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民政局电话咨询电话是多少,咸阳民政局上班时间

法律普法百科 编辑:任玲

咸阳民政局电话咨询电话是多少,咸阳民政局上班时间

大家好,由投稿人任玲来为大家解答咸阳民政局电话咨询电话是多少,咸阳民政局上班时间这个热门资讯。咸阳民政局电话咨询电话是多少,咸阳民政局上班时间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陕西省咸阳市民政局


真情帮扶 为民生写下幸福注脚

——咸阳民生十大实事之助贫扶困篇

春回大地南风起,鲲鹏奋翼九万里。

回眸过去一年,咸阳市锚定“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的核心方向,以“统筹救助资源、增强兜底功能、提升服务能力”为破题关键,通过政策的持续迭代优化、工作机制的不断健全完善,推动民政政策精准落地,充分释放保障基本民生、筑牢安全底线、防范社会风险、助力经济发展的强大能量,在民生保障的画卷上书写温暖篇章。


“阿姨,我们来看你啦……”3月24日午后,阳光暖煦,秦都区人民路街道天王第一社区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轻车熟路地来到76岁独居老人党丽家中,看到有人来,老人眼中闪过一丝欣喜,嘴角不自觉地上扬。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笑着围坐在老人身边,有的为老人按摩,有的陪老人聊天,询问着老人的近况,欢声笑语在屋内回荡,其乐融融的画面温馨无比。

社区工作人员陪老人聊天。

党丽老人肢体二级残疾,无儿无女,还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老年疾病,行动迟缓艰难,生活中多有不便。

此前,社区工作人员在入户走访时,留意到老人满脸愁容,一番交流后,了解到老人独自就医的困难。掌握这一情况后,社区立即行动,对接社区青年党员志愿者服务队的成员单位,定期为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心理抚慰、亲情关怀、助医助残等一系列帮扶服务。当老人需要就医时,志愿者都会全程陪同护送,在医院里,志愿者跑前跑后,帮忙挂号、缴费、取药,陪着老人穿梭于各个科室,那忙碌又贴心的身影,成为老人晚年生活中一道温暖的光。

党丽只是其中一员,如今,咸阳市有许多像党丽一样的困难群众生活有了保障,精神有了依托。



真情帮扶,点亮困难群众希望之光,为民生写下幸福注脚,使美好生活的阳光直达困难群众身边。

政策落地生根 兜牢民生底线



制度为笔,行动为墨。市民政局主动作为,联合14个部门,通过清晰界定不同困难群体的救助标准和方式,构建起对象分层、措施分类的科学救助格局。全面强化低收入人口认定工作,依据不同情况精准落实救助帮扶举措,确保每一份关怀都能精准送达。

2024年,咸阳民政以“真金白银”的投入彰显民生力度、政策温度。全市上下一心,积极筹集并迅速下拨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8.7亿元,切实保障13.2万名低保、特困人员基本生活。全年实施临时救助2.47万人次,及时化解群众燃眉之急。2024年春节,我市为14.43万名低保、特困人员及低保边缘家庭成员按照每人200元的标准发放一次性生活补贴,共计2999.16万元;国庆节前夕,以每人1000元的标准,向2.12万名特困人员、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困难群众发放一次性生活补助金2120.2万元。

市民政局充分利用省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搭建起一张精准识别的“数据大网”,对1.45万条疑点数据逐一筛查,成功为2087人落实救助政策。并积极拓展合作领域,与市医保部门数据共享12次,从医疗费用数据中挖掘因病致贫的线索;与市住建部门共享3次,关注住房困难群众的生活状况;与市农业农村部门开展数据共享12次,聚焦农村困难群体的生产生活难题。累计开展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12.56万人次。同时,市民政局积极指导各县市区对未在兜底保障范围内的防止返贫监测对象展开全面入户核查,全市9757名“三类人员”中,有6291人顺利纳入救助保障,占比64.47%。这些数据背后,是民政工作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兜底性、基础性作用的生动诠释,为农村困难群众的生活筑牢坚实防线。

