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自用公章签的合同是否合法2025,擅自使用公章签订合同犯法吗

合同纠纷 编辑:董安

一、私自用公章签的合同是否合法2025,私自用公章签的合同是否合法

私自用公章签的合同是否合法,视具体情况而定。如果合同当事人是善意第三人,构成表见代理,那么合同是合法的;如果合同双方恶意串通私用单位的公章签订合同侵害单位的利益的,那么合同就不是合法的。

一、第三人恶意购房的合同有效吗?

第三人恶意购房的合同无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合同无效。恶意串通合同是指双方为谋取私利、非法勾结而共同订立的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合同。在法律构成要件上,主观要件是双方故意恶意串通,即为谋取私利,双方故意非法勾结订立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私利。在客观要件上,表现为签订损害国家、集体和第三方利益的合同,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方利益。因此,在认定房屋出卖人与第三人恶意串通签订损害他人利益的合同时,需要从主客观两个方面进行认定。

二、合同恶意串通的认定

关于恶意串通的规定,系以民法关于诚实信用、公序良俗等基本原则限制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合同双方恶意串通的意思表示,隐藏于双方当事人的内心,一般需要从合同双方当事人履行合同的客观行为来进行分析认定。

民法上的“恶意”有两种含义:一是观念主义的恶意,即指明知某种情形的存在,侧重于行为人对事物的认知。二是意思主义的恶意,指动机不良,即合同当事人为一方私利,损害他人利益为目的,侧重于行为人主观意志上的应受谴责性。

根据合同相对性原则,若因恶意串通认定一个合同无效,必须是合同的当事人之间存在串通行为导致损害合同外第三人利益,不包括合同当事人与合同外第三人串通的行为,也不包括合同当事人之间串通行为导致损害自己的利益。

三、用假公章签订合同的效力如何认定

用假公章签订合同的效力是不能构成表见代理,则合同无效,如果构成表见代理,则合同有效。他人伪造公司印章对外签订合同构成表见代理的,即使该伪造印章的行为后被认定为伪造印章罪,也不影响所签合同对公司的约束力。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四百九十条,当事人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的,自当事人均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时合同成立。在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之前,当事人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时,该合同成立。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当事人未采用书面形式但是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时,该合同成立。

二、擅自使用公章签订合同犯法吗

法律分析:在生活中,有很多的公司都是有公章的,当事人在签订合同的时候都是需要用公章的,那么如果公司里面的员工私自使用公司的公章,情节严重的话可以构成犯罪,这个需要结合自己的目的和程度来判断。具体情况还应该结合实际情况来判断。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条 伪造、变造、买卖或者盗窃、抢夺、毁灭国家机关的公文、证件、印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的印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伪造、变造、买卖居民身份证、护照、社会保障卡、驾驶证等依法可以用于证明身份的证件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第二百八十条之一 在依照国家规定应当提供身份证明的活动中,使用伪造、变造的或者盗用他人的居民身份证、护照、社会保障卡、驾驶证等依法可以用于证明身份的证件,情节严重的,处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有前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第二百八十条之二 盗用、冒用他人身份,顶替他人取得的高等学历教育入学资格、公务员录用资格、就业安置待遇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

组织、指使他人实施前款行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国家工作人员有前两款行为,又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

三、私自用公章签的合同有效吗

有效。用公章签订合同属于表见代理行为,有效。

一、代理人个人的法律特征主要有哪些

表见代理是指虽然行为人事实上无代理权,但相对人有理由认为行为人有代理权而与其进行民事活动的法律行为,其行为的法律后果由被代理人承担。其法律特征主要有:行为人实施无权代理行为;相对人依据一定事实,相信或认为行为人具有代理权,在此认识基础上与行为人签订合同;相对人主观上善意、无过失;法定其他条件等。

二、劳动合同盖哪个章

为了避免后期出现劳动纠纷或者不必要的麻烦,劳动合同应尽可能的盖公司公章,这样能最大程度上保证该章被认可的程度。公司的公章、合同章等内部使用章需要经过用人单位的授权方可使用,因此在劳动合同上加盖这些印章,才具备有效性。劳动者在签订合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章需经过公安机关备案,并以公开的形式在公众前进行公示后,才是合法有效的。因此劳动合同尽可能的盖该公司公章。

三、表见代理和无权代理的区别是什么

构成要件不同,在表见代理的情况下,无权代理人所从事的无权代理行为,使善意相对人有正当理由相信其有代理权。法律效果不同,无权代理行为能否发生效力根本上取决于本人是否追认。在表见代理的情况下,无权代理行为无需经过本人的追认就可以直接对本人发生效力。本人是否有权否认无权代理的效果,本人不追认,不影响表见代理的构成。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七十一条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仍然实施代理行为,未经被代理人追认的,对被代理人不发生效力。

相对人可以催告被代理人自收到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予以追认。被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视为拒绝追认。行为人实施的行为被追认前,善意相对人有撤销的权利。撤销应当以通知的方式作出。

