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志辉个人资料简介图片,孙志辉医生

法律普法百科 编辑:吴安晨

孙志辉个人资料简介图片,孙志辉医生

大家好,由投稿人吴安晨来为大家解答孙志辉个人资料简介图片,孙志辉医生这个热门资讯。孙志辉个人资料简介图片,孙志辉医生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孙志辉国家

齐鲁网·闪电新闻烟台10月31日讯10月30日,“新中国成立70年——山东国资国企改革发展重大典型、事件推选”媒体采风活动报道团来到烟台冰轮集团。9月底,刚被山东省国资委评为“国企工匠”称号的冰轮集团职工孙志辉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毛头小子 初露头角

1994年,18岁的孙志辉在烟台一家玻璃厂做修理工,干了不到两年,孙志辉在烟台冰轮集团,成为一名电焊工。刚20岁的孙志辉在冰轮集团逐渐适应着电焊工作,每天在厂房和焊钳、焊枪打交道。

“那时集团内部每年会举行集团内部技术比武比赛,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就去参加了。没想到自己在电焊比赛中,排名几乎垫底。”这让年轻气盛的孙志辉难以接受,“从那以后,我就经常在完成工作之后,一有空就到单位工厂里练习电焊技术。”

时光不负有心人。一年之后的技术比武,孙志辉名次提升很多,受到领导的肯定和嘉奖。孙志辉没有满足,他仍旧继续钻研电焊技术,这一钻研就是十几年,他的电焊技术从集团内部比拼到烟台市,再到山东省参加比赛,又到全国技术比武大赛上斩获名次。

孙志辉用电焊喷出的火花陪伴了自己的整个青春,他的各种专业奖项拿到手软,名气也越来越大。

高薪聘请 孙志辉婉言谢绝

2002年,孙志辉在全省电焊技术大赛中收获第一名的好成绩。回来工作没几天,就有人在他下班的时候找他,说要给他高薪让他换工作。

“当时,我一个月大概挣3000多块钱吧,那人说一个月给我8000块钱,劝我跟他一起干。”孙志辉说。记者了解到,2002年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12422元。这对于工薪阶层的孙志辉来讲,显然是一个难以拒绝的诱惑。

记者问到其拒绝的原因时,孙志辉说:“那时,集团领导特别鼓励我们一线工人到外面积极参加比赛和学习,这样我更能开阔自己的眼界,了解到外面的世界是怎样,意识到自身的不足,更快的进步和成长。所以,当时我就拒绝了别人给我开出的条件。”

国企工匠 怎样才能称得起

“一个人的能力再强也是有限的,把自己多年来研究的绝活教给徒弟们,要能传承,让更多的人学会。”孙志辉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虽然他已经是高级技师,但是,他仍旧与年轻工人工作在第一线。他统一焊接培训标准、制定培训大纲、编制培训项目、规范试件和焊材等等。

他在工作教学中,依然严谨负责,保证教学质量,向学员系统讲授焊接操作技能全过程,采用示范操作表演,使学员通过观察获取知识,掌握培训项目操作要领,注重学员反复进行实操训练。3年来,孙志辉培训过的年轻员工近600多人次,这其中不少年轻人在省市举办的技能比赛中获得好名次。

“工作中熟能生巧是一方面,如何在巧中做精才是真本事。”孙志辉在工作中,不断地学习理论知识,他曾历时40天独立焊接完成公司有史以来承接的最大化工用冷凝器,平均每天焊接换热器管300多根,打破了日焊接管数180根的历史记录;参与完成了历年参展机组、中科院氦气压缩机组等核心产品的研发、试制工作;并利用工作余暇时间带领公司技术骨干协助换热器公司攻克并完成超高压产品的焊接任务。

冰轮集团还特地为孙志辉成立了“劳模创新工作室”,鼓励其带领更多的年轻人创新和研究新技术、新技能。23年来,孙志辉总是早来晚走的那个人,当年的毛头小子早已不见踪影,成为了集团里车间员工经常喊的“大辉哥。”

孙志辉黄洁仪

25个春秋,25年锤炼,烟台冰轮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研发制造事业部铆焊一班班长孙志辉,用他手里的一把焊枪,焊出了自己璀璨夺目的人生。1976年出生的他,从事焊接岗位25年,一路走来,曾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山东省首席技师、山东省突出贡献技师、山东省最美劳动者、山东省齐鲁大工匠等荣誉称号。他说:“能获得的荣誉都获得了,此生无憾。”

