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产品网上备案服务平台,消毒产品卫生安全评价规定

法律普法百科 编辑:傅钰

消毒产品网上备案服务平台,消毒产品卫生安全评价规定

大家好,由投稿人傅钰来为大家解答消毒产品网上备案服务平台,消毒产品卫生安全评价规定这个热门资讯。消毒产品网上备案服务平台,消毒产品卫生安全评价规定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消毒产品卫生许可证

根据《消毒管理办法》《消毒产品分类目录》等有关规定,消毒产品包括:(1)卫生用品:卫生巾、卫生护垫、尿裤、隔尿垫、湿巾、卫生湿巾、抗(抑)菌制剂、隐形眼镜护理液、纸巾、棉签、化妆棉等;(2)消毒剂:用于医疗用品、皮肤粘膜、餐饮具、瓜果蔬菜、水、环境、物体表面、污物、空气消毒的制剂;(3)消毒器械:用于医疗器械、餐饮具、水、空气、物体表面消毒的器械,生物指示物、化学指示物及灭菌物品包装物。

需要注意的是,专用于人体足部、眼睛、指甲、腋部、头皮、头发、鼻粘膜、肛肠等特定部位的具有消毒或抗(抑)菌功能的产品不属于消毒产品。

抗(抑)菌制剂属于消毒产品中的卫生用品大类,是直接接触人体皮肤粘膜、具有一定抗菌或抑菌作用的制剂(栓剂、皂剂除外),能起到保持人体清洁卫生,降低外界致病微生物对人体侵害的作用。抗(抑)菌制剂包括两类产品:

(1)抗菌制剂,这类产品对微生物具有杀菌作用,在使用剂量下对检验项目规定试验菌的杀灭率≥90%;

(2)抑菌制剂,这类产品对微生物具有抑制作用,在使用剂量下对检验项目规定试验菌的抑菌率≥50%,与抗菌制剂比较而言,抑菌制剂对微生物的作用要弱一些,仅仅是抑制微生物生长而非杀死微生物。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抗(抑)菌制剂有女士抗菌洗液、抗菌漱口水、抑菌洗手液等,都是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产品。不过,并非所有抗菌或抑菌的产品都是抗(抑)菌制剂,根据国家规定,专用于人体足部、眼睛、指甲、腋部、头皮、头发、鼻粘膜、肛肠等特定部位的产品,即使具有抗菌或抑菌功能也不属于抗(抑)菌制剂。

另外,不用于人体皮肤粘膜的产品也不是抗(抑)菌制剂,诸如抗菌洗衣液、抗菌抹布、抗菌袜子等等。

所以,消费者在购买抗(抑)菌制剂时,要“三看”产品标签说明书:一看“使用范围”,用于人体皮肤或粘膜,但不用在8个特定部位;二看“用途”,宣传具有抗菌或抑菌作用;三看“证号”,国产产品须标注“消字号”,如为上海生产的产品,证号为沪卫消证字(年份)第XXXX号。

抗(抑)菌制剂不是药品,不能用于治疗疾病。

根据《消毒管理办法》和《消毒产品标签说明书管理规范》规定,消毒产品禁止添加抗生素、抗真菌药物、激素等成分,产品标签说明书也不能明示或暗示对疾病的治疗作用和效果,禁止标注疾病症状和疾病名称或采用与药品广告宣传类似的用语,如“每日X次”“XX天为一疗程,或遵医嘱”。

虽然产品中的抗菌或抑菌成分对微生物有一定作用,但是浓度较低,与药品有着本质的区别。如果错将抗(抑)菌制剂当作药品使用,可能会延误病情。

根据《消毒产品标签说明书管理规范》的规定,抗(抑)菌剂产品不能夸大宣传,禁止标注高效、无毒、消毒、灭菌、除菌、抗炎、消炎、治疗疾病、减轻或缓解疾病症状、预防性病、杀精子、避孕,及抗生素、激素等禁用成分的内容。

