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晓晨,贾晓桦简介
大家好,由投稿人鲁欣茹来为大家解答贾晓晨,贾晓桦简介这个热门资讯。贾晓晨,贾晓桦简介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贾晓晔
自疫情发生以来,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妇幼保健院院长、区级劳动模范贾晓始终冲锋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带领全院干部职工迅速抓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以实际行动诠释劳模精神,彰显劳模担当。
领头羊,疫情面前的“急先锋”
贾晓把疫情防控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带领医院班子成员根据上级统一安排迅速召开专题会议,靠前指挥、科学安排、加班加点,确保各项工作再细化再落实。要求各岗位备足“粮草”和“弹药”,守好各道“关卡”,疫情防控、医疗救治、后勤保障、爱国卫生、舆论宣传五大工作专班第一时间响应、第一时间行动、第一时间投入战斗,实现了全院防控“一盘棋”。
螺丝钉,核酸检测的“排头兵”
医院承担了16所中小学校、39所幼儿园和辖区内17个采集点的核酸采集任务。自接到任务后,贾晓立即与街道沟通对接,建立微信工作群,备齐各种防护用品和采集物资。自核酸检测工作启动以来,她深入学校、幼儿园和辖区的每个采集点,“大家要排队,要带好口罩,保持距离,做好防护……”每到一个采集点,她都广泛宣传防控要求和防护知识,做好现场人员安排,确保核酸采样工作有序进行。
不打烊,心系健康的“守门人”
疫情发生后,她就把“家”搬进了医院,吃住在单位,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即使熬红了双眼,沙哑了喉咙,碎片化的睡眠也不下“火线”。作为院长的她,统筹安排好各项工作,在保障“前线”的基础上又守住“后方”的健康需求。面对“愿检尽检”人员的大量激增,她想办法、定措施,通过优化流程、发布检测公告、延长服务时间、增加自助挂号缴费等方式,全力做好院内核酸检测工作;另外,疫情期间多次组织相关科室开展防控演练、桌面推演、督导检查和培训学习,同时指导辖区相关机构精心、精细、精准做好孕产妇及儿童的分级分类分流管理工作;院内孕产、妇女、儿童“三大部”和中医科各项业务正常开展,医技科室协同运转,全力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孕产妇以及儿童的医疗保健服务工作,让疫情下的诊疗工作既有速度更有力度,为新区妇幼儿童健康保驾护航。
“工匠讲专注,精益求精;劳模讲奉献,吃苦耐劳。我身为一名劳模,就得冲锋在前,这是我的本职工作,我得干细做好,疫情尚未结束,战斗仍在继续,我将继续坚守阵地,和全院干部职工一同绘制疫情防控‘同心圆’,打赢这场疫情防控的阻击战……”贾晓说道。(张文炯 李冉)
贾晓炜
来源:【爱济南新闻客户端】
视频加载中...
国家级的中医诊疗服务是什么样的?12月6日,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济南医院(济南市中医医院)将邀请中医药界泰斗、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医大师王庆国教授到该院东院区坐诊,为泉城百姓带来国家级高水平的中医药诊疗服务。
记者从广安门医院济南医院了解到,国医大师王庆国是中医药领域的杰出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首届百名杰出青年中医称号获得者。妙手仁心起沉疴。作为燕京刘氏伤寒流派的掌门人,王庆国师从“伤寒巨擘”“医门泰斗”刘渡舟教授,并全面继承了刘渡舟的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且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诊疗体系。王庆国创新提出了“三步——四维——六治——十六方略”的诊疗范式,以及“通平致和”的诊疗观念。他善于治疗肝胆病、脾胃病、风湿免疫病、心脑血管病、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等疾病。利用辨证之道,对症下药。常于平淡中见神奇,治愈众多疑难杂症,为患者解除了病痛。
据悉,作为第四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广安门医院济南医院一直致力于引进优质医疗资源,提升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自该院东院区启用以来,该院更是将惠民利民摆在突出位置,统筹规划各类活动,打好优质中医药服务“便民牌”。此次王庆国教授的亲诊,正是该院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与均衡布局的重要举措。
为确保市民能够顺利预约到王庆国教授的专家号,广安门医院济南医院特别开设了预约挂号渠道。市民可以通过加入微信群“国医大师王庆国预约挂号群”进行抢号预约。同时,该院还提供了中心院区和东院区的咨询电话,方便市民咨询相关事宜。
附:
国医大师王庆国教授出诊时间:
12月6日周五上午(该院东院区)
国医大师王庆国教授出诊地点:
广安门医院济南医院东院区(高新区凤新2189号)门诊二楼国医大师工作室
抢号预约途径:
微信群“国医大师王庆国预约挂号群”
咨询电话:
中心院区:0531-86193303 东院区:0531-81698601
(济南日报·爱济南记者:贺文婷 通讯员:贾晓囡 刘书恒)
本文来自【爱济南新闻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贾晓龙
来源:【爱济南新闻客户端】
视频加载中...
