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昆山经济GDP

法律普法百科 编辑:于一安

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昆山经济GDP

大家好,由投稿人于一安来为大家解答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昆山经济GDP这个热门资讯。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昆山经济GDP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昆山经济主要什么产业类型

又是昆山。

9月20日,2024年中国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数研究成果发布,昆山再次蝉联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第一。

优秀很难;一直优秀,比很难更难。可当我们试图从历史中寻找破解“昆山密码”的线索时,却发现“优秀”并非与生俱来。恰恰相反,1984年前,昆山一直是苏州6个县里的“老末”,被称为“小六子”。

但也正是那一年,昆山开启了“逆袭之路”,并在此后的40年里一路狂飙,创下一个又一个纪录,成为全国首个GDP突破5000亿元的县级市。

今年上半年,昆山GDP达2510.88亿元,同比增长6.3%;外贸进出口3644.6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增长17.9%,进出口值、出口值、进口值均创下历史同期新高,继续领跑全国同类城市。

昆山究竟做对了什么?

透过昆山逆袭之路,又能给县域经济的发展带来哪些启示?

“撒豆成兵”

故事要从一杯咖啡说起。

记得那是1986年的春节,为迎接挪威工程师到访,昆山开发区一家企业专程到上海买来咖啡招待,却被不熟悉“洋饮料”的服务员用脸盆盛着上桌,引发一阵错愕。

那时的中国,咖啡还是稀罕物,发展咖啡产业更无从谈起。但那则看似啼笑皆非的故事,却深深烙在了昆山人的脑海里。

30多年后,没有咖啡基因的昆山,竟敢拿出综合保税区的“宝地”,讲起了“从一颗生豆到一杯咖啡”的产业故事。

仅仅用了3年,昆山就建起了我国首个专业化、高标准的咖啡生豆恒温恒湿库——亚太咖啡生豆分拨中心,补上了咖啡生豆贸易产业链关键一环,并吸引星巴克、瑞幸、越南中原咖啡、日本三井物产、瑞士苏可菲纳等40余家咖啡头部企业纷至沓来。

星巴克中国咖啡创新产业园

一条千亿级产业链在昆山应运而生,国际咖啡品鉴者协会也授予昆山“国际咖啡产业之都”称号。

这看似是一个“撒豆成兵”的奇迹,实际上藏着昆山逆袭的底层逻辑——有效配置有限的资源,与上海形成优势互补,化“虹吸效应”为“溢出效应”,用创新与实干蹚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昆山之路”。

这条路,始于1984年。那一年,一穷二白的昆山咬咬牙,干出了件破天荒的大事——不等中央来定什么“名分”,不要国家给什么投资,“自费开发”办工业区。

消息不胫而走。外界看到了昆山改变的决心,越来越多的日商、台商以及上海企业因为昆山的胆识、魄力、服务和口碑,开始把目光投向这片充满想象的地方。

从沪光汽车线束到友达光电,从日本川崎机器人到美国星巴克……服务一家家企业的过程中,昆山人凝结出“唯实、扬长、奋斗”的“昆山之路”精神,又在岁月的浇灌下升级为“敢闯敢试、唯实唯干、奋斗奋进、创新创优”16个大字,而这也成为昆山“万丈高楼”的坚实地基。

时至今日,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已不仅是全国首个设在县级城市的国家级开发区,更是在众多高手“王牌对王牌”的国家级经开区综合评比中,位列全国第4。昆山也早已完成蜕变,手握新一代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两大“杀手锏”,前者年产业产值近7000亿元,后者近3000亿元,让外界艳羡不已。

但昆山人依然用打破固有思维定式和现实条件限制的魄力,与时俱进挖掘新的增长点,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

这也就不难理解咖啡产业为何能从无到有。这背后,昆山正是抓住了被称为“世界咖啡之都”的上海所释放出的红利,用自己的拼劲、闯劲、干劲和优质的营商环境,换来了市场的信任。

以退为进

“郡县治,天下安”。县一级是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但作为县域经济班级里的“学霸”,这些年,昆山不是没有自己的烦恼。

向外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昆山,势必承压。

向内看,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其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必须加快向“卡点瓶颈”发起冲锋,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如何破题?接过前人打下雄厚家底接力棒的新一代昆山人,敢于向舒适区说“不”,拒绝外界认为的“躺赢”。

