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高考改革是哪一年,山东高考改革政策最新
大家好,由投稿人屈芮妍来为大家解答山东高考改革是哪一年,山东高考改革政策最新这个热门资讯。山东高考改革是哪一年,山东高考改革政策最新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山东高考改革最新政策2025
大众网·海报新闻济南10月30日讯(记者孙杰)29日晚,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发布了《关于做好山东省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报名工作的通知》,明确山东2020年夏季高考报名开始时间为11月1日。随后,这条新闻也登上了山东媒体的各大头条。这样一条普通消息为何会备受关注?一切都源于山东省2018年推出的一份高考改革方案。
2018年3月,山东省印发《山东省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试点方案》(以下称《试点方案》)规定,2020年夏季高考考试将不分文理科,统招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3科。考生根据自己所报考专业要求,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个科目中选择3个科目参加学业水平等级考试,等级考试成绩按等级转换规则转换后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梳理发现,新的高考改革方案基本可以概括为四个重要变化。
变化一: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增加等级考试,科目6选3成绩计入高考
根据《试点方案》安排,从2017级高中生开始,他们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考试和等级考试。合格考试成绩作为学生毕业、高中同等学力认定和春季高考高职高专录取的主要依据,等级考试成绩纳入夏季高考招生录取总成绩。
合格考试科目覆盖国家课程方案规定的所有学习科目;等级考试科目包括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个科目,考生从中自主选择3个科目参加等级考试。其中,合格考试范围为各学科课程标准确定的必修内容,等级考试范围为各学科课程标准确定的必修和选择性必修内容。
据悉,合格考试每学年组织2次,分别安排在每学年上、下学期末,普通高中生在校期间有多次考试机会;而等级考试每年组织1次,时间安排在6月份夏季高考(统一高考)后进行,普通高中生在校期间只能参加1次考试。
合格考试成绩分为“合格”和“不合格”;等级考试成绩原始分为100分,按照等级转换规则转换后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
变化二:综合素质评价将作为高考招生录取重要参考
值得一提的是,《试点方案》还提出,要建立并规范高中阶段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评价结果作为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
综合素质评价内容主要包括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方面。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我整理和遴选能够反映其综合素质水平的相关材料,学校对学生提报入档的材料进行审核、公示,接受监督。学生综合素质档案纳入综合素质评价省级管理平台统一管理。
高校招生录取时,将组织教师等专业人员,采取集体评议等方式,对考生的综合素质档案材料进行分析并作出客观评价,评价结果作为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
此外,目前备受考生和家长欢迎的综合评价招生仍将继续。《试点方案》规定,高校自主招生旨在选拔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申请考生须向相关高校报名,按规定参加夏季高考统一考试后,达到相应要求,接受报考学校的考核。综合评价招生在部分中央部属和办学水平较高的省属本科高校开展,由高校依据夏季高考统一考试成绩、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成绩、学校考核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成绩,择优录取。
变化三:夏季高考统考只考语数外,外语听力可以考两次
《试点方案》规定,夏季高考以普通本科招生为主,招生方式分为统一考试招生、自主招生、综合评价招生三类。国家统一考试招生的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3科,不分文理科。考试内容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试时间为每年6月份。其中,外语考试分听力和笔试两次进行,听力部分有2次考试机会,安排在高三上学期末进行;笔试部分有1次考试机会,与国家统一高考同期进行。