禁止标注无检验依据的使用剂量及对象、无检验依据的抑/杀微生物类别、无检验依据的有效期以及无检验依据的抗(抑)菌作用。

禁止标注用于人体足部、眼睛、指甲、腋部、头皮、头发、鼻粘膜、肛肠等特定部位;抗(抑)菌产品禁止标注适用于破损皮肤、粘膜、伤口等内容。

不少人对抗(抑)菌制剂产品会有这样两个误区:

“误区一”是以为抗(抑)菌制剂能治病;

“误区二”认为凡有抗菌或抑菌作用的都是抗(抑)菌制剂,属于消毒产品。

其实不然,因为目前纳入消毒产品管理的抗(抑)菌制剂是直接接触人体皮肤粘膜的、具有一定抗菌或抑菌作用的制剂(栓剂、皂剂除外),只用于正常人体皮肤粘膜日常清洁卫生。

洗手液和抗(抑)菌洗手液两者的作用不同,洗手液属于化妆品,是对皮肤有清洁去污作用的产品,标签上标注的是化妆品生产许可证号。

抗(抑)菌洗手液属于消毒产品,不仅能清洁皮肤,还能对皮肤起抗菌或抑菌的作用,产品标签上标注的是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号“卫消证字”。

使用前,“要”认真阅读产品说明,按照说明书上的使用浓度、消毒作用时间操作。

配制时,“要”戴好口罩、防护眼镜和手套等防护用品,不要用手直接接触原液。

空气消毒时,“要”关闭门窗且室内无人,消毒完后打开门窗待气味散尽后再进入。

消毒剂的容器上“要”有明显标识,不要用饮料瓶放消毒液,以免误服。

如家中有婴幼儿和儿童,“要”将消毒剂放置在高处或锁在柜子里。

空气消毒:宜采用安全、简便的开窗通风换气法,每次开窗10到30分钟,使空气流通。

餐具消毒:消毒前洗净餐具。耐高温的采用煮沸法,将餐具全部浸入水中,煮沸10到20分钟;不耐高温的采用消毒剂浸泡方法,常用的有含氯消毒剂。

手消毒:经常用流动水和肥皂清洗,接触污染物品后最好在清洗后再使用手部消毒剂。

织物消毒:衣物、被褥等首选日光直接照射消毒,耐高温、高湿的,如毛巾还可煮沸消毒。

普通家庭不需要专门的消毒。

当家中出现传染性疾病患者、季节交替容易生病时,或是有抵抗力较差的婴幼儿、老年人等,就要做好消毒工作了。

物理消毒法有烧煮、日晒、通风等;化学消毒法即使用化学消毒剂浸泡、擦拭、喷洒等。

在家中应首选物理消毒法,因为物理消毒法简便易行,对人体伤害和环境污染都比较小,只有被消毒物品无法使用物理消毒时,才考虑使用化学的消毒方法。

编辑:秦天宇

资料:健康上海12320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

消毒产品卫生安全评价报告备案

问:
哪些产品属于消毒产品?

根据《消毒管理办法》《消毒产品分类目录》等有关规定,消毒产品包括:(1)卫生用品:卫生巾、卫生护垫、尿裤、隔尿垫、湿巾、卫生湿巾、抗(抑)菌制剂、隐形眼镜护理液、纸巾、棉签、化妆棉等;(2)消毒剂:用于医疗用品、皮肤粘膜、餐饮具、瓜果蔬菜、水、环境、物体表面、污物、空气消毒的制剂;(3)消毒器械:用于医疗器械、餐饮具、水、空气、物体表面消毒的器械,生物指示物、化学指示物及灭菌物品包装物。


需要注意的是,专用于人体足部、眼睛、指甲、腋部、头皮、头发、鼻粘膜、肛肠等特定部位的具有消毒或抗(抑)菌功能的产品不属于消毒产品。


问:
什么是抗(抑)菌制剂?