国家级的中医诊疗服务是什么样的?12月6日,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济南医院(济南市中医医院)将邀请中医药界泰斗、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医大师王庆国教授到该院东院区坐诊,为泉城百姓带来国家级高水平的中医药诊疗服务。
记者从广安门医院济南医院了解到,国医大师王庆国是中医药领域的杰出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首届百名杰出青年中医称号获得者。妙手仁心起沉疴。作为燕京刘氏伤寒流派的掌门人,王庆国师从“伤寒巨擘”“医门泰斗”刘渡舟教授,并全面继承了刘渡舟的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且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诊疗体系。王庆国创新提出了“三步——四维——六治——十六方略”的诊疗范式,以及“通平致和”的诊疗观念。他善于治疗肝胆病、脾胃病、风湿免疫病、心脑血管病、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等疾病。利用辨证之道,对症下药。常于平淡中见神奇,治愈众多疑难杂症,为患者解除了病痛。
据悉,作为第四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广安门医院济南医院一直致力于引进优质医疗资源,提升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自该院东院区启用以来,该院更是将惠民利民摆在突出位置,统筹规划各类活动,打好优质中医药服务“便民牌”。此次王庆国教授的亲诊,正是该院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与均衡布局的重要举措。
为确保市民能够顺利预约到王庆国教授的专家号,广安门医院济南医院特别开设了预约挂号渠道。市民可以通过加入微信群“国医大师王庆国预约挂号群”进行抢号预约。同时,该院还提供了中心院区和东院区的咨询电话,方便市民咨询相关事宜。
附:
国医大师王庆国教授出诊时间:
12月6日周五上午(该院东院区)
国医大师王庆国教授出诊地点:
广安门医院济南医院东院区(高新区凤新2189号)门诊二楼国医大师工作室
抢号预约途径:
微信群“国医大师王庆国预约挂号群”
咨询电话:
中心院区:0531-86193303 东院区:0531-81698601
(济南日报·爱济南记者:贺文婷 通讯员:贾晓囡 刘书恒)
本文来自【爱济南新闻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贾晓华
蔺媛 马保春 | 河北省蔚县代王城选址的历史地理学考察原创 蔺媛 马保春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河北省蔚县代王城选址的历史地理学考察
■作者简介
蔺媛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历史政区地理。马保春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先秦秦汉历史地理、古文字学。■提要代王城遗址,位于今河北蔚县壶流河中游东南代王城镇一带。相关文献记载与最新考古勘探成果表明,代王城始筑年代不晚于战国中晚期。从地貌特征、区域文化发展和道路交通方面考察代王城选址问题,发现代王城地处蔚县盆地的地理中心。总体上,历史时期蔚县盆地“文化发展中心”呈自东北向西南迁移之势,代王城是战国秦汉时期的文化发展中心,恰巧位于盆地内壶流河南岸北东—南西向交通主干线与南北向穿行蔚县盆地之飞狐道交叉点。■关键词 代王城;代国;壶流河;蔚县盆地