深入排查走访 化解群众忧愁



帮扶“及时雨”,润泽千万家。市民政局在全市掀起“爱心民政、情暖民生”主题活动的热潮,紧紧聚焦“在册对象”,同时将目光投向那些可能被忽视的“潜在对象”,创新实行“六办共助”模式,主动将政策送到群众家门口,推动社会救助从“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的积极转变。活动期间,工作人员走村入户,与困难群众面对面交流,排查困难群众7.56万人次,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246个,成功消除风险隐患31个。对特殊困难群体开展探访关爱服务13.5万人次。

此外,市民政局积极动员社会组织及爱心人士捐款捐物,凝聚社会爱心力量,向困难群众发放各类物资1.5万件,价值304.28万元,惠及群众1.6万人。并会同市级有关部门,针对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照料服务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整治工作“回头看”;完成低保经办人员近亲属备案213人,确保救助工作的公正性和透明度;新增纳入低保6555人,让更多困难群众得到应有的保障。

通过建立协调机制,成功解决急难救助个案34个,为那些身处困境的群众打开“希望之门”;发放宣传资料8.7万份,让更多群众了解救助政策;公开社会救助服务热线电话18部,畅通群众求助渠道;在“互联网+政务”的浪潮下,积极推进网上申请救助服务,通过网上申请各类救助3569人次,审批通过2031人次,大幅提高社会救助工作的精细化管理水平,让困难群众更加安心、放心。

精心谋篇布局 规划未来蓝图



一个个跳跃的数字,是我市全力实施助贫扶困的体现,更是一笔笔温暖人心的民生账本。

站在新时代的潮头,面对兜底保障工作新任务,我市将继续秉持为民初心,不断探索创新,持续提升服务水平,在助贫扶困的画卷中落下“一枝一叶总关情”的笔触。

——完善制度,扩围增效。推进低保等救助扩围,健全分层分类救助体系与“主动发现、精准识别、动态监测、分类施策”的帮扶机制。通过明确部门职责、优化流程、强化数据共享等,提升救助科学性与实效性,实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和“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的转变,筑牢民生保障制度基础。

——试点推进,政策衔接。在全市涉农县市区开展防止返贫与低收入人口监测救助政策衔接并轨试点。遵循“统筹推进、分类施策、精准衔接”原则,推动政策体系、工作机制等关键领域深度融合,积累经验,确保2025年过渡期后政策无缝衔接、保障无死角,稳固农村困难群众生活。

——改革创新,探索模式。推进社会救助改革,指导各县市区探索“融救助”模式。整合救助资源、优化流程、创新方式,构建“主动发现、精准识别、快速响应”服务体系,总结可复制经验,推动救助从分散、单一向系统、多元转变,提升服务效能与群众满意度。

——拓展方式,融入大局。制定服务类社会救助措施,完善政府购买服务政策,形成“物质+服务”救助方式。同时,统筹推进西安—咸阳社会救助一体化,推动有条件的县市区保障标准对标西安,融入区域公共服务大局,改善困难群众生活条件……

民生福祉,枝叶关情;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

一项项饱含深情的民生承诺逐一实现,为咸阳社会和谐稳定、稳步迈向共同富裕注入强劲动力。


本文转载自 咸阳日报

咸阳民政局婚姻登记处

今年以来,咸阳市以群众满意为标准,从细节入手增强民政服务功能,提升民政服务质量,助推高质量发展。

提升民政干部工作能力

全面贯彻“学习培训、提升能力”“创佳评差、争先创优”“改革创新、系统集成”要求,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修订建立11项内部管理制度,巩固主题教育成果,深化“三个年”活动,抓好党纪学习教育,深入开展群众身边作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引导民政干部争做民政服务对象基本生活保障的“监护人”、新风正气的“引领者”、加快建设现代化“西部名市丝路名都”的“推动者”、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者”。

扎实开展社会组织服务高质量发展市县行活动,围绕“16+8+3”产业链,征集上报项目98个,总投资118.1亿元。开展社会组织服务质量提升专项行动,78家行业协会商会减免降低收费266.8万元,受益企业146家。

