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的犯罪构成界定是什么,犯罪构成有哪些类型

刑事辩护 编辑:李梓轩

一、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的犯罪构成界定是什么

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这是一项因行为人的失误而引发中毒现象,并导致严重后果,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行为。

在法律层面上,我们将如何认定这个罪行呢?下面是关于该罪行认定的详细标准:第一,客体要件。

这个罪行所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也就是涉及到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以及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

第二,客观要件。

从客观角度来看,这个罪行主要表现为实施了引起中毒,并最终导致严重后果,从而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第三,主体要件。

这个罪行的主体是一般的主体,也就是说,只要是达到了法定刑事责任年龄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人都可以成为这个罪行的主体。

第四,主观要件。

从主观角度来看,这个罪行的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

也就是说,行为人对于自己的行为有可能引起中毒,进而危害公共安全的严重后果已经有所预见,但却轻信能够避免;或者说,行为人对于这种严重后果应该有所预见,但是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到,结果导致了严重的中毒事故。

这种过失包括过于自信的过失和疏忽大意的过失。

二、犯罪构成有哪些类型

犯罪构成的种类主要分为四个方面:主体要件,这是指那些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客体要件,这里涉及到的则是由刑法所提供的保护的社会关系;主观要件,这是指行为人在实施犯罪时所持有的故意或过失心态;最后一个是客观要件,它涵盖了犯罪行为、犯罪结果或犯罪危险等多个方面。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三条规定,任何对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造成威胁,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对社会产生严重危害的行为,只要依照法律应受到刑罚处罚,都属于犯罪范畴。

如果这些行为的情节显著轻微且危害程度较小,则不应被视为犯罪。

三、犯罪构成具有什么特征和作用

1. 犯罪的客观部分指的是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比如伤害和后果),也就是干坏事的实际情况。

2. 犯罪主观部分呢,就是当事人对自己干的那档子事儿以及产生的后果心里头怎么想的。

3. 犯罪主体嘛,简单来说就是说那个人或者那个团体做了危害社会的事情,需要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4. 最后说说犯罪客体,这就是刑法要保护的东西,但却被犯罪分子给破坏了,具体来说就是我们生活在其中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

《刑法》第十三条

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本站为您整理关于本文的法律热搜话题

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的犯罪构成界定是什么意思

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是结果犯吗

过失投放危险物质而致人重伤死亡的构成什么罪

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追诉标准

过失投放危险物质而致人重伤死亡的构成什么罪

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和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与投放危险物质罪

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是结果犯吗

过失投放危险物质而致人重伤

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真实案例

犯罪构成有哪些类型的

犯罪构成有哪些类型和特征

犯罪构成包括哪些

犯罪的构成的分类

犯罪构成的具体内容有哪些

犯罪构成主要包括什么

犯罪构成范围是什么

犯罪构成的概念和分类

犯罪构成包括哪四个方面

犯罪构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来源:中国法院网-犯罪构成具有什么特征和作用,犯罪的构成特征是什么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