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绍基三子一女,黎绍基院长

法律普法百科 编辑:李奕黛

黎绍基三子一女,黎绍基院长

大家好,由投稿人李奕黛来为大家解答黎绍基三子一女,黎绍基院长这个热门资讯。黎绍基三子一女,黎绍基院长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黎绍基与蕲春

袁世凯,中国近代历史上颇有争议的人物,北洋军阀的鼻祖。传统的印象是窃取辛亥革命的果实。在80年代的电影《知音》中,袁世凯就是一个反面形象。同时又要承认,袁世凯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近代化做出了贡献。

黎元洪,曾经的中华民国大总统。阴错阳差,被武昌起义的士兵用枪逼迫着当上了湖北军政府的都督。及至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黎元洪因为武昌起义的缘故,成了中华民国的副总统,仅仅位列在孙中山先生之后。近代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很多和黎元洪有关,比如“府院之争”。

但是,你知道吗?袁世凯和黎元洪居然是儿女亲家,黎元洪还牺牲了自己的二女儿---黎绍芳。

黎绍芳是黎元洪和结发妻子吴敬君的二女儿。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的时候,不满六岁,还什么都不懂得。

1914的一天,袁世凯邀请黎元洪到袁府做客。袁世凯把自己的儿子都叫出来,对黎元洪说“我的儿子,你挑选一个做女婿吧,我也把一个女儿嫁给你儿子”。

袁世凯应该是为了巩固自己的势力,要和黎元洪搞政治联姻。黎元洪毕竟是副总统,人家袁世凯是大总统。黎元洪感觉惹不起,就对袁世凯说“我还是先把一个女儿高攀一下吧”。

黎元洪回去和夫人吴敬君说起袁世凯要两家联姻,吴敬君畏惧袁世凯的势力,担心袁世凯家的女儿势力大、脾气大、派头大,嫁到黎家会让她这个婆婆不好当。但是又不能得罪了袁世凯。最终和黎元洪商量把自己的女儿嫁到袁府。

袁世凯高高兴兴答应了黎元洪夫妇,让黎元洪从他的第五个和第九个儿子中挑选一个做女婿。这两个儿子都是袁世凯的五姨太杨氏所生。

虽然吴敬君想让女儿嫁给袁世凯正妻生的儿子,不想让女儿嫁给妾生的儿子。但是黎元洪意识到这是一场政治婚姻,是万万不能拒绝的。就耐心劝说了夫人吴敬君,“连溥仪都想和袁世凯结亲呢,袁世凯的第九个儿子袁克玖看着就有富贵相,说不定日后能成大事”。

这样黎元洪就选择了袁克玖作为自己的女婿,要把女儿黎绍芳嫁到袁府。吴敬君对黎元洪的决定坚决反对,心疼黎绍芳,不愿意让女儿嫁到袁府。但是在那个男权的时代,吴敬君也最终不能左右这场婚姻。那时候,黎绍芳才八岁。

随着黎绍芳的慢慢长大,对这场父亲决定的婚姻越来越不满,终日郁郁寡欢、闷闷不乐。黎元洪夫妇为了能让黎绍芳高兴些,送黎绍芳到南开学校去读书,想让学校的环境改变一下黎绍芳。结果黎绍芳在南开大学仅仅读了一年书就退学回家。

黎绍芳也曾经让姐姐黎绍芬和父亲黎元洪商量退婚。但是黎元洪的旧有思想作祟,认为既然定亲了,就坚决不能反悔。父亲的无情让黎绍芳感觉人生的黑暗,最终让黎绍芳精神失常。

1928年,黎元洪病逝。袁府不断派人催婚。1930年,黎绍芳的生母吴敬君也病故。黎绍芳的哥哥为了妹妹的幸福,就派人去袁家退婚,理由就是妹妹黎绍芳精神不正常。结果袁家坚决不同意退婚。袁克玖则向黎绍芳的哥哥黎绍基提出巨额的嫁妆要求。