昆山的第一步,选择了“退”。

事实证明,主动的“退”实现了更好的“进”——2023年,昆山外贸进出口首次突破7000亿元,达到7610.6亿元,并集聚高新技术企业3072家,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同类城市首位。截至今年上半年,昆山规上工业总产值5530.79亿元,同比增长9.1%,持续为外贸贡献新增量,带动力影响力正不断提升。

“退”,就是要“腾出手来办大事”,把有限的空间留给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企业,用“低效存量”换“优质增量”,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昆山的第二步,为“上”——做“楼”的文章,向“上”要空间、要生产力。

此前业界也有不同的声音:小小县级市,哪来那么多企业,空置了怎么办?企业来了,又为啥要“上楼”?

关键还是那句话:缺什么、招什么。

“工业上楼”,不是简单地把人、货、设备等生产要素搬上楼,而是要从整体上把握产业发展趋势,合理规划布局,让载体功能与企业需求适配。

在昆山元宇宙产业创新中心,两栋新起的高楼相望“云端”,一栋叫AI;一栋叫META,取自元宇宙(metaverse)一词的前缀。去年10月,硅基智能、亮风台、黑湖等首批招商引资而来的32家元宇宙头部企业集中入驻,至今入驻企业已达60余家。

入口处,一行标语十分醒目:“产业园就是产业链,上下楼就是上下游”。

在AI楼里,亮风台就找到了新的合作伙伴,其中之一便是来自北京的昆仑数据。亮风台的办公室在AI楼的19楼,昆仑数据在22楼。

“在昆山,我们能够离客户更近,同时自己也能成为产业链上的一环。”亮风台(上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根据《昆山市元宇宙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到2025年,昆山将打造千亿级元宇宙产业集群。

又一个千亿级产业即将成势。但昆山不止于此。以特色专业创新园区为载体,昆山聚合力、强服务,构建“2+6+X”产业布局和“4-1050”产业体系,健全强链补链延链机制,厚植培育新质生产力的肥沃土壤——

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两大千亿级主导产业链上,以3家千亿级企业、10家百亿级企业、129家十亿级企业、1057家亿元级企业、2765家规上工业企业为矩阵的产业大牵引持续提升发展能级,还有一大批面广量大、蓄势待发的中小微企业。

在新显示、新智造、新医疗、新能源、新材料、新数字六大新兴产业方向,清陶能源、中科可控等齐聚昆山,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获批筹建,长三角(昆山)国际低碳产业创新园区加快建设。

开通昆山城航楼至上海浦东机场低空空中载客航线

在以元宇宙、先进计算等为代表的先导产业或未来产业,除昆山元宇宙产业创新中心外,低空经济产业园、先进计算产业园等一批特色专业创新园区纷纷落地生根。前不久,由峰飞航空科技生产的盛世龙eVTOL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完成跨长江首飞,“空中出租车”预计在不远的未来成为现实。

数据显示,截至5月底,昆山累计认定特色专业创新园区30家,特色专业创新培育园区24家,各授牌园区累计拥有入驻企业1795家,形成千亿级园区3个、百亿级园区12个、50亿级园区22个。

唯在得人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得人之要,必广其途以储之。任何一个地方,要想持续兴产旺城,必须紧紧抓住人才这个关键要素。

找寻昆山的“得人”密码,从清华园中可见一斑。

没看错,就是清华大学的清华园。徜徉其间,昆山路、昆山厅、昆山杯、昆山周等“昆山印记”随处可见。目前,已有400多名清华人成为“新昆山人”,为昆山带来了150多家清华校友企业,其中不乏维信诺、清越科技等知名企业。

这就是在江湖上赫赫有名的昆山“清华现象”。可小小县级市,如何获得清华人的青睐?

