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税是什么意思简单,逃税是什么意思草率
大家好,由投稿人穆睿来为大家解答逃税是什么意思简单,逃税是什么意思草率这个热门资讯。逃税是什么意思简单,逃税是什么意思草率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逃税是什么意思?
近年来
明星艺人、主播等高收入群体
频频被曝偷税、逃税
落得被罚款、封号等下场
引发公众热议
今日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
偷税、逃税、漏税、骗税、欠税的区别
以及
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
PART1
概念的区别
01
·偷税
纳税人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帐簿、记帐凭证,或者在帐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行为。
02
·逃税
是指纳税人违反税法规定不缴或少缴税款的非法行为。
03
·漏税
是指纳税人因无意识而发生的漏缴或少缴税款的违章行为。
04
·骗税
是指纳税人用假报出口等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经过公开的合法的程序,利用国家税收优惠政策,骗取减免税或者出口退税的行为。
05
·欠税
是指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未按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税务机关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确定的期限,缴纳或者解缴税款的行为。
PART2
法律后果
1
偷税的法律后果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三条
对纳税人偷税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
逃税的法律后果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零一条
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扣缴义务人采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较大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对多次实施前两款行为,未经处理的,按照累计数额计算。
有第一款行为,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已受行政处罚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但是,五年内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以上行政处罚的除外。
3
漏税的法律后果
《关于整顿税收秩序加强税收管理的决定》第六条
纳税人偷税漏税和拖欠税款经税务机关依法认定后,仍拒绝缴纳税款和滞纳金、罚款的,经县(市)以上(含县、市)税务局长批准,正式书面通知纳税人开户银行扣缴入库。对临时经营者,可以按照规定扣留纳税人的部分货物,限期缴纳;对愈期仍未缴纳的,经县(市)以上(含县、市)税务局长批准,可将所扣留的货物变价抵缴其应缴纳的税款、滞纳金、罚款。
4
骗税的法律后果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零四条
以假报出口或者其他欺骗手段,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骗取税款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骗取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骗取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纳税人缴纳税款后。采取前款规定的欺骗方法,骗取所缴纳的税款的,依照本法第二百零一条的规定定罪处罚;骗取税款超过所缴纳的税款部分,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六条
以假报出口或者其他欺骗手段,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骗取的退税款,并处骗取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对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的,税务机关可以在规定期间内停止为其办理出口退税。
5
欠税的法律后果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零三条
纳税人欠缴应纳税款,采取转移或者隐匿财产的手段,致使税务机关无法追缴欠缴的税款,数额在一万元以上不满十万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欠缴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欠缴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五条
纳税人欠缴应纳税款,采取转移或者隐置财产的手段,妨碍税务机关追缴欠缴的税款的,由税务机关追缴欠缴的税款、滯纳金,并处欠缴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偷税逃税轻则可能给个人带来经济损失,重则断送个人职业生涯,更有甚者因此失去人身自由,须面临法律的制裁。
END
来源:天津高法微信号
逃税是什么意思法条依据
最近薇娅偷逃税的新闻登上热搜,什么是偷逃税?为什么会罚这么多钱?需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一起来看看吧!
什么是偷税?
偷税是指纳税人以不缴或者少缴税款为目的,采取各种不公开的手段,隐瞒真实情况,欺骗税务机关的行为。
例如一些明星设立阴阳合同,公开的阳合同上收入较少,以此达到少缴税款的非法目的。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三条第一款的规定,偷税的手段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伪造(设立虚假的账簿、记账凭证)、变造(对账簿、记账凭证进行挖补、涂改等)、隐匿和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二是在账簿上多列支出(以冲抵或减少实际收入)或者不列、少列收入;三是不按照规定办理纳税申报,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仍然拒不申报;四是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即在纳税申报过程中制造虚假情况,比如不如实填写或者提供纳税申报表、财务会计报表及其他的纳税资料等。
什么是逃税?
逃税是指纳税人采取转移或者隐匿财产的手段,妨碍税务机关追缴欠缴的税款,想要逃避税收的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五条:纳税人欠缴应纳税款,采取转移或者隐匿财产的手段,妨碍税务机关追缴欠缴的税款的,由税务机关追缴欠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欠缴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滞纳金和罚款如何计算?
