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池州在哪里,江苏池州在哪里

法律普法百科 编辑:潘爽嘉

安徽池州在哪里,江苏池州在哪里

大家好,由投稿人潘爽嘉来为大家解答安徽池州在哪里,江苏池州在哪里这个热门资讯。安徽池州在哪里,江苏池州在哪里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池州在哪里哪个省份哪个市

我是自驾游天下大军,特殊时期,大家待在家就是最大的旅行。现在发一些以前的旅行内容,不出门也能看世界。

提到安徽,很多喜欢自驾游的朋友的第一印象莫过于有山有水有文化的徽州地区,也有朋友会想到有皖南川藏线等同样有着诸多美景的宣城。诚然,安徽和黄山宣城两个城市,风光秀美,而且人文底蕴十足,山道也很多,说是中国最为适合自驾的地方也不为过。​

但是同样是在皖南,有个地方风光不输这两个城市,不仅有很多徽派古村落,而且也有知名的山,一年四季的风光也是十分秀美,但很多人提到去皖南自驾的时候,偏偏都忘了这个地方,可以说是安徽最为“委屈”的一个城市了。

这就是位于安徽南部的池州市。可以说是一个被忽略的皖南宝藏之地。池州历史悠久,被誉为“千载诗人地”,著名的诗人李白、杜牧、陶渊明、苏轼等都曾在池州驻足。另外,池州的文化也源远流长,有中国戏剧活化石的贵池傩戏、京剧鼻祖的青阳腔以及东至花灯。

池州知名的景点很多,九华山、牯牛降、杏花村这些地方我就不多说了。这里说说我之前写过的不少池州的小众景点,比如石台县。这里的白石村令我印象深刻,这里可以说是皖南为数不多十分原生态的村庄,环境是我见过最为安静的村庄之一。村里的千年古树和梯田都让人印象深刻。

而在白石村不远的奇峰村,则又是另一种不一样的风光。村口千年的古树,呈品字形的古村落布局,村里十分壮观的稻田,到了奇峰村,你很难想象这是一个位于半山腰的地方——在牯牛降的山上,当你在山路里开车开得晕乎乎的时候,竟然在奇峰村看到了一大块平地。

贵池的仰天堂,也是个十分美丽的地方。如果说三月花开的时候去池州旅游,我想贵池的仰天堂绝对是个不容错过的地方。这里的山路陡峭,但是汽车能够开到山顶,山顶上有个神奇的庵堂。最为关键的是,春天的仰天堂,不仅可以俯瞰池州大地的油菜花,山顶也是满满的映山红,十分迷人。

至于青阳县的黄石溪,也是个不可多得的小众之地。这里是安徽著名茶品黄石溪名茶的产地,如果说这里最美的,莫过于深秋时节,山上的红叶和茶叶形成的绝美搭配。这里让不少摄影爱好者趋之若鹜,算是又一个摄影胜地。

如果有机会去皖南旅游,别忘了池州这个地方。这里的风光同样不输黄山地区,而且游客相对徽州地区更少,是个十分值得去打卡的地方。

浙江池州在哪里

简要概况黄山市和池州市同位于皖南,都是以旅游业为主的城市。黄山市和池州市同与江西接壤,黄山市位于安徽、江西、浙江三省交界处,池州市位于安徽、江西两省交界处。

人口与教育黄山市2019年常住人口140万人,黄山有一所本科院校,一所专科院校。2020年黄山高考理科最高分703分,文科最高分641分,分别来自屯溪一中和歙县中学。池州市2019年常住人口147万人,池州有一所本科院校,两所专科院校。2020年池州高考理科最高分713分(全省第三),文科最高分637分,全部来自东至二中。

可以看到,黄山市和池州市的人口基数、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实力相差无几。黄山市=池州市

GDP与民营企业黄山市2019年GDP818亿元,人均GDP58138元,全省百强民营企业1家。池州市2019年GDP831亿元,人均GDP56425元,全省百强民营企业1家。