外语考试条件成熟时,山东省将增加口语测试并采用机考方式进行。考生总成绩由3门统一高考科目和3门等级考试科目成绩组成,总分为750分。等级考试科目成绩按照等级计分规则转换后计入考生总成绩。
变化四:志愿填报方式改为“专业+学校”
《试点方案》还提出,2020年开始,夏季高考将按“专业(类)+学校”方式实行平行志愿投档,招生院校依据语文、数学、外语3科统一考试成绩和考生自主选考的3科等级考试成绩,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择优录取。
长期以来,高校招生一直实行“学校+专业”的志愿填报和投档录取模式。考生填报志愿时,首先要选择报考学校,然后再从选报的学校中选择专业。比如目前山东省的本科普通批,每位考生可以选择12个学校志愿,每个学校志愿内可选择6个专业志愿和1个专业服从调剂志愿。在录取过程中,以考生选择的学校为单位投档,一个学校作为一个投档单位,不考虑考生填报的是哪个专业志愿。只要考生档案投到了某一志愿学校,并且考生填报了服从专业调剂,一般不会因为总分低而被学校退档。“学校+专业”模式下,每一个招生学校有一条最低录取分数线。
比如,北京大学在山东投放了汉语言文学、金融学等10个专业(类)的招生计划,清华大学投放汉语言文学、金融学、土木工程、旅游管理等15个专业(类),假设考生选考科目符合专业录取要求,在规定的志愿数量内,按照专业报考要求,考生志愿填报大致会呈现三种情形:一是可以选择同一学校的所有专业,如志愿1-10为北京大学的10个专业,志愿11-25为清华大学的15个专业;二是可以选择同一专业的不同学校,如志愿一为汉语言文学(北京大学),志愿二为汉语言文学(清华大学),志愿三为汉语言文学(其他某一高校);三是可以交叉填报不同学校的不同专业,如志愿一汉语言文学(北京大学),志愿二汉语言文学(清华大学),志愿三土木工程(清华大学),志愿四金融学(北京大学)……以此类推。
那填报模式改变后志愿数量是否会增加?根据山东省教育厅此前消息,目前山东省志愿填报的数量。现在山东省本科普通批考生可填报12个高校志愿,每个高校志愿下填报6个专业志愿和1个专业服从调剂志愿。考生可填报的明确的专业志愿就有72个,如果填报了专业服从调剂志愿,则相当于填报了学校的全部专业,因此将来的志愿应该多于目前的志愿填报数量。
需要注意的是,实行“专业(类)+学校”的模式后,仍然按照平行志愿分数优先的规则投档。为充分尊重考生的专业选择权,将不再设置专业调剂志愿,各专业(类)的缺额计划通过征集志愿完成。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2025山东高考改革
山东省高考综合改革方案正式发布一年多,2020年,山东将实行新高考。在过去的一年,山东省高考综合改革也正在稳步推进中,这一年具体有哪些新的进展?
4月23日下午16:20,山东省教育厅举行“山东省高考综合改革进展新闻通气会”,通报山东省高考综合改革相关情况。
4月23日下午,包括广东、湖南、湖北、辽宁、河北、重庆、福建、江苏8个省市陆续发布了高考改革方案,这些省份将在选考科目上采用“3+1+2”方案。其中,“3”指全国统考科目的语文、数学、外语;“1”为限选科目,考生须在物理、历史中限选一科;“2”为任选科目,考生可在化学、生物、政治、地理4科中任选2科。
我省在高考方案上如何选择呢?山东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在通气会上表示,“3+3”方案与“3+1+2”方案都遵循《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的顶层设计,在改革的基本方向、基本理念上是完全一致的。目前我省“3+3”方案实施平稳,安全顺利,社会反响良好。因此,我们将坚持“3+3”方案不动摇,按照既定的方法和步骤,积极稳妥推进高考综合改革。
在山东省“3+3”方案下,首次选课统计数据显示,2017级高中生的物理选考人数,完全能够满足2020年相关专业的人才选拔要求。随着高考改革政策的进一步完善,预计未来山东物理选考人数将维持平衡或有所上升,不会出现严重下滑问题。
高考选考科目要求数据统计显示,学生一旦选考物理,高考志愿填报时可报考90%以上本科专业。
另外,绝大多数理工类本科专业都有物理报考要求,无论从高校自身的专业设置结构看,还是高校历年投放山东的招生专业结构来看,都是理工类本科专业占绝对多数。理工类本科计划投放数量多,录取机会更高。以2018年高考为例,理工类本科录取率为60.7%,文史类本科录取率为32.4%。文科录取最低控制线比理科高70分,显然理工类专业录取率更高。
山东省高考改革重点推进情况
2018年3月,《山东省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试点方案》正式印发,标志着我省新一轮高考综合改革全面启动。山东省高考综合改革在选考科目上采用了“3+3”方式。其中,第一个“3”指全国统考科目的语文、数学、外语;第二个“3”为任选科目,考生可在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6科中任选3科。方案发布一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地方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全省上下各级教育部门的共同努力下,高考综合改革顺利、安全、平稳实施。
一、我省高考综合改革方案启动以来,山东“3+3*方案实施情况怎样?下一批参与试点的八省市采取了“3+1+2”方案,我省会不会作出相应调整?
