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音施工举报电话,噪音施工时间段是几点到几点?
大家好,由投稿人苏熙来为大家解答噪音施工举报电话,噪音施工时间段是几点到几点?这个热门资讯。噪音施工举报电话,噪音施工时间段是几点到几点?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噪音施工的时间规定
案情回顾
我们都知道,在夜间(22时至次日早晨6时),除特殊情况外,产生噪声的建筑施工作业是被严格禁止的。然而,这是否意味着白天就可以无限制地进行施工呢?
最近,青浦区赵巷镇综合行政执法队接到了一起市民投诉。李先生反映,他所居住小区附近的一处建筑工地在白天施工时噪音巨大。由于李先生的工作性质,这些噪声干扰了他的正常作息。为此,执法队员迅速前往现场,对靠近投诉人所指位置的污染物排放自动检测设备平台数据进行查看,确实有重型机械在施工,产生了刺耳的噪声,且平台数据显示噪声水平超过了日间标准(70分贝),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的相关规定。最终,该施工单位因“超出噪声排放标准排放建筑施工噪声”受到了行政处罚,并纠正了违规行为,恢复了市民的正常生活。
为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赵巷镇综合行政执法队加强了巡查力度,对辖区内的工地开展定期巡查和严格监测,并主动上门进行法律宣传教育,为广大市民创造一个更加宜居的生活环境。
法规警示
1、超过噪声排放标准排放建筑施工噪声
《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第二十二条第一款:排放噪声、产生振动,应当符合噪声排放标准以及相关的环境振动控制标准和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第七十七条第一项:违反本法规定,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工程所在地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门责令改正,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拒不改正的,可以责令暂停施工:(一)超过噪声排放标准排放建筑施工噪声。
2、禁止未取得许可证明,在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夜间进行产生噪声的建筑施工作业(“夜间”指22时至次日早晨6时)
《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第四十三条:在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禁止夜间进行产生噪声的建筑施工作业,但抢修、抢险施工作业,因生产工艺要求或者其他特殊需要必须连续施工作业的除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第七十七条第二项:违反本法规定,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工程所在地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门责令改正,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拒不改正的,可以责令暂停施工:(二)未按照规定取得证明,在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夜间进行产生噪声的建筑施工作业的。
– END –
资料:上海城管
编辑:何清扬
往期精选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
噪音施工标准是多少分贝
本文梳理了建筑施工噪声污染产生的原因,简述了建筑施工噪声污染防治的主要技术手段,并阐述了防治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同时,总结了国外建筑施工噪声污染防治的经验,并据此提出了中国建筑施工噪声防治的对策建议。
建筑施工噪声是影响人民生活质量的顽疾之一,因此而引发的投诉举报常年占据高位。2022年,全国生态环境投诉举报管理平台接到公众投诉举报25.4万余件,其中噪声投诉占比59.9%,为各环境污染要素首位。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各渠道各部门受理的噪声投诉举报约 450.3万件,建筑施工噪声占25.1%,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2022年6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实施,据统计,2022年建筑施工噪声的投诉举报量同比下降了8.3个百分点,但仍不可忽视其对公众健康和生活的影响。
