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用地面积和占地面积的区别,建设用地面积和总建筑面积区别
大家好,由投稿人华锦来为大家解答建设用地面积和占地面积的区别,建设用地面积和总建筑面积区别这个热门资讯。建设用地面积和占地面积的区别,建设用地面积和总建筑面积区别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建设用地面积是什么意思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中的建设用地指标整理是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关键环节,其核心目标是通过盘活存量、优化布局、提升效率,破解土地资源供需矛盾。以下是建设用地指标整理的主要内容和要点,结合政策要求与实践案例总结如下:
一、存量用地腾挪与低效用地盘活
1、处置批而未供、闲置土地
通过清理长期未利用的建设用地,释放存量空间。例如,广东省2023年累计处置批而未供土地47.21万亩、闲置土地4.6万亩,腾出指标用于重点项目落地。
2、推进“三旧”改造与增减挂钩
以旧村庄、旧厂房、旧城镇改造为重点,结合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拆旧复垦腾退建设用地。如梅县区通过拆旧复垦腾退建设用地1479亩,并计划至2025年完成1万亩拆旧复垦。
3、村企合作开发低效用地
探索村集体与企业合作模式,整合零散建设用地。例如,大亚湾区通过“樟浦模式”整合49公顷留用地,由企业代建厂房并整体租赁,提升村集体年收益至6000万元。
二、优化空间布局与产业集聚
1、调整城镇开发边界
通过优化国土空间规划,调整建设用地布局。大亚湾区通过腾退低效用地,保障千亿级产业园和科创走廊用地需求,形成连片产业空间。
2、促进村庄集中与品质提升
推动空心村整治和村庄集中安置。例如,汕尾市通过联村并建、整治提升等方式,优化农村生产生活空间,保障人口和产业集聚。
3、产业用地整备与导入
以存量土地整备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大亚湾通过盘活旧厂和旧村土地,导入先进制造业项目,形成“优空间+腾空间”的产业升级路径。
三、政策工具与机制创新
1、运用增减挂钩与占补平衡
通过跨区域指标调剂,实现耕地占补平衡与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广东省每年通过增减挂钩腾挪约10万亩用地指标,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
2、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
探索农村集体土地入市流转,激活土地要素价值。佛山南海、顺德等地推出“房券”“地券”等政策工具,促进土地市场化配置。
3、创新资金保障机制
结合政策性银行融资、专项债券等渠道筹措资金。例如,梅县区统筹国开行、农发行等融资支持,保障项目落地实施。
四、严守政策底线与生态协同
1、落实“三区三线”管控要求
确保建设用地面积不增加、耕地数量不减少、生态保护红线不突破。自然资源部明确要求不得以整治名义进行“空间大挪移”,需维护规划严肃性。
2、生态修复与用地整理协同
在建设用地整理中同步推进生态修复。如大亚湾实施淡澳河流域生态修复,打造“生态修复+产业融合”的文商旅集聚区。
3、尊重农民权益与意愿
强调共建共治共享,避免强制腾退。河南省试点要求以“群众满意”为导向,因地制宜探索整治模式。
五、典型案例与实施成效
1、广东省大亚湾区
通过42项整治项目腾挪建设用地238公顷,支撑千亿级产业园建设,实现耕地集中与产业升级。
2、河南省民权县
国家级试点整合12个村庄,新增耕地1750亩,节余建设用地指标1460亩,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村。
3、梅县区“深圳小镇”
通过拆旧复垦腾退土地8000余亩,建设安居工程与产业配套,实现资源高效利用。
六、总结
建设用地指标整理的核心在于“存量盘活、结构优化、政策协同”,需结合地方实际创新模式,严守耕地保护和生态底线,同时通过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释放发展动能。各地实践表明,这一过程需要统筹规划、多方协作,并注重农民利益保障与产业长效发展。
来源:媒体新闻等
建设用地面积怎么算
一、人均村庄建设用地控制定义与计算村庄建设用地包括农村宅基地、社区服务设施、内部道路及产业用地等集体建设用地。人均村庄建设用地面积按“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总面积 ÷ 常住人口”计算。规划控制标准现状面积 ≤ 100㎡/人:规划允许人均面积不超过100㎡,调整幅度不低于现状值(即不新增用地)。现状面积 100~150㎡/人:规划允许调整至100~140㎡/人,调整幅度为减少25~0㎡。现状面积 150~200㎡/人:规划允许调整至150~190㎡/人,调整幅度为减少50~10㎡。现状面积 > 200㎡/人:规划需压缩至不超过200㎡/人,调整幅度至少减少20㎡。特殊情况: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山区及人口稀少村庄,经论证后人均用地可放宽至300㎡/人以内。存量优先原则