下一批参加试点的省市共有8个。今天下午,8省市已发布高考方案。八省市在选考科目上采用了“3+1+2”方案。其中,“3”指全国统考科目的语文、数学、外语;“1”为限选科目,考生须在物理、历史中限选一科;“2”为任选科目,考生可在化学、生物、政治、地理4科中任选2科。
高考综合改革,国家统一进行了顶层制度设计,同时要求各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省施策,在国家总体改革框架下探索各具特色的高考改革模式。我省的高考改革方案,严格按照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制定,同时结合山东实际进行了制度创新。2018年3月,《山东省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试点方案》以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2018年3月27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正式将我省高考综合改革方案向社会发布。方案发布后,权威统计数据显示正面评价高达94.14%,被省府新闻办评价为“创山东历届新闻发布会之最”,标志着我省新一轮高考综合改革顺利全面启动。
我省高考综合改革方案发布以来,在多方共同努力下,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取得了积极的阶段性成果。一是高中生选课走班教学顺利实施。首届试点高中生选课工作顺利完成,选课结果正常,反映了学生的真实选课愿望,尊重了学生的自主选择权。选课走班所需办学条件基本得到保障。选课走班所需师资队伍基本得到满足。二是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试平稳顺利实施。坚持依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课程标准和学业质量标准命题,更加关注学生素养的考查,坚持合格标准不动摇,命题考务管理进一步规范。目前,合格考试在我省已成功实施两轮。三是高中综合素质评价推动了素质教育深入开展。通过开展综合素质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兴趣特长的评价制度正在形成,体现教师爱心和责任心的新型师生关系初步建立,彰显温度的和谐校园文化进一步深化。四是各项配套改革措施顺利实施。完善公费医学生、师范生、农科生招生工作,开展本科高校综合评价招生和高职(专科)综合评价招生试点,继续实施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专项计划、地方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专项计划、高职(高专)院校招收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专项计划,优化分类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将退役士兵单独招生纳入高职院校单独招生体系等。五是认真落实高考综合改革重点任务。根据我省高考改革方案要求,认真梳理出了90项重点工作任务,各项配套改革措施、改革重点任务扎实推进,改革的基础条件和保障措施基本到位,整体实施安全平稳,迈出了高考改革的坚实步伐。
目前,我省“3+3方案实施平稳,安全顺利,社会反响良好。因此,我们将坚持实施“3+3”方案不动摇,按照既定的方法和步骤,积极稳妥推进高考综合改革。
二、“3+3\"方案实施以来,山东物理选课情况怎样?未来会不会出现严重下滑的问题?
