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欺诈解除合同和撤销合同的区别
欺诈解除合同与撤销合同存在多方面区别:
-适用情形:欺诈解除合同,通常是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合同,受欺诈方在知晓欺诈事实后可行使解除权。而撤销合同的情形更为广泛,除欺诈外,还包括重大误解、显失公平、胁迫等导致合同可撤销。
-法律后果:欺诈解除合同后,合同自解除时起失去效力,双方需恢复到合同订立前的状态,有过错方需赔偿对方因此遭受的损失。撤销合同的法律后果与之相似,但撤销权有除斥期间限制,一旦期间届满未行使,撤销权消灭。
-行使方式:欺诈解除合同,受欺诈方可以通过通知对方的方式解除合同。而撤销合同一般需受损害方通过向法院或仲裁机构提起诉讼或申请仲裁的方式来行使撤销权。
这些区别在实践中对于准确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正确适用法律规定具有重要意义。当事人应根据具体情况,准确判断并选择合适的法律途径。
二、购房合同欺诈怎么追究中介责任
若购房合同存在欺诈,追究中介责任需从多方面考量。
首先,查看中介与买卖双方签订的中介服务合同。若合同明确约定中介有义务对交易信息真实性进行核实、审查,且因中介未履行该义务导致欺诈发生,中介应承担违约责任。
其次,判断中介是否明知或应知欺诈行为。若中介知晓卖家或买家存在欺诈意图,仍积极促成交易,或为欺诈行为提供便利,那么中介可能构成共同欺诈,需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在此情形下,受损方有权要求中介赔偿因欺诈遭受的经济损失,包括房价差价、装修费用、利息损失等直接损失,以及因购房计划打乱而产生的间接损失。
再者,若中介行为违反相关法律法规或行业规范,比如未按规定对房源信息进行审核公示等,监管部门可对其进行行政处罚,同时受损方也可通过民事诉讼追究其民事赔偿责任。受损方追究中介责任时,要注意收集相关证据,如聊天记录、书面承诺、服务合同等,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三、购房合同欺诈如何处理
若遭遇购房合同欺诈,可按以下方式处理:
第一,收集证据。务必保留与购房合同相关的各类证据,如合同文本、聊天记录、付款凭证、宣传资料等,这些证据对于证明欺诈事实至关重要。
第二,与开发商协商。尝试与开发商沟通,明确指出其欺诈行为,要求解除合同、返还已付购房款及利息,并承担赔偿责任。若协商达成一致,需签订书面协议,确保权益落实。
第三,向相关部门投诉。可向房地产管理部门、消费者协会等投诉,相关部门会介入调查,促使问题解决。
第四,申请仲裁或提起诉讼。若协商无果,可依据合同约定的仲裁条款申请仲裁;若无仲裁条款,则可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通过法律途径,要求开发商承担违约责任,赔偿因欺诈造成的损失,包括直接损失和可得利益损失。在仲裁或诉讼过程中,要积极配合,按照法定程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本站为您整理关于本文的法律热搜话题
●欺诈解除合同和撤销合同的区别在哪
●欺诈解除合同和撤销合同的区别和联系
●欺诈 撤销合同
●欺诈可撤销合同与解除合同
●欺诈 解除合同
●欺诈撤销合同的法律法规
●欺诈行为解除合同
●欺诈解除合同和撤销合同的区别和联系
●欺诈撤销合同期限
●欺诈合同解除权 期限
●购房合同欺诈怎么追究中介责任呢
●购房合同欺诈如何处理
●购房合同欺诈的五种情形
●购房合同有欺诈向哪里投诉
●购房合同欺诈赔偿几倍
●购房合同欺诈行为界定
●购房合同存在欺骗找哪个部门
●购房合同陷阱
●购房合同诈骗赔偿标准
●购房合同欺诈行为赔偿
来源:中国法院网-购房合同欺诈如何处理,买房合同欺诈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