*ST中程股票交易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后的首个会计年度报告显示,公司2024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公司2024年度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被出具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

除了财务审计意见之外,根据2025年1月1日起施行的最新版退市新规,连续三年被出具内控非标意见也可能面临强制退市。

据记者梳理,目前有 20 家企业最近三年(2022 年至 2024 年)连续三年内控报告被出具“非标意见”,*ST工智、ST金鸿、*ST三圣、ST尔雅、*ST海越、*ST熊猫六家企业连续三年内控被出具“否定意见”,面临退市风险。

当前,A股非标审计意见不仅是财务信披质量的分水岭,也是退市机制发威的缩影。

柏文喜认为,上市公司应当按照监管要求,及时披露“非标”审计意见的具体内容及原因,并制定详细的整改措施。对于涉及财务报表调整的事项,应及时进行会计处理,确保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此外,上市公司应与审计机构保持密切沟通,了解审计机构的关注点和要求,积极配合审计工作。对于审计机构提出的问题,公司应提供充分的解释和证据,争取审计机构的认可。通过以上措施,上市公司可以在被出具“非标”审计报告后有效应对,并通过加强内部管理、优化内部控制和合规经营,降低未来被出具“非标”审计报告的风险。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内部审计的主要内容,内部审计统计调查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