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前工资是扣了五险还是没扣,税前工资换算计算器

法律普法百科 编辑:萧子汐

税前工资是扣了五险还是没扣,税前工资换算计算器

大家好,由投稿人萧子汐来为大家解答税前工资是扣了五险还是没扣,税前工资换算计算器这个热门资讯。税前工资是扣了五险还是没扣,税前工资换算计算器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税前工资8000实际拿到多少

昨天的文章里说明了薪资中的术语,但是依旧会有部分人员不太明白具体是怎么计算的。那今天就以15K月薪来给大家展示税前与税后月工资。

一、个税基本规则(全国通用)

1、征税对象

中国境内居民(含外籍)的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等综合所得。

非居民仅对境内收入征税。

2、起征点5000元/月(年收入6万以下免征)。

3、北京五险一金缴纳比例(2024年)

项目

个人缴纳比例

公司缴纳比例

缴费基数上限/下限

养老保险

8%

16%

上限:33,891元/月

医疗保险

2% + 3元

9.8%

下限:6,328元/月

失业保险

0.2%

0.5%


工伤保险

0%

0.4%


生育保险

0%

0.8%


公积金

5%~12%

5%~12%

上限:33,891元/月

公积金按 12% 计算(北京最高比例,可全额免税)。

社保基数按 实际工资15,000元 计算(介于上下限之间)。

4、税率表(综合所得)

全年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

扣除数

不超过36000

3%

0

36000<X<=144000

10%

2520

144000<X<=300000

20%

16920

300000<X<=420000

25%

31920

420000<X<=660000

30%

52920

660000<X<=960000

35%

85920

960000<X

45%

181920

年终奖缴税汇算


税率

扣除数

不超过36000

3%

0

36000<X<=144000

10%

210

144000<X<=300000

20%

1410

300000<X<=420000

25%

2660

420000<X<=660000

30%

4410

660000<X<=960000

35%

7360

960000<X

45%

15160

二、北京个税计算实例展示

本次举例是按照月薪15K,公积金12%,专项附加为1500(房租,打工人最常用的一项)来进行结果展示。对于额外的绩效、加班、补贴这些,因为不属于固定的,所以不计算。

首先展示1月的费用如下:

月薪15,000元的工资明细表

项目

金额(元)

说明

税前工资

15,000

劳动合同约定的月薪

减:五险一金



- 养老保险

1,200

15,000 × 8%

- 医疗保险

303

15,000 × 2% + 3元(大病统筹)

- 失业保险

30

15,000 × 0.2%

- 公积金

1,800

15,000 × 12%(个人部分)

五险一金合计

3,333


应纳税所得额

5,167

15,000 - 3,333 - 5,000(起征点)-1500(专项)

个人所得税

155.01

5167 × 3%(适用最低档税率)

注:适用税率会随着每月累加的金额改变。参考上述全年应纳税所得额表格

税后到手工资

11511.99

15,000 - 3,333 - 155.01

一年的收入(关注当月个税与累计个税):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税前

15000

15000

15000

15000

15000

15000

养老保险金

1200

1200

1200

1200

1200

1200

医疗保险金

303

303

303

303

303

303

失业保险金

30

30

30

30

30

30

住房公积金

1800

1800

1800

1800

1800

1800

扣除五险一金

11667

11667

11667

11667

11667

11667

专项扣除

1500

1500

1500

1500

1500

1500

税前累计总额

5167

10334

15501

20668

25835

31002

累计个税

155.01

310.02

465.03

620.04

775.05

930.06

当月个税

155.01

155.01

155.01

155.01

155.01

155.01

当月到手

11511.99

11511.99

11511.99

11511.99

11511.99

11511.99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税前

15000

15000

15000

15000

15000

15000

养老保险金

1200

1200

1200

1200

1200

1200

医疗保险金

303

303

303

303

303

303

失业保险金

30

30

30

30

30

30

住房公积金

1800

1800

1800

1800

1800

1800

扣除五险一金

11667

11667

11667

11667

11667

11667

专项扣除

1500

1500

1500

1500

1500

1500

税前累计总额

36169

41336

46503

51670

56837

58404

累计个税

1096.9

1613.6

2130.3

2647

3163.7

3680.4

当月个税

166.84

516.7

516.7

516.7

516.7

516.7

当月到手

11500.16

11150.3

11150.3

11150.3

11150.3

11150.3

注:

在其他不变的情况下,个税会随着每月累加进行单独扣税。当个税累加额到达一个梯度时,会增加个税金额。

像上述的表格中,可以明显发现在7月份、8月份两个月份的个税扣缴明显增多,这个就是因为在7月份的个税累计已经到第二梯度(36000<X<=144000)了。那么根据上面表格计算:


税率

扣除数

36000<X<=144000

10%

2520

计算7月累计缴纳的个税计算:

36169 * 10% - 2520 = 3616.9 - 2520 = 1096.9

7月需要缴纳的个税 = 7月累计缴纳的个税 - 6月累计缴纳的个税

1096.9 - 930.06 = 166.84

8月份同理计算。


当然,有的朋友也会问,为啥7月、8月缴纳个税差这么多?