答案就藏在两个英文单词里:“BEST”“FIRST”。

“BEST”,即“昆如意”,意为“投资昆山万事如意”;“FIRST”,即“投资创业首选地”。“BEST”,是一代代昆山人接续奋斗沉淀而成的营商环境“金口碑”;“FIRST”,是为了实现高质量发展而主动选择的“自我加压”。

为了“得人”,昆山一以贯之的“卷”。

清华校友、清陶(昆山)能源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峥亲身感受了一把。该公司由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南策文团队领衔创办,短短8年,已经成为全球固态电池产业化的领跑者,并获得上汽、北汽、广汽等投资,企业估值200多亿元,获评全球独角兽企业。

\"昆山是懂企业的。\"李峥说,在清陶能源发展的不同阶段,昆山都会根据企业实际需求给予不同支持。创业初期,昆山大手一挥,1 亿元\"头雁人才\"及团队项目资助迅速到账;孵化阶段,清陶长达2年没有创造实际经济效益,昆山陪伴如初、赋能如初;产品中试,需要厂房,昆山就把已收购准备拆迁的厂房拿了出来;要扩大生产,昆山又拆出一块空地供其使用。

如此贴心的陪伴式服务,昆山能登上全国县域宜商指数榜首也就不足为奇了。

事实上,各行各业都因昆山的“卷”而受益——

一家连锁药房,106家营业网点分散在全市各个区镇,变更负责人,至少要跑1个月?昆山“马上办”,1天,106张营业执照,全部审批完成交到了企业主手中。

数光创智项目是昆山旅游度假区全力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有力举措,为满足生产需要,企业在紧急情况下提出压缩工期的请求。在“马上办”的架桥铺路下,各部门协同作战争分夺秒,采用“拿地即开工”审批模式,仅用时2个月左右,所涉及的6栋总占地面积7万平方米的单体建筑拔地而起,完成结构封顶。

今年7月18日,昆山召开了一场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在去年成立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为双组长的“马上办”工作领导小组、推出“助企直通”政企恳谈会的基础上,昆山再次推出《昆山市优化营商环境2024年创新实施方案》,并聘任营商环境体验官。

苏州地铁11号线花桥博览中心站

信号无疑是鲜明的。无论是无惧挑战的企业家,还是带着背包的创业客,每一位来到昆山的人才,都是昆山“最想留住的幸运”,也是这座城市的最佳合伙人。昆山,想更认真地倾听企业声音,做更懂企业的政府。

“虽然只是一个县级市,但昆山满足了我对于创业和生活的双重想象。”李峥由衷感慨。

留得住人心,望得见未来。这样的昆山,谁人不羡慕?

栏目主编:吴长亮

来源:作者:俞宏浩

昆山经济全国排名

21世纪经济研究院研究员 郑玮

一头连着都市、一头连着乡村的县域,逐步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空间载体。根据行政区划统计表,截至2022年12月,中国共有2843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包括市辖区),其中县级市394个、县1301个、自治县117个、旗49个、自治旗3个。

而在这超1800个县(市、旗)中,2023年GDP突破1000亿元大关的千亿县(市)有59个。这批县域“领头羊”以全国1.2%的陆地总面积、4.5%的常住人口,贡献了全国7.6%的GDP、10%以上的规上工业企业产值、10%左右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进入2024年,千亿县表现如何?

从2023年GDP总量已突破2000亿元的十强县表现看,2024年前三季度,十强县中已公布数据的8县(市、旗)GDP增速均实现6.00%—8.20%的高速增长,增幅跑赢全国平均水平(4.8%)至少1.2个百分点。目前来看,县域正展现出其区别于城市的增长潜力。

而在区域分布上,长三角优势仍然突出,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份合计坐拥33座千亿县,超过全国总量的一半。2024年前三季度,除未公布数据的张家港市及常熟市外,长三角挤入全国千亿县前二十强的县(市)GDP均实现5.8%以上的正增长,其中“中国第一县”江苏昆山GDP总量达到3784.95亿元,稳坐首位。

透过这批增速强劲的“火车头”,或许可以一窥未来更长一段时间内驱动经济增长的县域“密码”。

十强县格局稳定

2024年前三季度,哪座县(市、旗)表现最亮眼?毫无疑问,仍然是昆山。

作为2023年全国唯一一个闯入“5000亿元俱乐部”的县(市、旗),2024年前三季度,昆山市凭借3784.95亿元的GDP总量再次位列全国千亿县首位。“4000亿元俱乐部选手”江阴市紧随其后,2024年前三季度GDP总量达到3536.69亿元,同比增长6.10%。