1 建筑施工噪声污染产生的原因
建筑施工噪声是指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中国建设工程分类复杂,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涉及高噪声的施工作业,如破碎拆除、夯实、土方作业、打桩、混凝土浇筑等。这些作业大量使用机械设备,如风镐、液压破碎机、空气压缩机等,这些设备在使用过程中极易产生振动,成为建筑施工噪声的主要来源。
此外,建筑施工活动主要以露天施工为主,有利于噪声的传播。大量建筑工地位于噪声敏感建筑物周围,如居住、科学研究、医疗卫生等区域,建筑施工活动产生的噪声超过了国家规定的场界噪声排放标准,干扰了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构成了噪声污染。
2 建筑施工噪声防治技术手段
根据声源的传播特点和原理,建筑施工噪声防治的技术手段主要通过声源处控制、传播途中控制和受影响对象处控制三种方式实现。
(1)声源处控制:通过使用低噪声施工工艺和设备,实现在源头控制建筑施工噪声的目的。例如,使用超静音发电机、移动式静音无油压缩机、高频低噪声振捣棒等低噪声施工设备,如图1所示;推广装配式建筑等高噪声施工作业较少的建筑方式;限制使用锤击沉桩工艺等高噪声施工工艺。
(2)传播途中控制:通过在声源和受影响对象之间加设隔离等方式,降低建筑施工噪声的影响。例如,采取隔音围挡、高噪声设备加工棚、建筑主体结构外钢板网、竖井全封闭棚、基坑天幕等措施,如图2所示。这是工程项目建设单位采取的最常用、最有效的建筑施工噪声控制技术手段。
(3)受影响对象处控制:通过在受影响对象处加设隔离等方式,降低建筑施工噪声的影响。例如,为受影响居民更换隔音窗等。
3 建筑施工噪声
污染防治面临的困难
3.1 设备声源和建筑施工工艺决定了建筑施工噪声水平无法有效降低
受限于当前设备声源水平和建筑施工工艺,建设单位很难采取有效的技术手段把建筑施工噪声控制在标准规定的范围之内。虽然相关部门对压路机、履带式推土机等设备提出了声源限值要求,但建筑施工噪声不仅源于施工设备自身,设备之间或设备与其他物质之间接触振动也会带来噪声污染。例如,挖掘土方时挖掘机铲斗磕碰渣土运输车翻斗、运输材料时运输车辆压过工地未铺实的钢板等,这些噪声污染无法仅通过采用低噪声施工设备而得以有效解决。
3.2 夜间建筑施工噪声危害性大却无法杜绝
夜间施工产生的建筑施工噪声影响范围广,加之夜间背景噪声值小,居民对夜间建筑施工噪声更加敏感,噪声会影响睡眠质量,危害身体健康,间接造成工作学习效率的降低。夜间建筑施工噪声危害性大,但无法完全杜绝。施工单位进行夜间施工的原因主要有:项目工期紧,需夜间施工赶进度;施工必须进行连续作业,如大方量混凝土浇筑;大型载货车辆的限行问题,渣土车、运输车等只能在夜间进入限定区域;占用交通要道的施工,为尽量减少交通影响,只能夜间实施等。
3.3 工程项目低价竞争导致建筑施工噪声防治费用无法正常使用
4 国外建筑施工噪声
污染防治的经验
(1)施工活动前须申报并获得许可。这一制度是为确保建筑施工活动的必要性,而且是在有监督和保障措施的情况下开展。美国采用许可制度,如果建筑施工发生变化需要进行变更申请。日本对特定建设作业实施申报制度,申报文件中需提出施工过程中的噪声减缓建议,并对建设作业实施监督。法国有建筑许可、工程申报等制度,明确规定建筑施工活动的允许时间、违法处罚等,用以保障施工不会对公众带来过多的噪声干扰。
(2)施工活动的噪声控制标准管理。美国、德国、日本和法国均有严格的施工活动噪声控制标准。如德国施工设备产品噪声限值应满足《设备及机器噪声条例》要求,根据《建筑噪声防护总体管理条例》评估居民在施工期间是否受到有害环境影响。
(3)建筑施工设备噪声标准要求。美国《噪声控制法》要求对主要噪声源,包括施工设备等,制定噪声排放标准。德国也对施工设备提出了严格的限值要求。
(4)建筑施工噪声自动监测系统。新加坡、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采用噪声自动监测系统监控建筑施工噪声。例如,美国芝加哥建有36个噪声监测终端,英国伦敦希斯罗机场建有50个噪声监测终端,澳大利亚建有国家级机场航空噪声控制中心,多地建有45个噪声监测终端。
5 建筑施工噪声防治对策