1934年,黎绍芳终于和袁克玖举行了婚礼。婚礼之前,袁克玖的母亲在看过了黎家的陪嫁之后,非常不高兴,认为黎家的嫁妆少,对黎绍芳自然心怀不满。

袁克玖和黎绍芳,这一对被生生包办的青年,在婚后感情不合,因为婚前没有任何感情基础。婚后一年,袁克玖纳妾。黎绍芳则大病一场。面对着精神不好的黎绍芳,袁家表现出了铁石心肠,把黎绍芳送到了精神病院。黎绍芳就在精神病院消磨着人生,到1945年,抗战胜利之前病故。

黎绍芳,生于政治豪门,定亲于政治豪门,抑郁于政治豪门。假如是个平民百姓,说不定能够找一个自己喜欢的普通人,终日为衣食奔波,但是能够儿孙绕膝,享受天伦之乐。但是,却成了政治婚姻的牺牲品。这是时代的悲哀。

黎绍基广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本文转自公号:历史那点事儿

黎元洪的一生可谓颇具传奇色彩:既是“首义元勋”,又是“床下都督”;既“开明谨厚”,又“柔懦误国”;既上过袁世凯的贼船,又誓死捍卫共和;人称“黎菩萨”,亦称“黎屠夫”;既因参加甲午战争而遭监禁,又出任民国首任海陆军大元帅……孙中山称他为“民国首义第一伟人”;章太炎称赞他“功比孙黄”,或将黎与孙中山、袁世凯、黄兴、蔡锷并称“民国五豪”。


黎元洪

黎元洪出身贫寒。父亲黎朝相为谋生到天津投军,黎元洪和姐姐衣食无着。13岁时,父亲接他们到天津,生活才稳定一些。1883年,为了拿奖学金,19岁的黎元洪报考天津北洋水师学堂。教育家严复、海军将领萨镇冰等人是其恩师。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黎元洪随舰队北援。舰船被击沉,黎元洪投海后因穿救生衣而逃生。甲午战后,两江总督张之洞深感练兵重要,组建南洋新军。黎元洪投奔张之洞。短短几个月内,帮张建成西式炮台7座、弹药房8间、总药房6间、暗路4道等众多的工程。张之洞亲自手书“智勇深沉”相赠。

1906年,清军改制,黎元洪任协统。次年,张之洞奉调入京,黎元洪则成为南洋新军真正能一呼百应的首领。有人说,晚清两大汉人官僚集团,袁世凯是李鸿章系的继承人;黎元洪是张之洞系的继承人。在某种意义上,南洋新军的文化程度更高,故辛亥革命最终能在南洋新军内部发动。

武昌起义了,然而彼时黄兴、宋教仁远在上海,孙中山远在美国,义军只能寻找近水楼台,黎元洪众望所归。但他一时作难,躲到部下刘文吉家中。追踪而来的革命党人要他出来,对他喊话:“今日举动,实我公平日教育之所致,对我公绝无残害之理,请公速出,主持大计。”革命党人朱继烈甚至要自杀以逼黎元洪就范。因为这段插曲,黎元洪后来被妖魔化:人们说他是“床下都督”;还说义军到时,他连说“莫害我,莫害我”……这些都没有事实根据。


民国元年孙中山访鄂时在武昌与黎元洪等人合影

10月13日,黎元洪最终同意出任都督。他在革命党人的劝说下剪掉辫子,摸着光头笑道:“有点像弥勒佛了。”一反此前“不合作”之态,即刻主持会议,称“自此以后,我即为军政府之一人,与诸君共生死”。

当时的湖广总督瑞澂乘舰艇在长江上观望。他原以为这是一小撮士兵作乱,当听说乱军首领是黎元洪时,顿时绝望。清政府派萨镇冰率舰队前来镇压,黎元洪在给恩师的私信里如此表白:“谁无肝胆?谁无热诚?谁不是黄帝子孙?岂甘作满族奴隶而残害同胞?”萨镇冰见信后沉吟良久,最终选择了弃军而走。

