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板电动车属于机动车还是非机动车,九号电动车属于机动车还是非机动车

法律普法百科 编辑:冯桐

踏板电动车属于机动车还是非机动车,九号电动车属于机动车还是非机动车

大家好,由投稿人冯桐来为大家解答踏板电动车属于机动车还是非机动车,九号电动车属于机动车还是非机动车这个热门资讯。踏板电动车属于机动车还是非机动车,九号电动车属于机动车还是非机动车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两轮电动车属于机动车还是非机动车

电动车与机动车相撞

电动车主承担事故主要责任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男子骑电动车闯红灯 与超载机动车碰撞

2018年6月,董某驾驶二轮电动车在青岛市黄岛区某道路上行驶,违反交通信号灯指示通行,适遇被告张某驾驶超载货车行驶至此,两车相撞致车辆损坏,董某受伤。

经鉴定电动车属机动车

董某受伤严重,张某有些担心,自己毕竟是机动车,在承担责任方面会不会以“照顾弱者”偏袒对方,自己的车辆只有交强险,大额的赔偿恐怕要自己承担了。

此时,张某隐约想起国家法律对电动车和机动车是有明确规定的,董某驾驶的电动车体积大、速度快,不像是正常的电动自行车,如果能证明该电动车是机动车,那么他的责任就会减轻。于是,张某依法对该电动车申请了鉴定,经鉴定事故中的电动车属于机动车!

电动车主承担主要责任

交警部门作出认定:董某驾驶的车辆属于机动车,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驾驶机动车、未佩戴安全头盔、违反交通信号灯指示通行的行为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承担事故主要责任。张某驾驶机动车违反装载规定,并且观察不周未确保安全的行为过错相对较小,承担事故次要责任。

法院经审理认为,本案是机动车事故纠纷,综合案件查明的事实,依据有关法律规定判决张某在交强险之外按30%的比例承担赔偿责任。

法官说法:

虽然“电动自行车”被冠以“自行车”的称呼,给人以“非机动车”的感觉,但法律意义上的“非机动车”标准却没这么简单。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一十九条第(四)项规定,“非机动车”是指以人力或者畜力驱动,上道路行驶的交通工具,以及虽有动力装置驱动但设计最高时速、空车质量、外形尺寸符合有关国家标准的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电动自行车等交通工具。即只有那些时速低、重量轻,不具有一般机动车的危险性的电动自行车,才会被认定为非机动车。

法官提醒:现实生活中,很多在路上行驶的电动车超出非机动车标准,所以提醒大家,如果购买了此类电动车,一定要持有驾驶证照并办理相关手续,确保交通安全,否则一旦发生事故,就免不了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

相关链接:

2018年5月17日,国家标准委发布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该规范是在《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基础上进行修订完善并出台的,因此又被称为“新国标”。

“新国标”于2019年4月15日起正式实施。

根据“新国标”规定,电动自行车最高车速不得超过每小时25公里;对电动自行车长度、宽度及整车重量均加以限制,规定电动自行车前、后轮中心距不大于1.25米,车体宽度不大于0.45米,整车重量(含电池)不大于55千克。

来源:青岛市黄岛区法院

更多↓↓

到退休年龄养老保险未缴满15年怎么办?离婚时约定将房屋赠给子女,后来反悔了,能撤销吗?民间借贷案件中仅有转账凭证,法院如何处理?注意了!有借条也可能败诉?!因为少了这一步……

编辑: 石慧 审核:傅德慧


雅迪电动车属于机动车还是非机动车

11月7日9时许,唐山交警一大队指挥中心接到报警称,在沟东北街,一辆电动三轮车与一辆白色轿车发生轻微剐蹭的事故,双方就电动三轮车是否是机动车争议不断。
接到报警后,为避免事态恶化,事故民警第一时间赶赴了现场。到达现场后民警看到,双方当事人还在争执当中,民警将双方当事人劝开后详细询问了情况,并对现场进行了仔细勘察,确认电动三轮车为机动车,应当取得相应驾驶资格。目前该事故正在进一步处理当中。

