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嘱公证细则还适应吗,遗嘱公证细则是否有效

法律普法百科 编辑:陈诺

遗嘱公证细则还适应吗,遗嘱公证细则是否有效

大家好,由投稿人陈诺来为大家解答遗嘱公证细则还适应吗,遗嘱公证细则是否有效这个热门资讯。遗嘱公证细则还适应吗,遗嘱公证细则是否有效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遗嘱公证细则最新

视频加载中...

随着法治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通过立遗嘱的方式安排好身后事,未雨绸缪,防止亲人之间因财产分配发生纷争,影响家庭和睦。那么遗嘱到底应该怎么公证呢?

遗嘱公证细则2000年7月1日

一楠

如今,到各大公证处办理遗嘱公证的人越来越多。遗嘱公证是公证机构根据当事人的申请,依法证明立遗嘱人订立遗嘱行为真实性、合法性的活动。如何办理遗嘱公证才能合法有效呢?

立遗嘱人申请办理遗嘱公证时,应亲自到住所地、经常居住地或其遗嘱行为发生地的公证处提出申请,遗嘱公证不能委托他人代办。办理时,申请人应向公证机构提供如下证明材料:立遗嘱人的身份证明;遗嘱所处分财产的产权凭证,如房产证明、存款单、股权证明等;视立遗嘱人行为能力情况,应根据公证员的要求,提供医院的诊断证明;遗嘱(或草稿)。

具体来说,遗嘱应包括以下内容:立遗嘱人的姓名、性别、出生日期、住址;立遗嘱人的婚姻状况;遗嘱受益人姓名及与立遗嘱人的相互关系;遗嘱所处分的财产状况(名称、数量、所在地点、是否共有财产等);对遗产处分和其它身后事务的处理意见;有遗嘱执行人的,要写明执行人的姓名、性别、出生日期、住址、联系方式等;遗嘱书应由立遗嘱人在遗嘱书上签名,不会或不能写字的,应在遗嘱书上捺指纹并加盖印章。

申请办理遗嘱公证时,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首先,遗嘱必须是立遗嘱人的真实意思表示,对受胁迫、欺骗违背遗嘱人真实意愿的,公证处不予公证。

其次,遗嘱处分的财产,应是个人财产,如是共有财产,则遗嘱中只能处分其中属于立遗嘱人个人所有的部分。

再次,立遗嘱人立遗嘱时对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或未出生的胎儿应保留一定的遗产份额。夫妻或其他财产共有人同时申请遗嘱公证的,应当分别设立,处分属于各自的财产份额,一般不得共同设立一份遗嘱。

最后,遗嘱生效前,立遗嘱人可依法变更或撤销遗嘱,但自书、代书、录音、口头遗嘱不得撤销、变更公证遗嘱,变更公证遗嘱应到公证处做变更遗嘱公证;不宜公开的遗嘱,立遗嘱人本人应注意保密。

(作者单位:北京市公证协会)

遗嘱公证细则还有效吗

石家庄律师顾问公证顾问平台

遗嘱公证是指公民生前对自己的财产作出安排,并经国家公证机关公证,于死亡时立即发生法律效力的法律行为。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自然人可以依照本法规定立遗嘱处分个人财产,并可以指定遗嘱执行人。


自然人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指定由法定继承人中的一人或者数人继承。


自然人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赠与国家、集体或者法定继承人以外的组织、个人。


自然人可以依法设立遗嘱信托。


步入老年时,为了有效定纷止争,防范于未然,您可能需要立一份遗嘱,明确去世后的财产归属,从而根据遗愿定向传承,此时,您可能需要办理遗嘱公证。

《民法典》实施后,遗嘱还要不要公证?

2021年1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继承编中,对遗嘱的形式、效力、代位继承人的范围、被继承人的宽恕权、无人继承遗产的用途等等进行了修改,其中有一点引起了广泛的关注,那就是取消了公证遗嘱的优先效力。


那以后立遗嘱还要不要公证喃?

民法典规定的遗嘱形式的对比图

公证遗嘱是最为严谨的遗嘱形式。依照公证程序规则及遗嘱公证办理要求,公证员不仅要对遗嘱人的身份及表意情况等进行审查(遗嘱人的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等),还会对遗嘱所要处分的财产属性进行分析;同时在遗嘱内容格式上为遗嘱人把关。公证遗嘱以其审查的严谨性、人员的专业性、程序的完整性来对遗嘱人意思的真实性、遗嘱内容的合法性予以确认,其证据力是其他遗嘱形式无可比拟的。而且在《公证法》、《民事诉讼法》以及《最高人民法院民事证据若干问题的意见》等也有规定,人民法院在审理案件的时候,经有效文书证明的事实,除非有其他的证据进行推翻,公证的证据效力会比其他证据更高。

综上,公证员建议,如果处置的财产数目比较大、种类比较多、继承人的情况也比较复杂,最好还是先立个公证遗嘱。遗嘱经公证后,既能保证其真实合法,保证遗嘱人的真实意愿得以实现,又可以避免遗嘱受益人与其他家人之间发生纠纷,维系家庭和睦。

· 遗嘱公证需提交的材料

(1)立遗嘱人的身份证明;

(2)遗嘱受益人的身份证明复印件;

(3)立遗嘱人的婚姻状况证明;

(4)遗嘱人与遗嘱受益人的亲属关系证明;

(5)遗嘱所涉财产的权利凭证;

(6)遗嘱人的行为能力证明(公证员对立遗嘱人行为能力存疑时提供);