其后,十强县中除张家港、常熟两市未公布2024年前三季度GDP数据外,晋江(2494.6亿元)、慈溪(2026.89亿元)、神木(1966.16亿元)、宜兴(1764.50亿元)、长沙(1645.65亿元)、义乌(1607.80亿元)等6座县(市、旗)GDP位次保持不变,格局总体稳定。

昆山为何常年“霸榜”?从数据上看,2024年前三季度昆山市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8634.70亿元,同比增长8.0%,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7%。同期,昆山市外贸进出口5692.2亿元,同比增长13.5%,增幅分别高于全国、全省8.2个、5.8个百分点。其中,出口3680.5亿元,同比增长10.9%,创下历史同期新高。

具体到产业,截至2023年末,昆山市共拥有1个千亿级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产业集群(2023年产值6969.04亿元),以及通用设备制造业(805.82亿元)、汽车制造业(615.81亿元)、专用设备制造业(579.29亿元)等13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同期,昆山拥有产值超亿元企业1057家,其中十亿元以上企业129家、百亿元以上企业11家。

同样位于江苏省,紧随昆山之后的江阴市,GDP“发力点”也落在了工业和外贸上。2024年前三季度,江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3%,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达到94.7%。同期,江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28.63亿元,其中工业投资达到343.33亿元,增长8.7%。

同时,2024年前三季度,江阴全市完成进出口总额1291.25亿元,规模创同期历史新高,同比增长11.1%,增速较全省高3.4个百分点。其中,出口876.66亿元,增长11.5%。具体到行业,2024年前三季度,江阴全市机电产品出口额达454.4亿元,同比增长17.4%,占出口总值的51.8%。其中,出口集成电路达81.5亿元,同比增长26.3%;出口风力发电设备及零件达59.2亿元,同比增长45.6%。

除了昆山与江阴两个GDP总量冠亚军外,福建晋江也交出了一份亮眼的“三季报”。2024年前三季度,晋江GDP同比增速达到8.2%,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4个百分点,领跑全国十强县。

分产业看,2024年前三季度,晋江第一产业增加值14.1亿元,增长4.8%;第二产业增加值1472.2亿元,增长9.5%;第三产业增加值1008.3亿元,增长6.2%,第二产业拉动作用明显。工业数据也反映出相似趋势,同期晋江全市工业增加值完成1400.7亿元,同比增长9.1%,拉动GDP增长5.2个百分点。

民营经济无疑为晋江提供了关键支撑。2024年前三季度,晋江民营企业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3%,比全部规上工业增速高出1.4个百分点,占比达97.7%,拉动全市增长12.1个百分点。

整体来看,2024年前三季度,全国十强县中已公布数据的8县(市、旗)GDP增速均实现6.00%—8.20%的高速增长,增幅大幅跑赢全国平均水平。

从全国十强县表现来看,以制造业为主的实体经济或仍是现阶段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动能,头部县域均具备技术领先且基础完备的产业优势。与此同时,也需要持续关注四季度国际经贸形势变化、外需放缓等因素可能对区域产业出口发展带来的影响。

千亿县的发展秘诀

把分析维度从县域拓展到其所在的城市群,从千亿县的区域分布看,长三角保持断层领先优势。

2023年,江苏(21个)、浙江(11个)、安徽(1个)三省份合计拥有33座千亿县,超过全国总量的一半。2024年前三季度,除未公布数据的张家港市及常熟市外,长三角挤入全国千亿县前二十强的县(市)GDP均实现5.8%以上的正增长。

其中,江苏的优势更为明显,共有22座千亿县。2024年前三季度,县域GDP总量全国第一和第二的昆山、江阴均在江苏。

此外,浙江也拿下11座千亿县。2024年前三季度,在全国千亿县前二十强中,浙江占下5席,包括慈溪、义乌、诸暨、乐清和余姚。

从长三角千亿县的经济结构看,工业仍然是“压舱石”,其中以高新技术产业、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为代表的制造业,在多个千亿县产业结构中发挥了关键支撑作用。

以慈溪为例,2024年前三季度,慈溪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同比增长9.8%,其中人工智能、高端装备、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等重点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43.3%、14.6%、8.6%。宜兴2024年1—9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可比价也增长了6.1%,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47.3%。同期,余姚全市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44.17亿元,同比增长10.2%,其中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5%。