(1)建立健全建筑施工噪声防治综合监督管理体系。应建立由各地人民政府牵头,生态环境部门综合监管,各工程项目监督管理部门具体负责的建筑施工噪声防治综合监督体系。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健全考核指标,加强定期考核。进一步推进《噪声污染防治法》的落实,从严做好夜间施工证明的审批工作和违法违规行为的执法工作。加强对建设单位不履责行为的行政处罚。
(2)鼓励使用低噪声施工工艺和设备。鼓励建设单位推广使用低噪声施工工艺和设备。对于建筑施工噪声防治措施有效的工程项目,可以在行政许可、评奖评优、信用加分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提升施工单位的积极性。
(3)建立建筑施工噪声自动监测网络。2022年,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在约 4.1万个施工工地安装了自动监测设备(扬尘噪声一体化在线监测设备),有力支撑建筑施工噪声源监管。按照“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要求,增加建筑施工噪声监测点位,建立完善噪声源监测站点台账,推进噪声监测精细化、协同化、智慧化。提高建筑施工噪声监测自动化、标准化、信息化水平,建立科学、独立、权威、高效的建筑施工噪声监测体系。
(4)合理确定工程项目工期,保障噪声污染防治费用。建设单位必须充分考虑影响工程项目工期的各种因素,确定合理的工期,减少因工期紧张造成的夜间施工赶进度现象。同时,建设单位在编制工程概算时,必须考虑建筑施工噪声防治措施费用以及夜间施工噪声扰民补偿费用,并监督施工单位使用到位。
论文全文发表于《科技导报》2024年第20期,原标题为《中国建筑施工噪声污染防治对策》,本文有删减,欢迎订阅查看。
白名单回复后台「转载」
《科技导报》创刊于1980年,中国科协学术会刊,主要刊登科学前沿和技术热点领域突破性的成果报道、权威性的科学评论、引领性的高端综述,发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完善科技管理、优化科研环境、培育科学文化、促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决策咨询建议。常设栏目有院士卷首语、智库观点、科技评论、热点专题、综述、论文、学术聚焦、科学人文等。
噪音施工扰民怎么处理
说到污染,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可能是垃圾污染、水污染等这类看得见的污染。不过,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其实还有一些污染,它虽然看不见,但会干扰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比如噪声污染。
可不要小看了噪声污染。据生态环境部去年8月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生态环境投诉举报中噪声扰民问题占61.3%,位列各环境污染要素的第1位。噪声污染已经成为老百姓最为关心的环境问题之一。
近日,生态环境部发文推广深圳市通过“远程喊停系统”治理建筑施工噪声的经验做法。目前,深圳已经在坪山区、光明区等区域选取建设项目工地安装“远程喊停系统”,实施远程24小时实时监控和动态分析,极大节省了执法成本。
怎样做到施工项目“远程喊停”? 如何解决好“家门口”的噪声问题?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远程喊停系统”是利用监控设备、物联网、传感器等技术实时采集建筑施工噪声数据,监测数据以无线传输方式上传至噪声监控系统平台。当施工噪声达到预警或者超标值时,系统通过设备配备的喇叭自动进行远程喊话提示。
2020年,深圳市坪山区首创“远程喊停”非现场监管执法模式。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坪山管理局副局长徐云告诉记者,“远程喊停系统”的构想萌发于当时执法力量不足的现实困境。
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坪山管理局副局长徐云:坪山区每年的噪声投诉大概有4000宗左右。但是当时坪山区生态环境执法人员把局长也加起来,只有8个人。信访投诉电话一晚上七八个甚至十个都是很正常的,有时候我们一走,他转身又卷土重来,和你躲猫猫。整个执法过程在程序上要求又特别严格,所以当时传统执法效率特别低下。
《深圳经济特区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规定,禁止在中午(十二时至十四时)或者夜间(二十三时至次日七时)进行产生环境噪声的施工作业,不得违规超时或提前施工。
徐云表示,为破解建筑施工领域环境监管难题,他们开始考虑对噪声污染的监管,能否像交通抓拍摄像头那样,拍到了就可给予相应处罚?