辛亥起义之后,南北议和,黎元洪名义上是南方代表,但他没有什么能够完全控制的军队,加上他为人态度比较谦和,北方也比较能够接受。所以,在南北和议成功之后,黎元洪北上进京,担任副总统,袁世凯是大总统。

黎元洪进京的时候只带了很少几个幕僚和亲信随从,没有什么其他人。加上他脱离了起义军,所以进京之后就是光杆司令。袁世凯也只是把黎元洪当成吉祥物而已,表面上客客气气,好像挺尊重的,但实际上完全不把黎元洪当回事。

袁世凯想当皇帝,曾数次试探黎元洪口气。有次问他:“近来有许多人要我做皇帝。亲家,你看怎样?”接着马上又表白:“这些人当然是胡闹。”黎元洪回答说:“革命的目的是推翻专制,建立共和。亲家如果做了皇帝,怎对得起武昌死难烈士。”


袁世凯称帝祭天

帝制闹剧甚嚣尘上时,黎元洪说:“项城(即袁世凯)如有野心变更国体,予当追随国人之后,誓死反对。”但袁世凯决心更大,黎元洪以辞职的方式消极抵制。称帝失败,袁世凯的政治遗产落到段祺瑞之手。1916年6月7日,在段祺瑞的支持下,黎元洪继任中华民国大总统。半年后,他任命蔡元培为北京大学校长,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精英云集北大,中国的头脑风暴终于诞生。有报道说:“北京政府有这个度量把全国最好的大学交到国民党人蔡元培手里,在北洋时代,没有谁比黎元洪当政时表现得更为开明与从容。”

但头脑的风暴尚不能左右肢体的乱动。段祺瑞认为黎元洪是自己一手扶上总统宝座的,打心眼里瞧不起他。国务院秘书长徐树铮是段祺瑞的心腹,曾写通知说现在是责任内阁制,所有总统的信件皆要送到国务院开拆,直到徐世昌一日来访,问及所寄的信件,黎元洪才知晓此事。还有一次,徐树铮送公文盖印,内容是山西省变动3名厅长,黎元洪问原因何在,徐树铮竟不耐烦地说:“总统但在后页年月上盖印,何必管前面是何事情!”

一战爆发后,在中国是否需要对德国宣战的问题上,黎元洪和段祺瑞冲突。黎元洪认为,这是欧洲列强之间的战争,跟中国无关,没必要掺和,保持中立,看戏就行。段祺瑞则认为,可以借着这个契机宣布参战,就可以加入协约国阵营,方便对外借款,用来购买武器装备,训练军队,早日完成武力统一全国的目标。黎元洪自己没有军队,自然反对。


黎元洪

1919年,段祺瑞绕开黎元洪跟日本签订军事借款,媒体披露后舆论大哗。黎元洪借机罢免了段祺瑞。徐树铮联合北洋督军准备在天津建立临时政府,推翻黎元洪,再拥段祺瑞上台。没有武装实力的黎元洪病急乱投医,邀请张勋入京调停,不料张勋倒戈,反而让溥仪复辟。

北京城里再挂大清龙旗。为挽救民国,黎元洪不计前嫌,致电身在南京的副总统冯国璋,让他在南京代行总统职权,又起用段祺瑞为国务总理,讨伐张勋。

平定张勋之后,段祺瑞亲自接黎元洪回总统府,黎坚辞不愿当总统。少了黎元洪的北京政府,就像少了黏合剂,大批议员南下,在广州推举孙中山为大元帅,一国出现了两个政府,民国至此彻底分裂。一个悠久的文明国家的政治舞台不得不由暴力决定一切,历史学家称此为“民国史上之最大不幸”。

黎元洪1924年5月自日本返国后寓居天津,宣称此后“不在政治方面活动,决从事实业”。黎元洪曾参与了诸多企业创办投资,最主要者当为中兴煤矿,其投资40万元。此外在久大精盐公司、永利碱厂、中国银行、交通银行、金城银行、天津华新纺织公司、中国轮船公司等均有投资。关于黎元洪的各项投资收益,据曾与黎一度“接洽频繁”的薛观澜称:“黎氏经营事业,失败居多,损失不赀,其中亦有辉煌成就者,如中兴煤矿公司,黎氏晚年家用特此以为挹注。”