全文刊载于《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25年第1辑,第62-70页,注释从略。
代王城为先秦古代国之都邑,也是秦汉时期代郡和封国代国的行政中心,其遗址位于今河北省蔚县代王城镇及其附近北门子、城墙碾、小水门头、马家寨一带。关于代王城形制及周边环境,较早记载见于《水经·㶟水注》,其云:“故代西南五十里大泽中,营城自护,结苇为九门,于是就以为治,城圆帀而不方,周四十七里,开九门。”今据考古踏查得知,城址略呈圆角长方形,东西3400米,南北2200米,周长约9265米,共九个城门。城墙夯筑而成,目前墙体残存状况不一,约高1-10米、宽10-20米。四周有27个宽度不等的豁口,其中有15个大型豁口(H1-H15,参看图1)。多处城墙夯土层中夹有绳纹灰陶陶片,城内部文化堆积层厚约1-2米,发现大量陶器残片,以泥质灰陶为主,夹砂夹蚌红陶次之。纹饰有粗绳纹、弦纹、附加堆纹以及素面;器型有罐、盆、釜、瓮、钵、豆和甑等。城内出土动物纹瓦当、同心圆瓦当、云纹瓦当、板瓦、筒瓦若干。从上述器物的类型特征及陶器残片的纹饰来判断,代王城主要有战国、西汉、东汉三个使用阶段,目前尚未发现汉代以后足以明确断代的遗物和遗迹。前人讨论代王城,多集中在其政治属性和始筑年代等问题上,却很少涉及选址问题。有鉴于此,本文将利用历史文献与田野考古资料,从地貌特征出发,综合探讨代王城选址的地理因素。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一 从自然地理环境看代王城的选址(一)代王城所在地及蔚县盆地的地质地貌特征
代王城所在今代王城镇,处于蔚县盆地中心地带。该盆地西起广灵县,东到蔚县桃花镇,呈北东—北东东向延伸,长约60千米,南北宽10-20千米。盆地属山间断陷盆地,封闭性较强,东南为弧形的蔚县南山,亦称大南山,包括小五台山、马头山、莲花山、翠屏山、月明山、凤凰山等山峰。西及西北为低山丘陵,属今恒山余脉,自西南向东北排列为六棱山、豁口山、双条岭山等山峰。山北是阳原盆地,东北有凤凰山、香炉山、大黑山等山峰。盆地东北部壶流河北西向河段是盆地的主要出口。另外,盆地东南的大南山、东北和西南两端都有出入盆地的山间通道和隘口(参看图1)。
图1 蔚县盆地代王城地理位置
说明:据地理空间数据云网站(https://www.gscloud.cn/sources/accessdata/310?pid=302)数据;韩立基、贾晓《代王城城址调查报告》第23-24页;蔚县博物馆等《蔚县代王城遗址勘探测绘工作报告》(2021年)第14-16页改绘。
从地质上来看,盆地内有蔚县—桃花镇断裂和蔚县大南山山前断裂,断陷区西宽东窄。盆地沉降中心在今西合营镇一带,是蔚县—桃花镇断裂与壶流河北西向地堑交汇叠加之处。壶流河北西向地堑是头马坊—大田洼—东金河口断裂与水峪口—九宫口断裂加持的断陷区,长约20千米,宽12千米,是蔚县盆地进入阳原盆地的通道。
需要指出的是,从晚更新世直至今日,蔚县盆地一带的地质地貌总体变化不大,因此本文可以借用今蔚县盆地的地形,以较大尺度来分析先秦秦汉时期当地人地关系发展的基本脉络和特征。由图1可知,代王城南城墙一线海拔最高,达920米,由此向西北,地形逐步下降,至城内中心马家寨村及其周围有一个向西北突出的台地,在此发现大量战国至汉代的板瓦、筒瓦等建筑构件,极有可能是宫殿区。代王城北墙海拔最低,接近880米。总体来看,代王城位于蔚县盆地中心地带,南面是以莲花山为中心的大南山屏障,左边的翠屏山与右侧的小五台山又对其形成两翼拱卫之势。可以看出,代王城的方位最大程度地利用了天然地貌有利条件,易守难攻,满足先秦古国都邑或郡治选址的基本要求。
