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故意犯罪,如何区分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

刑事辩护 编辑:严睿鹏

一、什么叫故意犯罪

故意犯罪是指行为人在主观上明确认识到其自身行为将会对社会造成危害后果,且有意希望或放任这一后果的发生所构成的刑事犯罪类型。对于故意犯罪,依法应当承担相应的刑事法律责任。根据主观意识形态不同,故意犯罪可分为直接故意犯罪与间接故意犯罪两大类。其中,直接故意犯罪是指行为人明知其行为必定会导致危害社会的结果发生,并对此抱持积极期望的心态实施的犯罪行为。

二、如何区分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

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之间的显著区分在于以下几点:

(1)被告在施行犯罪之际,对于情节的认知程度有异。故意犯罪指被告明知自身行为可能诱发不良后果,然而依然抱持期待或者公开纵容此种状况的产生;反之,过失犯罪则是指被告人应当能够预期到自身行为或有可能引发损害,然而由于疏忽大意或者盲目自信未能预见,最终导致了不良后果的出现;(2)在法律层面上,对此两类犯罪所予以的惩戒力度亦呈现出明显差异。刑法普遍对故意犯罪采取严峻的打击力度,而过失犯罪仅在实实在在地给他人带来损害之后方需负责任;(3)在判定犯罪性质的过程中,犯罪结果对法律责任的界定亦存在差别。在故意犯罪案件中,被告的主观意愿成为决定罪名成立与否的关键要素,而犯罪结果仅仅影响到刑罚的轻重程度;至于过失犯罪案件,唯有被告人的过失行为已经切实构成实质性的损害之后,方能被认定为犯罪。

三、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竞合吗

在刑法学理论范畴内,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并非相互包容或涵盖的概念,两者在犯罪行为人的主观意识方面存在着根本性的差异。故意犯罪要求行为主体对于其行动可能引发的负面结果持有明确的认知意向、并且有意愿或者放任这些结果的发生;而过失犯罪则是指行为主体对于其行为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缺乏预见性,或者虽然有所预见,但是过于自信能够避免这些后果的发生。在实际案例中,若行为主体的同一行为同时符合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的构成要素,那么通常会依据其中更为严重的罪名来确定其刑事责任并予以相应的惩罚。

这并不代表这两种犯罪类型在法律层面上存在竞合关系,实际上,这只是司法实践过程中的一种处理方式,即遵循“重罪吸收轻罪”的原则,选择适用更为严重的罪名进行惩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五条

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四条

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本站为您整理关于本文的法律热搜话题

什么叫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

什么叫故意犯罪、犯罪故意的种类有哪些

什么叫故意犯罪形态

什么叫故意犯罪的刑事处罚

什么叫故意犯罪行为

什么叫故意犯罪圣经

什么叫故意犯罪行为可否成为行为人作为义务的来源

什么叫故意犯罪、犯罪故意的种类有哪些

什么叫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

什么叫故意犯罪罪名

如何区分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

如何区分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行为

如何区分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呢

如何区分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

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的逻辑关系

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的概念是什么

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的划分标准

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是矛盾关系吗

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比较研究

故意犯罪和过失

来源:中国法院网-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竞合吗,故意犯罪和过失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