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案例之六
籍某某、李某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
特殊主体将在履行职责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数量达到一般主体立案追诉标准一半以上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基本案情
2015年9月至2016年4月,被告人籍某某身为河北省高邑县王同庄派出所民警,利用其在高邑县王同庄派出所工作的职务之便,使用已调离的前所长段某某的数字证书查询公安系统内公民个人信息3670余条,并通过微信向被告人李某某出售公民个人信息,非法获利共计19840元;被告人李某某将从籍某某处购买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给他人,非法获利42185元。
河北省赵县检察院于2016年5月21日以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对籍某某、李某某批准逮捕。2016年12月14日,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向赵县法院提起公诉。2017年3月9日,赵县法院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分别判处被告人籍某某、李某某有期徒刑一年,各并处罚金5000元。
二、典型意义
检察机关认为被告人籍某某利用公安民警的特殊身份,在掌握全国人口信息的平台上任意查询,并非法出售3670余条,比一般人员非法收集信息具有更大的社会危害性,应当认定其属于刑法第253条之一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的情形,依法予以惩处。本案的处理有力地打击了将在履行职责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提供给他人的犯罪行为。
刑法修正案(九)将刑法第253条之一修改为:“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将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给他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单位犯前三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各该款的规定处罚。”从以上条文内容可以看出,刑法修正案(九)在刑法修正案(七)的基础上再次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纳入修改的范围,且修改幅度较大,在司法实践中亟须正确理解和适用。
本站为您整理关于本文的法律热搜话题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之典型案例六个
●2017.01.03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
●最新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案例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例分析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判刑案例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例心得体会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2020最新案例
●2021年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
●2017.01.03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件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