除长三角外,福建、陕西、湖南3省份也有千亿县闯入全国十强,分别是排名第4的福建晋江、第7的陕西神木以及第9的湖南长沙。

在目前中国经济承重前行的当下,中国这些颇具优势的县域经济,正成为支撑和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更为重要的力量。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昆山经济靠什么支撑

21世纪经济研究院研究员 郑玮 报道

一头连着都市、一头连着乡村的县域,逐步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空间载体。根据行政区划统计表,截至2022年12月,中国共有2843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包括市辖区),其中县级市394个、县1301个、自治县117个、旗49个、自治旗3个。

而在这超1800个县(市、旗)中,2023年GDP突破1000亿元大关的千亿县(市)有59个。这批县域“领头羊”以全国1.2%的陆地总面积、4.5%的常住人口,贡献了全国7.6%的GDP、10%以上的规上工业企业产值、10%左右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进入2024年,千亿县表现如何?

从2023年GDP总量已突破2000亿元的十强县表现看,2024年前三季度,十强县中已公布数据的8县(市、旗)GDP增速均实现6.00%—8.20%的高速增长,增幅跑赢全国平均水平(4.8%)至少1.2个百分点。目前来看,县域正展现出其区别于城市的增长潜力。

而在区域分布上,长三角优势仍然突出,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份合计坐拥33座千亿县,超过全国总量的一半。2024年前三季度,除未公布数据的张家港市及常熟市外,长三角挤入全国千亿县前二十强的县(市)GDP均实现5.8%以上的正增长,其中“中国第一县”江苏昆山GDP总量达到3784.95亿元,稳坐首位。

透过这批增速强劲的“火车头”,或许可以一窥未来更长一段时间内驱动经济增长的县域“密码”。

十强县格局稳定

2024年前三季度,哪座县(市、旗)表现最亮眼?毫无疑问,仍然是昆山。

作为2023年全国唯一一个闯入“5000亿元俱乐部”的县(市、旗),2024年前三季度,昆山市凭借3784.95亿元的GDP总量再次位列全国千亿县首位。“4000亿元俱乐部选手”江阴市紧随其后,2024年前三季度GDP总量达到3536.69亿元,同比增长6.10%。

其后,十强县中除张家港、常熟两市未公布2024年前三季度GDP数据外,晋江(2494.6亿元)、慈溪(2026.89亿元)、神木(1966.16亿元)、宜兴(1764.50亿元)、长沙(1645.65亿元)、义乌(1607.80亿元)等6座县(市、旗)GDP位次保持不变,格局总体稳定。

昆山为何常年“霸榜”?从数据上看,2024年前三季度昆山市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8634.70亿元,同比增长8.0%,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7%。同期,昆山市外贸进出口5692.2亿元,同比增长13.5%,增幅分别高于全国、全省8.2个、5.8个百分点。其中,出口3680.5亿元,同比增长10.9%,创下历史同期新高。

具体到产业,截至2023年末,昆山市共拥有1个千亿级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产业集群(2023年产值6969.04亿元),以及通用设备制造业(805.82亿元)、汽车制造业(615.81亿元)、专用设备制造业(579.29亿元)等13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同期,昆山拥有产值超亿元企业1057家,其中十亿元以上企业129家、百亿元以上企业11家。

同样位于江苏省,紧随昆山之后的江阴市,GDP“发力点”也落在了工业和外贸上。2024年前三季度,江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3%,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达到94.7%。同期,江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28.63亿元,其中工业投资达到343.33亿元,增长8.7%。

同时,2024年前三季度,江阴全市完成进出口总额1291.25亿元,规模创同期历史新高,同比增长11.1%,增速较全省高3.4个百分点。其中,出口876.66亿元,增长11.5%。具体到行业,2024年前三季度,江阴全市机电产品出口额达454.4亿元,同比增长17.4%,占出口总值的51.8%。其中,出口集成电路达81.5亿元,同比增长26.3%;出口风力发电设备及零件达59.2亿元,同比增长45.6%。