孙志辉(右)在焊接

入行,从敲“药皮子”开始

初进冰轮,孙志辉被安排到车间做焊工,隔行如隔山,教他的师傅是以“铁杆”著称的高志强,这位科班出身的老技师对徒弟有着极为严格的要求,被徒弟们戏称为“黑脸师傅”。当时,跟孙志辉一起的共有3位师兄弟,为了考验这三个小伙子,也为了看看三个人谁有上进心,一入行师傅就让他们干雾杂活儿,拿着小锤子去敲“药皮子”。

什么是“药皮子”?原来电焊活儿干完,焊缝表面上有一层覆盖面,行话就叫“药皮子”,作为徒弟的孙志辉就得把这层覆盖面一点点敲去,露出里面的金属光泽。这个活儿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就看徒弟有没有耐心。

忆起当年,孙志辉说,敲“药皮子”这个活儿很多人都是一敲一两个月,而他只打了半个月,师傅就让他去干零杂活儿,想来是对他很满意的。三个月后,师傅认定他是个能摔打出来的“好坯”,开始全力教他学习焊接技术。手持焊枪那刻起,他就热爱上了焊接,并发誓追随终生。

搞焊接,火花迸溅到皮肤上难以避免,尤其是夏天,一方面要忍受着火花的四处迸溅,一方面还要忍受着高温下电焊光对皮肤的炙烤。“电焊光对身体是有刺激的,能把衣服烤透,使皮肤爆皮,经过两三天,前胸脯就跟蛇蜕皮似的,一下就能撕下来,一个夏天能撕3、4次,那可真疼。”

为了不让妻子担心,回到家中后,他总是把伤疤藏起来,可有一天早晨起床后,他终于藏不住了,后背的水泡化脓了,皮肤紧紧得粘在了床单上,他一个人揭不下来,只能让妻子来帮忙。妻子看着他身上的伤痕,哭着一遍遍求他“咱不干这个了,不干了行不行?这简直是遭罪啊。”对妻子的话,孙志辉并未理会,只坚持着自己的梦想,咬着牙关往前闯。

孙志辉在车间

“别人行,我也能行”

说起这股“牛”劲儿,孙志辉说其实还是源于一件事对他的刺激。1999年,省里举办焊工大赛,很多技术工人都很想去参加,增长见识,集团决定选拔3名技术能手参加比赛,并负担来回全部费用。

经过层层选拔,孙志辉带着另外两名工人出发了。“这次大赛,他就像爬出井底的蛙,真是见识了什么是能手。”虽然此行他们的成绩不佳,但是第一名选手的技术真是让他大开眼界,评委对第一名选手的评价是:纯手工焊出来的活儿,机器都比不上。“比赛完毕后,当时做评委的有一名老外,当场就与第一名签了合同,年薪是8万,那个年头,一个技术工人能拿8万的年薪,真是想都不敢想。”

“这件事真是刺激到我了,我就想,人家行,我肯定也行。”回来后,孙志辉想起第一名选手在介绍经验时说,曾经在胳膊上绑着砖头干活儿练力气和精细度,他也毫不犹豫地找来砖头往手上绑,但是只练了10分钟这胳膊就抬不起来,他就咬着牙练,一天多练一点儿,后来,自己竟然真的能跟省级第一名一样,一天一小时,一点问题都没有。

从1998年到2005年,是孙志辉最为辛苦,也是流血流汗的几年,往往是一上班就开始蹲,一蹲就是一整天,晚上站起来时,总是一屁股先坐在地上。“其实这几年挺对不起媳妇孩子的,我们两口子都忙着工作,孩子谁也顾不上,8个月时我就把他送到幼儿园了,晚上才接回来,真是对不起他。”

孙志辉(中)在教徒弟们焊接技术

“拼命三郎”打造焊接奇迹

在公司,甚至是整个冰轮集团,孙志辉都是有名的“拼命三郎”,他喜欢看书,喜欢钻研业务。业内人士都明白,紫铜焊接是只有高手才能“玩转”的技术。2006年,在为日本制作除霜机过程中,他第一次接触到紫铜管焊接。管路工艺复杂、角度刁钻、温度难控,他翻阅大量的技术书籍,反复调配试验,最后突破了预热与融合温度等技术难关,使焊接合格率达99%,对产品外观质量要求极为苛刻的日本客商不由得竖起大拇指。

