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套现违法吗需要负刑事责任吗,信用卡套现违法为什么还有pos机

法律普法百科 编辑:朱成

信用卡套现违法吗需要负刑事责任吗,信用卡套现违法为什么还有pos机

大家好,由投稿人朱成来为大家解答信用卡套现违法吗需要负刑事责任吗,信用卡套现违法为什么还有pos机这个热门资讯。信用卡套现违法吗需要负刑事责任吗,信用卡套现违法为什么还有pos机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信用卡套现违法吗?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一款为小微商户精心设计的移动收款工具,支持微信、支付宝、信用卡等多种支付方式,无需硬件设备,拥有注册简单、快速收款、实时到账、费率低廉等多重优势。然而这款号称“收款神器”的App,实则是不法分子供用户进行信用卡套现的工具。不到三年时间,该App先后吸引了3.7万余人注册,交易流水高达91亿余元。

经江苏省灌南县检察院提起公诉,今年2月,法院以非法经营罪判处被告人吕某甲等5人五年六个月至二年六个月不等有期徒刑,部分适用缓刑,各并处罚金。一审判决作出后,吕某甲提出上诉,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中。

2024年10月15日,灌南县检察院召开检察官联席会议讨论案情。

开发“海草生活”App帮用户套现

2018年初,从事POS机市场推广的詹某找到经营软件开发公司的吕某甲,提出想要开发一款手机POS机软件,帮助用户刷信用卡套现,可从中收取手续费。二人约定由吕某甲负责技术支持,詹某负责推广。后因没有第三方支付通道提供支付结算服务,二人的计划无法实施。

2019年1月,经朋友介绍,吕某甲、詹某与上海Y公司(下称“Y公司”,另案处理)达成合作,共同开发一款具备线上POS机功能的手机App,并取名“海草生活”。Y公司提供第三方支付通道和支付牌照,吕某甲负责技术开发与运营、维护,詹某负责市场推广与发展代理。合同签订后,吕某甲便安排弟弟吕某乙负责项目开发与维护等技术对接,公司员工尹某、姜某和卢某3人负责项目研发、维护等技术性工作。

经过多次内测,2021年4月,“海草生活”App正式上线。用户只需下载该App,绑定个人的身份证及银行卡信息,然后通过人脸识别认证,就可以成为该App的注册用户。用户在App里仅需点击“收付款”,输入金额,选择提前绑定好的信用卡作为支付账户,App后台会为其匹配提前导入的商户信息,以虚拟交易的形式,进行信用卡刷卡消费,在扣除一定比例的手续费后,消费金额将自动返还至用户绑定的储蓄卡中,全程仅需10秒钟。

该App一经上线,便吸引了大量用户注册。同时,吕某甲等人通过设置套现的信用卡和打款的储蓄卡不可以是同一家银行、套现金额不允许为整数、不能使用别人的信用卡来套现等规则,躲避银行监管。

大肆发展代理推广“业务”

为了进一步扩大市场,吕某甲等人配套上线了“海草展业”App作为代理端,每个代理可以在App中生成个人二维码,他人通过扫码成为其下级代理,并生成自己的二维码。App中可以看到每个代理发展的用户每天套现的交易额,而用户套现时交纳的手续费则被代理们层层“分利”,这也吸引了更多代理加入。

詹某利用自己多年从事POS机市场推广的资源,把从“海草展业”App中生成的推广二维码发给以前的客户,让他们通过微信群、朋友圈等方式推广,发展下级代理。同时,吕某甲等人还在“海草生活”App首页注明了“Y公司旗下”的字样,一些人看到信息后会主动与Y公司的工作人员联系成为其代理。廖某就是通过这种方式成了代理中的一员:他与Y公司的技术人员对接,把“海草生活”App的推广二维码放到其公司开发的软件上,由该软件平台上原有的七八千名代理进行推广。通过廖某推广的客户,产生的交易流水达22亿余元。

2023年6月,Y公司因为内部经营问题,关闭了支付通道。之后,吕某甲联系到了具有第三方支付通道资源的唐某,由唐某将其代理的支付通道接入“海草生活”App后台,继续进行运营。