除了昆山与江阴两个GDP总量冠亚军外,福建晋江也交出了一份亮眼的“三季报”。2024年前三季度,晋江GDP同比增速达到8.2%,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4个百分点,领跑全国十强县。

分产业看,2024年前三季度,晋江第一产业增加值14.1亿元,增长4.8%,第二产业增加值1472.2亿元,增长9.5%,第三产业增加值1008.3亿元,增长6.2%,第二产业拉动作用明显。工业数据也反映出相似趋势,同期晋江全市工业增加值完成1400.7亿元,同比增长9.1%,拉动GDP增长5.2个百分点。

民营经济无疑为晋江提供了关键支撑。2024年前三季度,晋江民营企业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3%,比全部规上工业增速高出1.4个百分点,占比达97.7%,拉动全市增长12.1个百分点。

整体来看,2024年前三季度,全国十强县中已公布数据的8县(市、旗)GDP增速均实现6.00%—8.20%的高速增长,增幅大幅跑赢全国平均水平。

从全国十强县表现来看,以制造业为主的实体经济或仍是现阶段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动能,头部县域均具备技术领先且基础完备的产业优势。与此同时,也需要持续关注四季度国际经贸形势变化、外需放缓等因素可能对区域产业出口发展带来的影响。

长三角独占33座千亿县

把分析维度从县域拓展到其所在的城市群,从千亿县的区域分布看,长三角保持断层领先优势。

2023年,江苏(21个)、浙江(11个)、安徽(1个)三省份合计拥有33座千亿县,超过全国总量的一半。2024年前三季度,除未公布数据的张家港市及常熟市外,长三角挤入全国千亿县前二十强的县(市)GDP均实现5.8%以上的正增长。

其中,江苏的优势更为明显,共有22座千亿县。2024年前三季度,县域GDP总量全国第一和第二的昆山、江阴均在江苏。

此外,浙江也拿下11座千亿县。2024年前三季度,在全国千亿县前二十强中,浙江占下5席,包括慈溪、义乌、诸暨、乐清和余姚。

从长三角千亿县的经济结构看,工业仍然是“压舱石”,其中以高新技术产业、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为代表的制造业,在多个千亿县产业结构中发挥了关键支撑作用。

以慈溪为例,2024年前三季度,慈溪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同比增长9.8%,其中人工智能、高端装备、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等重点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43.3%、14.6%、8.6%。宜兴2024年1—9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可比价也增长了6.1%,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47.3%。同期,余姚全市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44.17亿元,同比增长10.2%,其中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5%。

除长三角外,福建、陕西、湖南3省份也有千亿县闯入全国十强,分别是排名第4的福建晋江、第7的陕西神木以及第9的湖南长沙。

在目前中国经济承重前行的当下,中国这些颇具优势的县域经济,正成为支撑和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更为重要的力量。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昆山经济实力有多强

来源:新华社

视频加载中...

这是10月9日拍摄的昆山城区(无人机拼接照片)。新华社记者 李博 摄

新华社南京10月10日电不久前,中国中小城市发展指数研究课题组发布最新研究成果,江苏昆山连续20年位居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榜首。

昆山集聚世界8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万个外资项目,以不足全国万分之一的土地,贡献了全国1.8%的进出口总额,吸引利用外资占全国1%……在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挑战下,今年前8月昆山仍交出漂亮的经济“成绩单”: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77个,总投资800亿元。

从全球笔记本电脑生产“三分天下有其一”,到国内咖啡“三分之二昆山烘焙”,从夯实电子信息地基到进军元宇宙、低空经济等领域,昆山不仅频频抢抓产业的“风口”,更努力将其变为持久的“风向”。

从一个普通农业县蝶变成为中国县域经济领跑者,奋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县域示范,“昆山之路”令人瞩目,更令人深思。

“飞一般”的速度

全球电梯生产巨头芬兰通力集团坐落在昆山的电梯测试塔高达235.6米,内部电梯每秒上升10米。这被当地人视为“昆山速度”的生动写照:

一秒钟,2台手机完成生产;一秒钟,1颗芯片完成封测;一分钟,45台笔记本电脑完成组装……

“飞一般”的昆山,在今年经济形势严峻的情况下,上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10.88亿元,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5530.7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6.3%和9.1%。同时,1至8月外贸进出口总值4856.7亿元,同比增长15%。