2004年,在给某汽车厂商生产配套产品时,他又碰上块“硬骨头”。原来,要焊接的钢板厚度只有0.2毫米,比常用的白纸还薄。焊接时喘气粗点儿都会烧穿。干好这活,不但要技术上高、精、尖,心理素质上还要稳、准、狠。他先拿块小板专心演练,大胆配比保护气比例,手法上如苏绣、杭绣般细腻,丝丝入扣地精准。就这样,经过刻苦练习,他焊接产品全部一次性探伤合格。

2007年公司承揽出口美国的锅炉用SPX管路组件项目,产品形状复杂,尺寸精度要求高,要求上下偏差不得超过0.5毫米。他接下这个工作后,与技术人员共同研究讨论,采取调整焊接顺序、控制焊接参数等措施,最大程度控制焊接变形,最终满足了美国SPX公司对产品的尺寸精度和外观质量的要求,使公司取得了批量生产的资格。

2010年,公司承接了有史以来最大化工用冷凝器,重量达42.8吨,需要焊接换热管1690根。他凭借全面而过硬的技术,历时40天和另外一名高级技工共同完成任务,平均每天焊接换热器管300多根,打破了日焊接管数180根的历史记录,且一次性验收全部合格,开辟了公司承接大型化工项目的先河。

如今,孙志辉进行各种技术创新和改革20余项,使焊接生产率平均提升了三倍,产值也提高了很多,且以焊接技术为突破口,率先实现了焊接技术在化工、食品、汽车等领域项目上的“破冰”,打造了烟台冰轮焊接工艺史上的奇迹,为公司大举进军化工、核电、船舶等新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

2013年,烟台冰轮以孙志辉的名字命名,成立了劳模创新工作室,2014年被评为市级劳模创新工作室,2015年成为省级劳模创新实验室。工作室成立以来,完成了容器焊接接头技术改进与工艺等技改项目10余项,研发团队研发的CO2螺杆压缩机获得了中国制冷学会科学技术特等奖、山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奖项。

孙志辉(中)在教徒弟们焊接技术

练到极致,不忘传承

除了突破一个个技术难关,孙志辉还在技术传承上下足了功夫。“我总感觉一个人好不算好,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所以我会把我这么多年的心得和经验,特别是绝活多和身边人去交流,让身边的人都能干出精品,都能干出高质量的产品,做好传承。”孙志辉说道。

孙志辉在集团内统一了焊接培训标准,按照焊工技能培训规程要求,制定了培训大纲,编制了培训项目、焊接规程,他采用示范操作表演,使学员通过观察获取知识,掌握培训项目操作要领。在练习过程中,他还会定时检查学员练习项目,指出优缺点,提出改进要求,并做好培训日记录。“从事焊接工作的人,都是善于动手,不善于动脑的,所以我就让他们直接上手,在实践中慢慢摸索,从实践到理论。”孙志辉说。

2017年,山东省总工会举办中德“山东巴伐利亚”产业工人焊接技能大赛,孙志辉作为培训指导老师,所指导的选手在烟台市的选拔赛中获得了优异的成绩,分别包揽了一、 二、三等奖,后期在山东省的选拔赛中又获得二等奖的好成绩。

如今,孙志辉已经带出了100多个徒弟,50人取得技师证,40多人取得高级技师证,其中3人获得“齐鲁首席技师”称号,4人获得烟台市“首席技师”称号,2人获得烟台市“五一” 劳动奖章,2人获得烟台市“技术能手”称号。

2019年,孙志辉获得“齐鲁大工匠”荣誉称号,对于工匠精神,他有着自己的理解。“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就是要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钻一行,不能见异思迁,站在这山望着那山高,应该把你的技能练到熟练的不能再熟练,要练到极致。一个人之所以能成为工匠,就是要有一种永远在路上的进取精神。”孙志辉坚定地说道。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于飞

孙志辉心理咨询师

25个春秋,25年锤炼,烟台冰轮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研发制造事业部铆焊一班班长孙志辉,用他手里的一把焊枪,焊出了自己璀璨夺目的人生。1976年出生的他,从事焊接岗位25年,一路走来,曾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山东省首席技师、山东省突出贡献技师、山东省最美劳动者、山东省齐鲁大工匠等荣誉称号。他说:“能获得的荣誉都获得了,此生无憾。”

孙志辉(右)在焊接

入行,从敲“药皮子”开始

初进冰轮,孙志辉被安排到车间做焊工,隔行如隔山,教他的师傅是以“铁杆”著称的高志强,这位科班出身的老技师对徒弟有着极为严格的要求,被徒弟们戏称为“黑脸师傅”。当时,跟孙志辉一起的共有3位师兄弟,为了考验这三个小伙子,也为了看看三个人谁有上进心,一入行师傅就让他们干雾杂活儿,拿着小锤子去敲“药皮子”。

