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遂事故是指什么,未遂事故案例

法律普法百科 编辑:卞书

未遂事故是指什么,未遂事故案例

大家好,由投稿人卞书来为大家解答未遂事故是指什么,未遂事故案例这个热门资讯。未遂事故是指什么,未遂事故案例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未遂事故20个典型案例

2008年3月7日,在一趟从乌鲁木齐地窝堡国际机场飞往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的航班上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位携带可燃物质的年轻女子混过安检登机后,借着去洗手间的空隙,企图在里面点燃汽油,制造恐怖袭击。当时飞机上一位空姐注意到了该女子异常举动,靠着灵敏的嗅觉和专业素养,成功阻止了这场悲剧的发生,挽救了飞机上200多人的生命。

该女子是如何躲过乌鲁木齐地窝堡国际机场的安检的呢?这位空姐又是从哪个环节开始觉察到该女子不对劲的呢?这次南航恐怖袭击未遂事件,对于中国安检带来怎样的启示与思考?要想回答上述问题,我们将时间轴拉回到2008年。

2008年,对于所有国人来说,都是记忆深刻的一年。因为在那一年,我国的首都北京将举办一场无与伦比的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世界各地的朋友们都将相聚于此,传递奥运精神,分享竞技故事。

国家面前无小事,在这个关键时期,安检是所有交通部门必须认真落实到位的工作。但偏偏总有些不称职的安检人员,在其位未谋其职,对待安检工作敷衍了事。这种不负责的工作态度正是此次南航恐怖袭击事件的诱因。

2008年3月7日10时40分,乘客们在乌鲁木齐地窝堡国际机场多等了10分钟后,CZ6901航班终于启程前往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该航班预计到达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的时间为下午14时05分。也就是说,距离目的地还有将近3个半小时的航行。乘客们在机场等待航班过程中太过劳累,于是刚上飞机就带上眼罩,准备好好休息一番。谁也没有想到,此时在这趟航班上,有一场恐怖袭击正在悄然酝酿着。

时间轴再度往回拉,回到该飞机还在进行登机安检程序的阶段。当时,地窝堡国际机场人潮拥挤,大家都在忙着办理登机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众所周知,在机场,贵宾通道已经成为了机场设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与普通民航机通道的区别就是,客户可以在保证隐秘的情况下快速通关,免去了排队候机以及托运行李的时间。像是一些商业名流,明星艺人以及公务机出行的客户,在出行时都是走的贵宾通道。

言归正传,在地窝堡国际机场的贵宾通道中,此时正迎面走来一位穿着靓丽的年轻女子,粗略一瞧,也不过20来岁。按照规定,安检人员开始一一检查女子随身携带的物品,但这一查就出问题了。原来,这个女子包里除了普通的一些小物件外,还有三瓶液体:一瓶矿泉水和两罐易拉罐类型的饮料,且均为大众牌子。但是,针对液体的携带,中国民航总局是早就做出过规定。

2007年3月17日,中国民航总局发布公告。明确规定:

乘坐国际、地区航班的旅客,携带的液态物件,每件的容积都不能超过100毫升。而盛放液态物品的容器,最大容积不得超过1升。任何随身携带的液体物品,都得在机场人员的检查下,开盖确认。无疑后,才可带上飞机。

而在2008年3月14日,为了加强奥运会期间航空安全性,中国民航总局又发布了一则新公告的通知,表示乘坐国内航班的旅客将一律禁止随身携带液态物品。所以,像茶,牛奶之类的饮品,在安检时就得直接喝掉或者倒掉。面对安检人员的检查,以心换心,大家互相体谅便好。毕竟如果你后来口渴了,各类饮品在过了安检后的候机厅内的店铺或者飞机上都有供应。

按理说,在这个阶段,机场的安检人员更应该小心谨慎才对。但事实却并非如此。这位年轻的女子在工作人员的指示下打开了矿泉水的瓶盖后喝了一口,而后就对着那两罐易拉罐饮料犯难了。

要知道,像矿泉水这样的瓶装液体,喝了一口好歹还可以盖回去。而易拉罐饮料,只要是开了封,就没办法带上飞机了。当时安检人员正确的做法是,要么让该女子当场把它们喝掉,要么直接倒掉。

这个女子看出了安检人员犹豫的神情,马上说道,自己只是想把这两罐饮料带到飞机上和男友喝,并无大碍。说着,还向不远处的男伴示意了一番。工作人员见此情景,又看女子打扮得体,不像是个坏人,就心软让她带着易拉罐饮料进入候机厅。而他现在还不知道的是,正是因为他这种极其不负责的心软,差点害的飞机上200多人丢掉性命!