(7)遗嘱


来源: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公证处

遗嘱公证细则司法解释

继承,关系着自然人死亡后财产的传承,事关千家万户。2021年1月1日民法典正式施行后,从1985年起施行的继承法将被替代。从妥善管理遗产,到减少遗产纠纷,民法典在继承编中作出了一系列新的规定。

录像、打印等遗嘱形式被认可

【案例】张某父母育有三名子女,2013年父亲去世,未立遗嘱,2015年母亲去世前,在两位好友的见证下,以录像方式立下遗嘱,表示在自己生病期间张某一直尽心照料,决定把一套房产留给张某,存款12万元则留给张某的两个姐姐。

张某的两个姐姐认为录像形式的遗嘱并非有效遗嘱,父母遗产应该按法定继承方式分割。

【说法】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三十七条规定,以录音录像形式立的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遗嘱人和见证人应当在录音录像中记录其姓名或者肖像,以及年、月、日。

现行继承法并未明确录像、打印等形式遗嘱的订立形式和要求,实践中存在诸多争议,民法典对录像、打印等形式遗嘱的订立形式和要求作出了规范,明确了其法律效力。

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民法典研究中心主任孟强表示,现行继承法施行年代较早,录像、打印等技术手段在当时尚未普及,此次作出修改和补充,充分体现了民法典对时代发展的回应。

公证遗嘱效力不再优先

【案例】李大爷老两口膝下有两子两女,老两口曾公证了一份遗嘱,财产由4个子女平均分配。但老两口在生命的最后几年一直住在小儿子家,小儿子对父母悉心照料,尽到了赡养义务。于是老两口临终前又立了一份自书遗嘱,将一半财产分给小儿子,这份遗嘱有效吗?

【说法】现实生活中经常出现一个人立有多份遗嘱的情况,虽然现行继承法规定以最后一份为准,但如有公证遗嘱,则以公证遗嘱为准。民法典对此作出修改,删除了公证遗嘱效力优先的规定。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四十二条规定,遗嘱人可以撤回、变更自己所立的遗嘱。立遗嘱后,遗嘱人实施与遗嘱内容相反的民事法律行为的,视为对遗嘱相关内容的撤回。立有数份遗嘱,内容相抵触的,以最后的遗嘱为准。

“删除公证遗嘱效力优先的规定,体现了对遗嘱人真实意愿的尊重。”上海外国语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黄绮表示,现实生活中存在很多遗嘱人需要改变公证遗嘱内容的情况,但客观条件可能使遗嘱人无法到公证处订立新的公证遗嘱,导致无法按照其心愿变更遗嘱。

引入遗产管理人制度

【案例】经营海鲜生意的王先生突遭车祸身亡,其遗产包括存放在仓库里的数吨高档海鲜。在处理王先生后事期间,其父母和妻子就遗产划分产生分歧,仓库内的海鲜无人管理,腐烂大半,损失惨重。

【说法】民法典引入了遗产管理人制度,对各种情形下遗产管理人的选任作出明确规定,同时明确了遗产管理人的职责及所需要承担的责任。遗产管理人的协调可以有效减少各方争执,满足多元化遗产分配需求,利于社会稳定。

“随着人民群众日益富起来,其去世后留下的遗产类型、数量都有明显增加的趋势。”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王轶说,通过遗产管理人制度可以引入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士,从而让遗产继承更加顺畅地进行,同时有效解决以往在继承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矛盾和争端。

增加继承“宽恕制度”

【案例】小张不孝顺父母,没有尽到赡养父母的义务,因此父母在立遗嘱时并未将小张列为继承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小张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悔过自新,尽心照顾父母,父母决定原谅小张,那么小张能否重新被列为继承人呢?

【说法】此次民法典继承编的一个突出特色,就是设立了对继承人的“宽恕制度”。在列举了继承人丧失继承权的五种行为的同时,民法典规定:“继承人有前款第三项至第五项行为,确有悔改表现,被继承人表示宽恕或者事后在遗嘱中将其列为继承人的,该继承人不丧失继承权。”

“‘宽恕制度’的目的是维护和谐的家庭关系。”王轶认为,“宽恕制度”在此前的司法解释中已得到认可,在司法实践中效果也很好,这一制度实际上是给了继承人改过自新的机会,同时也体现了尊重被继承人意愿的规则设计。

为“老有所依”提供更多选择

【案例】老张是一名孤寡老人,膝下无儿无女,也没有可以托付晚年的亲戚朋友。在此情况下,老张决定同某养老院签订协议,由养老院负责照料自己的晚年生活,自己去世后财产全部留给养老院,这种做法是否可行呢?

【说法】民法典在现行继承法基础上扩大了扶养人的范围,明确自然人可以与继承人以外的组织或者个人签订遗赠扶养协议,该组织或者个人承担该自然人生养死葬的义务,享有受遗赠的权利。

王轶介绍,遗赠扶养协议制度是现行继承法认可的一项法律制度。民法典扩大扶养人范围,一方面反映出我国社会组织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对老年人自身意愿的尊重,以及法律对实现“老有所养”目标的积极助力。

记者:孙少龙、白阳、黄安琪

来源:新华视点

编辑:石 慧

审核:傅德慧

山东高院民一庭:土地出让过程中的代建协议是否属于民事案件的受理范围

2020年这四种宅基地不能确权,无法进行不动产登记

一览无遗:《民法典》实质性修改的94处要点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遗嘱公证细则还适应吗,遗嘱公证细则是否有效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