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政策实施后,生活垃圾必须定时定点投放,上海垃圾分类政策

法律普法百科 编辑:郑志振

垃圾分类政策实施后,生活垃圾必须定时定点投放,上海垃圾分类政策

大家好,由投稿人郑志振来为大家解答垃圾分类政策实施后,生活垃圾必须定时定点投放,上海垃圾分类政策这个热门资讯。垃圾分类政策实施后,生活垃圾必须定时定点投放,上海垃圾分类政策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垃圾分类政策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张楠 王天淇

本报记者张楠王天淇

再有5个月,修订后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下称《条例》)将正式实施。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既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形成强大的合力。目前,全市上下正积极开展《条例》的宣传和相关的配套准备工作。

针对“教罚并举”、新版“限塑令”、一次性用品、垃圾混装混运等社会关注的问题,记者昨天采访了市人大常委会城建环保办主任郝志兰和市城管委固废处副处长马建骥,请他们就社会关注的十大热点问题进行了详细解读。

热点①分类义务

个人违规投放多教育慎处罚

其实,早在2011年,本市就制订了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但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适应的情况。郝志兰解释说,比如,对垃圾源头减量和个人参与垃圾分类缺乏强制性约束,对混装混运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也不够,市民知晓率和分类参与度不高,因此亟须修订。

《条例》修订有哪些特色亮点?郝志兰介绍说,在完善减量措施方面,对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提出了带头开展垃圾减量和垃圾分类的要求。在强化分类投放方面,对个人生活垃圾分类由倡导性上升为义务性条款,不过,《条例》也特别规定,个人违规投放应当多宣传教育,慎用处罚和信用惩戒等。在加强社会共治方面,规定生活垃圾管理工作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明确街道办事处和乡镇政府应当将生活垃圾管理纳入基层社会治理工作。

居民个人应当如何进行垃圾分类?郝志兰表示,《条例》中很多规定讲究“因地制宜”。比如,并没有对垃圾定时定点投放进行全市统一的强制性规定,各区政府可以采取设立固定桶站、定时定点收运等多种方式开展垃圾分类工作。此外,也并没有强制要求垃圾在投放时必须“破袋”。

热点②快递包装

可重复利用环保包装替代一次性包装

每年“双11”,快递爆仓的同时,数不清的快递包装袋、包装箱、包装盒仅使用了一次,便被当作垃圾丢弃。海量的快递垃圾,消耗了大量资源。

为此,修订后的《条例》规定,快递应当使用电子运单和可降解、可重复利用的环保包装材料,减少包装材料的过度使用和包装性废物的产生。本市鼓励快递采取措施回收快递包装材料。

马建骥提出,邮政管理部门已对绿色包装材料出台了具体的标准,今后,将用绿色包装逐渐替代现有的一次性包装。快递员将快递送达,等用户将包装拆除后,可以再当场对快递包装进行回收。

热点③一次性用品

将制订一次性用品详细目录

修订后的《条例》规定,餐饮经营者、餐饮配送服务提供者和旅馆经营单位不得主动向消费者提供一次性筷子、叉子、勺子、洗漱用品等,并应当设置醒目提示标识。一旦违规,将由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责令立即改正,处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再次违反规定的,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马建骥表示,在《条例》修订的过程中,曾向餐饮协会、餐饮企业、外卖企业、宾馆经营单位征求过意见。有外卖企业提出,如果不能使用一次性的包装餐盒,很难为顾客进行送餐。所以在此次修订后的《条例》中,只提出不得主动提供一次性筷子、叉子、勺子,而没有对一次性餐盒进行限制。

明年5月之前,市城管委将会同市场监管部门、商务部门、文化旅游部门一起,制定一次性用品的详细目录,并出台相关配套的工作方案。

所谓“不主动”提供,并不等于完全不提供。马建骥说,比如,餐馆和外卖在顾客点餐时,要增设“是否需要一次性餐具”的选项,让顾客在点餐前自行选择。宾馆则不得主动在客房中摆放一次性洗漱用品,但是客人如果需要的话,可以向餐馆、宾馆的前台索取。无论是餐馆还是宾馆,都要在醒目的位置张贴出不主动提供一次性用品的标识和提示。

《条例》修订的过程中,曾提出过“一次性用品不得免费提供”,而要“单独计价收费”的说法。对此,马建骥表示,最终形成的《条例》中,已将“单独计价收费”删除。是否收费,餐馆、外卖、宾馆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自行确定。