CZ6901航班的飞机是波音757-200型客机,隶属于中国南方航空公司。该飞机最大起飞重量为99790千克,舱内共有8个头等舱和192个经济舱座位。当时飞机上,加上20多个机组人员,还有170多名乘客,登机人数至少有200人。

大家刚上飞机,都忙着找位置和放置自己的行李。过了一会儿,乘客们才消停下来。舟车劳顿,很多人都开始打起了盹。就在这时,坐在经济舱第四排的一位女子,也就是刚刚在机场发生了小插曲的那位女孩,与和身边的男同伴低语了什么。

而后,她独自一人起身,向飞机上的洗手间走去。据当时坐在该航班的乘客回忆,自己隐隐约约看见这位女子怀里揣着两罐易拉罐饮料。而且,在该女子行动的过程中,有几位鼻子敏感的乘客甚至表示,自己闻到了一股十分奇怪的气味。那股气味,既带着香水的轻盈,又夹杂着汽油的刺激。不过,乘客们大都身心俱惫,也就没太放在心上。

11点10分,也就在飞机正常起飞半个小时后,事情越发不对劲了。当时女子进入洗手间时,恰好有一位空姐看见了。但是,半个小时过去了,该女子迟迟没有出来,里面一点动静都没有。

空姐心想,是不是这个女孩身体不舒服,在厕所里昏倒了,或者是便秘了。不过,就在她准备敲门,询问女子是否需要帮助的时候,越发浓郁的怪味让她打消了这个念头。原来,空姐作为民航客机上从事旅客服务的工作人员,常年穿梭于各类航班。对于口红、香水这样的女性用品,自然是极其熟悉。而且,在上岗前,每一位工作人员都是要做岗前培训。像汽油这样的可燃性物质,她也在培训时闻过。

对于流窜在空气中的这股不明气体,空姐靠着敏锐的鼻子和理智的思维判断,这绝对不是普通的香水。难道真的是汽油吗?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这位空姐开始询问旁边的乘客,问他们是否注意到什么异常情况。

这时,一位东北乘客告诉空姐,自己亲眼看见了该女子拿着两罐易拉罐饮料进去洗手间。当时,他还寻思,怎么会有人这么奇怪,跑到洗手间里喝饮料。而现在,他又闻到了空气中这股怪味,这就更加证实了那两罐易拉罐里面绝对有猫腻!

听完这番话,空姐心里大叫不妙,便立即前往洗手间。不过,这次她刚到门口的时候,该女子已经从里面走出来了。只见她神色慌张,低头往自己的座位上走,而且身上那股怪味比之前更加浓。

看见女子已经走出了厕所,空姐断定她一定是在洗手间内干了什么,便马上进去检查。一番仔细搜查后,空姐终于在一个装满纸巾的垃圾篓里面发现了一罐开了封的易拉罐。而里面的汽油都被倒了出来,空气中的汽油味也是从这里溢散的。

如果刚才在这个密闭空间出现哪怕一丁点的火星,那么这一刻天空将出现人造火烧云,飞机上200多条生命都将玩完。想到这,空姐不禁冷汗直流,心里后怕起来。不过,职业素养告诉她,越是这个时候,就越该应该冷静下来,处理好这件事情。

做了几个深呼吸后,空姐终于缓了过来,她镇定地走出厕所,并不慌不忙地来到飞机的安保组所在处,向他们告知了事情发生的经过。在封锁住这片区域后,她又和安保人员一起向女孩所在的座位走去,向她询问具体情况。而在这期间,空姐与安保组的一切举动均未惊动其他乘客。

面对工作人员的盘问,女孩自然不会承认自己的意图。她的目光闪躲,手也抖个不停。只见她不断用眼神向身旁的男同伴示意,让他出面解围。注意到这一细节,空姐断定,两人关系肯定不一般。而且根据之前东北大哥提供的消息,除去洗手间里的那罐已经开封了的易拉罐,两人身上肯定还有另外一罐。

于是,空姐与安保人员迅速检查了一下两人的物品。果不其然,在女孩的包内,还有另一个易拉罐。获取到物证之后,这两个嫌疑犯便被工作人员带往机舱后座,与飞机上的其他乘客进行隔离。