以山得名的昆山,位于长江三角洲太湖平原,市内最高峰不足百米,被笑称海拔“8848厘米”。但论经济实力,昆山却堪称县域经济的“珠峰”,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达5140.6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1433亿元,连续三年突破万亿元。

这是10月9日拍摄的昆山城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李博 摄

中国中小城市发展指数研究课题组最新发布的《2024年中国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数研究成果》显示,昆山不仅综合实力“20连冠”,绿色发展、投资潜力、科技创新、新型城市化质量也均居榜首。

区域竞争犹如长跑,领跑者需要强大耐力。20年,昆山打造了全球超大规模、超强韧性的产业链。

作为全球电梯及自动扶梯产业最大的供应商之一,通力集团深耕昆山28年。“我们99%的供应商在企业附近,这为按时生产交付提供有力保障。”通力大中华区供应线高级副总裁安蒂·帕沃拉盛赞昆山产业链之完整。

昆山是通力集团全球规模最大的生产基地,也是海外最大研发中心,去年通力在华的第150万台设备从昆山工业园发运。

今年对于昆山而言意味特殊,既是撤县设市35周年,也是自筹资金创办开发区40周年。

“敢为人先”的进取心如同基因深植昆山。每年秋风起时,大闸蟹上市,以阳澄湖声名最著。生长于湖边的昆山人特别敢于“第一个吃螃蟹”:在江苏首个引进外商独资企业,开具全国第一张一般纳税人资格试点增值税发票,近期开通国内首条跨省定点低空载客运输航线……

10月10日,工人在位于昆山的三一重机微挖智能工厂内作业。 新华社记者 李博 摄

以制造业见长的昆山,曾被誉为“超级代工厂”。但作为一个“不安分的灵魂”,昆山不仅拒绝被定义,更拒绝躺在舒适圈。昆山“将不可能变为可能”的最新案例,是被国际咖啡品鉴者协会认定为“国际咖啡产业之都”。

不产咖啡豆,也不算咖啡主要消费区,但昆山利用东临上海、西依苏州,南北贯通的独特区位优势,叠加完备的产业体系、便利的贸易流通,通过不断补链延链、完善产业生态,目前已集聚国内外40余家头部企业,拥有全国60%的咖啡生豆烘焙量和超过六成的生豆进口量。

如今,昆山坐拥30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和500多家咖啡店。科创风与咖啡香交融,令城市散发出强烈的现代气息。

“小块头”释放“大能量”的底层逻辑

在昆山丘钛微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人在智能设备摄像模块生产车间作业(10月9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博 摄

作为首个设在县级城市的国家级开发区,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在高手云集的国家级经开区比拼中,位居第四。

一个县级城市,持续爆发出高于城市能级的强大能量,昆山究竟强在何处?

昆山是“长期主义者”,坚信市场的力量,懂得产业、舍得投入、等得成长。

昆山市商务局局长杨波说,昆山切入新赛道绝不盲目跟风,而是因地制宜、顺势而为。近年来,新能源等赛道火热,昆山并未贸然入局,而是仔细比较研究,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发力方向。

戴上AR(增强现实)眼镜,千里之外的专家团队就能获取“第一视角”,在线解决设备故障。由亮风台(昆山)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这项技术,已被三一重工等企业使用。亮风台所在的昆山元宇宙产业园,目前已有60余家企业入驻。

“无论是光电显示、新型材料、智能终端制造,还是海量计算的需求,元宇宙与昆山现有产业链高度契合。”杨波说。

在位于江苏昆山的马斯特模具有限公司,自动化机械臂在喷嘴标准件车间自动化生产线作业(10月9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博 摄

今年以来,“低空经济”频上热搜。而昆山早已在该领域潜心打磨4年,基本形成了“设计研发+核心零部件”“机体结构件+整机制造”“运营服务+应用领域”的完整产业链。

昆山低空经济链主企业航天时代飞鹏有限公司,将研发总部及工业无人机制造中心落户昆山。生产车间内,一支支智能机械臂忙碌工作,组装、测试各式无人机;生产控制中心大屏幕上,设备状态、订单进度等一目了然……据介绍,企业今年订单充足,正开足马力研发和生产。