抗(抑)菌制剂属于消毒产品中的卫生用品大类,是直接接触人体皮肤粘膜、具有一定抗菌或抑菌作用的制剂(栓剂、皂剂除外),能起到保持人体清洁卫生,降低外界致病微生物对人体侵害的作用。抗(抑)菌制剂包括两类产品:


(1)抗菌制剂,这类产品对微生物具有杀菌作用,在使用剂量下对检验项目规定试验菌的杀灭率≥90%;


(2)抑菌制剂,这类产品对微生物具有抑制作用,在使用剂量下对检验项目规定试验菌的抑菌率≥50%,与抗菌制剂比较而言,抑菌制剂对微生物的作用要弱一些,仅仅是抑制微生物生长而非杀死微生物。


问:
如何识别抗(抑)菌制剂?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抗(抑)菌制剂有女士抗菌洗液、抗菌漱口水、抑菌洗手液等,都是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产品。不过,并非所有抗菌或抑菌的产品都是抗(抑)菌制剂,根据国家规定,专用于人体足部、眼睛、指甲、腋部、头皮、头发、鼻粘膜、肛肠等特定部位的产品,即使具有抗菌或抑菌功能也不属于抗(抑)菌制剂。


另外,不用于人体皮肤粘膜的产品也不是抗(抑)菌制剂,诸如抗菌洗衣液、抗菌抹布、抗菌袜子等等。


所以,消费者在购买抗(抑)菌制剂时,要“三看”产品标签说明书:一看“使用范围”,用于人体皮肤或粘膜,但不用在8个特定部位;二看“用途”,宣传具有抗菌或抑菌作用;三看“证号”,国产产品须标注“消字号”,如为上海生产的产品,证号为沪卫消证字(年份)第XXXX号。



问:
抗(抑)菌制剂能当作药品使用吗?

抗(抑)菌制剂不是药品,不能用于治疗疾病。


根据《消毒管理办法》和《消毒产品标签说明书管理规范》规定,消毒产品禁止添加抗生素、抗真菌药物、激素等成分,产品标签说明书也不能明示或暗示对疾病的治疗作用和效果,禁止标注疾病症状和疾病名称或采用与药品广告宣传类似的用语,如“每日X次”“XX天为一疗程,或遵医嘱”。


虽然产品中的抗菌或抑菌成分对微生物有一定作用,但是浓度较低,与药品有着本质的区别。如果错将抗(抑)菌制剂当作药品使用,可能会延误病情。


问:
抗(抑)菌制剂标签说明书禁止标注的内容?

根据《消毒产品标签说明书管理规范》的规定,抗(抑)菌剂产品不能夸大宣传,禁止标注高效、无毒、消毒、灭菌、除菌、抗炎、消炎、治疗疾病、减轻或缓解疾病症状、预防性病、杀精子、避孕,及抗生素、激素等禁用成分的内容。


禁止标注无检验依据的使用剂量及对象、无检验依据的抑/杀微生物类别、无检验依据的有效期以及无检验依据的抗(抑)菌作用。


禁止标注用于人体足部、眼睛、指甲、腋部、头皮、头发、鼻粘膜、肛肠等特定部位;抗(抑)菌产品禁止标注适用于破损皮肤、粘膜、伤口等内容。


问:
抗(抑)菌制剂有哪两个“误区”?

不少人对抗(抑)菌制剂产品会有这样两个误区:


“误区一”是以为抗(抑)菌制剂能治病;


“误区二”认为凡有抗菌或抑菌作用的都是抗(抑)菌制剂,属于消毒产品。


其实不然,因为目前纳入消毒产品管理的抗(抑)菌制剂是直接接触人体皮肤粘膜的、具有一定抗菌或抑菌作用的制剂(栓剂、皂剂除外),只用于正常人体皮肤粘膜日常清洁卫生。


问:
洗手液和抗(抑)菌洗手液有何不同?

洗手液和抗(抑)菌洗手液两者的作用不同,洗手液属于化妆品,是对皮肤有清洁去污作用的产品,标签上标注的是化妆品生产许可证号。


抗(抑)菌洗手液属于消毒产品,不仅能清洁皮肤,还能对皮肤起抗菌或抑菌的作用,产品标签上标注的是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号“卫消证字”。


问:
家庭安全使用消毒剂有哪 “五要”?