整个过程都是在空姐的协助下,有条不紊地进行。期间除了两人周围的部分乘客外,并没惊动任何乘客。控制好这两人后,接下来就是处理好那罐在厕所里挥发的汽油。其实为了预防各类突发事件的发生,飞机上都配备了专门用于处理汽油的处理器。只要用它就能将汽油无害化。

工作人员处理完汽油后,又对两人进行了周密地搜身,发现没有异常后才松了一口气。很快,通过乘务长的汇报,机长知晓了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为了保障乘客们的安全,机长向飞机上全体工作人员下达指令:原本将于当天下午14时05分抵达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的CZ6901航班改变飞行计划,且预备降落在兰州中川机场。

收到指令后,CZ6901航班的全体工作人员作出承诺,势必要把所有乘客安全送达地面。就在飞机有条不紊地进行着降落工作时,飞机上睡眼朦胧的乘客却毫不知情。迷迷糊糊间,乘客们感觉到飞机正在降落,一开始还以为到达了北京。

中午12时46分,该飞机终于在兰州中川机场安全落地。透过飞机上的小窗,大家看见了围在飞机旁的兰州武警。大家和其他知情的乘客了解原委后,才意识到刚才自己是和死神擦肩而过。

一收到消息,兰州警察就派出人在中川机场等待着。飞机一降落,所有乘客都被警方带入单间,进行询问。整个讯问过程十分严肃,所有乘客均要出示自己的证件以及向警察告知自己的时间线和出行目的,以此证明自己没有嫌疑。

据说当时,有的旅客因为无法证明自己的出行目的,被直接扣了下来,进行24小时的观察。毕竟在这种特殊时期,提高警惕,事无巨细,总归是没有错的。很多乘客对于警方的处理,也表示了认可与支持。

当然,对于这两位嫌疑人更是要重点审问。飞机刚降落,警方就把这两人与其他乘客隔离开来,并对他们进行严密的调查。根据3月27日,公安部发言人办公室发布了最终通报:2008年3月7日,发生在CZ6901航班中的这起案件,是一起有组织、有预谋的航空恐怖袭击事件。

作案的那个女子名叫古扎丽努尔•吐尔地,年仅19岁。此外,她还有一位负责打掩护的男性同伴。两人原本的计划是,在该飞机的洗手间打开装满汽油的易拉罐,让汽油在整个机舱挥发。随后,点燃火星,造成大面积的爆炸事件。

不过出乎他们意料的是,飞机上的工作人员反应速度这么快。他们还没完成任务,就被工作人员打断了。案件侦破后,很多人不禁好奇,为什么那位女子在厕所的时候没有引燃火星,且只开了一罐汽油。

这里一共有两种猜测供大家思考。其一,或许是这位女子缺乏引燃装置,且不懂得摩擦生热的原理。在国内的航空中,像打火机,火柴这样的打火装置,都是禁止携带登机的。所以才导致她任务的失败。

但是,这个猜测在逻辑上站不住脚。因为该罪犯已经把汽油倒进了卫生间的垃圾桶里,乃至机舱内一些乘客都能闻到了。而只要汽油挥发浓度达到一定程度,只需稍微遇到一点火星就会引爆整个飞机。这对于该罪犯来说,并不困难。那么她中断计划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从后来该女子慌张的表现可推断,或许就在引燃汽油的那一刻,她犹豫了。她可能想着,自己年纪轻轻,倘若就这样搭上自己的性命,真的不值。于是,她这才停止打开第二罐汽油,走出了洗手间。

因为空姐灵敏的嗅觉与强大的心理素质,加上飞机上全体工作人的完美配合,这起恐怖的航空袭击案才没得逞。不过,对于这场恐怖袭击的几位罪犯,必将受到应有的惩罚。后来,新疆自治区主席还发表讲话,说这次恐怖袭击事件是有人蓄意为之。目的是为了通过一起空难,扰乱社会秩序,破坏国家稳定。同时,他还表示,对于这类不法分子的不法行为,有关部门往后将会更加重视,严加防范。一旦抓到,绝不姑息。

在解决完这场恐怖袭击案后,CZ6901航班从兰州中川机场起飞,继续开始它的北上航行。经过了漫长的飞行后,2008年3月8日6点02分,该飞机终于跨过云霄,从起点乌鲁木齐抵达终点首都北京。

从3月7日10时40分到3月8日6点02分,所有乘客和航班工作人员在CZ6901航班上,共计度过了19个小时22分。这十几个小时,是如此的惊心动魄!要是没有空姐的临危不惧,没有工作人员的齐心协力,没有飞机上各位乘客的相互配合,中国航空史上将会发生一件多么惨痛的空难!

