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名股东如何确认股东资格,隐名股东如何起诉

公司法 编辑:于泽

一、隐名股东如何确认股东资格

在判断是否确认为隐名股东时,必须满足如下几个条件:首先,不能忽视的是,隐名出资人确实已经向公司投入了资金;其次,必须要有书面协议存在于实际出资人和名义股东之间,并且该协议内容不得违背相关的法律法规中的强制性规定,并须具备有效性;再次,隐名出资人与公司以及其他股东就其作为公司股东的意愿表达已经达成共识,也就是说,公司超过半数的其他股东都承认隐名出资人为公司股东的身份;最后,隐名出资人需能提供证据证明自己曾以股东身份行使过相应的股东权利,例如参与股东会议、委任董事、分享利润等具体行为。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如果隐名出资人是出于逃避法律强制性规定的目的,选择以他人名义进行投资,从而实现规避法律的非法意图,那么法院将不会支持他对于股东资格的确立请求。

当涉及到公司对外的法律关系时,我们应该遵循外观主义原则,以商业注册、公司章程记录等为依据,保护第三方的合法权益,并确保交易的安全性。

二、隐名股东如何起诉

应按照相关法律规定之程序,向具有管辖权的法院立案庭提交正式的诉讼状。

在立案审查过程中,若符合立案条件,则会通知当事人于七个工作日内缴纳相应的诉讼费用,待费用缴纳完毕后,法院方予正式立案处理;反之,若经审查发现不符合立案条件,则会作出裁定,宣布不予受理该案件。

如当事人对于裁定驳回起诉的结果持有异议,可在收到裁定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向上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在案件正式受理之后,法院将会在五个工作日之内将起诉状副本送达至被告方当事人手中。

三、隐名股东是不是可以直接向公司主张权利

若您发现自己作为隐名股东参与了某公司,这可能是因为想要避免触犯法律规定或是基于其他特殊考量,比如借助他人名义建立公司或者采用他人名义进行投资。

在公司制定的规章制度、保存的股东名单以及公开注册的文件中,所有记载的都是他们实际上的出资方。

相对于这些隐名股东,在公开注册的文件中标示为股东但并无实质性出资的则成为显名股东(亦称挂名股东)。

隐名股东也常被称为实际投资人,这是指那些通过书面或口头协议委托他人代表其持有股权的人士。

与之相对应的,我们通常将那些在公开注册的文件中被标示为股东但并未实际出资的人士称为显名股东。

隐名投资是指投资人实际认购了出资,然而在公司的章程、股东名册、股票(仅限于记名股票)、出资证明书以及公开注册的文件中,其他人却被标示为股东的一种投资模式。

在此类投资模式中,实际出资并享有投资收益的人被称为“隐名投资人”、“实际投资人”或者“隐名股东”,而被投资公司对外公示的投资者则可称之为“显名股东”。

隐名股东与显名股东之间权利和义务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对股东资格的认定以及行使权利的便捷程度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三)》第二十四条

有限责任公司的实际出资人与名义出资人订立合同,约定由实际出资人出资并享有投资权益,以名义出资人为名义股东,实际出资人与名义股东对该合同效力发生争议的,如无合同法第五十二条规定的情形,人民法院应当认定该合同有效。

前款规定的实际出资人与名义股东因投资权益的归属发生争议,实际出资人以其实际履行了出资义务为由向名义股东主张权利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名义股东以公司股东名册记载、公司登记机关登记为由否认实际出资人权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实际出资人未经公司其他股东半数以上同意,请求公司变更股东、签发出资证明书、记载于股东名册、记载于公司章程并办理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本站为您整理关于本文的法律热搜话题

隐名股东如何确认股东资格法律规定

隐名股东如何确认股东资格判决书

隐名股东如何确认股东资格法条

隐名股东如何确认股东资格案例

隐名股东如何确认股东资格原被告

隐名股东如何确认股东资格法律依据

隐名股东如何确认股东资格 法条新公司法

隐名股东如何确认股东资格判决书

隐名股东如何确认股东资格信息

隐名股东如何确认股东资格呢

隐名股东如何起诉确认股东资格

隐名股东如何起诉变更为显名股东

隐名股东如何起诉公司分配公司利润

隐名股东如何起诉公司

隐名股东如何起诉对方

隐名股东如何起诉员工

隐名股东起诉显名股东 返还

隐名股东起诉显名股东

隐名股东起诉法人职务侵占

隐名股东起诉显名股东的时效

来源:头条-隐名股东是不是可以直接向公司主张权利,隐名股东可以直接起诉公司吗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