位于山东枣庄的中兴煤矿,黎元洪不仅有巨额投资,还担任中兴煤矿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黎元洪每到年末都亲临公司审核账目,慰问职工。1928年5月国民革命军再度北伐兵至临城,蒋介石为解决南京国民政府的财政困难,要没收中兴煤矿。黎元洪既气愤,又无奈,急忙派长子黎绍基携其亲笔信到南京,通过谭延闿向蒋介石疏通。蒋介石的回应是:“别人的我没收,黎黄陂的我不能没收。”虽然不没收了,但蒋介石的南京政府向中兴煤矿摊派了100万元的“二五库券”。黎元洪唯恐煤矿被没收,只好将所认库券打了一个折扣让给银行,总算将此事应付过去。不料蒋介石见黎元洪认得如此“爽快”,又下令中兴煤矿再承担100万元的军饷,并规定了期限,如逾期不交,就没收煤矿。黎元洪只好多方设法,用借款、预收货款等办法,才勉强交上。煤矿算是保下来了,但中兴公司背上沉重的债务包袱。黎元洪因此受到很大的打击,烦闷不堪,患有多年的高血压和糖尿病急剧加重。5月25日,黎元洪去天津英租界赛马场观看赛马时,突然昏倒。6月1日,让秘书起草遗嘱,告诫子女要从事实业,勿问政治。6月3日病逝寓中(今天津市河西区解放南路256号。原建筑现已不存在),享年65岁。


黎元洪灵柩奉厝容安别墅时的景象

黎元洪是辛亥革命武昌首义的都督,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两任大总统和三任副总统的人。黎元洪有子女四人。


黎元洪夫妇与子女们在一起(左一次女、左二长女、右一长媳、右二次子、右三长子)

长女:黎绍芬,字介繁,1901年6月16日生于武昌。黎元洪的长女。

1917年毕业于南开中学,1919年入南开大学。1923年,黎绍芬成为南开大学的第一届毕业生。在1919年第一届男女同班同学中,与周恩来是同班同学。1923年7月,黎绍芬到达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就读。1927年,获得美国哥伦比亚研究院教育学硕士学位。同年回国,任天津市教育局督学。1933年8月,年已三十二岁的黎绍芬与天津的世家大族弟子徐壁文结婚。

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出任天津市政府顾问。1947年,黎绍芬出任天津第二女子中学校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黎绍芬加入了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通过在台湾和美国的亲朋和老同学,做了大量的爱国统一战线工作。\"文化大革命\"期间,黎绍芬成为被揪斗的对象,身心遭受到重创。1966年12月9日心脏病复发,不幸逝世,享年六十五岁。黎绍芬育有一子一女,有一子徐保罗教授,女儿徐世敏。

长子:黎绍基,字重光,生于1903年7月7日。1920年,赴日本贵族学院读书。1921年,黎绍基从日本回到天津,遵从父母之命归国完婚。妻子唐闳律是江苏无锡人,与黎绍基同岁。岳父唐浩镇是黎元洪第一次出任大总统时的总统府监印官。

1925年5月30日,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发生之后,正在读大学二年级的黎绍基参加了南开大学\"五卅惨案\"后援会,并被推举为募捐组组长。

后黎绍基遵从父命不问政治,成为一名成功的实业家。黎元洪过世之后,继承了父亲在黎氏投资的实业公司内的全部职务,在中兴煤矿的资产担任公司董事,还兼任山东济南鲁丰纱厂常务董事。

1983年1月31日在上海病逝。

次女:黎绍芳,1906年12月29日生于武昌,是黎元洪的发妻吴敬君所生的小女儿,在黎家行三。绍芳自幼聪明伶俐,1913年之后,随父母来到北京。曾读南开大学预科一年。 1914年与袁世凯第九子袁克玖订婚,这是袁世凯在位时与黎元洪达成的一桩政治婚姻。被迫嫁入袁家时已经二十八岁。因对婚姻不满,忧郁终日而患精神病。1934年与袁克玖完婚, 婚后感情不合,病情加重,被送入精神病院。1945年4月15日抑郁而终,未生育儿女。