热点④混装混运

“混装混运”罚金提至最高10万元

如何杜绝“混装混运”?在《条例》修订的过程中,曾提出过垃圾“不分类、不收运”的倒逼机制。马建骥表示,而在最终表决通过的《条例》中,虽然明确规定垃圾“不得混装混运”,却删去了“不分类、不收运”的说法,而变成了“要求其改正”,拒不改正的则向城管执法部门报告。

马建骥解释说,虽然没有对“混装混运”拒收提出规定,但此次修订后的《条例》,特别提高了垃圾“混装混运”的处罚金额,由“处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提高为“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

在垃圾收运过程中,无论是环卫集团的清运人员、垃圾楼的工作人员还是市民,只要发现垃圾收集、运输单位在清运过程中存在混装混运的现象,都可以向城管执法部门举报。

而且,本市分类收集的方法还首推“桶换桶”或“桶车对接”的方式,“以后不光是厨余垃圾,其他垃圾也要实现‘桶换桶’,也就是用空桶直接替换掉已经扔满了的垃圾桶,这样省去倾倒的步骤,既可以防止混装混运,也可以避免出现二次污染。”马建骥说。

热点⑤超薄塑料袋

禁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塑料袋

修订后的《条例》明确规定,禁止在本市生产、销售超薄塑料袋。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不得使用超薄塑料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袋。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使用超薄塑料袋的,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责令立即改正,处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再次违反规定的,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对此,马建骥解释说,《条例》中所述的超薄塑料袋,指的是单层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袋。现在很多商场和超市所使用的收费塑料购物袋,以及蔬菜水果区提供的成卷保鲜袋,其实都已经是合规的了。《条例》正式实施后,将主要由市场监管部门负责对超薄塑料袋进行监管,加大检查力度,违规的将进行处罚。鼓励市民出行购物时,自行携带环保购物纸袋、布袋等可重复利用的产品。

热点⑥教罚并举

当垃圾分类指导员或可抵处罚

垃圾没好好分类,到底要怎么罚?按照新规,个人不按规定进行垃圾分类且屡教不改,将处5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不过,自愿参加生活垃圾分类等社区服务活动的,则可以不予处罚。

参加哪类社区服务活动可以免于受罚?参与活动的时长有无限制?对此,马建骥解释说,如何对处罚进行认定,以及社区服务活动的具体流程,下一步都需要会同城管执法部门一起沟通研究,进一步制订具体的实施细则和相关的执法保障方案。比如,执法部门做出处罚决定了,被处罚的个人可以先拿着处罚通知单去街道“报到”,由街道指定某一个社区,让受罚人去当一天垃圾分类指导员。服务完后,再回到街道“打卡销账”,这样才能算是将这次处罚消除。

热点⑦垃圾桶

垃圾分类标识向新国标统一

修订后的《条例》明确规定,未来对于垃圾桶的设置,要区分单位办公或者生产经营场所、住宅小区和自然村、其他公共场所三类区域。其中住宅小区和自然村,要成组设置厨余垃圾、其他垃圾收集容器,并至少在一处垃圾交投点设置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收集容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单位的办公或生产经营场所应当根据需要设置四类收集容器;其他公共场所可根据需要设置可回收物、其他垃圾两类收集容器。

马建骥表示,未来对北京市各区域垃圾桶的材质和容量不会做统一要求,但接下来,各区域新配置的垃圾分类收集容器的标识要一律按照新国标印制,目前正在使用中的垃圾分类收集容器,将在旧标识上粘贴覆盖新标识图案后继续使用,等到了使用期限再进行更新,避免浪费。预计到明年5月1日前,陆续完成贴标覆盖工作。

针对居住小区里的垃圾分类收集容器,要求厨余垃圾桶和其他垃圾桶必须成组设置,但数量上可以根据各小区的楼层数、人口数、垃圾产生量自行调控,马建骥说,不管怎么调配,厨余垃圾桶和其他垃圾桶是必须要配的,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的收集点每个小区至少分别设置一处,可回收物收集点可以是垃圾桶的形式,也可以是集中的暂存收集点。

街头路边的果皮箱,未来要设置为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两种。为了满足行人投放果皮等厨余垃圾的需求,可以在厨余垃圾产生量较大的区域,增设厨余垃圾桶,比如大型活动现场周边、簋街等大型餐饮商业场所的路边等。

热点⑧管理责任人

物业是小区生活垃圾分类责任人

在修订后的《条例》中,提出了“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的概念,而同时,还提出要“在居住区设立生活垃圾减量分类指导员”。管理责任人和平时大家熟悉的分类指导员有何区别?