2024年1月,灌南县公安局接到群众举报称,“海草生活”App涉嫌非法经营。经查,公安机关于1月24日立案侦查,并于同年1月31日将吕某甲、吕某乙抓获归案。其他人也陆续到案。

截至案发,“海草生活”App后台数据显示用户已达3.7万余人,总交易流水为91亿余元,通过“海草展业”App发展的代理达7000余人。经鉴定,“海草生活”App具有信用卡套现和虚构交易功能。

查实虚构交易,认定非法经营

2024年7月31日,该案被移送灌南县检察院审查起诉。该院检察长魏震作为承办检察官,通过审阅卷宗、查阅法条认为,吕某甲等人的行为涉嫌非法经营罪。然而,在讯问中,吕某甲多次辩称Y公司具有支付牌照,他们的行为属于合法经营。

与有经营资格的支付公司合作是否就拥有了合法的外衣?这成为该案定性的一个关键点。魏震通过梳理分析“海草生活”App后台数据,发现App中商户数据不是商户自己注册,全都是从后端直接导入,表面上看是用户使用信用卡在App中的商家消费,实际上,资金被扣除相应手续费后,最终划转到用户本人的储蓄卡内,属于虚构交易。

“我们判断该案是否构成非法经营,主要看经营的内容。第三方支付公司虽然具有支付牌照,具备支付资质,但是不可以从事非法资金支付结算,‘海草生活’App内的所有交易均是虚假的,所以说吕某甲等人的行为是非法经营行为。”魏震介绍,通过虚构交易,擅自改变信用卡消费信贷功能,把消费贷款转变为现金贷款,使得发卡机构无法准确判断持卡人的资信状况和资金用途,违反了中国人民银行信用卡业务的规定,扰乱了社会金融秩序。

经查,2019年至2024年,吕某甲等人通过开发“海草生活”App,虚构交易,为用户提供信用卡套现服务,并以收取手续费的方式非法牟利。

考虑到尹某、姜某、卢某犯罪情节轻微,且具有坦白、认罪认罚等情节,2024年10月16日,灌南县检察院依法对尹某等3人依法作出不起诉决定。同年10月17日,该院依法以非法经营罪对吕某甲、詹某、吕某乙、唐某、廖某5人提起公诉。

今年2月,法院经审理,全部采纳了检察机关提出的量刑建议,对吕某甲等5人作出上述一审判决。

在办案的同时,灌南县检察院针对发现的第三方支付和信用卡支付监管漏洞,及时提醒信用卡发卡银行、相关金融机构堵塞信用卡违法套现漏洞,共同维护稳定有序的金融市场秩序。目前,相关银行已针对信用卡非法套现特征建立专项风险策略,实现交易风险的实时监测、识别和拦截,并建立了针对套现平台的识别与打击方案。

【来源:检察日报·法治新闻版 作者:卢志坚 孙鑫鑫 左飞】

信用卡套现违法的法律法规

3月20日,现货黄金续创历史新高至3056.26美元/盎司,年内累涨逾16%。COMEX黄金期货最高报3065.2美元/盎司,再创历史新高。黄金ETF盘中表现稳健,交投活跃。

黄金价格疯涨之下,不少投资者“追涨”黄金,长江云新闻记者注意到,不少人选择刷信用卡炒金,并迅速套现的操作在网络上悄然兴起。在社交媒体上,不少用户宣称可以“空手套白狼”,轻松赚取差价。

其实这一套路很简单,首先用信用卡在金店或者其网购平台购买黄金,随后借助免息期,待黄金价格上涨,通过银行、金店或第三方平台回收黄金,用差价偿还账单并赚钱。而且,通过信用卡的免息期、分期免息或满减活动,使买金成本进一步降低。按照上述套路,投资者看上去可以空手套白狼,但实际上风险重重。

资金方面,银行对信用卡资金的管理越发严格。2024年以来,中信银行、华夏银行、广州银行发布了规范信用卡资金用途的公告,均明确表示“信用卡资金不得用于投资理财领域,如购买股票、基金、期货、理财产品、虚拟币、投资性贵金属、股权投资及其他权益性投资等”。

