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失犯罪可以是作为犯罪,判过失犯罪有期徒刑吗

刑事辩护 编辑:穆晴伊

一、过失犯罪可以是作为犯罪

所谓过失犯罪,便是故意犯罪中的一种特殊情况。它特指的是行为人在实施犯罪行为时,理应事先预见到其自身行为所可能产生的危害性社会结果,但因自身疏忽大意或过度自信而未曾具备这样的识别能力,进而导致该危害结果的发生。而过失犯罪的主要表现形式可分为以下两种类型:首先,我们称之为“疏忽大意的过失”,即行为人为其应当预见的行为可能带来的对社会有害结果视若无睹,由于疏忽大意而未加预见,最终致使此类结果发生;其次,则是“过于自信的过失”,该类型中,行为人尽管已预见到其行为可能引发的危害性后果,却依然盲目地坚信能够通过某些手段来规避这些风险,然而实际情况却是,他们并未能成功避免这些结果的发生。

二、判过失犯罪有期徒刑吗

在过失罪行方面,尽管存在入狱服刑的可能性,但是这必须根据法律清晰明确的规范来视为应承担刑事责任。如果没有相关规定,那么不应该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同时,从减轻惩罚角度看,过失犯罪通常所面临的刑法要轻微许多。例如,若由于过失导致了他人生命的丧失,犯罪嫌疑人将面临3年以上7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惩罚;至于过失造成他人身体严重伤害的情况下,犯罪嫌疑人将要负担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的刑罚。

三、过失犯罪刑法明文规定的才处罚

需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分析。关于过失犯罪,仅当法律明文规定了过错方应承担刑事责任时,其方负责,否则,将不受任何刑罚处罚。

在对过失犯罪进行量刑时,直接依据过失犯罪的具体类别进行定罪和处罚,无需再予以从轻或减轻处罚。过失犯罪中,法律规定的过错方应承担刑事责任是正确无误的原则,而在刑法定罪过程中,若法律并未明确规定某一行为属于犯罪行为,则不应追究其刑事责任。因为,行为是否符合犯罪构成乃是刑事责任的唯一依据,对于那些不符合犯罪构成的行为,自然无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五条

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本站为您整理关于本文的法律热搜话题

过失犯罪可以是作为犯罪吗

过失犯罪也是犯罪

过失犯罪可以由作为方式构成吗

过失犯罪不可能是

过失犯罪可以是危险犯吗

过失犯罪是否有犯罪动机

过失犯罪不是犯罪

过失犯罪也是犯罪

过失犯罪是不是都是结果犯

过失犯罪构成再犯吗

过失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

过失犯罪被判处

过失犯罪在判决书上是怎么表述的

过失犯罪在判决书上是怎么表述的

过失犯罪能判缓刑吗

因过失犯罪被判处三年以上

过失犯罪判多久

过失犯罪,被依法判处三年以上

过失犯罪判刑几年

过失犯罪会判死刑吗

来源:临律-过失犯罪刑法明文规定的才处罚,过失犯罪的说法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