次子:黎绍业,字仲修,生于1911年7月生。曾就读于南开中学,后因病退学,在家庭教师指导下完成学业。1928年黎元洪去世后,与兄绍基一起经营产业。1935 年3月3日,与原海军总长刘冠雄之女刘孝琛结婚。黎绍业先后担任第六届天津市政协委员,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被聘任为天津文史馆馆员,是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天津市委员会的顾问、天津市佛教协会理事、天津市音乐协会会员。育有二子二女。。1996年2月9日,黎绍业因病逝世,享年八十五岁。

黎绍基的信札手稿拍卖记录


黎元洪嫡孙从政

黎元洪是辛亥革命的首义都督。有人笑他是“床下都督”,也有人称其“民国第一伟人”。现在黎氏家族孙辈还有6人,其中3人旅居国外。

随着时代的变迁,黎元洪的第三代后人黎昌晋也在天津踏入了从政之路。黎昌晋(1959年生,湖北武汉人)是黎元洪次子黎绍业的次子,曾任全国工商联执委、天津市商会副会长,2012年任天津市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他透露,家族中大多数都移居海外,国内活动大多由他全权代表。

黎元洪长子黎绍基曾赴日留学。黎元洪逝世后,黎绍基继承黎家在中兴煤矿的资产担任公司董事。1949年11月,在北京召开全国交通运输会议上,黎绍基受到周恩来的亲切接见和宴请。宴请时,黎绍基被特意安排坐在周总理身旁,周恩来对他讲的第一句话是“宋卿先生(即黎元洪)有句名言‘有饭大家吃’”。

黎昌晋的父亲黎绍业曾就读于南开中学。黎元洪去世后,黎绍业与黎绍基一起经营产业,曾任全国政协委员。黎元洪家一直十分重视家乡教育事业。长女黎绍芬在哥伦比亚研究院获得硕士学位后,黎元洪当时给她10万大洋,让她回武汉创办江汉大学,后因战乱未果,将其捐赠建设了武汉大学体育馆。


黄兴后代散布世界各地

黄兴病逝后,长子一欧、次子一中、三子一美、长女振华、幼女德华都为他守灵,四子黄一球还在襁褓之中。两个多月后,五子黄一寰(黄乃)降生。黄兴的子女中涉足政坛的虽然不算少,但都因各种原因,他们的从政之路走得不太远。

黄一欧曾任长沙市政公所总理(相当于长沙市市长)、天津特别市政府参事兼特一区主任、立法院立法委员等职,但他厌倦了政治斗争,1943年以养病为由离开国民政府,回到湖南老家。

国民党败离大陆前,先后3次安排黄一欧一家赴台湾,但黄一欧都拒绝了。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任湖南省政府参事、湖南省政协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

黄一球是程潜之婿,留学归国后没有从政,而是选择了技术工作,在航空部门任机械工程师。其1949年去了台湾,1964年在台湾病逝。黄一美和国民党元老张继的女儿结婚。国民党撤离大陆时,黄一美留在了上海,在国民党特务搞的一次暗杀活动中,被误伤,1951年在上海去世。黄振华则去了台湾,续任“立法委员”,1989年回到大陆,3年后在苏州病逝。在黄兴的子女中,小儿子黄乃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他在日本留学期间,接触了中共地下党组织,参加了左翼的世界语运动,1937年9月,黄乃去了延安。然而,黄乃的路途并不顺畅,由于早年读书时右眼受伤,加上长期在昏暗的油灯下阅读,黄乃的眼睛后来完全失明。家庭也几经变故,但他不断摸索,新创了双拼盲文,被称为“盲文之父”。