大难不死,似乎是一个带有运气成分的词语。很多人在经历过命悬一线的事件后,都忍不住感叹,连老天爷都不想这么早带走自己。而实际上,三分靠天助,七分靠人为。就像今天我们讲述的这起恐怖袭击事件,正是靠着人为的努力,才得以力挽狂澜。同时,我们也该反思,有的安检人员对待本职工作太不负责,简直把 “安检”两字当儿戏!

中国一向讲究赏罚分明,对于此次事件的相关人员,南方航空也是该赏的赏,该罚的罚。很快,新一轮的整改在地窝堡国际机场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而那个当初放任恐怖分子通关的安检员,被直接革职。2008年3月19日,在表彰大会上,CZ6901航班的每一位工作人员均收到了奖赏,奖金总额为40万元。当然,那个靠着灵敏的嗅觉与优秀的职业素养力挽狂澜的空姐,更是被额外奖励4万元。

生命至上,安全第一。安检无小事,每一位乘客,在搭乘交通工具时,都应该积极配合安检工作。而每一位安检人员,都应该在工作时认真负责,马虎不得,为乘客的每一次出行保驾护航。最后,想为此次事件的空乘人员点个赞,他们都是我们出行的保护神!

未遂事故定义

2008年3月7日,一架从乌鲁木齐飞往北京的南航飞机上,发生了惊险刺激的一幕。

几个不怀好意的乘客混入飞机,企图在万米高空制造一起恐怖袭击。

万幸的是,飞机上的一名空姐凭着敏锐的嗅觉,成功地挽救了飞机上200多名乘客的性命。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那位空姐是如何凭嗅觉救下这架飞机的?

事后她又获得了怎样的奖励呢?

相比起亚洲的其他国家,中国安检显得极其严格,坐火车和高铁出行,至少要接受两次严格的安检才能入站,机场的安检当然也不例外。如果乘客随身携带着液态液体物品,不管是什么,一定要在安检员面前打开喝一口,不然就干脆倒掉。

《人在囧途》

有时,因为安检过于严格,我们经常能在网络上,或者直接就在安检现场,看到乘客因为过不了安检而破口大骂,甚至当众撒泼的场景。但这并不能责怪是机场安检太过严苛,相反,这样的严格执行的规定是机场方面在为乘客们的安全考虑。若是安检不严格,就很有可能会给不法分子带来可乘之机,给飞机与乘客带来巨大的威胁。

2008年发生的南航飞机恐袭未遂事件的起因,就是因为机场安检员的一时松懈。这一年是奥运年,各方面的安检工作本该做得更加严格。在3月7日这天,一架从乌鲁木齐地窝堡机场飞往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的飞机,中国南方航空公司6901航班即将飞行任务。按照计划,这架飞机的起飞时间是上午的10点40分,将于下午14点05分降落在北京。飞机上不加机组人员,总共有170名左右的乘客。

南航

在登记前,安检人员开始按规定对乘客们进行安检。走普通通道的乘客们一切正常,大家都在有秩序地排队接受检查,问题首先发生在机场的商务贵宾通道。这种通道不同于普通通道,拥有通行优先权。

商务贵宾通道

当时在该通道安检口,有一名20岁上下的年轻女性上前接受安检。她随身带着一瓶矿泉水,还有两瓶密封的易拉罐饮料,都是当时市面上比较常见的牌子。按照航空规定,每个乘客每次可以随身携带的液态物品总量不得超过1升,其中酒类不包含在内,如果超出,必须选择交运。如果没有超出1升,该液态物品也要经过严格的检查后,才能带上飞机。

机场安检

于是,安检员便上前询问这位女性为什么要携带这些液体上飞机。这位女性回答说打算带上飞机饮用,安检员就按规定对液体进行检查,要这位女性打开矿泉水喝一口。对方很快就顺从地拧开矿泉水瓶喝了几口。

矿泉水没有问题,接下来就是那两瓶易拉罐饮料了。不过易拉罐打开后,不好携带,而且没有封口的饮品是不能带上飞机的,所以这就意味着这位女性必须立刻喝完易拉罐里的饮料,或者干脆全部倒掉。