滞纳金本质上是延期纳税的利息,加收率是0.05%,计算期限是纳税人应缴纳税款的期限届满之日的次日到实际缴纳税款之日的期间,所以应缴纳滞纳金的计算公式就是:滞纳金=应纳税金额×0.05%×滞纳天数。
罚款是由税务机关按照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进行确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三十二条:纳税人未按照规定期限缴纳税款的,扣缴义务人未按照规定期限解缴税款的,税务机关除责令期限缴纳税款外,从滞纳税款至日起,按日加收滞纳税款万分之五的滞纳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三条第二款:扣缴义务人采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偷逃税需要承担刑事责任吗?
偷逃税并不是补缴那么简单,情形严重,构成犯罪的,纳税人将要承担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罚金等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零一条: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扣缴义务人采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较大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对多次实施前两款行为,未经处理的,按照累计数额计算。
有第一款行为,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已受行政处罚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但是,五年内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以上行政处罚的除外。
还有其他避税手段吗?
节税是指纳税人在不违背税法立法精神的前提下,利用税法中固有的起征点、减免税等一系列优惠政策,达到少缴或不缴税的目的。
例如法律规定公益慈善事业捐赠支出可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一些明星进行慈善捐款,不仅可以收获好名声,还可以节税。
避税是指纳税人最大限度地利用税收漏洞少交或不交税款,比如利用国家间的税款征缴漏洞等。避税虽不违法但也不提倡,容易造成国家税收损失。
例如一些企业在选择注册公司的地点时,有目的地选择有税收优惠的地点,从而享有更多的税收优惠。
纳税是公民的义务,
偷税逃税是违法犯罪行为。
依法纳税,
从你我做起!
逃税是什么意思解释
2021年,我们经常听到某某明细、网红偷逃税款,被追缴巨额税款、滞纳金和罚款的案例。这里我们用的是偷逃税,那偷税和逃税有什么区别呢?抗税又是指什么呢?避税到底合不合规呢?今天,就为大家解析下这几个概念。
偷税根据税收征管法第63条规定,纳税人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或者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是偷税。对纳税人偷税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50%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偷税是税收征管法中的概念,是税务机关执行的标准,强调的是纳税人通过种种方式不缴或者少缴了税款,使国家税收造成了一定的损失。
根据刑法二百零一条规定,【逃税罪】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上述行为的,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已受行政处罚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但是,五年内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以上行政处罚的除外。
从方式方法上看,逃税与偷税概念类似,都是采用欺骗、隐瞒等手段不缴或少缴税款,导致税款流失,但偷税是税收征管法里的概念,而逃税是刑法里的概念。
如果纳税人有偷税行为,税务机关做出行政处罚之后,纳税人按时补交了税款并受到了行政处罚,那么刑法不会再追究企业的刑事责任,但如果5年内因为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了两次处罚,那么就要追究纳税人的刑事责任。
抗税在税收征管法以及刑法中的概念类似。
税收征收管理法:以暴力、威胁方法拒不缴纳税款的,是抗税,除由税务机关追缴其拒缴的税款、滞纳金外,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情节轻微,未构成犯罪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拒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拒缴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刑法:【抗税罪】以暴力、威胁方法拒不缴纳税款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拒缴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拒缴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
避税避税的概念在税法中没有明确的规定,很多做税务筹划的公司会刻意的避免使用“避税”这个词,因为避税有规避、逃避的意思,是个负面词汇,转而使用税务筹划、税务优化这样的字眼,当然如果只是改变了字眼,而不改变实质的内容,偷税依然是偷税,依然要追责。
目前,出台了一些反避税的规定,但都是针对关联交易的,例如境内公司与境外关联方,境内公司与境内关联方,个人与其关联方等。如果企业与关联方之间的交易不符合独立交易原则,税务机关有权按照合理的方法进行纳税调整。
税务筹划一定要通过合理的方式,例如架构的设计、商业模式的改变等等,简单粗暴地隐匿收入、虚列成本,在税务系统、科技水平日益提升的今天,必然逃不过大数据的火眼金睛。
欢迎大家点赞、转发和评论!
