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最好方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大家好,由投稿人孙军轩来为大家解答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最好方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流程这个热门资讯。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最好方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排放标准
南堡村污水处理终端的工作人员正在往净化池中放养鱼儿。 黄美珍摄
◆记者朱智翔 通讯员马振 高红梅
青山接着秀水,在美如画卷的半岛乡村,有一个如同公园般的生活污水处理站:草坪、绿树相互掩映,生活污水在“公园”下方兜转循环流入池中;处理池内,各样绿植随风摇动,剪影斑驳,鱼儿游动,甚是欢快;排水口处,溪流淙淙,掬一捧水,清如山泉。
治理农村生活污水关系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和乡村振兴大业。近年来,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通过引进专业公司实行一体化运营,因地制宜、分批分点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进行提标改造,推进标准化运维,实现了“污水靠蒸发”向“绿水绕人家”的转变,并连续3年获得浙江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工作考核优秀县” 荣誉称号。
鱼儿池中跃,排水更清洁
一条条七八厘米长的鲤鱼被投进水池,鱼儿随着水波摆动尾巴,四处游动。近日,在东陈乡南堡村,污水处理终端的工作人员正往净化池中放养鱼儿。
“鱼儿进入处理池,能够进一步促进生态链循环,改善水环境。”象山县污水处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夏东旭介绍,这次投放200多条混养鱼,主要目的是让鱼吃掉水中的藻类、浮萍等。这些鱼相当于小小“清洁员”,不定时地对处理池进行清理,使排放的水更清洁。
2016年底,南堡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成并投入使用,建成之初采用“厌氧+好氧+人工湿地”的处理工艺,主要接纳263户村民的生活污水。由于近几年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农村污水排放量增加,造成处理终端超负荷运行。
为解决出水水质不稳定的问题,浙江省环保集团象山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象山公司)组织人员通过调研测算,对原设施提标改造,采用生态反应链工艺,执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一级标准。目前,经过改造的污水处理站日处理能力达到170吨,出水水质比原来明显改善。
“家里的生活污水通过下水管道流到这里,变成清澈的水,真是不可思议。”不少南堡村村民看到改造后的污水处理站,感慨连连。
夏东旭介绍,生态反应链工艺目前在当地已经逐步推广。生活污水通过管道进入格栅池,比较大的杂质被拦截下来,然后经调节进入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等。工作人员在池中放入微生物,使其吃掉水中有机物,并吸收磷元素。通过一系列深度净化,出水基本不会掺杂固体悬浮物,最后排入附近的沟渠,能用于灌溉农田、养鱼、种果树,真正实现循环再利用。
目前,全县已建成生态反应链工艺污水处理站19座,今年还将新建20座。
变“污”为景,布局特色化
污水处理系统“藏”于地下,地上景观小品处处点缀,检样口的窨井盖周围装饰着不同的海洋生物造型……最近,大徐镇章家弄村的生活污水处理站经过改造,成了附近村民的“打卡地”。
章家弄村公园般的生活污水处理站只是象山县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提标改造的缩影。
今年以来,象山县结合各地的地型地貌、风土人情、美丽乡村建设等,以“山、田、海、岛”为主题特色,选取具有功能性、景观性或本地特色的植物和水生动物,对污水处理终端及周边环境进行提升与优化,让污水处理终端成为美丽乡村的一部分。
章家弄村的生活污水处理终端以“海”为主题。东陈乡旦门村则以“田”为主题。眼下,旦门村的施工人员正在污水处理系统上面铺设草坪,种植花木,摆设石头、假山。
“排水喷头自动浇灌草坪,使这里一直保持一片绿色。” 夏东旭介绍,新桥镇的黄公岙、上灵岙、上盘等村,以及晓塘乡的月楼、支坑等村,结合当地枇杷、“红美人”柑橘等元素,也正在打造以“田”为主题的污水处理终端。“并且依托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提标改造,打造集休闲、观光、娱乐于一体的经济果园,同时改造低产养殖塘,推动强村富民。”
“通过建设一座座主题污水处理站,象山县拥有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带动乡村旅游蓬勃发展。”夏东旭说。
智能管理,一网全覆盖
近日,在象山县石浦镇鸡鸣村生活污水处理终端,象山公司的设备管理人员根据“智慧农污”新概念,对终端机房的设备做了进一步检验升级。鸡鸣村生活污水处理终端与总部中控平台实现实时数据、画面连接,技术人员不用出门就可以接收到各种监测数据。
“智慧农污”是象山县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数字化改革的体现。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可以说是“三分建设、七分管护”。近年来,象山县对城乡一体化管理平台进行升级改造,通过平台功能模块升级开发、增加管网监测设施、入户污水管及主干管网节点窨井盖二维码标签定制,实现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全过程、全覆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