四年来,坪山区的“远程喊停”执法模式经历了1.0、2.0、3.0模式的不断迭代。1.0版本针对超时施工,2.0版本针对施工工地噪声超标监管,3.0版本针对扬尘管控。徐云说,他们正在谋划4.0模式。
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坪山管理局副局长徐云:2022年在解决了超时施工的基础上,我们又把设备进行了升级,具体多少分贝我们都知道,把超标施工的问题解决掉了。2023年,我们又在这个基础上,把扬尘污染的问题解决了,比如工地扬尘六个百分百没做好、应当做的湿法作业没做、全封闭围挡、安全防护措施等等,都可以通过摄像头,通过后台的AI识别,全部可以帮你预警到。我们还想把建筑工地的淤泥、渣土,甚至扩大到安全生产,比如说工人没有戴安全帽或者没有戴安全绳,进出工地的所有渣土有没有按照要求去运输,有没有超载?通过AI算法,后台不断升级迭代,我们希望能把建筑工地所有的要素全部囊括。
深圳市生态环境局污染源管理处三级主任科员马思捷告诉记者,“远程喊停”监管模式在坪山区发起后,目前已在深圳10个区推广。
深圳市生态环境局污染源管理处三级主任科员马思捷:2024年全市在岗工地大概有2000家,已经安装远程喊停系统大约628套,基本实现重点管控工地的全覆盖。各区也都在坪山区的基础上有一定的创新,如光明区不仅上了远程喊停的设备,还结合无人机的巡航以及AI视频的识别,多种途径综合实施远程管控。
马思捷介绍,通过“远程喊停”监管模式,深圳全市已立案处罚了241宗噪声污染案件,处罚金额达963万元。
据介绍,“远程喊停系统”最大的亮点是将远程监控视频作为合法有效的行政处罚证据固定下来,走出了行政处罚证据创新的新路径。
深圳市生态环境局污染源管理处三级主任科员马思捷:“远程喊停”系统在探索超标处罚在线执法的路,因为目前传统的超标处罚是要执法人员到现场,先要录背景噪声,再要录施工噪声,通过两个数据的比对,判断是否是场地超标,然后再进行处罚。整套流程比较复杂,并且很难抓到证据。通过远程喊停系统,对工地实施24小时的录音监控,拿到这个数据以后,作为执法处罚的线索或者依据,更好地对超标行为进行约束。
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生态环境研究所副所长辛玮光表示,噪声污染的监管难点在于对其实时监测和执法取证之难,深圳探索“远程喊停”监管模式为噪声污染防治的精细化管理提供了可能。
责任编辑:赵汗青
噪音施工包括哪些
手机24小时开机待命,接到投诉立刻赶赴现场处理并反馈结果……4月22日,在西安市生态环境局莲湖分局组织召开的西化安置房项目施工工地噪声防治恳谈会上,项目建设方在生态环境部门的帮扶下再出降噪防治新举措,现场聘用10名由街道、社区、项目方、安置职工、周边群众组成的噪声防治调解员,解决施工噪声化解“邻里”矛盾。
“几千户人等着回迁这咱能理解,但是夜间施工噪声影响大家休息,希望施工方多考虑一下我们周围住户的感受,施工也尽量小点儿声呀!”4月18日10点,在西安市生态环境局莲湖分局组织,莲湖区枣园街道、莱茵社区、回迁户代表、施工方、周边群众参加的恳谈会上,周边群众代表刘先生如是说。
刘先生话音刚落,期待早日回迁的几位回迁户代表也大倒苦水。其中一位王姓女代表说,工作这么多年一直在外面租房住,如今就盼着房子尽快建成验收,希望大家也能体谅一下他们这些回迁户……听了施工工地周边群众代表和回迁户代表互诉衷肠后,莲湖区枣园街道、莱茵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会做好周边群众与项目施工方之间的沟通,协调多方共同化解矛盾。
项目建设方西安西化氯碱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康新飞现场承诺:将通过一系列有效措施降低施工噪声,还“静”于民!现场聘请的10名噪声防治调解员即刻上岗,在监督施工噪声的同时,及时协调化解施工噪声引发的纷争。
其间,项目生产经理周双平介绍,西化安置房项目是2024年9月26日开工建设、解决5051户回迁户的重点保回迁的民生项目,计划2027年6月中旬竣工验收。在保证工程质量和工期的情况下,项目部采取了多种噪声防治措施。其中,工地已经建设了降噪屏用来减少钢筋切割产生的噪声,并对施工用的爬架加装了吸音板。工地上的混凝土搅拌车均采用声音更小的电动车,混凝土泵车作业时也采用对讲机联络,禁止鸣笛。此外,打桩、破碎、切割等高噪音工序也禁止在夜间或居民休息时间进行……
恳谈会现场,听着几方发自肺腑的心声,大家纷纷表示理解。目睹施工噪声引发的矛盾现场得以化解,莲湖区枣园街道、莱茵社区代表和莲湖分局的执法人员等,深感欣慰也同时给出中肯建议。其中,西安市生态环境局莲湖分局执法人员祝建平表示:“回迁户、周边群众和施工单位面对面交流,施工单位介绍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噪声污染以及防治措施,周边群众提出噪声污染影响休息和正常生活的诉求,大家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这次恳谈会,确保回迁民生工程顺利进行,同时取得了周边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当日上午11点左右,10位佩戴调解员红袖标和上岗牌的10名噪声防治调解员,已经忙碌在西化安置房项目工地上……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噪音施工举报电话,噪音施工时间段是几点到几点?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