黄山市和池州市GDP都没突破亿元,经济总量池州略强,人均GDP黄山略强,百强民企均为一家。黄山市=池州市

交通运输黄山市位于合福高速铁路、杭黄高速铁路、皖赣铁路交汇处,交通便利,客运车次多。池州市位于宁安高速铁路、铜九铁路交汇处,交通相对便利。黄山机场2019年旅客吞吐量869861人,全国排名第114位,货邮吞吐量2002吨,全国排名第94位,飞机起落9288架,全国排名第130位。池州机场2019年旅客吞吐量524471人,全国排名第139位,货邮吞吐量934吨,全国排名第128位,飞机起落5638架,全国排名第162位。池州港为皖南地区物资集散中心之一,2019年货物吞吐量9751万吨。

铁路运输和航空运输方面黄山市略强,港口运输方面,池州市占据区位优势,黄山不具备港口运输条件。总的来说池州市>黄山市


城市建设黄山市下辖屯溪区、徽州区、黄山区三个区,市辖区面积2415平方公里,市辖区建成区面积65平方公里。池州市下辖贵池区一个区,市辖区面积2516平方公里,市辖区建成区面积85平方公里。

池州市的市辖区建成区面积面积略大于黄山市,黄山和池州以山地为主,城市沿河流冲击平原和河谷盆地建设,不适合大规模城市建设。池州市>黄山市


人文旅游

黄山市和池州市都以旅游立市,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富。黄山古称徽州,既是徽商故里,又是徽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旅游以黄山、宏村为主。池州素有“千载诗人地”之誉,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九华山所在地,旅游以九华山、石台牯牛降为主。两市相比,黄山市的旅游资源更为丰富,黄山市>池州市


综上所述,池州市的综合实力更强。黄山市位于杭州都市圈,池州位于长三角城市群,两市应该依托各自的经济圈,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携手共建美好明天。

江西池州在哪里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一千多年前,杜牧笔下牧童抬手一指,为中国人指出了春天的方向。
“杏花村”在哪儿?
这场跨越千年的春意寻踪并没有一定的答案,或许那个酒旗飘飞、烟雨迷蒙的小村落只是诗人寄托遐思的畅想,或许每个人心中都可以有一座春意盎然的杏花村。但若钻入故纸堆中,细寻杜牧的人生轨迹,从地方志的记载和遗迹中抽丝剥茧,你会发现一条线索,指向长江边上那座过分低调的小城——
安徽池州。
公元844年,秋寒刚至,受到贬谪的杜牧就这样策马入池州。沾满尘土的身心,在江南的云水中得以稍稍安顿。他挽袖疏浚江河,安抚民生,登临齐山挥毫泼墨,让这片寂寂无名的嶙峋山岩有了文心,成为后世文人竞相造访的名山。牧童那点破春意的遥遥一指因此有了锚点。



△是你向往的春天吗?
在诗意的韵脚里,摇曳着这座小城的浪漫——
陶渊明的田垄在南山下排列;李白在此泼墨十七首《秋浦歌》,将“白发三千丈”的奇思抛入粼粼波光;白居易的喟叹消散在湖面晨雾中……池州不缺少诗人,更不缺少名句。
或许你还不能在地图上准确地找到它的位置,但早已经在诗文中一次次经过这片山水。漫长的文脉,化作一缕春风,当我们的目光重返池州,也就找到了春日中最富有诗意的江南。



△一叶扁舟剪碎秋浦河的波光。



什么是池州?
她是“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的拙趣,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据说,诗句中的南山便是位于池州的大历山,陶渊明曾在这里为官,也在这里归隐。他在池州随手撒下的菊种,生长为中国人内心深处,隐居闲逸的精神图腾。于是,千年后每个悠闲生活的池州人身上,都有着诗人潇洒的背影。
她也是“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的逸思。李白与池州的山水,有着深深的羁绊,五游秋浦,三上九华,诗仙的靴底沾着这里的青苔与月光。十七首《秋浦歌》如同山溪流淌出山间,"白发三千丈"的绝唱由此而来。他的一笔一划,都深深刻进这座城市的文化年轮,至今位于市中心的谪仙亭,飞檐翘角在空中保持着天才诗人抛掷酒壶的浪漫弧线。
她更是“特特寻芳上翠微”的雅兴。南宋初年,烽烟四起的年代,岳飞曾在征战间隙,在池州的山间寻得了陶潜式的片刻闲逸。"好山好水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字里行间的流连与怅惘,不仅是贪看春光,更是对太平盛世的无声渴慕。小小的翠微亭,见证了从杜牧到岳飞的诗情,也印刻了属于池州的杏花春雨、铁马冰河……