山东省“3+3\"方案下首次选课统计数据显示,2017级高中生的物理选考人数,完全能够满足2020年相关专业的人才选拔要求,因此是正常的、合理的。随着高考改革政策的进一步完善,预计未来山东物理选考人数将维持平衡或有所上升,不会出现严重下滑问题,主要原因是:
一是高考改革的制度环境更加完善。2018年,教育部对高校本科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作了进-步规范,提出了明确要求。据统计,2020年拟在山东招生的高校中,近一半的本科专业对物理科目提出了“选考要求”,远高于其他科目。这些专业一般都是高校实力较强的理工类专业,学生只有选考了物理科目,入校后才能顺利完成这些专业的学习,这为引导考生选考物理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是选考物理科目可以报考的专业范围更广泛。高校选考科目要求统计数据显示,学生一旦选考了物理,高考填报志愿时可以报考90%以上的本科专业,专业选择面非常宽,是专业选择面最广的选考科目,这也为引导考生选考物理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是考生报考有物理要求的理工类专业录取机会更高、难度更小。绝大多数理工类本科专业都有物理报考要求,无论是从高校自身的专业设置结构看,还是从高校历年投放山东的招生专业结构看,都是理工类本科专业占绝对多数。由于理工类本科计划投放数量多,考生的录取机会高于非理工类本科专业,以2018年为例,报考理工类、文史类考生的本科录取率分别为60.7%、32.4%,文科录取最低控制线比理科高出70分,显然理工类专业录取机会更高。这也让选考物理的考生具有了更大优势。
四是报考理工类专业的学生就业前景更好。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对理工类毕业生需求保持高位并持续增加。根据2018年度《山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人才需求最多的是理工类专业,2018年我省高校理工类本科专业平均就业率比其他本科专业高6.62个百分点,就业优势明显,这也会吸引更多考生选考物理。
三、如何看待我省的“3+3\"方案和8省市的“3+1+2\"方案?
从总体上看,“3+3”方案与“3+1+2\"方案都遵循《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的顶层设计,从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有利于高校科学选拔人才、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出发,积极推进招考教学联动改革,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高校考试招生模式,健全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高校考试招生体制机制。两种方案在改革的基本方向、基本理念上是完全一致的。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各地都充分考虑本地教育发展实际,在反复研究的基础上,制订高考综合改革方案,拿出最符合本地教育教学实际的政策措施和实施办法。
四、如何适应我省“3+3”方案对高中办学条件提出的新要求?
一是加强教室条件配备。2017年,山东作为第二批试点省份开始全面推进高考综合改革,为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我省重新修订了《普通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要求普通高中学校按照每4个班增加1间教室比例设置选修教室,每个教室配备必要的教学仪器设备和学生储物柜,以满足选课走班教学需要。
二是持续解决城镇普通中小学大班额问题。全面启动了高中学校消除大班额工作,2015-2018年全省共完成投资391亿元,新建、改扩建高中学校248所,新增学位40万个,有效保障了新高考下高中教育教学的顺利实施。根据各地规划,2019年,全省还将新建改扩建27所高中学校、新增3.5万个学位。
三是统筹推进高中阶段学校建设。按照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高中阶段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都署安排,新建、改护建一批高中阶段学校,继续实施教育基础薄弱县普通高中建设项目,改善学校办学条件。严格控制超大规模普通高中学校,新建普通高中规模不得超过60个班。到2020年,所有普通高中实现办学条件标准化。
四是加强学生发展指导。我省开设了《学生发展指导课程》,实施了全员育人导师制,引导学校多种形式加强学生理想心理、学业、生活、生涯规划等方面的指导,帮助学生结合高校专业选科要求、个人兴趣特长和学业水平等,科学合理确定选考科目,确定课程修习方案,减少盲目性和功利性,引导家长正确对待和帮助学生选课,避免反复修改调整,确保选课走班教学顺利开展。
五、我省“3+3\"方案对高中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要求更高,我省如何进一步加强高中教师队伍建设,优化高中教师资源配置?
一是实施“县管校聘”改革。通过实施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改革,为教师资源统筹配置创造制度条件,通过县域统筹等办法不断加大师资结构调整力度,合理调配高中学校不同学科师资,选课走班所需教师得到了较好解决.
