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事合同欺诈的后果
民事合同欺诈会产生多方面的后果:
一是合同效力方面。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撤销该合同。合同一旦被撤销,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即从合同订立之时起就不具有法律效力。
二是赔偿责任方面。欺诈方应当赔偿受欺诈方因此所遭受的损失,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直接损失如为订立合同支出的费用等;间接损失如因信赖合同能够履行而丧失的与第三人订立合同的机会所产生的损失等。
三是法律制裁方面。如果欺诈行为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欺诈方还可能面临刑事处罚。比如可能构成合同诈骗罪,会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四是信用影响方面。实施欺诈行为的一方,其商业信誉会受到严重损害,在今后的商业活动或社会生活中,可能会面临信任危机,影响其正常的经营和发展。总之,民事合同欺诈需承担多种不利后果。
二、民事合同欺诈的法律后果
民事合同欺诈会产生多方面的法律后果,具体如下:
一是合同效力方面,根据法律规定,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合同被撤销后,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
二是赔偿责任方面,因欺诈行为给对方造成损失的,欺诈方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赔偿范围包括对方因订立合同所支出的必要费用,以及因合同被撤销而遭受的其他直接经济损失。
三是行政处罚方面,如果欺诈行为情节严重,可能会受到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的行政处罚,如罚款、吊销营业执照等。
四是刑事责任方面,若欺诈行为达到诈骗罪等犯罪的立案标准,欺诈方还可能会被追究刑事责任。构成诈骗罪的,将面临刑事处罚,包括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处罚金等。总之,民事合同欺诈需承担多种法律责任。
三、民事合同欺诈可以要求公安立案吗
民事合同欺诈是否可以要求公安立案需要分情况看待。
如果只是单纯的民事合同欺诈,属于民事纠纷范畴,一般不能要求公安立案。这类情况应通过民事诉讼途径解决,例如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撤销合同、赔偿损失等。
然而,如果合同欺诈行为符合诈骗罪的构成要件,那就属于刑事犯罪,可以要求公安立案。诈骗罪要求欺诈方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这里的数额较大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标准。例如,欺诈方虚构根本不存在的项目,诱骗另一方签订合同并骗取大量钱财且有非法占有的故意,这种情况下就可能构成诈骗罪,可要求公安立案侦查。
本站为您整理关于本文的法律热搜话题
●民法典合同欺诈的构成要件
●民法典合同欺诈的构成要件
来源:头条-民事合同欺诈可以要求公安立案吗,欺诈合同可以报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