(二)代王城充分利用了周边水资源优势
蔚县盆地河流密布,据光绪《蔚州志》记载,清代以来有名称的河流仍有20余条,由此推测,全新世大暖期时这里的水资源可能更为丰富。其中最大的一条河流是壶流河,发源于今蔚县盆地西南部的山西省广灵县,东北流至西合营镇转为北西向,经盆地出入口,于今大、小渡口村入桑干河。壶流河的众支流多发源于南北两侧山地,整体上呈“羽状”分布,代王城遗址所在地水系更为密集(参看图2)。
图2 蔚县盆地水系分布
说明:据地理空间数据云网站数据;光绪《蔚州志》第14-15页《渠道图》改绘。
壶流河古称祁夷水。《水经·㶟水注》载:“祁夷水又东北流经代城西……城内有二泉,一泉流出城西门,一泉流出城北门,二泉皆北注代水。”光绪《蔚州志》亦载:“金波泉,源出城东二十里古代王城内,北流出故城北门……密河,出古代城南,西北流经城墙碾,代城之西门也……门转泉,源出古代城东门。”可见代王城北邻壶流河主干道,有三条支流大致向北流经其城址内外,东北城墙外是门转泉,中间是金波泉向北流出文胜门(图1H8),西南有密河朝西北流出钟秀门(图1H5),皆汇入壶流河。至清代,此三条支流水量仍较为充沛,仅金波泉灌溉面积就有“二顷二十八亩”。上述壶流河干支流,在为城内居民提供生活与农业用水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发挥城防之用。可见,蔚县盆地内丰富的水利资源同样是代王城选址的重要地理因素之一。
二 由蔚县盆地内文化发展中心的转移看代王城的选址
通过考察新石器时代至秦汉时期蔚县盆地内人类活动地点的分布及其变动,特别是盆地内“文化发展中心”空间转移的基本脉络,我们发现,代王城遗址所在的位置是战国至秦汉时期蔚县盆地内最为稳定的文化中心。
为便于论述,我们在假定基本地貌形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根据地貌特征和各阶段人类活动地点分布状况,初步将蔚县盆地划分为六个地理单元分区(参看图3-图5)。I区:蔚县盆地东北部壶流河支流定安河地区;II区:壶流河支流清水河地区;III区:壶流河中游南岸;IV区:壶流河上游地区;Ⅴ区:壶流河中游北岸地区;Ⅵ区:壶流河下游盆地出入通道及周边地区。本文根据《中国文物地图集·河北分册》《中国文物地图集·山西分册》《蔚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等考古图集和田野普查资料,分新石器时代、夏商西周与春秋战国三个时段,采集相关考古遗存的地理坐标数据,利用ArcgisPro软件生成考古遗存空间分布图,进行核密度分析。
由图3可知,蔚县盆地内共发现65处新石器时代中晚期遗址,较为分散,核密度值区间最高值为135-148。遗址主要分布在Ⅰ区定安河上游与会子河上游沿线地带、Ⅱ区清水河与定安河下游沿线、III区壶流河中游南岸与翠屏山之间平坦地带、Ⅳ区壶流河上游南岸的月明山山前地带、Ⅵ区壶流河下游右岸过凤凰台北,而Ⅴ区内几乎无分布。遗址相对集中分布区有Ⅰ区、Ⅱ区与Ⅵ区三处,它们很可能是蔚县盆地内早期文明起源发展的主要区域。
图3 据考古遗存揭示的新石器时代蔚县盆地文化发展中心
说明:据地理空间数据云网站数据;国家文物局主编《中国文物地图集·河北分册》中册第123-128页、第238-243页;国家文物局主编《中国文物地图集·山西分册》下册第111-112页;蔚县人民政府《蔚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改绘。图4、5皆同。