《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监督管理办法》第五十六条规定,对于出现可疑交易的信用卡账户应当及时采取与持卡人联系确认、调整授信额度、锁定账户、紧急止付等风险管理措施。更进一步来看,信用卡套现按照法律规定属于违法行为。

信用卡买金套现的操作中,买金仅仅是一种手段,通过黄金交易将信用卡额度变现才是最终目的。若违规套现累计达到一定数额,或是在操作过程中牵涉到其他金融违法违规行为,不仅个人征信受损,还可能面临严重的法律后果。

3月18日,上海黄金交易所发布《关于做好近期市场风险控制工作的通知》指出,近期贵金属价格持续大幅波动,市场风险加剧。请各会员单位做好风险应急预案,维护市场平稳运行,提示投资者做好风险防范工作,合理控制仓位,理性投资。

信用卡购金套现存在多方面的风险,持卡人应当谨慎考虑,避免因一时之需而陷入更大的经济和法律困境。投资者要摒弃这类投机取巧的念头,遵循合法合规、理性审慎的投资原则,实现资产的合理配置与稳健增长。

(长江云新闻记者 黄俊萍)

信用卡套现违法金额标准

2025年以来,黄金市场延续了上涨趋势,具有投资属性的金条、金币等备受追捧。部分消费者化身“黄金挖矿工”,利用信用卡资金投资黄金,试图通过“低买高卖”赚取差价。对此,多家银行发文明令禁止信用卡资金用于黄金投资领域。

有网友称曾套现30万购买黄金

伴随金价持续攀升,部分投资者通过低买高卖黄金来获取利润。南都·湾财社记者在社交平台浏览相关话题时发现,不少网友对此展开讨论。有网友在谈及用信用卡买黄金时发表评论称:“前几年一直刷信用卡、花呗前后刷了20W,这两年还上了。现在买有时使用信用卡会有满减优惠,满三千减50还免息。”

社交平台上网友评论

已有消费者看重黄金长期上涨的潜力,选择刷信用卡囤金。有网友就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了从去2024年底利用信用卡购入30万元黄金的经历。

除了信用卡外,还有网友利用花呗等互联网贷款渠道购买黄金。

广州东山百货业务部经理戴崇业告诉南都·湾财社记者:“确实有不少消费者使用信用卡购买黄金,商场购买黄金时也可以使用信用卡。在黄金销售过程中,商场本身会提供一定的优惠,同时银行有时也会有一些满减类的优惠活动可以叠加享受。”

一般来说,这种操作手法是先使用信用卡在线下金店或网购平台购买黄金,利用信用卡的免息期,待金价上涨后,再通过银行、金店或第三方平台回收黄金,以此赚取差价偿还账单并获利。通过信用卡的免息期、分期免息或满减活动,购买黄金的成本进一步降低。

然而,这种看似“空手套白狼”的操作,实际上隐藏着多重风险。

有银行发文警示风险

2025年3月20日,现货黄金价格突破3050美元/盎司,创下历史新高。次日晚,金价突然大幅下挫,跌破3003美元/盎司,日内跌1.43%,较最高点下跌47.11美元,人民币报价约699.60元/克。

据了解,购买金条时,投资者需支付每克约10元的手续费,而回购时价格可能每克减少2~4元。这意味着,投资者需要承担每克约12~14元的成本。因此,若金价在信用卡免息期内未能上涨足够幅度,投资者可能无法覆盖这些成本即导致亏损。

除此之外,信用卡套现炒金还面临信用风险。

使用信用卡大量购买黄金实际上是在借入资金进行投资,属于加杠杆操作。这意味着投资者在承担黄金市场价格波动风险的同时,还存在一定的借贷成本。而信用卡资金限于日常消费,擅自将其用于投资可能被视为违规操作。一旦被银行发现,可能导致信用额度降低、冻结,甚至被起诉。