机场安检

该女性听完安检员的话后,看着两个易拉罐十分为难。安检员一时心软,觉得她已经喝过了矿泉水,易拉罐应该也没什么问题,于是就便通情达理地放了她一马,让她经过了安检口。这位安检员没有想到的是,就是他这一时的心软,差点酿成大祸。

之后一直到起飞,都没有再出现任何意外,6901航班上风平浪静,在这之下却暗藏着巨大的阴谋。飞机渐渐上升到高空,机身平稳之后,乘客可以松开安全带,进行一些不复杂的活动。就在这时,那位年轻女性左右看了一下,然后拿着两瓶易拉罐站了起来,径直走向了飞机头等舱与经济舱之间的洗手间。

她表现很从容,一点慌张的神情都没有显现出来,周围的乘客忙着各自的事,没有对她的行为产生怀疑,最多觉得她带着易拉罐上厕所的举动有点奇怪,却没有太过在意。而她进了洗手间之后,竟然在里面待了足足半个多小时。

刚过没多久的时候,嗅觉比较敏锐的乘客便隐约闻到机舱内的空气里多了一股若有若无的味道,仔细闻一闻感觉有点像香水,但又有掺着一点汽油的味道。不过这些乘客大多是头一次乘坐飞机,还以为这是飞机在高空飞行时会发生的正常现象,因此并没有放在心上。

他们虽然因为缺乏经验,没有对此多加关注,但这一切早就引起了一位空姐的警觉。时刻关注机舱内的情况,这是他们空乘人员在上飞机前都要接受的严格训练。这位空姐自从那位年轻女性站起来开始,便一直关注着她,见对方进了洗手间居然半个小时还没出来,空姐就有些担心她是不是身体不舒服。

就在空姐准备走到洗手间门口敲门询问一下情况时,突然闻到了那股奇怪的味道。空姐立刻变得警惕起来。她没着急去敲洗手间的门,而是现在周围小声地向乘客询问,看看他们有没有注意到奇怪的事。有一位乘客就告诉空姐自己闻到了奇怪的味道,而且这味道越来越浓了。

此时,时间已经来到了这天上午11点10分,空姐决定不再拖延下去了,于是走到了洗手间门口,还没等她敲门,那名年轻女性便走了出来。空姐对她友善地笑了笑,问她有没有需要帮助的地方。对方表示没有,而与空姐擦肩而过时,空姐却闻到对方身上有刺鼻的味道,像是同时打翻了香水瓶和汽油桶。

空姐不动声色地让那位年轻女性走回座位,然后立刻进入洗手间进行检查。洗手间里那股奇怪的味道异常浓烈,空姐顶着这个味道将洗手间的各个角落都翻查了一遍,最后在垃圾桶内找到了一个打开的易拉罐,浓烈的汽油味就是从这里飘出来的。

当时整个洗手间都充斥着这个味道,空姐后来回忆时还心有余悸,当时只要一个火星就能引发洗手间内的爆炸。空姐意识到情况不对后,心里非常慌张,但之前接受的良好的培训让她冷静下来。空姐走出洗手间,找同事在门外看好,说是洗手间坏了,暂时不能用了。

接着,空姐迅速找到机组中负责安保的乘务员,将整件事简洁明了地讲给对方,然后与对方一起去找到那个年轻女性询问情况。刚开始这位女性完全不承认自己的所作所为,但在安保人员一再地询问下,她神情渐渐变得焦虑起来,说出的话也前言不搭后语。

安保人员立刻断定,这个女人有问题。她不是一个人来乘坐飞机的,身边还坐着她的男伴,安保人员便以请他们配合工作的名义,将两人从其他乘客身边带走,然后将他们控制住,从女性身上搜出了另一个易拉罐。将它打开后,再次飘出了刺鼻的汽油味。

安保人员分头行动,一边留下几人看住这两个可疑人士,另一边他们迅速将两个还在挥发汽油的易拉罐进行无害化处理。得知消息的机长也立刻做出判断,认为此次航班不能再继续飞行,于是紧急联络地面指挥,在得到批准后,降落在了甘肃兰州中川机场。

他们采取的行动迅速而有效,没有惊动飞机上的乘客。除了极个别因为离得近,发觉异样的乘客,其他人都被蒙在鼓子里。等到安全降落时,机舱内的汽油味渐渐变淡,危机也基本解除了。直到这时,飞机上的乘客才知道了发生在身边的危险,不由十分后怕,但也对机组人员沉着冷静的应对称赞不已。

