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代运营:很多代运营都是通用合同模板,跟你谈的天花乱坠,最后都不会写进合同,运营过程中你发现相差甚远去理论的时候,对方一般都是敷衍了事,因为对方早就研究好了合同漏洞,知道你就算打官司也不会赢,只能自己吃哑巴亏。测试对方的诚意也很简单,要求对方将谈好的条件落实到合同,不能全部履行就支付违约金。同时注意合同一定要约定【数据造假】的高额违约惩罚。2.职业敲诈:这些人比商家还懂规则,利用店铺产品证书、广告词、食品标签不规范等到平台、市场局等投诉,监管部门接到投诉必须处理,这时候对方就会跟你谈私了,不私了就只能接受处罚(处罚信息能公开查询,影响公司形象)。3.职业打假:如果自身产品不过硬,很容易被打假人群盯上(前两年海参职业打假索赔百万还有没有人记得?),虽然国家不支持大批量职业打假人滥用司法资源,但是分散人群小批量的操作,对于公司来说也是不小的损失。同时涉诉后,难免引来市场局的关注甚至舆论的压力。因此产品生产、销售必须合法合规,各项证件齐全。“三无”产品,慎入。4.知识产权:这部分的法律问题要分产品,如果产品本身涉及知识产权问题,对方一般会先行在销售平台投诉,平台会按照自己的规则进行裁判,最后做出下架或者删除链接处理。所以预测爆品,建议及时做全面知识产权保护,根据产品分类申请著作权、外观专利或者发明专利等。否则一旦遇上,链接被迫删除,库存积压,必定会带来损失。什么类别的产品应该使用哪些对应的专利保护手段,还有很多讲究。有些品牌会定期搜查网上近似品,批量起诉,在起诉后一般会选择调解,跟你讲价。这种情况,如果商家不知情,能证明该商品是自己合法取得并说明提供者的,不承担赔偿责任。我国知识产权保护,还任重而道远。5.字体侵权:这适用于所有有文案宣传需求的公司,包括链接详情页字体、公众号、海报等字体的运用。有些公司购买了软件会员,使用其提供的字体,该字体不提前标明是否可以商用,但是事后确以侵权为由,要求你购买他们的产品成为正版授权用户(一种字体授权价格万元以上)。这种情况,公司如有水平高的法务,可以给该公司回函,列明情况,一来二去他们觉得你也不是软柿子,后续也就不了了之。6.第三方网红带货:现如今网红带货已经成为常见的宣传途径,大部分网红都不签署合同,不保证销量,有些坑位费也是个人对私收款,一旦销量不好,或者网红不负责介绍不到位,公司只能吃哑巴亏。对私收款,大家懂得都懂。
本站为您整理关于本文的法律热搜话题
●电商企业比较突出的法律问题
●电商涉及的法律问题
●我国电商法律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电商公司法律风险
●电商的法律
●电商法律风险有哪些
●电商会遇到的法律问题
●电商方面的法律
●电商涉及的法律问题
●针对电商的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