△池州的山川形势如同一方巨砚,孕育出无数诗情。
山,塑造了池州。
池州的山形地势,就宛如天地间的一方巨砚,山脊勾勒砚台纹理,云海翻涌砚中笔墨,历代诗人以脚步为笔锋,在这片土地上留下诗性基因——
山脉和平原交替,青灰与苍翠交织,池州坐落于长江南岸的一片地理褶皱上。大别山余脉托举于北,皖南丘陵环抱于南,两列山脉隔江对峙,奔涌的长江在大地上开拓出平原与湖泊,河流交错。江山交汇的池州,成为很多南来北往者的驻足地,也成为一片诗意交汇的妙境。






△山河环抱的池州。
群山,为池州凝固下诗情,也酝酿了一年一度的春意。
被誉为“东南第一山”、“佛教四大名山”的九华山,是历来文人墨客造访的名胜,也是今天四面八方游客来到池州的最重要理由。春日的九华山,云海翻滚禅意,竹海升腾起晨雾,古刹宝殿的时隐时现。沿着古道拾级而上,枝头新绽的嫩芽提醒访客季节。



△作为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九华山上有古刹九十九座,处处清幽,处处有景。(摄影/储成胜
九华山著名的高山杜鹃种类繁多,包含映山红(红色)、紫杜鹃(紫色)、粉色杜鹃等,还有猴头杜鹃等独特品种。它们分布在山谷、栈道旁和悬崖上,大片的花海将这里装点为“天街花市”。从初春到深春,从山脚到山巅,杜鹃次第开放,好运的人们能看到姹紫嫣红在山间枝头跃动。



△高山杜鹃在山巅绽放。
近年,随着户外运动兴起,“野味”十足的牯牛降,也成为了池州登山客的打卡地。素有“第二黄山”之称的牯牛降,横跨石台县和祁门县,这里也是池州与古徽州的交界地带。黄山山脉向西延伸,在这里盘卧成一头“牯牛”。最高海拔超过一千七百米,险峻的山形保留下一片原始森林,为第三纪以前的古老植物编织一片家园。



△春日的牯牛降,富有清新的野趣。
春日的牯牛降,山顶残雪消融成溪涧律动,崖壁间的冰川遗迹近乎永恒,新生的黄山松又从石缝中探出头来。社交平台上,许多游客提出了一个相似的疑问:站在黄山山巅,向西北眺望,一座在云雾中隐现的山峰是哪里?“那是牯牛降!”池州人在评论区热心地回答,还有人分享站在牯牛降山巅远望黄山的照片。
就这样,池州的山川,不仅在过去孕育了无数诗词文章,如今依然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人们,远眺、仰视、攀登,吟诵词章,抚今追昔。



池州不仅是座山城,也是一座水城。山中的春色静美,而流水浸润的诗意则多了几分灵动与柔婉,也照见池州特有的悠然安适——



△水如一匹练,此地即平天。
面对静谧如镜的平天湖,李白写“水如一匹练,此地即平天”;
凝望山溪跳跃,苏轼写“大江南兮九华西,泛秋浦兮乱清溪”;
“池水变绿色,池芳动清辉”,白居易在一方小小的池塘中,找到生活的恬静;
“不堪游子登临意,长带秋江雁影旋”,汤显祖则在池州眺望长江,思念故乡;



△升金湖,有“中国鹤湖”之美誉。
远眺历史更深处的南朝,昭明太子在秋浦河畔编纂《昭明文选》,竹帛沙沙,与水流同频,古老的文脉如此发端。
或许这就是池州山水的魔力,在纷乱喧嚣的人世间隔离出一方静谧柔美的小天地,让人忘却一切烦忧。但池州偏偏又并不封闭,一切的原因,都是那条浩荡而过的长江。从高空俯瞰,万里长江穿过江汉平原,冲过山区的包夹,由西南向东北流淌,在“吴头楚尾”之地,赋予了池州平坦与通达。