什么是“药皮子”?原来电焊活儿干完,焊缝表面上有一层覆盖面,行话就叫“药皮子”,作为徒弟的孙志辉就得把这层覆盖面一点点敲去,露出里面的金属光泽。这个活儿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就看徒弟有没有耐心。

忆起当年,孙志辉说,敲“药皮子”这个活儿很多人都是一敲一两个月,而他只打了半个月,师傅就让他去干零杂活儿,想来是对他很满意的。三个月后,师傅认定他是个能摔打出来的“好坯”,开始全力教他学习焊接技术。手持焊枪那刻起,他就热爱上了焊接,并发誓追随终生。

搞焊接,火花迸溅到皮肤上难以避免,尤其是夏天,一方面要忍受着火花的四处迸溅,一方面还要忍受着高温下电焊光对皮肤的炙烤。“电焊光对身体是有刺激的,能把衣服烤透,使皮肤爆皮,经过两三天,前胸脯就跟蛇蜕皮似的,一下就能撕下来,一个夏天能撕3、4次,那可真疼。”

为了不让妻子担心,回到家中后,他总是把伤疤藏起来,可有一天早晨起床后,他终于藏不住了,后背的水泡化脓了,皮肤紧紧得粘在了床单上,他一个人揭不下来,只能让妻子来帮忙。妻子看着他身上的伤痕,哭着一遍遍求他“咱不干这个了,不干了行不行?这简直是遭罪啊。”对妻子的话,孙志辉并未理会,只坚持着自己的梦想,咬着牙关往前闯。

孙志辉在车间

“别人行,我也能行”

说起这股“牛”劲儿,孙志辉说其实还是源于一件事对他的刺激。1999年,省里举办焊工大赛,很多技术工人都很想去参加,增长见识,集团决定选拔3名技术能手参加比赛,并负担来回全部费用。

经过层层选拔,孙志辉带着另外两名工人出发了。“这次大赛,他就像爬出井底的蛙,真是见识了什么是能手。”虽然此行他们的成绩不佳,但是第一名选手的技术真是让他大开眼界,评委对第一名选手的评价是:纯手工焊出来的活儿,机器都比不上。“比赛完毕后,当时做评委的有一名老外,当场就与第一名签了合同,年薪是8万,那个年头,一个技术工人能拿8万的年薪,真是想都不敢想。”

“这件事真是刺激到我了,我就想,人家行,我肯定也行。”回来后,孙志辉想起第一名选手在介绍经验时说,曾经在胳膊上绑着砖头干活儿练力气和精细度,他也毫不犹豫地找来砖头往手上绑,但是只练了10分钟这胳膊就抬不起来,他就咬着牙练,一天多练一点儿,后来,自己竟然真的能跟省级第一名一样,一天一小时,一点问题都没有。

从1998年到2005年,是孙志辉最为辛苦,也是流血流汗的几年,往往是一上班就开始蹲,一蹲就是一整天,晚上站起来时,总是一屁股先坐在地上。“其实这几年挺对不起媳妇孩子的,我们两口子都忙着工作,孩子谁也顾不上,8个月时我就把他送到幼儿园了,晚上才接回来,真是对不起他。”

孙志辉(中)在教徒弟们焊接技术

“拼命三郎”打造焊接奇迹

在公司,甚至是整个冰轮集团,孙志辉都是有名的“拼命三郎”,他喜欢看书,喜欢钻研业务。业内人士都明白,紫铜焊接是只有高手才能“玩转”的技术。2006年,在为日本制作除霜机过程中,他第一次接触到紫铜管焊接。管路工艺复杂、角度刁钻、温度难控,他翻阅大量的技术书籍,反复调配试验,最后突破了预热与融合温度等技术难关,使焊接合格率达99%,对产品外观质量要求极为苛刻的日本客商不由得竖起大拇指。

2004年,在给某汽车厂商生产配套产品时,他又碰上块“硬骨头”。原来,要焊接的钢板厚度只有0.2毫米,比常用的白纸还薄。焊接时喘气粗点儿都会烧穿。干好这活,不但要技术上高、精、尖,心理素质上还要稳、准、狠。他先拿块小板专心演练,大胆配比保护气比例,手法上如苏绣、杭绣般细腻,丝丝入扣地精准。就这样,经过刻苦练习,他焊接产品全部一次性探伤合格。