马建骥表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其实并不是单独个人的概念,而是承担垃圾分类责任的主体。比如,对于住宅小区、胡同、街巷来说,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可能就是物业;对于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来说,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就是单位;而对于城市道路、公路及其人行过街桥、人行地下过街通道来说,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就是负责清扫保洁的单位。

而生活垃圾减量分类指导员则主要是各区或是各街道招募的志愿者,平时负责宣传生活垃圾分类知识,指导居民正确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比如,一些热心公益、环保事业的志愿者,或是楼门长等都可以加入生活垃圾减量分类指导员的队伍。政府将为生活垃圾减量分类指导员发放一定的服务奖励补贴。

热点⑨垃圾处理器

有条件的小区家庭可试点安装

修订后的《条例》规定,有条件的居住区、家庭可以安装符合标准的厨余垃圾处理器。对此,马建骥表示,目前,本市已经有部分小区内,试点安装了厨余垃圾处理机。只不过,安装这种大型机器,需要有初期投入和后期的运行维护成本,特别是受安装场地限制,只能在有条件的小区逐步推广安装使用。也有个别家庭试点在厨房洗碗池下安装了厨余垃圾粉碎机,将粉碎后的厨余垃圾直接排入下水道中。今后可以和住建部门沟通,考虑是否能将厨余垃圾粉碎处理机作为建筑物的附属配置之一,让部分有条件的小区试点安装。

热点⑩配套措施

“一大四小”配套办法本月出台

本市将有哪些举措来确保《条例》尽快落地?

据介绍,今年年底前,“一大四小”配套办法将紧随《条例》陆续出台。其中,“一大”指的是,将围绕《条例》的修订,制订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行动方案;“四小”指的是,同步编制北京市党政机关社会单位垃圾分类实施办法、北京市居住小区垃圾分类实施办法、北京市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处理实施办法和北京市生活垃圾减量实施办法这四个暂行办法。

下一步,本市将入户“面对面”向居民和单位宣传垃圾分类知识,对入户率还将进行考核。同时,将制订面向居民和社会单位的垃圾分类指导手册。到2020年底,各学校垃圾分类知识普及率要达到100%,市民的垃圾分类知晓率、参与率、正确投放率要不断提升。

基层党组织要广泛发动辖区内的居民、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共同参与垃圾分类,党员干部要带头进行垃圾分类。生活垃圾源头总量控制计划、净菜上市办法、再生资源回收管理规范、分类收集容器设置规范等法规配套文件,应当在法规实施起一年内出台。市人大常委会也将于明年开展专项监督,利用市、区、乡镇三级人大代表联系机制,广泛发动代表和群众参与进来,开展全域覆盖的监督检查,推动法规落地实施,使垃圾分类成为社会广泛参与的新风尚。

责编:李青云

垃圾分类政策实施后,居民住宅楼楼道

自我国全面推行垃圾分类政策以来,时间的指针悄然走到 2025 年。这一旨在改善环境、提升资源利用率的政策,如今已在全国范围内引发了一系列深刻变革。那么,历经数年推进,2025 年我国垃圾分类政策执行得究竟怎样?又给社会带来了哪些显著变化?未来,我们又该如何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呢?

一、2025:垃圾分类推进成果显著(一)覆盖率大幅提升,接近全面覆盖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明确提出,到 2025 年底前基本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目前,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已基本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居民小区覆盖率接近 100%。以北京为例,这座先行城市计划在 2025 年完善 1000 个居住小区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通过科学布局回收站点,让居民投放可回收物更加便捷。同时,北京还新增日均 1200 吨的生化处理能力,进一步强化了厨余垃圾等的末端处理能力,有效应对垃圾处理压力。

(二)政策体系日趋完善,执行力度增强

国家层面凭借《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等法规,有力推动垃圾分类工作开展,进一步强化了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和处理的全链条管理。在地方,北京、上海等城市已出台细化条例,全面涵盖分类投放、运输、处理的全链条监管。不仅如此,不少地方还通过 “以奖代补” 等激励政策,积极推动物业切实落实垃圾分类责任。据统计,已有北京、上海等 13 个省市出台省级管理条例,297 个地级市制定了配套政策,形成了 “国家 - 地方” 联动的严密法规体系,大大提升了垃圾分类政策的执行力度。