交警提示:在我们日常驾车出行时,一定要做到遵守交通法规,切勿违法上路行驶,并且要做到文明礼让,特别要注意的是,现在大部分市民驾驶的电动三轮车,都应该悬挂电动车号牌,并应该取得相应的驾驶证,并且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时速在25公里以上,重量超过55公斤的电动车被作为轻便摩托车而纳入机动车管理范畴。(燕都融媒体记者吴艳丽 通讯员刘黎红)

怎么判断电动车属于机动车还是非机动车

出行几乎是每个人的需求,而现在的人们出行方式主要是依赖于代步工具,20年前依赖于自行车,如今选择更多了,有了更舒适、快速的汽车,也有经济实惠的电动车,让我们的出行效率变得更高效。

但每一种交通工具,如果增长过快,数量过多,就会带有一些负面的影响,汽车的数量过多,显而易见的是带来了道路交通拥堵的问题,而电动车的数量过多,没有带来拥堵,但却带来了较高的事故问题。

拥堵问题只是影响通行效率,没有那么棘手,但事故问题却带来了人身伤亡的后果,解决电动车的安全性,已经成为当下交管部门十分重视的,亟需解决的问题,所以,电动车在近2年频繁迎来了相关规定,其中,把电动车身份再定义,成为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电动摩托车属于机动车

电动车一直都被认知为非机动车,应该享受非机动车的“权利”,行驶的道路也是非机动车道,但作为非机动车,其实是没有持有驾驶证、购买保险的要求,但随着现在的电动车产品的丰富,越来越多时速快、动力强的电动车问世,而时速快、动力强的车型更容易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所以,必须要提高门槛。

在2019年实施的《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就明确把电动车身份“再定义”,对它的非机动车身份进行了重新明确,让电动车主了解,电动车其实并不只有非机动车,它包括了:“电动自行车、电动轻便摩托车、电动摩托车”三类,后两者属于电动摩托车,而电动摩托车也是摩托车,所以同属于机动车

这意味着,只要购买时速超过25公里/小时的电动车,就属于机动车,需要持有驾驶证、每年缴纳保险费,但问题就来了,当电动摩托车属于机动车后,屡屡看到一些网友表示:电动摩托车属于机动车,为啥不能在机动车道行驶,甚至一些车主认为这样并不“公平”,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小行家用3大理由告诉你,电动摩托车也是摩托车,为什么却不能在机动车道行驶?

理由一:时速相差大

机动车道都是一些机动车,常见的有汽车、公交车、出租车,这些车辆的时速快、动力强,而电动摩托车,只要超过25公里/小时都属于机动车,如果车辆最高时速只有30公里/小时,行驶在机动车,而其他车辆在不限速的情况下一般都能保持在时速60公里或80公里,明显的时速差距,不仅影响了通行效率,还会导致因为后者想超车带来的追尾、剐蹭等事故。

而燃油摩托车则不一样,它无论是在起步的动力,时速基本都能赶上小汽车,摩托车的时速在80公里/小时都是很正常的一个时速,所以,在同时速的道路行驶,对道路的通行效率不会有太大影响,也能尽量避免因为被超车带来的一些事故。

理由二:容易存在视觉盲区

电动车是出了名的小巧轻便的交通工具,这样的特点让它在拥堵的道路环境下占了很大的优势,但如果在机动车道路行驶,却要“吃大亏”,机动车道行驶的车辆基本上都是庞然大物,即便是电动摩托车在他们面前,也都是“弱不禁风”的小交通工具,很容易被忽视,尤其是夜晚行车,更容易因为存在的视觉盲区,造成交通事故的发生。

其实摩托车也因为体积小的特点,被一些机动车主认为不应该行驶在机动车道,所以,交通法第35条就明确规定:摩托车在机动车道行驶,必须走最右边车道。但即便是摩托车也存在体积小的特点,但摩托车因为在发动的时候会有“轰鸣声”,这比“无声”的电动车,其实还是多了一道安全防线。

理由三:电动摩托车数量太多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的两轮电动车数量在3.8亿辆左右,而时速超过25公里/小时的电动车有2亿辆左右,而我国的汽车保有量也仅有2.7亿辆左右,可见道路上的电动摩托车数量占比并不低,这也是一到上下班高峰期,无论大小城市,非机动车道几乎都被电动车“塞满”的原因,而如果一旦时速超过25公里/小时的电动车可以在机动车道行驶,那么,原本就拥堵的机动车道,通行效率会更低。

虽然我国也有9000万的摩托车,但别忘了我国的主流城市都是有“禁摩”措施,能够行驶在城市道路的摩托车数量并不多,尤其是一些道路拥堵的大城市,基本上很难见到摩托车的身影,所以,摩托车在机动车道行驶,并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而电动摩托车则不同。

探讨:电动摩托车只能走非机动车“公平”吗?