如图4所示,蔚县盆地共发现69处夏商西周时期遗址点,核密度区间最高值略有增加,达到163-180。遗址分布态势为条带状,逐渐向盆地内部汇拢,发生明显变化。Ⅰ区向定安河上游沿线聚拢,会子河下游流域内遗址点消失;Ⅱ区数量增加,向清水河入壶流河口及北部定安河下游沿线汇集;Ⅲ区向代王城遗址东部河岸集聚;Ⅳ区、Ⅴ区并无明显变化;Ⅵ区内只留有一处遗址点。这个时期,新石器时代较发达的Ⅰ区开始衰落,蔚县盆地内文化发展中心开始向西南部的Ⅱ区与Ⅲ区发展。特别是Ⅱ区东代城及将城所在地区,可以被看作是当时的文化发展中心。
图4 据考古遗存揭示的夏商西周时期蔚县盆地文化发展中心
如图5所示,蔚县盆地较重要的春秋战国时期遗址共145处,数量大增,核密度最高值逼近375。遗址分布态势进一步变化。其中I区数量增多,呈现向定安河、会子河两侧分散的趋势;Ⅱ区内遗址形态与夏商西周时期相同,皆沿河分布,但数量有所增加;Ⅲ区遗址数量骤增,形态上明显集中分布于代王城遗址附近,成为整个盆地的核心;Ⅳ区遗址开始由山前地带向壶流河两岸迁移;Ⅴ区内首次新增大量遗址点,但向壶流河北岸分散,无明显密集区;Ⅵ区遗址点亦再次新增,主要分布在两侧山前原地,但数量较少。
图5 据考古遗存揭示的春秋战国时期蔚县盆地文化发展中心
Ⅲ区遗存的密集分布,似乎说明这里出现单核中心,极有可能证明代王城在战国时期便已出现。从冀北山地区域玉皇庙文化的空间分布来看,可推知此时玉皇庙文化势力极有可能自东北部山间隘口进入蔚县盆地,迫使盆地内土著“代人”向西南迁移。这也符合我们通过考古遗存空间分布探明的蔚县盆地内文化发展中心自东北向西南转移的认识。
可以看出,新石器时代中期至战国时期,蔚县盆地内考古遗存大多分布在沿壶流河及其支流的二级阶地上,而盆地南缘“小五台山—莲花山—月明山”一线山麓至壶流河二级台地之间也有较多分布,整体上具有明显的自山前地带向谷地发展的特点,这在Ⅲ区表现得尤为突出。可见,代王城所在地区文化发展序列明晰,且自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至春秋战国时期的代文化一直延续不断,可谓人文根脉久远而深厚。
另外,蔚县盆地内与代王城有关且见诸文献的还有“将城”和“东代城”。《水经·㶟水注》载:“故代西南五十里大泽中……更名其故城曰东城。”又云:“祁夷水右会逆水,水导源将城东,西北流径将城北,在代城东北一十五里,疑即东代矣,而尚传将城之名。”又光绪《蔚州志》云:“《两镇三关志》:‘蔚废代城,俗呼代王城,周二十五里,九门遗址尚存。赵襄所并之代是也。’案襄子所并之代,当在代王城东北十五里之将城及五十里之故城,所谓东代者,特不能确定为何城也。”可见光绪《蔚州志》的编纂者主张“将城”或“东代城”是春秋末期赵襄子所灭代国(前475)之都邑所在。孙继民结合里程与方位信息,进一步推测东代城在今凤凰台地北部,即“北大坪、小枣堡、任家庄一带”,但至今没有考古资料佐证。无论如何,把代王城东北的“东代城”或“将城”理解为战国时期今代王城镇一带代国都邑之前蔚县盆地内的文化中心,是没有问题的。这正符合盆地内文化中心自东北向西南推移的总体趋势。北周宣帝大成元年(579),今蔚县县城置蔚州治,表明文化中心进一步向西南方向转移,后世相沿不改,今古城仍存。可见,蔚县盆地内文化发展中心由代王城向北周蔚州古城迁移,仍继续向西南溯壶流河而上。
上述蔚县盆地内文化中心的规律性迁移,首先可能与人类生产力的提高及逐水而居的本能有关。历史上壶流河上游及其支流相对和缓且湖泊较多,便于取水。下游水量增加,河流下切侵蚀发育充分,虽便于行船,但生活和灌溉取水并不方便。其次,盆地内文化中心由东北向西南单向移动,也与选择盆地中心部位以便于行政管理有关。再次,从东代城到代王城,再到今蔚县县城,盆地内文化中心总是紧邻壶流河主干道,可能也有城防和水路运输方面的考虑。