△长江赋予了池州平坦与通达。

很多池州人,对江上的轮船汽笛并不陌生。从明代开始,秋浦河和长江汇流的池州港,就是进入皖南山区各地的必经节点。东南群山的青翠、中原驿道的风尘、江南园林的灵秀,于此交融。贵池的老池口码头,还留有曾经的热闹记忆:来自深山的木材,顺河流漂而来,上游下游的商船、客船也停泊在这里,人声鼎沸,四通八达。
直到今天,江水依然催动着池州蓬勃向前。2023年,轰鸣的货轮满载1.43亿吨吞吐量,池州第一次超过老大哥芜湖港,成为安徽第一港口。去年,池州经济增速连续多个季度保持全省前列,“奔池”悄然成为本地人口中的热词,这是一座小城奔竞前行的写照。



△广阔的江面上千舟竞发。
“襟江带湖,上引荆巴,下控吴越”,南北交融,控扼东西,道尽了这座江城的地理玄机,流水的通达也让池州融汇各种地域文化——
傩戏面具上的彩漆,或许混合着来自三峡武陵山区的朱砂;饭桌上的小刀面,与上游的武汉和产麦子的皖北均有渊源;作为传统民居代表的池州江岸吊脚楼,一檐一柱,既透着荆楚的飞扬,又借了徽州的婉约。
那些被江水反复摩挲的卵石知道,池州的诗意从不只凝滞于山峦,而在随着流水永恒波动——正如身处热络的经济发展之中,池州人总是记得悠然生活。



△在池州,人们从来不会忘记生活。



当九华的云雾浸染市井炊烟,秋浦的碧波倒映万家灯火,山水诗卷便悄然翻至人间烟火那一页。



△热腾腾的陵阳锅子里升腾着生活的烟火气。
名声在外的臭鳜鱼究竟滋味如何?池州人会默默地把菜端上桌,用独有的风味做出回答。
江涛拍打灶台,鳜鱼的腥气被人们酿成醇香,飘散千年。作为“臭鳜鱼重镇”,青阳县也把这道菜称为 “桶鲜鱼”或“腌鲜鱼”。相传,这种保存鱼鲜的方式最早可以追溯到南宋。渔民以木桶装鱼,层层撒盐,船只在江上飘荡数月,鱼肉在时间和湿热的催化下,悄然变化,发酵产生的蛋白酶重构鱼肉的肌理,直到鱼刺与鱼肉分离,肉质呈蒜瓣状,鲜香异常。



△臭鳜鱼,也叫“桶鲜鱼”。
与长江上遥远的邻居武汉相似,池州也是一座江湖城,江鲜河鲜丰富了本地人的食谱。江山交织,让这里兼具荆楚的勇猛精进和皖南的明秀清雅。除了水产的鲜美,池州人也找到了醇厚的山川韵味。
秋浦河的流水泡发豆子,再由石磨研磨成雪浪,点卤过后,压入木模,成就池州人最爱的豆腐香。葛公镇的葛公豆腐更是以“白、嫩、鲜、香”的品质闻名。



△葛公豆腐鲜香淡雅,是在外游子最思念的味道。
豆腐长久保存,也可以封存风味。在池州人的木桶和陶缸里,毛豆腐总是与臭鳜鱼比邻而居,它的味道,也能勾起徽州人的乡情,通过发酵,豆腐表面生长出一 层白色茸毛,口感由此更加嫩滑,味道也更加浓郁。
东至县的东至米饺,也被称为“蒸米粑”或“籼米粑”,它是本地人早餐时最常见的食物,也是一种以米粉做饺子皮的特色美食:米皮包裹豆角、雪菜、萝卜、粉丝、韭菜等蔬菜,搭配猪肉或虾米等食材,在蒸笼里胀成半月形,江水和山野的春意随着锅气一同升腾。



△米饺的皮薄且软,馅料里有满满的汁水。
除了美食,池州人也习惯在茶篓里收拢天地灵气。“祁红”的风味并不简单,一百多年前,随着红茶外销的浪潮,在秋浦河雾霭中氤氲出似花似果似蜜的祁门香;霄坑绿茶藏在山中的霄坑村,每片茶叶都吸附着山岩的精魄,色泽翠绿,香气绵长,汤色清亮;最风雅的名字当属雾里青,茶树生长在高山云雾之中,茶园常年被云雾笼罩,茶叶也因此得名。
山水风物的灵魂,总归是人。伴着山水、美食、名茶,池州人轻轻一舞,就在中国文化的图卷上留下浓墨重彩。
发源于池州的唱腔,藏着中国戏曲的密码。嘉靖年间,中国四大声腔之一的弋阳腔流入池州青阳县,在当地的民歌小调、戏曲与九华山的佛俗说唱中脱胎换骨,创造出“一唱众和”的青阳腔,最终直接或间接影响了徽剧、黄梅戏、京剧的形成和发展。



