羁押必要性审查没有这么难通过了,羁押必要性审查通过率高不高

法律普法百科 编辑:萧安君
羁押必要性审查似乎没有这么难通过了。今年我代理的案件中有两个案件(一个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一个诈骗案)通过羁押必要性审查,对当事人的强制措施变更为取保候审。在羁押必要性审查还比较难以通过的时候,我还写了几篇文章(《如何申请羁押必要性审查》、《羁押必要性审查申请有意义吗》、《再论羁押必要性审查通过的概率》)来论述羁押必要性审查有多么难通过。而情况终究是变了。

正如时尚就是一个轮回,刑事政策似乎也有轮回性,或者说刑事政策本身就处于变动之中,只是很多时候这种变动一开始是比较隐晦的。
这几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多次说要“少捕慎押”,这两年我也明显地看到了检察系统释放出的善意。但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羁押必要性审查“通过率”有所上升,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案件都会如此,正如即便大学扩招,也不是每个人都能考上大学一样。
而在《审前羁押率降低,是全然的好事吗?》一文中,我也陈述了一个观点,那就是审前羁押率降低,在特定时期内是好事。什么是“特定时期”?一般认为在“审前”是好事。但如果因为审前羁押率降低,很多人对强制措施甚至对预期可能产生的刑罚产生误解,从而放弃辩护,导致被羁押更长时间或后续要承受比预期刑罚更重的刑责,那就不是我们愿意看到的了,这其实也违背了政法系统降低审前羁押率的初衷。
此外,被羁押并不是刑事案件会带给当事人及其家庭的唯一的痛苦。随着社会进一步发展,人们在很多事情上的“待遇”都会与犯罪直接或间接相关。《服刑结束后,他们面临养老困局》一文中提到,很多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工龄因犯罪清零,缴费多年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不被认可,出狱后面临养老困境。
我自己代理过几起案件,这几起案件给我的印象比较深。一是一位公司老板进看守所三个月,他的某位在公司工作的“亲信”就把公司的资产掏空了;二是某公司股东进看守所几个月,被认定为违背与公司的对赌协议,股权被“没收”;三是某当事人被拘留后第二天就取保了,但他的妻子因为觉得他“不靠谱”,在他出来后很快就跟他离婚了;四是律师介入后第八天就出来的一名当事人,他的妻子一直纠结于“案底”,因为他们的孩子很优秀,她特别希望孩子将来能够考进好单位。
还有一些当事人反映,回南天湿气重,在看守所呆过一段时间后患上风湿,难以治愈,等等。我还接过某类咨询电话,说多少多少年前自己曾经犯过罪,当时没什么感觉,现在赚钱了,成家了,孩子也大了,就想问问能不能处理一下“案底”的事情。
所以很多事情,可能并不像部分人想的那样简单。
这就有点像高考自主招生。有些自主招生是可以降低分数的,降低多少多少分录取,但如果因为自主招生过了,获得了“优惠”,自己就不上心了,最后高考考差了,还是得去自己不满意的学校或不满意的专业。自主招生本意是给那些平时优秀的学生更多机会,但如果误解了他人的好意,也容易砸到自己的脚。
而且,可以“调高”就可以“调低”。现在审前羁押率降低得比较快,一部分是因为考虑到“人道主义”;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受疫情影响,监所对被羁押人员的监管难度提高。因此,这种调整中虽然含有必然性,但也有一定偶然性。假设审前羁押率降低后犯罪率上升了或者发生了什么其他事情,审前羁押率又出现了需要酌情提高的必要性,那么这种“优惠”是否还能一如既往?这是谁都无法保证的。而那时,部分当事人若要再拿着之前的“少捕慎押”新闻来说事,说“某某都不关为什么要关我”,怕是也没有人搭理。
毕竟,此一时,彼一时。且就像我在《我说要“类案同判”,你说这不算“类案”》一文中提到过的一样,对于“类案”的最终解释权是不在辩方手中的,与之相似的是,对于政策的最终解释权其实也不在辩方手中。
所以,即便现在羁押必要性审查确实没有这么难通过了,还是真诚地建议大家不要碰运气,该守法守法,该合规合规,该辩护辩护。因为只有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才能更坦然地面对一切变与不变。

本站为您整理关于本文的法律热搜话题

羁押必要性审查没有这么难通过了怎么办

羁押必要性审查能通过吗

羁押必要性审查成功后就没事了么

羁押必要性审查成功意味着什么

羁押必要性审查通过率高不高

羁押必要性审查流程一共需要多少天

羁押必要性审查程序规定

羁押必要性审查来了

羁押必要性审查能通过吗

羁押必要性审查通过条件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