(三)技术应用广泛,处理能力升级

在垃圾分类的实践中,智能化与自动化技术大显身手。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垃圾分类识别与分拣环节。比如,一些智能垃圾桶配备了先进的识别系统,能够自动识别垃圾种类,提醒居民正确投放,大大提升了分类的准确性和效率。在垃圾处理方面,焚烧技术不断优化,2023 年焚烧处理能力占比已达 75.3%,预计到 2025 年资源化利用率将提升至 60%。此外,等离子体、微波等新型处理技术也逐步开展试点,推动垃圾处理朝着无害化与资源化并重的方向发展。

二、垃圾分类带来的深刻变化(一)环境质量改善,污染减少

垃圾分类政策的实施,对环境质量的改善效果显著。通过将有害垃圾单独分类收集,有效减少了有害物质对土壤、地下水和空气的污染。同时,分类后的垃圾能够得到更科学、有效的处理和回收,降低了垃圾焚烧和填埋对环境的不良影响。例如,厨余垃圾经生化处理后可转化为有机肥料,用于农业生产,既减少了垃圾填埋量,又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促进了生态平衡。

(二)资源回收利用,经济与环保双赢

垃圾分类使得可回收物得到更充分的回收利用。废纸、塑料、金属等可回收物经过回收加工,重新进入生产环节,成为新产品的原材料,减少了对新资源的开采和消耗。这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还推动了环保产业的发展。以废旧塑料回收为例,经过加工处理后,可制成各种塑料制品,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同时也为相关企业带来了新的经济效益,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

(三)居民环保意识提升,社会风气转变

随着垃圾分类工作的持续推进,居民的环保意识得到极大提升。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垃圾分类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主动参与到垃圾分类行动中来。社区通过举办各种宣传教育活动,如垃圾分类知识讲座、趣味游戏等,增强了居民的参与感和认同感。许多居民从最初的不理解、不适应,逐渐转变为自觉分类投放垃圾,形成了良好的社会风气。

三、进一步改善的方向与措施(一)缩小区域差距,加强农村地区推进

尽管我国在垃圾分类工作上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存在。东部地区垃圾分类设施较为完善,而中西部地区仍需加大投入。农村地区的分类覆盖率仅为城市水平的 30%-50%,是垃圾分类工作的薄弱环节。未来,应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建设更多适合农村特点的垃圾分类设施,如小型垃圾转运站、堆肥设施等。同时,加强对农村居民的宣传教育,采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普及垃圾分类知识,提高农村地区的垃圾分类水平。

(二)优化回收、运输、处理衔接,提升产业化水平

目前,垃圾分类的回收、运输、处理环节之间的衔接还不够顺畅,影响了工作效率和资源利用效果。应加强各环节之间的协同配合,建立高效的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垃圾从产生源头到最终处理的全过程监管。推动垃圾分类产业化发展,形成规模效应,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入。鼓励企业开展垃圾分类相关业务,如垃圾回收利用、环保设备制造等,通过政策扶持和税收优惠等措施,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企业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

(三)建立市场化定价机制,降低补贴依赖

目前,垃圾分类行业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政府补贴,这给财政带来了一定压力。未来,应建立市场化定价机制,如根据垃圾产生量、处理难度等因素合理确定垃圾处理费,让垃圾处理企业能够通过市场化运营实现自我造血。同时,完善垃圾分类回收体系的价格机制,提高可回收物的回收价格,鼓励居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和资源回收,促进垃圾分类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2025 年,我国垃圾分类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已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给环境、资源利用和社会意识等方面带来了诸多积极变化。但我们也应看到,在区域发展、环节衔接和行业可持续性等方面仍存在改进空间。通过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不断完善垃圾分类政策,我们有理由相信,垃圾分类将在改善环境、推动资源循环利用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更大力量。大家对垃圾分类政策的进一步完善有什么好的建议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

我国垃圾分类政策

各地垃圾分类标准不同怎么办?统一标准来了!