为防范信用卡“炒金”,部分银行发布了相关公告,明确禁止此类行为。

兴业银行、江苏银行公告指出,近期黄金价格波动较大,不法分子通过各种“炒金”“抢金”“套现”等手段诱导持卡人进行信用卡“炒金类”投资。此类行为不仅违反信用卡使用规定且存在巨大风险。信用卡仅限于持卡人本人日常消费使用,不得用于黄金投资领域,包括但不限于黄金等投资性贵金属、股票、基金等。

事实上,信用卡资金流入黄金等投资领域早已被明令禁止。2022年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促进信用卡业务规范健康发展的通知》指出,“信用卡资金不得用于偿还贷款、投资等领域,严禁流入政策限制或者禁止性领域”。

兴业证券研究报告显示,早在2022年,政策就已经明确指出信用卡不得用于投资理财领域。银行可以通过商户类别码(MCC)识别信用卡购买黄金的行为,并采取降额、限制交易、限制分期等风控措施来应对这种行为。

浙商银行曾通报,2023年3月起,李某等人通过批量购买信用卡账户,刷卡购买黄金首饰,再进行变卖的方式,进行洗钱分赃。最终,法院以洗钱罪、信用卡诈骗罪判处李某有期徒刑五年九个月,其余涉案人员另案处理。

华泰证券研报指出,黄金交易逻辑自2024年9月以来已转向“好数据即利好”阶段,短期数据扰动引发的降息预期升温将放大金价波动并创造配置窗口;长期看,美联储降息周期启动与特朗普保护主义政策形成“双主线”,叠加央行持续增储提供底部支撑,金价上行动能充足。但需警惕政策收紧、贸易摩擦及美联储降息节奏不及预期等风险。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马青 实习生 何蕴怡

信用卡套现违法犯罪如何认定

一款为小微商户精心设计的移动收款工具,支持微信、支付宝、信用卡等多种支付方式,无需硬件设备,拥有注册简单、快速收款、实时到账、费率低廉等多重优势。然而这款号称“收款神器”的App,实则是不法分子供用户进行信用卡套现的工具。不到三年时间,该App先后吸引了3.7万余人注册,交易流水高达91亿余元。

经江苏省灌南县检察院提起公诉,今年2月,法院以非法经营罪判处被告人吕某甲等5人五年六个月至二年六个月不等有期徒刑,部分适用缓刑,各并处罚金。一审判决作出后,吕某甲提出上诉,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中。

2024年10月15日,灌南县检察院召开检察官联席会议讨论案情。

开发“海草生活”App帮用户套现

2018年初,从事POS机市场推广的詹某找到经营软件开发公司的吕某甲,提出想要开发一款手机POS机软件,帮助用户刷信用卡套现,可从中收取手续费。二人约定由吕某甲负责技术支持,詹某负责推广。后因没有第三方支付通道提供支付结算服务,二人的计划无法实施。

2019年1月,经朋友介绍,吕某甲、詹某与上海Y公司(下称“Y公司”,另案处理)达成合作,共同开发一款具备线上POS机功能的手机App,并取名“海草生活”。Y公司提供第三方支付通道和支付牌照,吕某甲负责技术开发与运营、维护,詹某负责市场推广与发展代理。合同签订后,吕某甲便安排弟弟吕某乙负责项目开发与维护等技术对接,公司员工尹某、姜某和卢某3人负责项目研发、维护等技术性工作。

经过多次内测,2021年4月,“海草生活”App正式上线。用户只需下载该App,绑定个人的身份证及银行卡信息,然后通过人脸识别认证,就可以成为该App的注册用户。用户在App里仅需点击“收付款”,输入金额,选择提前绑定好的信用卡作为支付账户,App后台会为其匹配提前导入的商户信息,以虚拟交易的形式,进行信用卡刷卡消费,在扣除一定比例的手续费后,消费金额将自动返还至用户绑定的储蓄卡中,全程仅需10秒钟。

该App一经上线,便吸引了大量用户注册。同时,吕某甲等人通过设置套现的信用卡和打款的储蓄卡不可以是同一家银行、套现金额不允许为整数、不能使用别人的信用卡来套现等规则,躲避银行监管。

大肆发展代理推广“业务”