此外,象山县创新组建合资公司——象山公司,提供“管家式服务”,主要负责城乡污水处理一体化运行和维护。在象山县水务集团、县住建局等部门的指导下,象山公司依托资本、技术、综合服务能力等优势,将互联网平台、智慧排水建设成果与生活污水运维管理深度融合,致力于打造城乡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运维管理升级版。
截至目前,公司已运维县域内4座污水处理厂、6座污水处理站、18个镇乡(街道)共计569个农村污水处理终端,辐射10多万户人家。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提标改造,深化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让农村成为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象山县政府相关负责人说。
来源: 中国环境报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
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升和生活质量的提高,近年来,阿克苏市以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建设为抓手,通过机制、模式和技术的不断创新,大力实施污水管网改造,努力改善农村生态和人居环境,让农村的水更清、山更绿、景更美。
近年来,阿克苏市共计投入5.57亿元实施污水处理及配套管网设施项目,建立5座污水处理厂,39座污水处理站,铺设管网里程约500余公里,惠及农户1.6万余户。已经建设完毕并投入使用的托普鲁克乡污水处理厂,日均处理量达500m³,覆盖周围三个村,有效保护该村地表水环境。
污水管网建设是一项造福百姓、改善人居环境的民生工程。据了解,阿克苏市将“厕所革命”、农村污水管网建设、农村污水治理列入民生实事重点攻坚项目,积极引导农村居民参与户厕改革,集中力量破解农村厕所“脏乱差”问题,全市农村人居环境面貌得到了质的提升。
(刘兵兵 制作:黄舒敏 视频来源:阿克苏市融媒体中心)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办法
【能源人都在看,点击右上角加'关注'】
北极星水处理网讯:农村污水处理既是水污染治理的难点也是下一阶段的重点。基于上海市要在2020年实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全覆盖,以及浦东新区要在2019年底前实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全覆盖的背景下,本文结合浦东新区农村污水处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针对新一轮全区农村污水治理工作,提出具体的实施方案,以期达到《上海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出水水质规定(试行)》中的一级A标准。
01/背景
1.1 工程背景
浦东新区纳入管控的水体16795个,其中河道12969条,湖泊2个,其它河湖3824个。经过全区的共同努力,至2017年年底已基本消除黑臭黑道。但经水质检测,仍有大量河道水质仍属于劣V类。
劣V类河道主要分布于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相对不完善的非集建区。居民生活污水均就近散排或直排河道,对河道造成较大污染。
为改善农村居民排水条件、确保居民污水有序收集、达标排放,同时巩固2017年消除黑臭综合治理成果,为2020年消除劣五类河道打下基础,建设本工程。
1.2 总体目标
在上一轮村庄改造污水治理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全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水平和排放标准,实现至2019年底前全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基本全覆盖,为保障城乡中小河道治理成效,推进劣V类水体治理工作夯实基础。
新一轮全区农村污水治理工作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区镇联手,建管并举”的十六字方针,以大调研活动为契机,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分析论证,有利保障新区农村污水治理工程“全覆盖、全收集、全处理”的实现。
1.3 农村生活污水特征
02/现状与问题分析
2.1 浦东农村污水处理现状
2.2 存在的问题
2.2.1 现状处理覆盖率较低,存在生活污水就近散排
在实施本轮治理前,浦东新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仅49.95%。第一轮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主要范围为基本农田保护区内,保护区外尚未实施。
保护区外存在农村生活污水直排河道或就近散排的现象,污染情况较为严重。
2.2.2 前期设计建设标准较低,运行效果稳定性不够
前期工程由于没有统一建设标准,执行标准相对较低,农村人口变动(部分地区人口不断增长已超过设计规模)、用水量变化差异较大,且农村生活污水与市政污水相比规模较小,较之稳定性不够,造成处理模式、工艺技术和设施规模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差异,设施长效稳定性较差。
2.2.3 设施信息化水平低,运维管理问题多
在运维管理方面,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养护现状尚未达到精细化管理要求,存在无法收集到污水、管网破损、机械设备受腐蚀、构筑物内淤泥堆积未清理等现象,制约了污水处理设施效益的充分发挥。
03/本轮实施方案
3.1 实施基础