11月15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了新版《生活垃圾分类标志》国标(GB/T 19095-2019),替代了2018年版的旧国标。新版国标定义了包括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4个大类,还有11个小类也作了详细定义。

46城分类标准不尽相同

据了解,今年6月份,住建部公布了率先实行强制垃圾分类的46个城市名单。其中,45个城市将生活垃圾分成了4类,只有广元市将生活垃圾分成3类,即可回收、不可回收及有害垃圾。不过,搜索网络新闻,广元市部分区已经施行了四分法。

在46个城市中,最受欢迎的并非此次新国标定义的“厨余垃圾”,而是“易腐垃圾”。

46城分类标准

13个城市分“餐厨”:广州、呼和浩特、济南、泰安、青岛、成都、沈阳、南昌、银川、乌鲁木齐、日喀则、拉萨、太原;

12个城市分“厨余”:北京、深圳、宁波、合肥、厦门、宜春、郑州、西安、西宁、哈尔滨、南京、咸阳;

16个城市分“易腐”:天津、重庆、大连、长春、苏州、铜陵、福州、长沙、南宁、海口、德阳、贵阳、昆明、兰州、杭州、石家庄;

4个城市分“湿垃圾”:上海、邯郸、武汉、宜昌

1个采用“三分法”:广元

针对部分试点地区的差异,例如厨余垃圾、餐厨垃圾或者“湿垃圾”,在新国标中,都统一为厨余垃圾。

厨余垃圾从小类变为大类

对比新旧版本的内容,餐厨垃圾、厨余垃圾有了新的定义,从属关系发生了变化。在2018年版本标准中,厨余垃圾只是餐厨垃圾下的一个小类,而在新版国标中餐厨垃圾则成了厨余垃圾下的一个小类。

按照新版标准的定义,厨余垃圾作为一个大类,包含了有机易腐性垃圾的所有种类。

而广州本地对于有机易腐性垃圾的所有种类的统称系餐厨垃圾。有机易腐性垃圾之所以有不同的种类,主要考虑到垃圾的来源不同,例如家庭产生的有机易腐性垃圾和餐饮店铺产生的有机易腐性垃圾称呼不同。

新版国标不具强制性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该份标准的标准号为“GB/T”开头,即推荐性国家标准,“T”表示“推荐”。

强制性国标的标准号以“GB”开头,不带“T”。

居民声音比双十一算优惠还烧脑

新版《生活垃圾分类标志》国标公布后,街坊怎么说?

一位家住海珠区、常出差的白领王女士就因现场想将这些名词弄清楚却愈加混乱。“按照新标准,我在家里吃剩下的饭菜是家庭厨余垃圾,到饭馆里吃剩下的是餐厨垃圾,到菜市场买菜掉地上的是其他厨余垃圾,而我家楼下的垃圾桶上写的是餐厨垃圾。各个地方不同,时间前后也不同。去到了外地还不一定是广州这样。”王女士直呼,“这好像比双十一算优惠还难点哦。”

而家住荔湾的陈阿伯就“懒得”去计较到底叫什么,“怎么分类还没弄清楚,哪里管得了叫什么?剩饭剩菜扔绿色桶就对了嘛。”

专家声音认准“有机易腐” 无需执着叫法不同

厨余垃圾、餐厨垃圾、“湿垃圾”,为何会有这么多的说法?

广州市城市矿产协会秘书长李志红表示,一般来讲餐饮垃圾和厨余垃圾统称为餐厨垃圾。餐饮垃圾来自餐馆,严格意义上来讲是一种工业垃圾。厨余垃圾来自居民生活。餐厨垃圾分类的原则是“有机易腐”。

就新旧版国标中的一些变化,李志红认为,相比较“餐厨垃圾”,“厨余垃圾”的叫法更加贴近居民生活场景。

李志红提醒,虽然称呼有所不同,事实上大家只要记住有机易腐性垃圾这一性质即可。

日本垃圾分类政策

为进一步深化辖区居民生活垃圾分类理念,增强辖区居民的环保意识,推动垃圾分类工作落到实处。4月27日,阿吉拉沁社区开展“垃圾分类 人人参与”入户宣传行动。

活动中,工作人员向居民介绍垃圾分类的相关政策、知识以及如何快速地科学分类。对较容易混淆的垃圾进行详细讲解。让居民了解到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和分类方法。同时,工作人员耐心解答居民提出的日常垃圾分类难题,同时倡导居民积极参与到垃圾分类中来,从自身做起,坚持做好垃圾分类,把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带进家庭,形成以点带面,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

本次入户宣传行动,提高了辖区居民垃圾分类意识,进一步提升生活垃圾分类知识的普及率。让绿色生活理念在居民心中生根发芽,营造更加整洁、美好的社区环境。

编辑:赵家乐 责编:张佳兴 审核:麻昕艳(环河街办事处阿吉拉沁社区)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垃圾分类政策实施后,生活垃圾必须定时定点投放,上海垃圾分类政策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