使用前,“要”认真阅读产品说明,按照说明书上的使用浓度、消毒作用时间操作。


配制时,“要”戴好口罩、防护眼镜和手套等防护用品,不要用手直接接触原液。


空气消毒时,“要”关闭门窗且室内无人,消毒完后打开门窗待气味散尽后再进入。


消毒剂的容器上“要”有明显标识,不要用饮料瓶放消毒液,以免误服。


如家中有婴幼儿和儿童,“要”将消毒剂放置在高处或锁在柜子里。


问:
家庭消毒有哪些常用方法?

空气消毒:宜采用安全、简便的开窗通风换气法,每次开窗10到30分钟,使空气流通。


餐具消毒:消毒前洗净餐具。耐高温的采用煮沸法,将餐具全部浸入水中,煮沸10到20分钟;不耐高温的采用消毒剂浸泡方法,常用的有含氯消毒剂。


手消毒:经常用流动水和肥皂清洗,接触污染物品后最好在清洗后再使用手部消毒剂。


织物消毒:衣物、被褥等首选日光直接照射消毒,耐高温、高湿的,如毛巾还可煮沸消毒。



家庭切勿过度消毒




普通家庭不需要专门的消毒。


当家中出现传染性疾病患者、季节交替容易生病时,或是有抵抗力较差的婴幼儿、老年人等,就要做好消毒工作了。


家庭消毒首选物理消毒方法




物理消毒法有烧煮、日晒、通风等;化学消毒法即使用化学消毒剂浸泡、擦拭、喷洒等。


在家中应首选物理消毒法,因为物理消毒法简便易行,对人体伤害和环境污染都比较小,只有被消毒物品无法使用物理消毒时,才考虑使用化学的消毒方法。












逸仙路长逸路下匝道主体工程完成,殷高西路拥堵将缓解



2025上海樱花节顾村公园咖啡嘉年华开幕在即!超多福利等你来~




编辑:秦天宇

资料:健康上海12320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宝山官方微信

消毒产品经营许可证

根据《消毒管理办法》、《消毒产品分类目录》等有关规定,消毒产品包括:(1)卫生用品:卫生巾、卫生护垫、尿裤、隔尿垫、湿巾、卫生湿巾、抗(抑)菌制剂、隐形眼镜护理液、纸巾、棉签、化妆棉等;(2)消毒剂:用于医疗用品、皮肤粘膜、餐饮具、瓜果蔬菜、水、环境、物体表面、污物、空气消毒的制剂;(3)消毒器械:用于医疗器械、餐饮具、水、空气、物体表面消毒的器械,生物指示物、化学指示物及灭菌物品包装物。

需要注意的是,专用于人体足部、眼睛、指甲、腋部、头皮、头发、鼻粘膜、肛肠等特定部位的具有消毒或抗(抑)菌功能的产品不属于消毒产品。

抗(抑)菌制剂属于消毒产品中的卫生用品大类,是直接接触人体皮肤粘膜、具有一定抗菌或抑菌作用的制剂(栓剂、皂剂除外),能起到保持人体清洁卫生,降低外界致病微生物对人体侵害的作用。抗(抑)菌制剂包括两类产品:

(1)抗菌制剂,这类产品对微生物具有杀菌作用,在使用剂量下对检验项目规定试验菌的杀灭率≥90%;

(2)抑菌制剂,这类产品对微生物具有抑制作用,在使用剂量下对检验项目规定试验菌的抑菌率≥50%,与抗菌制剂比较而言,抑菌制剂对微生物的作用要弱一些,仅仅是抑制微生物生长而非杀死微生物。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抗(抑)菌制剂有女士抗菌洗液、抗菌漱口水、抑菌洗手液等,都是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产品。不过,并非所有抗菌或抑菌的产品都是抗(抑)菌制剂,根据国家规定,专用于人体足部、眼睛、指甲、腋部、头皮、头发、鼻粘膜、肛肠等特定部位的产品,即使具有抗菌或抑菌功能也不属于抗(抑)菌制剂。