兰州中川机场

早已在此等候的安保警务员将被控制住的两个可疑人员带走调查,其他乘客在中川机场接受检查。16个小时后,没有再出现任何问题,于是6901航班再次起飞,并安全降落在北京机场。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

经过调查,那两个可疑人员本想在洗手间内挥发汽油,然后引爆飞机,制造一起恐怖袭击,不曾想却被训练有素的机组人员及时制止了。那位因为松懈,差点酿成大祸的地窝堡机场安检员被找了出来,按规定接受惩罚。同时地窝堡机场也进行了一次大检查,严格排查可能存在的安全漏洞。

在这次恐袭未遂事件中,南航6901航班机组人员的表现非常出色,南方航空公司特意给他们举行了表彰仪式,奖励机组人员40万元,其中,那位最机警敏锐的空姐额外获得了4万元奖励,共计获得12万元

在南航这起事件中,只要有一丝疏忽都可能带来不可挽回的后果。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无论何时何地,大家都不能放松警惕。

未遂事故的特点不包括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EHS研习社

开篇先说下笔者的观点:

“未遂事件在企业内的受重视程度是这个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最最重要的指标之一”

考虑到未遂事件是一个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想写透更是难上加难的事情。本着“研习”的原则,同时对文章篇幅进行控制,本系列会从What、Why、How这三个角度分写成以下3篇:

1. 什么是未遂事件(What)?

2. 为什么未遂事件很重要(Why)?

3. 如何有效鼓励员工汇报未遂事件并将其价值最大化(How)?

----------------------------------------------

1、什么是未遂事件(What)?

称呼及来源:

关于称呼,国内通常的称呼有未遂事件、险兆事件、先兆事件、险肇事件、虚惊事件、吓了一跳事件等等。很久以前还看到有企业将其翻译为“尼尔小姐”,不得不说这家企业为了让员工引起重视真的好拼,放到现在估计会翻译成“尼尔小姐姐”。

其实翻来覆去说的就是英文中的Near Miss,这个有点像Confined Space在国内被称为有限空间、受限空间、局限空间、密闭空间等等。中文博大精深,对于同一个事物有很多不同的称呼,英文中也会类似,Near Miss在国外有时也被称为Near Hit、Close Call、Accident Avoidance、Mishap、Narrow Escape,从字面意思上来看都非常的形象!

另外,有的企业也会将“未遂事件”中的“事件”称为“事故”,这是由于不同企业对于“事件”和“事故”的定义范围的区别,这一点也非常有意思,后面有机会可以写写。本篇中为确保一致性,以及兼顾笔者自身的习惯,文章后面会统一使用“未遂事件”。

说完称呼本身,聊聊定义:

笔者尝试从国内的法规、标准等文件中寻找未遂事件的官方正式定义,但未能找到,咨询资深同行后也未果,无奈之下只能来源处着手。我所了解的未遂事件是舶来品,查了一下美国OSHA、NSC和英国HSE等官方渠道的定义,找到的定义如下:

* 美国OSHA: A near-miss is a potential hazard or incident in which no property was damaged and no personal injury was sustained, but where, given a slight shift in time or position, damage or injury easily could have occurred.

* 美国NSC (National Safety Council): An unplanned event that did not result in injury, illness or damage – but had the potential to do so.

* 英国HSE: An event that, while not causing harm, has the potential to cause injury or illhealth.

对比看来,美国OSHA的说法更加全面些,相对英国HSE来说包含了财产损失。在此以我CET-4的水平直译一下OSHA的定义供大家参考:

未遂事件是指未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害的潜在的危险或事件,但如果在时间或位置上有轻微变化,则很容易产生损失或伤害。


关键词及解析:

让我们根据此定义的翻译进行阅读理解并提取出以下关键词并解析:

1. 发生了的

情况已经事实上发生,证明这不再是一个猜想或评估的可能(我们在评估某个风险时,经常会说“由于某个危险或隐患的存在,可能导致某个后果的发生”,但这种“发生”的概率往往是争议的关键点)。

2. 未造成

虽然发生,但是没有任何后果,或者后果虽有但可忽略不计。这种后果大多数时候会包含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这两类,有的时候也会包含对环境的影响。

这是跟“事故”的最大区别,也是在很多公司不受重视的原因,有的人会说“什么后果都没有,那你跟我扯啥”,毕竟在不少公司,“事故”都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3. 如变化,易产生

这是未遂事件最特别的地方,也是为什么需要被重视的原因!