2007年公司承揽出口美国的锅炉用SPX管路组件项目,产品形状复杂,尺寸精度要求高,要求上下偏差不得超过0.5毫米。他接下这个工作后,与技术人员共同研究讨论,采取调整焊接顺序、控制焊接参数等措施,最大程度控制焊接变形,最终满足了美国SPX公司对产品的尺寸精度和外观质量的要求,使公司取得了批量生产的资格。

2010年,公司承接了有史以来最大化工用冷凝器,重量达42.8吨,需要焊接换热管1690根。他凭借全面而过硬的技术,历时40天和另外一名高级技工共同完成任务,平均每天焊接换热器管300多根,打破了日焊接管数180根的历史记录,且一次性验收全部合格,开辟了公司承接大型化工项目的先河。

如今,孙志辉进行各种技术创新和改革20余项,使焊接生产率平均提升了三倍,产值也提高了很多,且以焊接技术为突破口,率先实现了焊接技术在化工、食品、汽车等领域项目上的“破冰”,打造了烟台冰轮焊接工艺史上的奇迹,为公司大举进军化工、核电、船舶等新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

2013年,烟台冰轮以孙志辉的名字命名,成立了劳模创新工作室,2014年被评为市级劳模创新工作室,2015年成为省级劳模创新实验室。工作室成立以来,完成了容器焊接接头技术改进与工艺等技改项目10余项,研发团队研发的CO2螺杆压缩机获得了中国制冷学会科学技术特等奖、山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奖项。

孙志辉(中)在教徒弟们焊接技术

练到极致,不忘传承

除了突破一个个技术难关,孙志辉还在技术传承上下足了功夫。“我总感觉一个人好不算好,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所以我会把我这么多年的心得和经验,特别是绝活多和身边人去交流,让身边的人都能干出精品,都能干出高质量的产品,做好传承。”孙志辉说道。

孙志辉在集团内统一了焊接培训标准,按照焊工技能培训规程要求,制定了培训大纲,编制了培训项目、焊接规程,他采用示范操作表演,使学员通过观察获取知识,掌握培训项目操作要领。在练习过程中,他还会定时检查学员练习项目,指出优缺点,提出改进要求,并做好培训日记录。“从事焊接工作的人,都是善于动手,不善于动脑的,所以我就让他们直接上手,在实践中慢慢摸索,从实践到理论。”孙志辉说。

2017年,山东省总工会举办中德“山东巴伐利亚”产业工人焊接技能大赛,孙志辉作为培训指导老师,所指导的选手在烟台市的选拔赛中获得了优异的成绩,分别包揽了一、 二、三等奖,后期在山东省的选拔赛中又获得二等奖的好成绩。

如今,孙志辉已经带出了100多个徒弟,50人取得技师证,40多人取得高级技师证,其中3人获得“齐鲁首席技师”称号,4人获得烟台市“首席技师”称号,2人获得烟台市“五一” 劳动奖章,2人获得烟台市“技术能手”称号。

2019年,孙志辉获得“齐鲁大工匠”荣誉称号,对于工匠精神,他有着自己的理解。“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就是要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钻一行,不能见异思迁,站在这山望着那山高,应该把你的技能练到熟练的不能再熟练,要练到极致。一个人之所以能成为工匠,就是要有一种永远在路上的进取精神。”孙志辉坚定地说道。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于飞

孙志辉书法

王晓光,冰轮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制造运营部焊工,高级技师,高级工程师,获“烟台市技术能手”“山东省技术能手” “烟台市五一劳动奖章”“烟台市首席技师”“烟台工匠”等荣誉称号。

王晓光从事焊接工作二十余年,利用自己娴熟的焊接技能和高超的焊接水平,在提高焊接效率和工艺自动化程度、保障产品质量、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主持并解决焊接工艺改进、工装设计制作、焊接参数配置等多个关键难题,为公司新产品的成功试制与推广应用奠定了重要的操作工艺技术基础,在降低劳动强度的前提下,平均提高焊接质量和效率1.5-3倍。他还多次解决公司重大或重点项目的生产瓶颈问题,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和交货期。

作为孙志辉劳模工作室的主要培训讲师,王晓光通过讲课、现场培训、组织技术攻关等方式,培养了大批技术骨干,授徒10余人,其中4人取得技师证,3人取得高级工证。他的言传身教带动了越来越多的一线生产工人立足岗位,全力担当,为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贡献了应有力量。

YMG全媒体记者 钟嘉琳 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赵成玉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孙志辉个人资料简介图片,孙志辉医生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

喜欢的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