这个问题,其实是很多人都不太理解的一个地方。

那么按照我自己的理解讲解一下:

首先大家要明白,按照公式计算,这个值是不会出错的。

而7、8两个月出现差额较大,这个是分成了两个部分来缴纳的:
36000内的部分按照 3%缴纳, 36000以上部分按照10%缴纳

我们看到7月份累计要缴纳的总额为36169,其中的36000按照3%缴纳,剩下的169按照10%缴纳,累计缴纳的计算结果如下:

36000 * 3% + 169 * 10% = 1096.9

到了8月份累计缴纳的总额为41336, 其中的36000按照3%缴纳,剩下的5336按照10%缴纳,累计缴纳的计算结果如下:

36000 * 3% + 5336 * 10% = 1613.6

可以看出在7月份 因为只有很小一部分按照10%缴纳,而8月份是全部按照10%缴纳,所以个税增加的额度不同。


北京打工人如何优化收入?提高公积金比例:12%缴纳可多免税(公司部分也同步增加)。填报专项附加扣除:如租房(1,500元/月)、子女教育等,进一步减少个税。

税前工资是指什么

来源:中国新闻网

国务院22日公布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自2019年1月1日起与新个人所得税法同步施行。

同日,国务院公布了《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

人们关注的是,自己到底需要缴纳多少个税?怎么算?

资料图。中新网记者 李金磊 摄

个税到底怎么算?

新个人所得税法第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即,计算公式:应纳税所得额=月度收入-5000元(起征点)-专项扣除(三险一金等)-专项附加扣除-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

“专项附加扣除”能省多少钱?

在上述公式中,专项附加扣除一项很关键。

国务院日前印发的《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明确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6项专项附加扣除的标准。

那么,专项附加扣除到底能为你省多少钱?

举个例子,已婚人士小李(独生子女)在北京上班,月收入1万元,“三险一金”专项扣除为2000元,每月房租4000元,有一子女上小学,同时父母已经60多岁。

起征点为3500元的情况下,没有专项附加扣除,每月需缴纳345元个税;

起征点为5000元的情况下,没有专项附加扣除,每月需缴纳(10000-5000-2000)×3%=90元个税。

有了专项附加扣除以后,小李至少可以享受住房租金1500元扣除、子女教育1000元扣除、赡养老人2000元扣除,所以,个税=(10000-5000-2000-1500-1000-2000)×3%=0元。

也就是说,虽然小李没享受继续教育、大病医疗、首套房贷款利息三项专项附加扣除,但其子女教育、住房租金、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后,月薪万元,每月交税可能为0了,即使工资涨到11500元也可能是零缴税。

资料图:山西太原蔬菜批发市场,姜贩用多台电风扇风干新鲜潮湿的生姜。中新社发 韦亮 摄

“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都有啥?

个人缴付的年金、买的商业健康险等可税前扣除

上述个税计算公式中,“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都包括啥?能为你省多少钱?

国务院今次公布的《条例》明确,其他扣除,包括个人缴付符合国家规定的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个人购买符合国家规定的商业健康保险、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的支出,以及国务院规定可以扣除的其他项目。

根据这一规定,那会有多少人受益呢?

就企业年金这一项来看,将有2352.26万人受益。

人社部12月1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三季度末,全国企业年金积累资金总规模为14223.17亿元;全国范围内参加职工人数达2352.26万人。

此外,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已在2018年5月1日正式启动,如果你购买了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也可进行扣除,扣除限额按照当年应税收入的6%和12000元孰低办法确定。

根据《条例》规定,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以居民个人一个纳税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额;一个纳税年度扣除不完的,不结转以后年度扣除。

中国造船厂里的外籍员工。 李风 摄

这两个群体也将受益!