仅仅因为是时间或空间(位置)上的轻微变化,就会导致扎扎实实的事故的发生。

在这里要多聊几句“运气”在安全管理上的高曝光度!由于运气的存在,安全管理这玩意儿在很多人的眼里就变成了一门“玄学”

贴一张安全管理上常用的“瑞士奶酪模型”,可以看出每道防护层都不完美,都有一些漏洞,而能够径直地穿过每道防护层上对应的漏洞,我们称之为“概率”。

而引用过来应用在未遂事件上,则可以称之为“运气”。运气好的话,时间和空间都给力,干它一百次都不会出事,所以有了好多“老司机”的那句口头禅“我都这样干了几十年了,不是也没出事”。

不过老话说的好,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

案例:

聊了这么多定义,下面贴几张图片来给大家一些直观的感受,什么是未遂事件:


总结:

根据以上对未遂事件的称呼与来源、定义、关键词及解析、案例等说明,相信大家已经有了相对深入的了解。

简单来说,未遂事件是一个出了问题后所显现出的指标(indicator),可能不是什么大问题(未正确使用工具、走捷径、没有遵守规程等等),但也意味着有显著的改进空间。

我们不可能完全消除工作中的所有风险,采取有效措施来进行风险管控是科学、合理的做法,而未遂事件就是那个告诉你某个风险未被适当控制的指标性事件,有些事情可以做的更好!

把未遂事件称为安全管理上的“吹哨人”(Whistleblower)

我算是首创吗?

备注:在实际操作中,不少公司会扩大未遂事件的定义范围,比如将不安全状态或不安全行为也算作未遂事件的一部分,这个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未遂事故报告范文

外媒称,委内瑞拉总统马杜罗近日指责有人试图用携带爆炸物的无人机对他进行暗杀,因为事发现场混乱,马杜罗的说法还缺乏证据。但国家元首的安全并非是委内瑞拉政权特有的担忧,历史上确实曾经发生过多次针对不同国家政治领导人的暗杀事件,有些暗杀行动获得了成功,例如1963年11月22日美国总统约翰·F·肯尼迪遇刺身亡,但不少暗杀行动最终因为意外情况而失败。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经济新闻网8月12日盘点了曾经震惊世界的十次暗杀领导人未遂事件:

1918年8月30日,十月革命发生还不到一年,列宁遭遇了一次袭击,让他差点死亡。

列宁在莫斯科南部一家工厂演讲完毕正要上车离开时,听到一位妇女的喊叫声,就在转身之际,范妮·卡普兰用布朗宁手枪向他开了三枪,其中两枪分别伤到了他的脖子和肩膀。列宁随即被紧急送往克里姆林宫治疗伤口,尽管流了很多血,但他最终幸存。无论如何,这次遇袭严重影响了列宁最后几年的生命,导致他瘫痪并不得不放弃政府日常管理。

卡普兰是被布尔什维克禁止的革命社会党分子,她被现场逮捕并严加审讯,但没有透露任何同谋的名字,9月3日卡普兰被枪决。

二、索古一世,1922年至1939年期间担任阿尔巴尼亚总理、总统和国王(地拉那,1924年)

艾哈迈德·索古是20世纪阿尔巴尼亚历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利用当时的政治不稳定,他获得了巨大的权力。1924年2月23日,在担任总理两年后,他在议会走廊被一名革命党成员连开两枪,凶手躲进卫生间,直到最后投降,索古受了重伤但最后康复。在离开政坛一段时间后,他加强了自己的权力。1928年,他建立君主制,宣称自己是阿尔巴尼亚国王索古一世。

三、贝尼托·墨索里尼,1922年至1943年期间担任意大利总理(罗马,1926年)

1926年4月7日,在法西斯主义正高涨时期,墨索里尼在罗马发表演讲,正当他离开演讲现场将要上车之时,50岁的爱尔兰裔贵族维奥莉特·吉布森拔出枪朝他射击。子弹飞向墨索里尼的头部,如果不是碰巧因为街上的某个东西引起他的注意让他适时扭转了头部,墨索里尼必死无疑。最终子弹掠过他的鼻子,但没有导致任何严重伤害。

调查显示,吉布森精神失常,她袭击墨索里尼的原因不明,在被关押一段时间之后,吉布森被驱逐到英国并送往精神病院。

四、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1941年至1979年期间的伊朗国王(德黑兰,1949年)