二是创新教师编制管理。我省近年来创新编制管理,对教学改革任务重、育龄妇女较多等特殊情况学校,按不超过教职工总量5%的比例适当增加编制。全省还设立临时周转编制22万名,主要用于满编超编学校补充急需教师。
三是加大政府购买聘用制教师力度。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面向社会公开招聘高中教师,缓解了部分学校部分学科教师不足的情况。
截止2018年10月,我省高中专任教师共计13.8万人,师生比为1:11.9(国家编制配备标准为1:12.5),显示我省高中教师编制配备总量较为充足。从2017级高中生“3+3方案首次模拟选课情况看,教师配备基本适应选课走班需要。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徐玉芹 尹明亮
山东高考改革时间
图为高三学生在准备高考。(资料图) 沙见龙 摄
图为高三学生在准备高考。(资料图) 沙见龙 摄
中新网济南4月23日电 (郝学娟)山东省高考综合改革“3+3”方案已发布一年多时间,目前实施平稳,社会反响良好。因此该省将继续坚持“3+3”方案,稳步推进高考综合改革。
据了解,山东省高考综合改革“3+3”方案中,第一个“3”指全国统考科目的语文、数学、外语;第二个“3”为任选科目,考生可在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6科中任选3科。
图为高三学生在上课。(资料图) 沙见龙 摄
记者23日在山东省教育厅举行的高考综合改革推进情况媒体通报会上了解到,2018年3月,山东省在选考科目上采用“3+3”方式进行高考综合改革。改革方案发布以来,首届试点高中生选课工作已顺利完成、高考综合改革90项重点任务逐步落实、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试已平稳实施,目前合格考试已成功进行两轮。
山东省教育厅高校学生处处长李霞介绍说,国家对高考综合改革统一进行了顶层制度设计,同时要求各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省施策,在国家总体改革框架下探索各具特色的高考改革模式。山东高考改革方案结合该省实际进行了制度创新。2018年改革方案发布后,权威统计数据显示正面评价高达94.14%。
图为高三学生在上课。(资料图) 沙见龙 摄
李霞称,在实施“3+3”改革方案的过程中,山东各项配套改革措施顺利推进,包括完善公费医学生、师范生、农科生招生工作,开展本科高校综合评价招生和高职(专科)综合评价招生试点,继续实施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专项计划、地方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专项计划、高职(高专)院校招收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专项计划,优化分类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将退役士兵单独招生纳入高职院校单独招生体系等。
图为高三学生在准备高考。(资料图) 沙见龙 摄
李霞表示,与其他省份实施的“3+1+2”方案一样,“3+3”方案也遵循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的顶层设计,推进招考教学联动改革,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高校考试招生模式,健全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高校考试招生体制机制,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高校科学选拔人才和维护社会公平。“两种方案在改革的基本方向、基本理念上是完全一致的。”
4月23日下午,山东省教育厅举行山东省高考综合改革推进情况媒体通报会。 郝学娟 摄
当天下午,包括广东、湖南、湖北等8个省市陆续发布了高考改革方案,在选考科目上采用了“3+1+2”方案。其中,“3”指全国统考科目的语文、数学、外语;“1”为限选科目,考生须在物理、历史中限选一科;“2”为任选科目,考生可在化学、生物、政治、地理4科中任选2科。(完)”
山东高考改革新方案2024
今天下午,山东省教育厅举行“山东省高考综合改革进展新闻通气会”,通报山东高考综合改革相关情况。
山东将继续实行“3+3”方案
记者从会上获悉,今天8省市陆续发布高考改革方案,目前山东高考综合改革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山东将继续实行“3+3”方案。其中,第一个“3”指全国统考科目的语文、数学、外语;第二个“3”为任选科目,考生可在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6科中任选3科。