关注我哦!为您带来更多税务知识![比心]
逃税指什么
3月15日,#邓伦偷逃税被查##邓伦偷逃税被追缴并罚款1.06亿元#等话题冲上微博热搜,有关偷税漏税逃税等话题又一次牵动了公众的神经。
那么逃税一定会犯罪么?
犯罪一定要坐牢么?
先说答案:
逃税≠逃税罪≠坐牢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56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
根据刑法相关规定,涉及个人所得税的罪名主要有逃税罪、抗税罪、逃避追缴欠税罪等。
刑法第201条规定,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即可构成逃税罪。
虚假纳税申报是什么意思?
虚假纳税申报是指纳税人或者扣缴义务人向税务机关报送虚假的纳税申报表、财务报表、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报告表或者其他纳税申报资料,如提供虚假申请,编造减税、免税、抵税、先征收后退还税款等虚假资料等。
不申报是什么意思?
一般来讲,只有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不申报的,才能构成逃税罪中的不申报。
数额较大是指多少?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的规定,逃税数额较大的标准为5万元。
总 结
手段:虚假申报、不申报
情节:5万元以上&10%以上
目的:少缴税
实施了上述行为,就构成逃税罪了?
并不是,刑法规定,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已受行政处罚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
但是……
例外情形是,“五年内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以上行政处罚”。
纳税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正如《武林外传》里的佟掌柜所言“交税是咱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如果没有税收,国家哪有那么多的钱来维护你的各种权利。”
关于依法纳税的法律知识
你知道多少呢?
问
1、哪些人要缴纳个人所得税?
答
在我国,自然人、个人独资企业以及合伙企业需要按照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区分为居民纳税人和非居民纳税人两类: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规定,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满一百八十三天的个人,为居民个人。居民个人从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依照该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
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不满一百八十三天的个人,为非居民个人。非居民个人从中国境内取得的所得,依照该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
问
2、个人所得税如何缴纳?
答
我国目前实行的是分类综合所得税制,按照收入性质不同,个人所得被区分为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经营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以及偶然所得。
居民个人取得前四项所得被称为综合所得,按纳税年度合并计算个人所得税;非居民个人取得前四项所得则按月或者按次分项缴纳个人所得税;纳税人取得第五项至第九项所得,依照规定分别计算个人所得税。
问
3、可以延期缴纳吗?
答
可以,纳税人享有延期缴纳税款权。纳税人因有特殊困难,不能按期缴纳税款的,经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税务局批准,可以延期缴纳税款,但是最长不得超过三个月。纳税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特殊困难:因不可抗力,导致纳税人发生较大损失,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受到较大影响的;当期货币资金在扣除应付职工工资、社会保险费后,不足以缴纳税款的。
问
4、如果没有如实缴税,税务部门追缴期限怎么算?
答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对不同类型收入的个人所得税规定了不同的纳税申报期限,有的是取得所得的次月十五日内,有的是次年六月三十日前,有的则是次年三月一日至六月三十日内,纳税人必须依照法律规定的纳税期限及时缴纳税款,逾期缴纳将承担法律责任。
关于税务部门追缴期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五十二条规定,因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计算错误等失误,未缴或者少缴税款的,税务机关在三年内可以追征税款、滞纳金;有特殊情况的,追征期可以延长到五年。对偷税、抗税、骗税的,税务机关追征其未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或者所骗取的税款,不受前款规定期限的限制。
特别提醒
由于个人所得税的税目税率设计较为复杂,针对不同类型所得的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标准有所不同,而且在纳税方式上又存在代扣代缴纳税和自行申报纳税,因此,对纳税人而言,及时正确缴纳个人所得税需要主动学习必要的税法知识。
纳税人如果心存侥幸,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必然埋下法律风险隐患,受到法律制裁。
综合广东普法、人民网微博
图片来源于网络
来源: 杭州中院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逃税是什么意思简单,逃税是什么意思草率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