另外,不用于人体皮肤粘膜的产品也不是抗(抑)菌制剂,诸如抗菌洗衣液、抗菌抹布、抗菌袜子等等。

所以,消费者在购买抗(抑)菌制剂时,要“三看”产品标签说明书:一看“使用范围”,用于人体皮肤或粘膜,但不用在8个特定部位;二看“用途”,宣传具有抗菌或抑菌作用;三看“证号”,国产产品须标注“消字号”,如为上海生产的产品,证号为沪卫消证字(年份)第XXXX号。

抗(抑)菌制剂不是药品,不能用于治疗疾病

根据《消毒管理办法》和《消毒产品标签说明书管理规范》规定,消毒产品禁止添加抗生素、抗真菌药物、激素等成分,产品标签说明书也不能明示或暗示对疾病的治疗作用和效果,禁止标注疾病症状和疾病名称或采用与药品广告宣传类似的用语,如“每日X次”,“XX天为一疗程,或遵医嘱”。

虽然产品中的抗菌或抑菌成分对微生物有一定作用,但是浓度较低,与药品有着本质的区别。如果错将抗(抑)菌制剂当作药品使用,可能会延误病情。

根据《消毒产品标签说明书管理规范》的规定,抗(抑)菌剂产品不能夸大宣传,禁止标注高效、无毒、消毒、灭菌、除菌、抗炎、消炎、治疗疾病、减轻或缓解疾病症状、预防性病、杀精子、避孕,及抗生素、激素等禁用成分的内容。

禁止标注无检验依据的使用剂量及对象、无检验依据的抑/杀微生物类别、无检验依据的有效期以及无检验依据的抗(抑)菌作用。

禁止标注用于人体足部、眼睛、指甲、腋部、头皮、头发、鼻粘膜、肛肠等特定部位;抗(抑)菌产品禁止标注适用于破损皮肤、粘膜、伤口等内容。

不少人对抗(抑)菌制剂产品会有这样两个误区:

“误区一”是以为抗(抑)菌制剂能治病;

“误区二”认为凡有抗菌或抑菌作用的都是抗(抑)菌制剂,属于消毒产品。

其实不然,因为目前纳入消毒产品管理的抗(抑)菌制剂是直接接触人体皮肤粘膜的、具有一定抗菌或抑菌作用的制剂(栓剂、皂剂除外),只用于正常人体皮肤粘膜日常清洁卫生。

洗手液和抗(抑)菌洗手液两者的作用不同,洗手液属于化妆品,是对皮肤有清洁去污作用的产品,标签上标注的是化妆品生产许可证号

抗(抑)菌洗手液属于消毒产品,不仅能清洁皮肤,还能对皮肤起抗菌或抑菌的作用,产品标签上标注的是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号“卫消证字”

使用前,“要”认真阅读产品说明,按照说明书上的使用浓度、消毒作用时间操作。

配制时,“要”戴好口罩、防护眼镜和手套等防护用品,不要用手直接接触原液。

空气消毒时“要”关闭门窗且室内无人,消毒完后打开门窗待气味散尽后再进入。

消毒剂的容器上“要”有明显标识,不要用饮料瓶放消毒液,以免误服。

如家中有婴幼儿和儿童,“要”将消毒剂放置在高处或锁在柜子里。

空气消毒:宜采用安全、简便的开窗通风换气法,每次开窗10到30分钟,使空气流通。

餐具消毒:消毒前洗净餐具。耐高温的采用煮沸法,将餐具全部浸入水中,煮沸10到20分钟;不耐高温的采用消毒剂浸泡方法,常用的有含氯消毒剂。

手消毒:经常用流动水和肥皂清洗,接触污染物品后最好在清洗后再使用手部消毒剂。

织物消毒:衣物、被褥等首选日光直接照射消毒,耐高温、高湿的,如毛巾还可煮沸消毒。

普通家庭不需要专门的消毒。

当家中出现传染性疾病患者、季节交替容易生病时,或是有抵抗力较差的婴幼儿、老年人等,就要做好消毒工作了。

物理消毒法有烧煮、日晒、通风等;化学消毒法即使用化学消毒剂浸泡、擦拭、喷洒等。

在家中应首选物理消毒法,因为物理消毒法简便易行,对人体伤害和环境污染都比较小,只有被消毒物品无法使用物理消毒时,才考虑使用化学的消毒方法。

消毒产品卫生安全评价技术要求

随着人们对卫生防护的日益重视,

抗(抑)菌洗手液、免洗洗手液、消毒湿巾等

成为居家外出的必备用品,

市面上这几类产品品牌众多

消毒功效孰优孰劣?