——个体工商户可减除家庭生计必要支出

居民个人从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的综合所得、经营所得,应当分别合并计算应纳税额。为支持鼓励自主创业,《条例》对个体工商户等经营主体在计算经营所得时给予家庭生计必要支出减除。

《条例》规定,取得经营所得的个人,没有综合所得的,计算其每一纳税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应当减除费用6万元、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以及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在办理汇算清缴时减除。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披露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0月底,全国实有个体工商户7137.2万户。

也就是说,7137.2万户的个体工商户也将可享受新个人所得税法新增的“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6项专项附加扣除,负担得以减轻。

个体工商户如何进行专项附加扣除?《条例》明确,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未提供完整、准确的纳税资料,不能正确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的,由主管税务机关核定应纳税所得额或者应纳税额。

——符合居民个人标准的境外人士的税收优惠力度加大

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的需缴纳个人所得税的居民个人,是指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满183天的个人。

此前,中国对符合居民个人标准的境外人士实施的是五年宽免政策:

即在中国境内无住所的居民个人,在境内居住累计满183天的年度连续不满五年的,或满五年但其间有单次离境超过30天情形的,其来源于中国境外的所得,经向主管税务机关备案,可以只就由中国境内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经济组织或者居民个人支付的部分缴纳个人所得税。

《条例》加大对符合居民个人标准的境外人士税收优惠力度,以更好吸引境外人才。

《条例》明确,在中国境内无住所的个人,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满183天的年度连续不满六年的,经向主管税务机关备案,其来源于中国境外且由境外单位或者个人支付的所得,免予缴纳个人所得税;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满183天的任一年度中有一次离境超过30天的,其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满183天的年度的连续年限重新起算。

同时,在中国境内无住所的个人,在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不超过90天的,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由境外雇主支付并且不由该雇主在中国境内的机构、场所负担的部分,免予缴纳个人所得税。(记者 程春雨)

税前工资包括公司交的五险一金吗

央视网消息(记者 阚纯裕 徐也晴):教育部官方数据显示,2021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总规模909万,同比增加35万。

多份来自不同公司的调查报告显示,相较于去年,2021年春招形势明显回暖。某招聘机构发布的《2021应届生就业趋势报告》指出,截至5月,2021年春招季应届生招聘规模同比增幅达到52.5%,不同规模企业的应届生招聘同比增幅均超过40%。另一家机构发布的《2021大学生就业力报告》显示,截至 4 月中旬,已有62.8%的求职毕业生收获用人单位的录取通知,18.3%已与用人单位签约。

《2021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报告》指出,薪资待遇与个人发展是毕业生择业的关注重点。根据《2021大学生就业力报告》,相比于2020年,毕业生们更加看重薪酬福利。

但不同报告给出的薪资数据存在一定差异。《2021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报告》调查的已找到工作毕业生的平均税前月薪为8720元,《2021应届生就业趋势报告》统计的校招岗位平均招聘薪资为6112元。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应届生平均期望薪资为6030元,这也是五年来应届生期望薪资与市场价格最为接近的一年,学生对职业发展和就业市场的认知正在提升。

与此同时,应届生求职时也更加注重发展的稳定性与实际利益,薪酬福利仍是求职时的重点,其倾向占比提高了7.7%,其次是工作和生活平衡。看重稳定、落户、补贴等人才政策的毕业生人数也有大幅提升。

从岗位情况来看,传统职业中,设计、研发、技术岗税前薪资排名前三,分别为9933元、9867元、9845元;作为新兴职业,自媒体/网络主播税前薪资最高,为14682元。

《2021应届生就业趋势报告》显示,2021年春招季,面向应届生的校招岗位有62%来自一线城市与新一线城市。其中,一线城市校招岗位占比25%,新一线城市校招岗位占比37%,已成为应届生就业吸纳的主力军。

《2021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报告》显示,今年毕业生首选城市排名前十分别为上海、深圳、广州、成都、北京、杭州、青岛、南京、重庆、长沙。选择一线城市的毕业生主要考虑因素为就业机会多、经济实力强等优势,而愿意留在新一线城市的毕业生则被离家近、饮食习惯适宜、气候环境条件好等因素吸引。

后疫情时代毕业生求稳心态更加明显,国企仍是毕业生首选,占比42.5%;选择“国家机关”的占比则较去年翻倍。

(本文数据来源:教育部 《2021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报告》 《2021应届生就业趋势报告》《2021大学生就业力报告》 《2021校园招聘白皮书》)

税前工资和税后工资的区别

在找工作时,招聘广告上公司展现的薪资水平一般都是税前薪资。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税前月薪1万,最后能有多少钱落在员工口袋里;另外也可以看一下公司招聘1名税前工资1万元的员工要从账上支出多少吧!

因为全国各地的社保和公积金征收比例不同,以下计算是基于上海市的。

首先我们通过下面表格可以了解一下税前扣除的项目和金额。

通过以上表格可以看到,税前月薪1万元经过扣除应缴纳的个人社会保障部分费用,到手金额为7667.5元。

而公司为员工税前1万元的月薪实际付出的金额为13957.6元。

其中补充公积金和工伤缴费比例会稍有不同,但是不影响大的推演。

看完是不是觉得很惊讶原来公司出了13957.6我才拿到手7667.5元呢。[捂脸]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税前工资是扣了五险还是没扣,税前工资换算计算器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