下一批参加高考改革的8省市已发布高考方案,在选考科目上都采用“3+1+2”方案。其中,“3”指全国统考科目的语文、数学、外语;“1”为限选科目,考生须在物理、历史中限选一科;“2”为任选科目,考生可在化学、生物、政治、地理4科中任选2科。
“目前,山东省‘3+3’方案实施平稳,安全顺利,社会反响良好。因此,山东将坚持实施‘3+3’方案不动摇,按照既定的方法和步骤,积极稳妥推进高考综合改革。”山东省教育厅高校学生处处长李霞表示。
选考物理课程不降反升
山东省“3+3\"方案下首次选课统计数据显示,2017级高中生的物理选考人数,完全能够满足2020年相关专业的人才选拔要求,因此是正常的、合理的。随着高考改革政策的进一步完善,预计未来山东物理选考人数将维持平衡或有所上升,不会出现严重下滑问题。
同时,高考选考科目要求数据统计显示,学生一旦选考物理,高考志愿填报时可报考90%以上本科专业。
另外,绝大多数理工类本科专业都有物理报考要求,无论从高校自身的专业设置结构看,还是高校历年投放山东的招生专业结构来看,都是理工类本科专业占绝对多数。
理工类本科计划投放数量多,录取机会更高。以2018年高考为例,理工类本科录取率为60.7%,文史类本科录取率为32.4%。文科录取最低控制线比理科高70分,显然理工类专业录取率更高。
记者从会议中了解到,山东“3+3”方案对高中办学条件提出更高要求。
新建普通高中规模不得超过60个班
一是加强教室条件配备。
2017年,山东作为第二批试点省份开始全面推进高考综合改革,为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我省重新修订了《普通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要求普通高中学校按照每4个班增加1间教室比例设置选修教室,每个教室配备必要的教学仪器设备和学生储物柜,以满足选课走班教学需要。
二是持续解决城镇普通中小学大班额问题。
全面启动了高中学校消除大班额工作,2015-2018年全省共完成投资391亿元,新建、改扩建高中学校248所,新增学位40万个,有效保障了新高考下高中教育教学的顺利实施。根据各地规划,2019年,全省还将新建改扩建27所高中学校、新增3.5万个学位。
三是统筹推进高中阶段学校建设。
按照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高中阶段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都署安排,新建、改护建一批高中阶段学校,继续实施教育基础薄弱县普通高中建设项目,改善学校办学条件。严格控制超大规模普通高中学校,新建普通高中规模不得超过60个班。到2020年,所有普通高中实现办学条件标准化。
四是加强学生发展指导。
我省开设了《学生发展指导课程》,实施了全员育人导师制,引导学校多种形式加强学生理想心理、学业、生活、生涯规划等方面的指导,帮助学生结合高校专业选科要求、个人兴趣特长和学业水平等,科学合理确定选考科目,确定课程修习方案,减少盲目性和功利性,引导家长正确对待和帮助学生选课,避免反复修改调整,确保选课走班教学顺利开展。
设立临时周转编制22万名
一是实施“县管校聘”改革。
通过实施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改革,为教师资源统筹配置创造制度条件,通过县域统筹等办法不断加大师资结构调整力度,合理调配高中学校不同学科师资,选课走班所需教师得到了较好解决。
二是创新教师编制管理。
我省近年来创新编制管理,对教学改革任务重、育龄妇女较多等特殊情况学校,按不超过教职工总量5%的比例适当增加编制。全省还设立临时周转编制22万名,主要用于满编超编学校补充急需教师。
三是加大政府购买聘用制教师力度。
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面向社会公开招聘高中教师,缓解了部分学校部分学科教师不足的情况。
截止2018年10月,我省高中专任教师共计13.8万人,师生比为1:11.9(国家编制配备标准为1:12.5),显示我省高中教师编制配备总量较为充足。从2017级高中生“3+3方案首次模拟选课情况看,教师配备基本适应选课走班需要。
闪电新闻记者 高亚楠 张洪波 实习生 徐新茹
本文编辑:王雪燕
RECOMMEND
推荐阅读
骄傲!人民海军中这些舰艇都以山东地名命名
问责163人包括6名正厅!山东公开中央环保督察问责情况
嗨!你在看吗?☟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山东高考改革是哪一年,山东高考改革政策最新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