全面调查:农户现有厨房、卫生间、洗涤池、化粪池、排放口等进行逐一登记,建立“一户一档”,为工程实施提供依据,将所有民宅、村内市民服务中心、村委会、便民餐厅、卫生室和活动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纳入实施范围;
规划先行:编制完成了《浦东新区农村污水治理专项规划》,考虑区位、人口、集聚度、地形地貌、排水特点、排放要求、经济能力、设施现状、水功能区划及水环境容量等因素,因地制宜的选择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模式和适用范围。
广调研,提标准:对标崇明国际生态岛,提出就地处理排放达到一级A标准,为消除劣V类打下坚实基础。
3.2 实施原则
原则一:因地制宜地采取污水纳管、就地治理和临时沿河旱流截污相结合的治理措施。
原则二:上一轮村庄改造中已实施污水就地处理的区域:结合周边市政污水管网建设、就地处理设施运行等情况,因地制宜地采取就地处理改纳管或依据新的排放标准实施一级A提标改造。
原则三:规划不予以保留但无项目开发计划,或已有开发计划但动迁进度尚未明确的区域,因地制宜地采取沿河截流等治理措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北极星电力新闻网,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全国能源信息平台联系电话:010-65367702,邮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增益环保
来源:经济日报
近日,江苏省生态环境厅通报了该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的最新进展,截至今年三季度,江苏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达61.2%,提前完成了国家下达的“十四五”目标任务。下一步,江苏将进一步提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水平。
农村美不美,低头先看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不仅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推动乡村绿色发展的重要抓手。
近年来,我国深入推进农村生产生活污水综合治理,成效明显,截至今年6月份,全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达到45%以上,完成3400余个国家监管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任务。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实现农村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然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仍面临诸多挑战。我国农村地域广阔,人口分布分散,南北、东西自然禀赋差异大,农村生活污水量大面广,治理成效巩固难度大。而且农村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营。
针对以上问题,需要探索更多务实、管用、符合当地实际的经验做法。
坚持实事求是、分类施策,合理规划污水处理方式是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的关键。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不搞“一刀切”,既要尊重农村实际,充分听取农民群众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意愿和需求,还要因地制宜选择适合区域发展实际的治理模式、治理技术和治理路径,不照搬“城市经验”,不盲目提高标准。对于人口集中的村庄,建设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对于居住分散的农户,采用沼气池、人工湿地等分散式污水处理方式。近年来,各地在治理模式和管护机制方面不断创新,形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经验。例如,河南周口农村“渔光互补”模式,变纳污坑为生态塘,改善了环境,增加了经济效益;江苏常熟董浜镇里睦村等区域试点建设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项目,实现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等。
引导农民群众积极参与、鼓励村民共建共治共享是工作重点。治理过程中,应该鼓励村民以适当方式参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相关项目方案设计、建设和运行维护,提高农民生态环保意识,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同时,引导农户以资源化利用方式实现污水科学就地回用,从源头减少农村生活污水乱倒乱排的现象。
推动健全完善污水处理设施的长效管护运行体系是工作支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三分建、七分管,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技术指导原则和排放标准,构建标准科学、运行规范、监管有效的农村污水治理体系。运行上,鼓励通过市场化运作,探索政府支持、社会参与、使用者付费的资金筹措与分担机制,引入第三方专业化单位运行维护管理,确保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能够长期稳定运行,发挥应有的效益。 (作者:蒋 波 来源:经济日报)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最好方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