综上所述,蔚县盆地早期文化发展中心的迁移显然是有规律可循的。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盆地内文化发展中心位于定安河、会子河与清水河上游;夏商西周时期,文化发展中心开始逐渐向定安河、清水河与壶流河交汇地区转移,同时,代王城遗址以东壶流河南岸也出现新的聚落集聚地,但规模相对较小;春秋战国时期,文化发展中心继续向西南转移至壶流河中游的代王城一带,盆地内政治中心实现了从I区向III区的转移。这就为战国时期代王城的选址,提供了重要的文化与社会基础。北周时期蔚县盆地的政治中心继续西移至今蔚县县城,完成了蔚县盆地内自壶流河下游向中上游政治转移的全程。如此看来,今代王城镇一带在战国秦汉时期应该是蔚县盆地的政治文化中心,代国于此建都邑就很好理解了。
三 从地理交通考察代王城的选址
无论是城市的起源还是发展,都与交通形势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探讨代王城选址的缘由,道路交通以及相关军事防御的因素必不可少。
(一)位于蔚县盆地中心的代王城具有天然的交通与军事防御优势
代王城位于盆地中心,具有成为内部交通枢纽的天然优势,从这里到达盆地各处最为便捷。由于壶流河在今西合营镇一带转为北西向流出蔚县盆地,与之相应,盆地内大部分平坦肥沃的土地位于壶流河的东南方位,这里自古以来形成一条北东—南西向贯通盆地的大道,而代王城就位于这条大道的中心点位。由代王城溯壶流河西去,可经今广灵县山间谷地与隘口至大同盆地;自代王城沿壶流河下游向东偏北,过定安河谷地,从今桃花镇以东穿过山间峡谷可至怀来—延庆盆地。南北向交通上,壶流河以南地区可以先至代王城,再由代王城北渡壶流河,然后循壶流河下游干流北出蔚县盆地,进入阳原盆地。
代王城位置的选定,也有军事防御方面的考虑。近壶流河北向出口和盆地两端山间通道的隘口处,易受侵扰,因此将代王城置于盆地内中心位置,有利于抵御来自盆地外部的外敌入侵。从道里远近来看,代王城恰巧处于距离盆地西南、东北和北部三个出入口均等里程的位置,不易受到来自任何一个方向的攻伐。
自代王城向西往今广灵县的道路,在春秋战国时期主要是赵、代之间的交流通道。在赵攻代前,两国间的经济往来多依此道。《史记·货殖列传》:“杨、平阳陈西贾秦、翟,北贾种、代。”可见春秋时商人可从地处太行山西部、汾水流域的经济都会“杨”与“平阳”,北至“种”“代”两地经商。种地在今河北获鹿一带,如先至种,再由种去代地,需先东越太行,再北上代地;如若单独去代地,则很可能走代王城以西经由广灵县隘口的道路。史念海也认为由杨、平阳北行,经过晋阳,越句注、夏屋,就可至代国旧地。赵简子为灭代而谋,曾对诸子称:“吾藏宝符于常山上,先得者赏。”太子毋卹(赵襄子)答曰:“从常山上临代,代可取也。”说明当时已有自晋阳(今山西太原西)至常山(即今恒山)的路线。后毋卹嗣位,“北登夏屋,请代王……以枓击杀代王及从官,遂兴兵平代地”。赵国此次灭代的路线,应当是自晋阳出发,沿北部山间汾河谷地,过句注山后北登夏屋山,到达大同盆地南缘今应县与浑源县一带,再沿山间峡谷进入蔚县盆地。该路线即处于盆地中心位置的代王城向西的主干道。
另外,代王城还是代国把控其东边的燕国与西方赵国、秦国交通的重要节点。赵武灵王十八年(前308),“赵王使代相赵固迎公子稷于燕,送归,立为秦王,是为昭王”。此次赵固前往燕国的路线,可能有两条:其一,沿定安河上游谷地东出蔚县盆地,至怀来—延庆盆地,再经居庸关到达燕国;其二,沿壶流河北出蔚县盆地至阳原盆地,再向东北至张家口盆地,沿洋河而下进入怀来—延庆盆地后与上述路线重合。显然第二条北出蔚县盆地的道路绕行,并非最佳方案,这也凸显了位于蔚县盆地中心代王城的重要性。后至燕文侯时期(前361—前333),苏秦游说燕文侯称:“秦之攻燕也,逾云中、九原,过代、上谷,弥地数千里。”可见代国及其都邑代王城是秦国攻燕的必经之地。
(二)代王城位置的选定是蔚县盆地被纳入更大区域交通系统的结果