这位伊朗最后一位君主在1949年2月4日出席德黑兰大学的庆祝仪式,一名伊斯兰党激进分子设法靠近他,在距离只有3米远的地方朝他开了5枪,这名激进分子最终被皇家卫队杀死。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只有一颗子弹击中了巴列维,擦伤了他的脸颊,但没有造成严重伤害。住院几天后,巴列维就康复了。

五、戴高乐,1958年至1969年期间担任法国总统(巴黎,1962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法国英雄和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的创始人戴高乐总统,1962年8月22日与夫人坐车从爱丽舍宫前往机场时,遭到极右翼恐怖主义组织的伏击。他们向他的座驾发射了140发子弹,车子的4个轮胎被打爆,骑摩托车护送戴高乐的两名军官在袭击中身亡,但戴高乐夫妇因为趴到汽车地板上而毫发无损。

六、杰拉尔德·福特,1974年至1977年期间担任美国总统(萨克拉门托,1975年)

美国有4名总统在当政时被暗杀,分别是亚伯拉罕·林肯(1865年)、詹姆斯·A·加菲尔德(1881年)、威廉·麦金莱(1901年)和约翰·F·肯尼迪(1963年)。其他很多人在各种暗杀事件中幸存下来,但杰拉尔德·福特是唯一在同一个月内两次幸免于难的总统。

1975年9月5日,福特在萨克拉门托加州议会大厦附近会见支持者,他试图与一名妇女握手,但这位名叫弗罗姆的女人却扣动了扳机。她的枪匣里有4颗子弹,却没有一颗上膛,当她再次试图开枪时被特工阻止,弗罗姆最终被判无期徒刑。

17天后,福特再次遭到暗杀。当他离开旧金山的圣弗朗西斯酒店时,45岁的政治狂热分子莎拉·简·穆尔在距离他12米处朝他开枪但没有击中,人群中的一位特工在穆尔试图再次开枪时将她制服。

七、罗纳德·里根,1981年至1989年期间担任美国总统(华盛顿特区,1981年)

里根在遭遇差点致命的暗杀时上任才69天。1981年3月30日,当他走出希尔顿酒店时,躲藏在支持者人群中的约翰·欣克利用罗姆RG-14左轮手枪向他连开六枪,第六颗子弹进入他的腋窝并停留在离心脏两厘米的地方。里根遭受了严重的内出血,但最终得到抢救,有另外三人在这次袭击中受伤。

欣克利在审讯过程中招供,他是在看了电影《出租车司机》后决定刺杀总统的,他认为这个行为能让他的偶像朱迪·福斯特对他刮目相看。

八、玛格丽特·撒切尔,1979年至1990年期间担任英国首相(布莱顿,1984年)

铁娘子及其内阁主要人员1984年10月11日晚在布莱顿大酒店过夜,准备第二天参加一场会议。凌晨2点54分,一枚炸弹爆炸导致酒店部分建筑物倒塌。

尽管爆炸摧毁了撒切尔夫人房间的卫生间,但正在准备第二天讲话的她逃了出来,没有受伤;另有5人在这次爆炸中身亡,31人受伤。这枚定时炸弹是寻求北爱尔兰独立的极端组织成员放置的。

九、约翰—保罗二世,1978年至2005年期间担任天主教教皇(梵蒂冈,1981年)

1981年5月13日,保罗二世在圣彼得广场迎接数百名信徒,这时穆罕默德·阿里·阿贾向他开了4枪。教皇流了很多血,但最后活了下来,并继续主掌教皇之位长达20多年。阿贾是土耳其右翼准军事组织成员,他被当场逮捕并被判无期徒刑,但后来得到保罗二世教皇的原谅并被赦免。

十、阿尔法·孔戴,2010年开始担任几内亚总统(科纳克里,2011年)

2010年12月21日,孔戴成为几内亚历史上第一位民主选举产生的总统。2011年7月19日晚上,一个突击队用火箭袭击了孔戴与家人居住的官邸。袭击者将目标对准总统卧室,但孔戴幸存下来,因为他没有在那里睡觉。

对新总统不满的部队军人被怀疑为刺客,一名军官和38名士兵后来因刺杀未遂罪名被捕。

资料图片:8月4日,在委内瑞拉首都加拉加斯,安全人员保护总统马杜罗。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未遂事故是指什么,未遂事故案例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