近日,上海市消保委针对抗(抑)菌洗手液、免洗洗手液、消毒湿巾三类消毒产品开展了比较试验,在被测试的60件样品中,风险物质均符合国家规定的限量要求,但汉施、喜手等4件样品实测乙醇含量与其包装明示不符。

【风险物质】

样品均符合国家规定的限量要求

此次比较试验中,上海市消保委检测了样品中的甲醛、二噁烷、荧光性物质等含量。甲醛是日化行业普遍使用的防腐剂,包括洗手液在内的许多洗涤产品都可能含有甲醛,二噁烷是洗手液在制作过程中的产物,荧光性物质被用作增白剂。如果这三种物质过量,会影响身体健康。

比较试验结果显示,60件样品均符合国家规定的限量要求,8件抗(抑)菌洗手液样品和19件免洗洗手液样品未检出甲醛、二噁烷,20件消毒湿巾均未检出可迁移性荧光增白剂,表现良好。

【杀菌抑菌效果】

植养方、白冰堂等免洗洗手液

杀菌用时超过3分钟

杀菌抑菌效果是针对消毒产品的重点检测项目,此次比较试验比较试验针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五种致病菌代表菌种,在5秒、30秒、1分钟等7个时间点检测了60件样品对这五种致病菌的杀菌效果以及样品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的抑菌率。

结果显示,在杀菌性能上,60件样品均能杀灭规定的菌落数量,但杀菌速度差异明显。其中12件样品(9件消毒湿巾,3件抑菌洗手液)杀菌最快,能在5秒内迅速杀菌,7件免洗洗手液样品杀菌略慢,用时超过了3分钟,包括植养方、白冰堂、拉芳多姿、MINISO等品牌。

抑菌性能上,60件样品均有抑菌作用,其中36件样品抑菌作用更强,抑菌率在99%以上,13件样品抑菌作用较强,抑菌率在90-99%之间,11件样品抑菌作用略弱,抑菌率为50-90%之间。

【产品宣称】

汉施、喜手等4个样品

实测乙醇含量与产品明示不符

消费者在选购消毒产品时更看重杀菌抑菌功能,目前很多产品会在包装上明示酒精含量,如“75%酒精”。本次比较试验中,4件样品实测乙醇含量与产品明示不符,涉及花卉诗即魁、汉施、维特丝、喜手四个品牌。

其中,由湖南公信堂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喜手”牌免洗手消毒凝胶明示乙醇含量75%±5%(v/v),而实测乙醇含量仅为17.7(v/v)%。为了解产品情况,南都记者致电该公司,截至发稿前未能接通。此外,标称“汉施”“维特丝”两款消毒产品实测乙醇含量分别为52.6%、32.2%。

上海市消保委提示,选购抗(抑)菌洗手液时要注意观察产品有无分层或油水分离现象,如有则表明生产过程中乳化工艺不佳,洗涤效果较差。

对于免洗洗手液,一般含有60%以上的酒精,遇火即燃,储存时应远离高温、远离明火。在使用这类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之后,不要立即靠近明火,例如点蚊香、抽烟、使用有明火的灶具等,避免发生意外。

对于消毒湿巾,建议消费者尽量选购有独立包装的湿巾。如选购非独立包装的湿巾,最好有密封贴、密封盖,抽取后及时贴好密封贴、盖好密封盖,能有效防止湿巾干燥和细菌滋生。

点击查看比较试验完整结果

采写:南都记者 陈菁钰

如果您有相关线索

欢迎发送邮件到

nandujianding@qq.com

也可通过微信/抖音

搜索“鉴定评测实验室

与“鉴定君”随时互动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消毒产品网上备案服务平台,消毒产品卫生安全评价规定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