为了进一步扩大市场,吕某甲等人配套上线了“海草展业”App作为代理端,每个代理可以在App中生成个人二维码,他人通过扫码成为其下级代理,并生成自己的二维码。App中可以看到每个代理发展的用户每天套现的交易额,而用户套现时交纳的手续费则被代理们层层“分利”,这也吸引了更多代理加入。

詹某利用自己多年从事POS机市场推广的资源,把从“海草展业”App中生成的推广二维码发给以前的客户,让他们通过微信群、朋友圈等方式推广,发展下级代理。同时,吕某甲等人还在“海草生活”App首页注明了“Y公司旗下”的字样,一些人看到信息后会主动与Y公司的工作人员联系成为其代理。廖某就是通过这种方式成了代理中的一员:他与Y公司的技术人员对接,把“海草生活”App的推广二维码放到其公司开发的软件上,由该软件平台上原有的七八千名代理进行推广。通过廖某推广的客户,产生的交易流水达22亿余元。

2023年6月,Y公司因为内部经营问题,关闭了支付通道。之后,吕某甲联系到了具有第三方支付通道资源的唐某,由唐某将其代理的支付通道接入“海草生活”App后台,继续进行运营。

2024年1月,灌南县公安局接到群众举报称,“海草生活”App涉嫌非法经营。经查,公安机关于1月24日立案侦查,并于同年1月31日将吕某甲、吕某乙抓获归案。其他人也陆续到案。

截至案发,“海草生活”App后台数据显示用户已达3.7万余人,总交易流水为91亿余元,通过“海草展业”App发展的代理达7000余人。经鉴定,“海草生活”App具有信用卡套现和虚构交易功能。

查实虚构交易,认定非法经营

2024年7月31日,该案被移送灌南县检察院审查起诉。该院检察长魏震作为承办检察官,通过审阅卷宗、查阅法条认为,吕某甲等人的行为涉嫌非法经营罪。然而,在讯问中,吕某甲多次辩称Y公司具有支付牌照,他们的行为属于合法经营。

与有经营资格的支付公司合作是否就拥有了合法的外衣?这成为该案定性的一个关键点。魏震通过梳理分析“海草生活”App后台数据,发现App中商户数据不是商户自己注册,全都是从后端直接导入,表面上看是用户使用信用卡在App中的商家消费,实际上,资金被扣除相应手续费后,最终划转到用户本人的储蓄卡内,属于虚构交易。

“我们判断该案是否构成非法经营,主要看经营的内容。第三方支付公司虽然具有支付牌照,具备支付资质,但是不可以从事非法资金支付结算,‘海草生活’App内的所有交易均是虚假的,所以说吕某甲等人的行为是非法经营行为。”魏震介绍,通过虚构交易,擅自改变信用卡消费信贷功能,把消费贷款转变为现金贷款,使得发卡机构无法准确判断持卡人的资信状况和资金用途,违反了中国人民银行信用卡业务的规定,扰乱了社会金融秩序。

经查,2019年至2024年,吕某甲等人通过开发“海草生活”App,虚构交易,为用户提供信用卡套现服务,并以收取手续费的方式非法牟利。

考虑到尹某、姜某、卢某犯罪情节轻微,且具有坦白、认罪认罚等情节,2024年10月16日,灌南县检察院依法对尹某等3人依法作出不起诉决定。同年10月17日,该院依法以非法经营罪对吕某甲、詹某、吕某乙、唐某、廖某5人提起公诉。

今年2月,法院经审理,全部采纳了检察机关提出的量刑建议,对吕某甲等5人作出上述一审判决。

在办案的同时,灌南县检察院针对发现的第三方支付和信用卡支付监管漏洞,及时提醒信用卡发卡银行、相关金融机构堵塞信用卡违法套现漏洞,共同维护稳定有序的金融市场秩序。目前,相关银行已针对信用卡非法套现特征建立专项风险策略,实现交易风险的实时监测、识别和拦截,并建立了针对套现平台的识别与打击方案。

【来源:检察日报·法治新闻版 作者:卢志坚 孙鑫鑫 左飞】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信用卡套现违法吗需要负刑事责任吗,信用卡套现违法为什么还有pos机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