蔚县盆地的南边虽是高峻的今恒山余脉(大南山),但山间有以“某口”或“某峪”或“某关”命名的金河口、松枝口、九宫口、飞狐口、石门峪(关)等重要山口通往南部区域。其中飞狐口最为重要。首先,飞狐口较早见于文献记载。《史记·郦生陆贾列传》:“距蜚狐之口,守白马之津,以示诸侯效实形制之势,则天下知所归矣。”之后,《汉书》《晋书》《水经注》中对之均有记载。尤其在东晋后,以它命名、作为“太行八陉”之一的“飞狐陉”沿用至今。其他关口的史载时间均较之靠后出现:石门峪(关)见《水经·㶟水注》,松枝口见《四镇三关志》,九宫口见《读史方舆纪要》,金河(口)见光绪《蔚州志》。其次,从交通格局来看,飞狐口正南的涞源县小盆地是蔚县盆地以南的一个交通枢纽,由此向东过紫荆关出太行山可抵达今易县燕下都武阳城,向南可直达中山国灵寿古城,向西经灵丘盆地可到达今繁峙、代县等地,后继续南行可至赵国早期都城晋阳。从代王城南下至涞源小盆地,走飞狐口是最为便捷的一条通道。如若走其西的石门峪或其东的九宫口、松枝口、金河口,都是绕道而行。可见,飞狐口通道在蔚县盆地参与的广域交通体系中最为重要。
由于代王城紧邻壶流河主干道,又是从飞狐口至盆地北部出口最短路线与壶流河的交叉点,自然成为北出飞狐口后继续向北渡河的最佳地点(参看图6),这表明其选址时必定考虑了把控这两大重要干道的战略意图。以走飞狐口为主的南北向“代道”,事实上还有一些辅助路线,其东的九宫口、松枝口、金河口,其西的石门峪等,也都有与代王城连接的通道。石门峪是由灵丘县北上入蔚县盆地的关口,松枝口与金河口是九宫口古道自今涞源县向北分出的支线所经节点。
图6 春秋战国时期蔚县盆地主要交通线路
如前所述,经由飞狐口南下的山间通道被称作飞狐陉,是太行八陉之一。赵武灵王二十一年(前305),“攻中山……牛翦将车骑,赵希并将胡、代。赵与之陉,合军曲阳,攻取丹丘、华阳、鸱之塞”。赵国进军中山的路线极有可能是走飞狐道,经由涞源、曲阳,与其余方向军队汇合后抵达中山国。赵武灵王十九年(前303),“王北略中山之地,至于房子,遂之代,北至无穷,西至河,登黄华之上”。由壶流河口北至无穷(今张家口张北县南),实现了飞狐道向北交通线的延伸。又“(惠文王)三年,灭中山……起灵寿,北地方从,代道大通”,蔚县盆地被完全纳入由飞狐道构建的广域交通体系之中。也就是说,自此以后,从灵寿城向北出发,经代王城便可直达北方的“无穷之门”。
由此可见,即便将代王城置于更广阔的地域范围内考量,其作为蔚县盆地交通枢纽的区位优势依然显著。顾祖禹就曾从地缘政治与交通地理的角度评价代王城曰:“控燕晋之要冲,为边陲之屏蔽,飞狐形胜,实甲天下。”这也从另外一个层面强调了代王城选址的地理交通因素。
四 结语
综上,代王城选址的历史地理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代王城处于蔚县盆地的中心部位,其南望莲花山,左边的翠屏山与右侧的小五台山也对其形成两翼拱卫之势。城北紧邻壶流河,又有多条支流自大南山向北流经代王城内外,既便于取水,又兼顾防御,可谓地理形势俱佳。其次,新石器时代中期至战国秦汉时期蔚县盆地内的文化发展中心,总体上呈自盆地东北部向西南部迁移的态势,代王城是战国秦汉时期蔚县盆地的政治文化中心,之后北周始置的蔚州城(今蔚县)位于代王城以西的位置,也与盆地内文化发展中心的变迁趋势相吻合。再次,代王城所在地是蔚县盆地内壶流河南岸东北—西南向交通主干线与南北向飞狐道穿行蔚县盆地道路的交叉点。另外,代王城距离蔚县盆地东北出口较近,有把控盆地的地理优势。因此,代王城所处的地理位置不仅是蔚县盆地内部交通的关键节点,同时也扮演着连接更广阔地域交通网络的枢纽角色,充分展现了其在交通上的战略优势与区位优势。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贾晓晨,贾晓桦简介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