行为人实施的行为未被追认的,善意相对人有权请求行为人履行债务或者就其受到的损害请求行为人赔偿。但是,赔偿的范围不得超过被代理人追认时相对人所能获得的利益。

相对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行为人无权代理的,相对人和行为人按照各自的过错承担责任。

第一百七十二条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仍然实施代理行为,相对人有理由相信行为人有代理权的,代理行为有效。

四、公章可以代替合同章么

公章可以代替合同章使用。一个企业法人领取了营业执照以后,就可以刻制三枚公章并在工商局备案:公章、合同专用章和财务专用章。这三枚公章是具有代表企业法人行为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印鉴。其中, 公章在所有印章中具有最高的效力,是法人权利的象征, 是否盖有法人公章成为判断民事活动是否成立和生效的重要标准。除法律有特殊规定外(如发票的盖章),均可以公章代表法人意志,对外签订合同及其他法律文件,具有极高的法律效力,凡是以公司名义发出的信函、公文、合同、介绍信、证明或其他公司材料均可使用公章。《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审理经济纠纷案件中涉及经济犯罪嫌疑若干问题的规定》中将公章与合同专用章并列使用,也足以说明公章与合同专用章在合同签订方面的效力是一样的。

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审理经济纠纷案件中涉及经济犯罪嫌疑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四条 个人借用单位的业务介绍信、合同专用章或者盖有公章的空白合同书,以出借单位名义签订经济合同,骗取财物归个人占有、使用、处分或者进行其他犯罪活动,给对方造成经济损失构成犯罪的,除依法追究借用人的刑事责任外,出借业务介绍信、合同专用章或者盖有公章的空白合同书的单位,依法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被害人明知签订合同对方当事人是借用行为,仍与之签订合同的除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第十六条 申请企业法人开业登记的单位,经登记主管机关核准登记注册,领取《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后,企业即告成立。企业法人凭据《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可以刻制公章、开立银行账户、签订合同,进行经营活动。

登记主管机关可以根据企业法人开展业务的需要,核发《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

五、只有签字没有公章的合同有法律效力吗

法律分析:如果协议有明确条款说明盖章后生效,职有法人代表签字,没盖公章,协议还不能生效。没有这个盖章后生效的条款,双方有法人代表签字,没盖公章,协议就已经生效。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四百九十条 当事人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的, 自当事人均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时合同成立。在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之前,当事人一已经履行往要义务,对方接受时,该合同成立。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当事人未采用书面形式但是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 对方接受时,该合同成立。

六、擅自使用公章签订合同犯法吗?

视具体情况而定。如果合同当事人是善意第三人,构成表见代理,那么合同是合法的;如果合同双方恶意串通私用单位的公章签订合同侵害单位的利益的,那么合同就不是合法的。

企业的公章拥有一定的法律效力,有些企业财务在保管公章的时候比较粗心,或是没有做好安全措施让公章被盗用了。别人将盗用来的公章用于签合同,代表着公司的权益,于是企业主张这份合同无效。

签合同如果是单位公章就有效,是私人签合同必须本人签字,私章不管用。现在的合同已成事实,想证明公章被盗,有报警记录,有为警方提供线索,监控录像,必须得有证据证明公章被盗造成的损失,不然都造成损失了就说公章被盗很难得到法院支持,以后都这样,社会公平以及正义就丧失了。

法人可以依法设立分支机构。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分支机构应当登记的,依照其规定。分支机构以自己的名义从事民事活动,产生的民事责任由法人承担;也可以先以该分支机构管理的财产承担,不足以承担的,由法人承担。

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仍然实施代理行为,相对人有理由相信行为人有代理权的,代理行为有效。

个人借用单位的业务介绍信、合同专用章或者盖有公章的空白合同书,以出借单位名义签订经济合同,骗取财物归个人占有、使用、处分或者进行其他犯罪活动,给对方造成经济损失构成犯罪的,除依法追究借用人的刑事责任外,出借业务介绍信、合同专用章或者盖有公章的空白合同书的单位,依法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被害人明知签订合同对方当事人是借用行为,仍与之签订合同的除外。

行为人盗窃、盗用单位的公章、业务介绍信、盖有公章的空白合同书,或者私刻单位的公章签订经济合同,骗取财物归个人占有、使用、处分或者进行其他犯罪活动构成犯罪的,单位对行为人该犯罪行为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不承担民事责任。

行为人私刻单位公章或者擅自使用单位公章、业务介绍信、盖有公章的空白合同书以签订经济合同的方法进行的犯罪行为,单位有明显过错,且该过错行为与被害人的经济损失之间具有因果关系的,单位对该犯罪行为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依法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人民法院作为经济纠纷受理的案件,经审理认为不属经济纠纷案件而有经济犯罪嫌疑的,应当裁定驳回起诉,将有关材料移送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人民法院已立案审理的经济纠纷案件,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认为有经济犯罪嫌疑,并说明理由附有关材料函告受理该案的人民法院的,有关人民法院应当认真审查。经过审查,认为确有经济犯罪嫌疑的,应当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并书面通知当事人,退还案件受理费;如认为确属经济纠纷案件的,应当依法继续审理,并将结果函告有关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

文章来源参考:【头条】2025,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我们的本网站以便快速找到!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