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然人之间的房屋买卖规定是什么
自然人之间的房屋买卖有以下规定:
其一,合同订立方面。双方应基于平等、自愿、公平、诚实信用等原则订立书面买卖合同,明确约定房屋的基本情况、价格、付款方式、交付时间等关键条款。
其二,产权审查。买方需谨慎核实卖方是否为房屋的合法所有权人,可通过查询不动产登记信息等方式进行,以确保交易的合法性,避免后续出现产权纠纷。
其三,付款与交付。按照合同约定的付款方式和时间,买方履行付款义务,卖方则应按时交付房屋及相关附属设施,并协助买方办理房屋产权过户登记手续。
其四,产权过户登记。这是房屋买卖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双方需共同向不动产登记机构申请办理产权变更登记,只有完成登记后,买方才依法取得房屋的所有权。
此外,若房屋存在抵押、查封等限制交易的情形,未经相关权利人同意或解除限制措施,不得进行买卖交易。
二、自建房买卖法律认可吗
自建房买卖的法律效力需分情况来看:
一是农村自建房。农村宅基地上的自建房,宅基地属于农村集体所有,农户只有使用权。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且宅基地流转有严格限制。如果是在本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成员之间进行房屋买卖,同时符合相关宅基地申请条件等规定,一般是被法律认可的;但如果将房屋卖给本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人员,这种买卖行为通常不被法律认可,因为可能会导致宅基地使用权的非法流转,合同可能会被认定无效。
二是城市自建房。如果自建房是在合法取得的国有土地上建设,且取得了合法的产权证书,那么在符合相关房地产交易规定的情况下,其买卖是受法律认可的;若没有合法的产权手续,比如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等,这类自建房的买卖可能会因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而不被认可。
三、自有住房买卖哪些情况下不可以
以下几种情况下自有住房不可以买卖:
一是房屋产权存在争议。比如房屋存在多个继承人且尚未明确各自份额,或买卖双方对房屋产权归属有纠纷,在争议未解决前,无法进行合法买卖,因为产权不清晰会导致交易存在风险且可能损害他人权益。
二是未依法取得房屋所有权证。房屋所有权证是证明房屋产权归属的重要凭证,没有该证件,就无法证明卖方对房屋拥有合法的处分权,交易无法得到法律保障。
三是房屋被司法机关和行政机关依法查封、限制房地产权利。例如,因涉及债务纠纷等原因,房屋被法院查封,在查封期间禁止房屋的买卖、抵押等交易行为,以确保司法程序的顺利进行和相关权利人的利益。
四是房屋已被列入拆迁范围。此类房屋可能会因拆迁而导致产权变动等问题,为避免交易风险和纠纷,在拆迁范围内的房屋一般不允许买卖。
本站为您整理关于本文的法律热搜话题
●自然人之间房屋买卖合同 法律法规
●自然人之间买卖要交税吗
●房产自然人
●自然人房屋买卖合同
●自然人之间的购房合同
●自然人之间的买卖合同
●自然人之间的房屋租赁合同
●自然人之间买卖要交税吗
●自然人卖房交什么税
●自然人买卖房屋增值税税率
●外村人怎么合法买本村房屋
●自建房买卖法律认可吗现在
●自建房买卖受法律保护吗
●自建房买卖合法吗
●自建房可以买卖的吗?有什么风险?
●自建房售卖的相关规定
●自建房房屋买卖
●自建房可以买卖交易吗
●自建房买卖违法吗
●自建房的买卖
来源:头条-自有住房买卖哪些情况下不可以,自有住房需要缴纳房产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