从东京帝国大学毕业后,黄一中在国民政府担任过铁道部参事、内务部统计司司长等职。由于父亲和兄长忙于革命,黄一中较早地成了家里的当家人。抗战爆发后,黄一中把一家老小带到了重庆,并设法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新中国成立后,黄一中在上海民政局工作,一家人则生活在苏州。儿子黄力工在苏州出生,现在过着普通人的生活。

黄兴后人现在散布世界各地。黄家第二代多已过世,第三代传承祖训,第四代风华正茂。


林觉民后人异常低调

林觉民被捕的消息传回福州,其养父林孝凯带着林觉民妻子陈意映等家眷,慌忙变卖宅邸搬家。两年后,陈意映终究郁郁而终,其子林依新、林仲新由林觉民生父林孝颖抚养。

林依新9岁夭折。遗腹子林仲新由祖父带大。民国政府成立后,生活支出与学费基本由民国政府承担。

林仲新1930年代入读上海光华大学,毕业后一度随林觉民旧交林森做事。在林森任抗日战争时国民政府主席的时期,担任过国民党基层官员。

林仲新娶过两任太太,第二任刘文业,是福建著名的民族工业大家族“电光刘”的后人。

曾在国民政府做过小官的林仲新,1949年后还能担任共产党的干部。林家在“文革”时,并没有受到太大的打击。

1957年到1968年,林仲新一直担任福建漳州粮食局副局长。之后他退休闭门,直到1983年去世。林仲新的大儿子林天立在北京航天材料研究所工作。林仲新还有两个女儿——林兰和林婷,林婷一直生活在漳州,继承的也是母亲早年在漳州市一家银行的位子。林兰则在福建某省行工作。林家后人都异常低调,过着普通人平凡的生活。(据2011年第21期《共产党员》)

黎绍基 船

1-传说“黎元洪本姓洪,不姓黎。其祖父原系太平天国要员,黎元洪的名字隐含有原系姓洪之意”。作为政治家,他旗帜鲜明地反对袁世凯的帝制;作为军事家,他打造了近代中国与北洋军齐名的“南洋军”的品牌;作为实业家,他先后投资45个企业,其中银行17家,工厂12个、煤矿6家;他对子女的教育特别重视,他的子女大都有海外留学的经历,黎绍芬还是1919年成立的南开大学的第一届学生、周恩来的同学。

2-1864年,黎元洪的父亲黎朝相在外当兵,黎元洪的母亲陈氏怀着黎元洪在家艰难度日。迫于生计,陈氏逃难到木兰山脚下的东场畈,避居在村旁的寺庙中,后于农历十月十九日生下一子,取名元洪。这一天正是观音菩萨的生日,乡民便称黎元洪为“黎菩萨”。

3-武昌起义后,黎元洪被推举为军政府都督,13日晚,黎元洪主持了革命党人的会议,发表了就职后的首次演讲:“今日革命军起义,是推翻清朝、恢复汉土、废除专制、建立共和的开始。承党人及军、学界多数同志推戴兄弟为都督,我无德无学,何能担此大任。但众意难辞,自应受命……”

3-“政治宝贝”沈佩贞刚出道时首先拿下的是黎元洪。一个是刚刚被武昌起义推出的领袖,一个是美貌时尚的新女性,两人很快发生关系。但不久被黎的小妾危文绣发觉,直闹得黎把沈赶出武汉,带着满腹委屈跑到京城,加入早年“北漂”一族。

4-黎元洪的大夫人吴敬君原是黎家的童养媳。十三岁那年,一场顽疾搞得黎元洪奄奄一息。在天津北塘军营任“把总”的黎元洪之父黎朝相按照巫婆的吩咐,紧急操办黎元洪与吴敬君的婚事,奇怪的是黎元洪的病竟好转了。

5-黎元洪的小妾危文绣小时候因卖身葬父,被人骗到了汉口烟花巷内。她凭借美貌与歌喉,一跃成为汉口红得发紫的风尘女子,但是危出淤泥而不染,卖艺不卖身。1905年,铁良视察湖北练兵情况,在黎元洪的安排下,铁大加赞赏。张之洞对于爱将黎元洪很满意,便破例让黎陪铁良喝花酒。黎因此结识危文绣,并把她娶回家。