保留村庄的人居环境整治应优先利用存量建设用地,避免新增用地占用耕地。二、建设用地结构比例
村庄建设用地由四类用地构成,比例要求如下:
农村宅基地:占比50%~70%,指村民住宅及附属设施用地。社区服务设施用地:占比5%~12%,包括村委会、卫生室、文化活动场所等公共服务设施。村庄内部道路用地:占比10%~15%,含干路、支路及巷路,宽度按等级控制(干路6~12m,支路5~7m,巷路3~4m)。村庄产业用地:占比不超过35%,包括工业、商业、仓储等集体经营性用地。注:产业用地不得挤占生活空间,鼓励复合利用(如农旅结合、仓储与加工混合)。
三、农村新型社区建设用地标准平原地区:人均建设用地不超过100㎡/人。山地丘陵地区:人均建设用地不超过80㎡/人。特殊区域:盐碱地、荒滩地等条件受限区域,经批准后人均用地可放宽至160㎡/人(上限)。四、实施要求刚性约束:整体改造村庄须严格按现状调整规划,禁止突破上限;局部改建可参照标准执行。严禁借“新型社区”名义盲目扩张用地规模。历史保护:传统村落更新需保持原有街巷肌理,禁止拓宽道路、修建大广场。文化遗产周边用地优先用于保护性修缮。产业用地管理:集体经营性用地需符合村庄规划,优先发展绿色产业。禁止在产业用地内违规建设住宅、宾馆等非生产设施。建设用地面积包括什么
南方+记者从中山翠亨新区了解到,广东省建设“中医药强省”的重要产业发展平台之一、广东省级产业园区——华南现代中医药城医药科技产业园项目正有序推进。项目地块一土方刷坡已完成过半;地块二基坑支护工程取得阶段性进展,三轴搅拌桩完成50%工程量,工程桩及支护桩施工已全面展开。
华南现代中医药城医药科技产业园项目正有序推进。
据了解,作为广东省建设中医药强省的重要载体,这座总建筑面积近18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园区建成后,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创新发展的集聚地。此次建设的华南现代中医药城医药科技产业园总用地面积约4.3万平方米,将建设7栋工业厂房和2栋宿舍楼,形成“研发-生产-生活”一体化的产城融合示范区。项目建成后,可容纳多家生物医药企业入驻,重点引入中医药创新药、高端医疗器械、大健康产品等领域企业,推动产学研用深度合作,形成集创新研发、智能制造、成果转化于一体的产业集群。
华南现代中医药城医药科技产业园效果图。
该项目由中铁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承建。“我们以动态化管控确保施工界面零冲突,保障节点目标按期达成。”中铁十二局项目负责人陈云表示,针对项目工程体量大、作业面广、多专业施工队伍交叉作业频繁等特点,施工单位现场通过科学组织交叉施工、运用智能调度系统,实现各工序高效衔接。
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是中山市新时代产业集群“十大舰队”4个引领产业集群之一,也是翠亨新区四大支柱产业之一。目前,翠亨新区已聚集了中山生命科学园、中山中科药物创新研究院等一流产业平台,吸引了康方生物、完美、万汉制药等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华南现代中医药城项目的建设,有望进一步联动湾区科研资源,聚集高端研发机构、科研领军人才以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产业发展基金等要素,形成良好的产业发展生态。
采写:南方+记者 雷海泉
【作者】 雷海泉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全国建设用地面积
5月12日,重庆市巴南区土地市场传来新动态,一宗产业用地顺利完成出让,为区域工业发展再添新动力。
此次出让的宗地坐落于巴南区界石镇,具体地块编号为I06单元I0605街区A43 - 3/03地块(部分二)。该地块建设用地面积达13406平方米,折合约20.1亩,规划用地性质明确为二类工业用地,契合区域工业发展规划与产业布局需求。经过公平、公正、公开的交易流程,最终以745万元的价格成功成交。
值得关注的是,摘得该宗产业用地的业主为重庆丹翔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该公司核心业务涵盖中央空调壳体水室制造、钢管加工与集装箱生产、汽车和中央空调普通及精密零部件加工三大领域。
上游新闻 谭柯 实习生 崔璨 通讯员 吴磊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建设用地面积和占地面积的区别,建设用地面积和总建筑面积区别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