“昆山领先打造的低空经济产业园,能为我们提供稳定的产业链支撑。”航天时代飞鹏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在昆山丘钛微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人在智能设备摄像模块生产车间作业(10月9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博 摄

昆山“超长续航”,得益于产业选择和政府服务的“双轮驱动”。许多企业家表示,政府“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的营商环境,也是昆山持续走在前列的重要原因。

不久前,顺丰将长三角创新中心总部落户昆山,从洽谈到敲定仅历时一个月。其间,昆山政府与顺丰打了一场战况激烈、势均力敌的篮球赛,并迅速拿出专业、精细的“产业图谱”。这一切深深“打动”了企业。

“政府工作效率高、服务意识强。”作为美国市场以外最大的生产性战略投资——星巴克中国咖啡创新产业园落子昆山时,公司负责人如此感慨。烘焙咖啡豆需要保持耐心、把握火候,昆山深得其法。

由清华大学团队创立的清陶能源,曾长达两年时间没有创造任何经济效益,但昆山坚定兑现一亿元项目资助。如今,该企业已跻身胡润研究院“2024全球独角兽榜”。清陶研究院院长何泓材说:“昆山宽松的发展环境,有利于企业的孵化和成长。”清陶2022年完成第一代固态电池装车试验,最大续航里程达1083公里,创下新高。

面向未来谋“全新一跃”

历经“农转工”“内转外”“散转聚”“低转高”“大转强”等不同发展阶段后,如何进一步抢占赛道、制胜未来?

高质量发展号角嘹亮。昆山构筑了“2+6+X”产业布局:7000亿级的新一代电子信息和3000亿级的高端装备制造两大主导产业,新显示、新智造、新医疗、新能源、新材料、新数字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X”即以元宇宙、先进计算、航空航天等为代表的未来产业。

中信博新能源总部产业园项目总投资高达40亿元,益海嘉里食品深加工基地项目总投资30亿元,总投资55亿元的恒美光电(二期)全球首条3000mm超宽幅偏光片项目动工……

这是10月9日拍摄的乐美包装(昆山)有限公司自动化立体仓库。新华社记者 李博 摄

谋定大格局的基础上,昆山直面紧迫的矛盾和风险。

比如,以创新应对传统产品消费下降的问题。

昆山引导企业升级改造芯片设计和封装技术,向汽车电子领域拓展。作为大尺寸液晶面板生产头部企业,友达光电汽车电子产品已占其销售额的近一半,今年首次参加在美国举行的国际消费电子展,即凭借车用显示技术获评“最佳创新奖”。

还比如,作为外向度高的城市,要高度警惕产业链外迁的风险。

根据著名的“微笑曲线”理论,在一个产品从诞生到卖给消费者的过程中,两头的研发和市场推广能挣大钱,而中间生产和组装阶段赚得就少多了。昆山推动产业链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争取与更多跨国公司合作,布局研发销售、贸易结算等。目前,共64家次外企被认定为江苏省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功能性机构。

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最关键因素始终在“人”。

10月9日,在昆山峰飞航空产业园飞机展厅,工作人员在为航空器进行日常保养。新华社发(王须中 摄)

“昆山有玉,玉在其人。”1989年,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在昆山调研考察后所说的8个字,勾勒出昆山人的精神品质。“敢闯敢试、唯实唯干、奋斗奋进、创新创优”,一代代昆山人薪火接续。

“等不起”的使命感、“坐不住”的危机感、“慢不得”的紧迫感,记者调研期间,感受到当地干部积极奋进的状态,他们说“20连冠”是荣誉,更是压力,丝毫不敢松懈、更不能“躺平”。

游客在昆山锦溪古镇休闲游玩(5月3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王须中 摄)

此外,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是城市发展永恒的命题。

“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围绕项目干”,昆山不断增强服务意识。对于已签约项目,完善分段接力、联动推进机制,强化前期服务、全链代办;针对项目用地审批、资金保障、环评稳评等容易遇到的难点堵点,“一企一策”“一事一议”量身定制方案,全力打通签约项目落地“最后一公里”。

“昆”鹏展翅,飞越群“山”,这样的昆山未来可期。(新华社记者张展鹏、杨丁淼、王恒志)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昆山经济GDP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