6-黎元洪对危文绣十分信任,黎被袁世凯囚禁在北京瀛台时,随侍的只有危文绣一人。危爱吃洪山菜薹,袁世凯便命京汉铁路局用火车按时运送。1923年,曹锟发动政变逼迫黎元洪下台,黎在去天津之前,便将总统大印托付给了危文绣,让她躲进东交民巷法国医院。曹锟派人拦截了黎的专车,黎才被迫将印信交出。

7-1916年年底,亲日派曹汝霖被任命为赴日赠勋专使后,曾赴总统府说明使命,黎元洪留曹汝霖共进晚餐。饭后,曹汝霖将他的“改善”中日关系的卖国方案向黎元洪兜售。黎元洪怒不可遏,不待曹汝霖把话说完,就拍桌叱喝说:“你到日本预备卖国,你们这样卖国,还要我随同卖国,这种毫无心肝的人,我不能让你到日本去!”

8--大总统黎元洪视察陆军检阅使署,检阅时冯玉祥诉苦:军队生活实在是太艰苦了,军士每天吃的都是小米饭,希望多给些粮饷。黎总统答:小米最富营养价值,多吃头脑清楚,我很爱吃。

9-因为独身主义的缘故,黎元洪的大女儿黎绍芬三十二岁时才与天津世家子弟徐璧文结婚。黎元洪在世时比较看好薛福成(曾国藩智囊,晚清著名外交家)之孙薛学海,怎奈薛学海嫌弃黎绍芬太过西化,所以娶了袁世凯的女儿袁仲祯。

10-1920年,黎元洪送长子黎绍基去日本贵族学校求学,同行的还有张之洞的十一子张燕卿。1923年,黎绍基回国就读于南开大学政治系。1925年,正上大二的黎绍基听说发生了“五卅惨案”,便参加了学校的后援会,并担任了募捐组组长。黎元洪很赞同儿子的行为,不仅慷慨解囊,还呼吁顾维钧等社会名流给黎绍基募捐。黎元洪去世后,黎绍基承接了黎元洪投资的实业公司的股份,担任中兴煤矿董事等职。后日本占领该矿,黎绍基拒绝与日方合作。

11-黎元洪归隐天津后,危文绣便结识了某绸缎庄的伙计王某,两人眉来眼去。待黎元洪去世后,危文绣更加肆无忌惮地与王某往来,甚至拿出自己的积蓄跟王某合伙开了一家绸缎庄。至1934年,危文绣在与王某长期同居后,公然与其登记结婚,并在青岛举行盛大婚礼。时任青岛代市长的沈鸿烈乃是黎元洪的旧部,感到危文绣的举动过于放肆,有辱总统的尊严,遂下令将他们逐出青岛,查封绸缎庄。

12-危文绣被赶出青岛后,于1935年2月只身南下,打算在杭州西子湖畔觅一禅庵了此残生。此时恰逢六十六岁的名流熊希龄续弦三十五岁少妇,社会舆论一片称许。危文绣有感男女不平等,便改编了熊氏续弦新闻,寄送给《申报》。这招还挺受用,不但引起了《申报》的同情和支持,更是引发了上海舆论对于男女不平等这一社会问题的关注和讨论。时人孙黻章曾投书《申报》: 黎本危(危文绣)再嫁王葵轩,新故交谪,逐出青岛; 熊希龄续娶毛颜文,宾客趋贺,欢腾歇浦。

13-1912年,武汉有个开化女子吴淑卿,上书请黎招收女兵。黎开始以军队不招女兵为由拒绝。可是吴一点儿都不气馁,不停地上书,最终黎只得答应招女兵一队,由吴担任女子北伐队队长。不久吴又与陆国香发起成立女子师范学校,黎亦拨银千两资助。吴也当上了该校校长,因校事常来见黎。来来往往,危文绣看在眼里,恨在心头,竟假借黎都督的名义撤销了吴的校长职务。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黎绍基三子一女,黎绍基院长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

喜欢的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