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来的彩礼,你敢收吗?
很多人才不管彩礼哪来的,凑够了才嫁。但是,彩礼贷来了,问题也带来了!
首先,《民法典》第1042条明确规定,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这里的“索取财物”,按照最高院民法典贯彻实施工作领导小组的说法,主要指的就是借婚姻索取彩礼。有人说,禁止又怎么样,你不给,丈母娘不同意结不就完了。其次,彩礼贷来了,结了婚也可能被男方要回去。
《民法典婚姻家庭编司法解释(一)》还有这么一条:“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如果查明属于以下情形,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
(一)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
(二)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
(三)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
本来凑够彩礼就困难,现在还贷了30万彩礼贷,这本身就足以证明给付彩礼导致了生活困难。也就是说,通过彩礼贷结婚以后,一旦离婚,男方理论上完全可以要求全额返还彩礼。最后,彩礼贷,一定就是男方一人还吗?
大多数人第一反应一定是:当然该男方还了,这是男方婚前的个人债务。
其实并不然,婚后双方的工资、投资收益都是夫妻共同财产,原本的个人存款也可能因为存了共同财产而发生混同,性质难以界定。所以,你以为还贷款的钱是个人财产,其实大概率是用共同财产还了贷。另外,根据有关法律规定,为了婚后共同生活而在婚前借款的,债务可以认定为共同债务。简而言之,结了婚,贷款是谁还的,就很难说清楚了。
这样一来,如果收了贷来的彩礼,即使一起还了贷,离了婚可能都得吐回去。
还以为,不管怎么样,只要要来了彩礼就是有保障了吗?
别傻了。
彩礼贷的背后,是什么?
其实,“彩礼贷”是一种消费贷,宣传页里也写了是用于购车、购买首饰、新婚旅行。在国家开始严控房贷的背景下,银行推出各种消费贷,也算正常操作,只是这款产品因为借了“彩礼”的噱头,才引起大家的关注。
“彩礼贷”的噱头,看准的是部分地区高彩礼的习俗,是年轻人心中的彩礼焦虑。
一提彩礼,男孩沉默,女孩不知所措,只有老丈人丈母娘斩钉截铁:“没这个数,你就是为难我们。”
我们不反对在结婚时来往礼金,祈求未来生活幸福。但不符合经济状况的高额彩礼、借结婚索要大额财物,则是人民日报也批判多次的陋习。
这样的习俗折射出的,其实是熟人社会中畸形的攀比观念,也是父母把子女视为“自有物”的心态。
因为“没嫁够数”,所以面子挂不住,仿佛街坊领居的艳羡比真真切切的幸福来得重要。这样的心态,大概和拼单名媛也没多大区别:
装就完了。
婚前真正要做的事
结婚,可能不是父母的事,也无关左邻右舍的眼光。
很多人在面对传统的时候,其实都没有想明白一个问题——后半辈子最重要的人,是自己的另一半,不是父母,也不是孩子;没有想明白,不该事事都交由父母包办安排,不该永远围绕着自己的孩子打转;没有想明白,生活是自己的,爱人是自己的,而不是别人的。
父母没想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不愿放手,为了女儿的“保障”也好,为了避免熟人邻里的议论也好,不论子女的意愿如何,也要在彩礼上提点要求,仿佛自己才是这段婚姻的主人。
子女也没想明白这个道理,所以父母提出要天价彩礼时,即便知道这些索取可能会拆散自己的婚姻,也不愿意反抗,因为潜意识中“父母高过爱人”。
婚前要做的事不是讨论彩礼多少,拉锯战之后两败俱伤。而是做对方的背景调查,学历背景,工作经历,喜欢什么,价值观如何。婚姻长久才是结婚的目的,婚姻幸福才是结婚的要义啊。
我爱她,我想娶她,关别人什么事?又关钱什么事呢?
这个世界固然有很多迫不得已,但幸福的决定权,都应该在我们自己手里。
本站为您整理关于本文的法律热搜话题
●彩礼也能贷款
●结婚彩礼能贷款吗
●用彩礼钱还贷款怎么算
●彩礼钱能借吗
●彩礼能带回来吗
●彩礼可以结婚后给吗
●彩礼贷怎么贷
●彩礼可以贷款吗
●结婚彩礼能贷款吗
●彩礼贷款结婚应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