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合同中担保人的责任该怎么认定
认定合同中担保人的责任,需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担保方式。若为一般保证,在主合同纠纷未经审判或仲裁,并就债务人财产依法强制执行仍不能履行债务前,一般保证人有权拒绝向债权人承担保证责任,但有法定情形除外;若为连带责任保证,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时,债权人可请求债务人履行,也可要求保证人在其保证范围内承担保证责任。
(二)担保范围。合同有约定的从约定,未约定或约定不明的,保证人应对全部债务承担责任,包括主债权及其利息、违约金、损害赔偿金和实现债权的费用。
(三)保证期间。保证期间经过,保证人可能免除保证责任。若债权人在保证期间内依法主张权利,保证期间作用结束,开始计算保证合同的诉讼时效。
此外,若存在主合同无效等特殊情形,需根据具体情况判断担保人责任。担保人在承担责任后,有权向债务人追偿。
二、合同执行违约担保怎么处理好
当面临合同执行违约担保的情况,可按以下方式妥善处理:
其一,明确违约事实与责任。仔细审查合同条款,确定违约方具体的违约行为,对照合同约定判断其应承担的违约责任。收集相关证据,如合同文本、往来函件、履行记录等,以支撑违约事实的认定。
其二,依据担保类型采取措施。若为保证担保,可要求保证人按照约定承担保证责任,代为履行债务或承担赔偿责任;若是抵押担保,可依法处置抵押物,通过拍卖、变卖等方式实现债权;对于质押担保,同样可处置质押物来清偿债务。
其三,协商与诉讼相结合。先尝试与违约方及担保人进行协商,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并履行担保义务。若协商无果,可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起诉讼,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由法院依法判决违约方及担保人承担相应责任。
三、合同中担保人的责任怎样认定
合同中担保人的责任认定,需从以下几方面分析:
(一)担保方式。若为一般保证,保证人享有先诉抗辩权,即在主合同纠纷未经审判或者仲裁,并就债务人财产依法强制执行仍不能履行债务前,有权拒绝向债权人承担保证责任。而连带责任保证的保证人,不享有先诉抗辩权,债权人可以要求债务人履行债务,也可以要求保证人在其保证范围内承担保证责任。
(二)担保范围。合同有约定的,从其约定;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保证人应当对全部债务承担责任,包括主债权及其利息、违约金、损害赔偿金和实现债权的费用。
(三)保证期间。若债权人未在保证期间依法行使权利,保证人可能免除保证责任。一般保证的保证期间,若未约定,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6个月;连带责任保证的保证期间同样在无约定时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6个月。
综上,认定担保人责任需综合考量担保方式、范围及期间等因素。
本站为您整理关于本文的法律热搜话题
●合同中担保人的责任该怎么认定呢
●合同中担保人承担的责任
●合同中担保人这条应该怎么写
●合同里担保人起到什么作用
●合同中担保方的责任和义务
●合同中担保方的责任和义务
●合同担保人条款
●合同中担保人承担的责任
●合同中担保人怎么写
●合同上的担保人怎么写
●合同执行违约担保怎么处理好呢
●合同违约担保人承担什么责任
●违约合同与担保
●合同履行担保协议
●违约担保形式有哪些
●违约担保条款
●违背担保合同约定不履行
●担保合同违约责任
●履行合同违约
●合同违约责任按什么执行
来源:临律-合同中担保人的责任怎样认定,合同上担保人负什么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