最后,小行家在和大家探讨一下电动摩托车只能走非机动车“公平”吗?一直都有人认为,电动摩托车既然属于机动车,就应该行驶在机动车道上,这样更能体现“公平”,但小行家认为,看待问题要从多个角度来理解

如果是从纯粹的“路权”来理解的话,电动摩托车确实应该拥有在机动车道行驶的权利,但如果换了一个角度,电动摩托车就没有在非机动车道行驶的权利,这样看,只是把机动车道的权利和非机动车道的权利做了一个互换,对于车主来说,我认为是公平的

而且,之所以不少地方不允许电动摩托车在机动车道行驶,出发点还是结合上面的3大理由,是为了保障广大电动车主的安全,毕竟电动车和汽车发生事故,很明显电动车会是事故中的“弱者”,这样看似“不公平”的规定,其实是为了保障车主自身的安全,我们应该要理解,也不是带有抵触情绪单纯的认为,伤害到了自己的机动车“路权”。

那么,对于电动摩托车应不应该在机动车道行驶,您怎么看?欢迎大家评论交流,关注电动车小行家,每天分享电动车相关资讯和观点。

爱玛电动车属于机动车还是非机动车

法律提醒:电动车≠非机动车

电动车与机动车相撞

电动车主承担事故主要责任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男子骑电动车闯红灯 与超载机动车碰撞

2018年6月,董某驾驶二轮电动车在青岛市黄岛区某道路上行驶,违反交通信号灯指示通行,适遇被告张某驾驶超载货车行驶至此,两车相撞致车辆损坏,董某受伤。

经鉴定电动车属机动车

董某受伤严重,张某有些担心,自己毕竟是机动车,在承担责任方面会不会以“照顾弱者”偏袒对方,自己的车辆只有交强险,大额的赔偿恐怕要自己承担了。

此时,张某隐约想起国家法律对电动车和机动车是有明确规定的,董某驾驶的电动车体积大、速度快,不像是正常的电动自行车,如果能证明该电动车是机动车,那么他的责任就会减轻。于是,张某依法对该电动车申请了鉴定,经鉴定事故中的电动车属于机动车!

电动车主承担主要责任

交警部门作出认定:董某驾驶的车辆属于机动车,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驾驶机动车、未佩戴安全头盔、违反交通信号灯指示通行的行为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承担事故主要责任。张某驾驶机动车违反装载规定,并且观察不周未确保安全的行为过错相对较小,承担事故次要责任。

法院经审理认为,本案是机动车事故纠纷,综合案件查明的事实,依据有关法律规定判决张某在交强险之外按30%的比例承担赔偿责任。

法官说法:

虽然“电动自行车”被冠以“自行车”的称呼,给人以“非机动车”的感觉,但法律意义上的“非机动车”标准却没这么简单。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一十九条第(四)项规定,“非机动车”是指以人力或者畜力驱动,上道路行驶的交通工具,以及虽有动力装置驱动但设计最高时速、空车质量、外形尺寸符合有关国家标准的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电动自行车等交通工具。即只有那些时速低、重量轻,不具有一般机动车的危险性的电动自行车,才会被认定为非机动车。

法官提醒:现实生活中,很多在路上行驶的电动车超出非机动车标准,所以提醒大家,如果购买了此类电动车,一定要持有驾驶证照并办理相关手续,确保交通安全,否则一旦发生事故,就免不了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

相关链接:

2018年5月17日,国家标准委发布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该规范是在《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基础上进行修订完善并出台的,因此又被称为“新国标”。

“新国标”于2019年4月15日起正式实施。

根据“新国标”规定,电动自行车最高车速不得超过每小时25公里;对电动自行车长度、宽度及整车重量均加以限制,规定电动自行车前、后轮中心距不大于1.25米,车体宽度不大于0.45米,整车重量(含电池)不大于55千克。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踏板电动车属于机动车还是非机动车,九号电动车属于机动车还是非机动车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