△青阳腔不仅影响了许多戏曲的声腔,对中国戏曲艺术走向平民化、世俗化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火光在月色下闪动,鞭炮一次次窜向夜空,确也气势夺人。在村民们心间,小小的舞台只点了一下由头,全部祭仪铺展得很大。他们在祭天地、日月、山川、祖宗,空间限度和时间限度都极其广阔,祠堂的围墙形同虚设。”
1987年,作家余秋雨在初春来到贵池山区,探访这里保留的傩事,留下这样的记录。一晃近四十年过去,今天池州傩事仍盛,它是上古祭祀的遗存,是戏剧的先祖,更是代代相传的文化基因。



△傩戏“高跷马”,表演者挥舞刀枪令旗作征战之势,十分威武。
时光流动到此刻,又一个春天到来,当江风穿堂而过,当茶汤在杯中氤氲,池州人习惯了在古老和诗意、奋进与悠闲中,度过朝朝暮暮。鱼鲜、茶香、傩舞、诗文,发生微妙的反应,造就独属池州的陈酿,将大江的豪迈、山岳的沉静包揽其中。这座城慷慨地向世界展示它的平实,却把所有美好,折叠进日常。
习惯了低调的池州,就像那些藏在书页里的诗词、像山山水水捧出的美好物产、像黄山顶上的惊喜眺望,在千百次的经过后,池州总会以一种特别的方式惊艳我们。



△到池州,踏春去。

湖北池州在哪里

提到安徽,很多人会想到合肥的科技、黄山的风景、芜湖的经济,但也有一些城市似乎总是“默默无闻”,甚至被称为“最没有存在感”的城市。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安徽这座“低调”的城市——池州

1. 池州在哪?很多人不知道

池州位于安徽省西南部,北临长江,南接黄山,地理位置其实相当优越。但即便如此,很多人对池州的具体位置仍然模糊不清。甚至在安徽省内,池州的知名度也远不及合肥、芜湖、黄山等城市。

冷知识:池州是安徽省面积最小的地级市,总面积仅为8271.7平方公里(数据来源:安徽省统计局,2023年)。

2. 经济总量常年“垫底”

池州的经济总量在安徽省内常年处于较低水平。2022年,池州市GDP为1100亿元,在全省16个地级市中排名倒数第三(数据来源:安徽省统计局)。相比合肥、芜湖等经济强市,池州的经济规模显得微不足道。

冷知识:尽管经济总量不高,但池州的人均GDP却并不低,2022年达到6.8万元,高于省内部分城市(数据来源:安徽省统计局)。

3. 旅游资源丰富,却“藏在深闺”

池州其实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比如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九华山,以及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牯牛降。九华山每年吸引大量游客,但很多人只知道九华山,却不知道它属于池州。

冷知识:池州的森林覆盖率高达60%,是安徽省生态环境最好的城市之一(数据来源:安徽省生态环境厅,2023年)。

4. 文化底蕴深厚,但少为人知

池州是中国古代文学巨匠杜牧的故乡,也是中国戏剧“活化石”青阳腔的发源地。然而,这些文化标签并没有为池州带来足够的知名度。

冷知识:池州的杏花村因杜牧的诗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而闻名,但很多人并不知道杏花村位于池州。

5. 交通便利,但“过而不留”

池州的交通其实相当便利,拥有长江黄金水道、合福高铁、沪渝高速等多条重要交通线路。然而,很多游客只是将池州作为前往黄山或九华山的“中转站”,很少在这里停留。

冷知识:池州九华山机场是安徽省内重要的支线机场,但年旅客吞吐量仅为50万人次左右(数据来源:中国民航局,2023年)。

结语

池州,这座“低调”的城市,虽然存在感不强,但却有着独特的魅力。无论是丰富的旅游资源,还是深厚的文化底蕴,池州都值得被更多人了解和关注。希望未来的池州能够找到自己的发展之路,走出“默默无闻”的困境。

#安徽##池州#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安徽池州在哪里,江苏池州在哪里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