抓牢安全护平安

巩固全市民政服务机构安全生产和规范化管理督查检查反馈问题整改成果,印发《咸阳市民政系统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联合市消防救援支队对民政机构开展“组团式”安全检查,排查整改安全隐患864个。组织安全培训和应急演练94场次、1151人次。

智慧民政提质量

把“智慧民政”平台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定期调度,逐板块完善数据更新,抓好养老、救助、殡葬等系统上线运行,高效推进“陕西民政通”小程序推广,点击量16.64万人次。

提振福彩增销量

1-6月底,全市销售福利彩票3.78亿元,筹集公益金3148万元,销量增幅位列全省第一,总销量处于全省第一方阵。咸阳彩民中得“双色球”1.48亿元大奖。

本文转载自 咸阳日报

咸阳民政局几点上班

今年以来,全市民政系统以深化“三个年”活动为抓手,以落实“十二个一”项目建设任务为重点,坚持把高质量项目作为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推进民政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建设取得新成效。全市应建“十二个一”项目136个,目前已建成项目95个,在建项目13个,规划建设项目28个。

按照“续建项目抓进度、新建项目抓开工”要求,全市民政系统抢时间、赶工期、优服务、解难题,掀起项目建设大干快干热潮。今年咸阳市委、市政府将建设25个镇(街道)区域养老服务中心纳入全市民生实事,目前已建成13个。养老设施建设成效明显,建成养老机构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1539个,提供养老床位1.5万张。殡仪馆建设力度持续加大,城市公益性公墓建设积极推进,农村公益性公墓覆盖面逐步扩大。

咸阳市民政局成立超长期特别国债项目申报工作领导小组,重点围绕“养老机构改扩建、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建设和殡葬服务设施”等方面加大资金争取力度。围绕全市“16+8+3”产业链,部署开展社会组织服务高质量发展市县行项目征集活动,全市共征集上报项目98个,总投资118.1亿元。

咸阳市自然资源局将养老、殡葬等设施用地纳入《咸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为搞好民政基础设施建设奠定基础。市县两级民政部门编制完成《民政服务设施建设项目用地中长期规划》《养老服务设施和养老产业用地规划》《殡葬项目用地规划》(2023—2035年),目前已纳入市县土地规划民政项目787个。市财政局全力支持民政重点项目建设。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计划将41个民政项目纳入国家重大项目库。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开设绿色通道,加快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初步设计及投资核算审批工作。

此外,咸阳市坚持把项目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树立“项目至上”理念,建立“五个一”包抓机制,实行“月督查、季通报”,及时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市政府名义下发督办单、提醒函11份,督促相关县市区克服困难、创造条件,加快民政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建设进度。

本文转载自 咸阳日报

咸阳民政局地址在哪里

《看咸阳》讯:12月28日,记者从市民政局获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民政部在近期公布全国民政系统先进集体、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表彰决定中,授予196个单位“全国民政系统先进集体”称号,92人荣获“全国民政系统劳动模范”称号,104人被评为“全国民政系统先进工作者”。在此次表彰中,陕西省共有3人获得“全国民政系统劳动模范”称号,其中,咸阳市社会福利院儿童福利中心主任张忠浪荣获这一称号。

长期扎根孤残儿童护理一线的张忠浪,始终践行“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的使命,严守爱心、细心、耐心、精心、责任心工作准则,以“精准化管理,精细化服务,高质量发展”为抓手,为儿童福利事业的发展不懈努力。此前,他已凭借出色的工作表现,荣获“全省民政系统先进工作者”以及“咸阳市劳动模范”称号,其所在的市社会福利院儿童福利中心也荣获“全国巾帼文明岗”的荣誉。

近年来,咸阳市社会福利院在优化升级与创新发展方面不断探索,全力推进“养教治康安+社工”的一体化服务模式,儿童服务质量显著提升。

(来源:咸阳日报)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咸阳民政局电话咨询电话是多少,咸阳民政局上班时间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