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合并对储户有影响吗,银行合并了存款怎么办
大家好,由投稿人罗然来为大家解答银行合并对储户有影响吗,银行合并了存款怎么办这个热门资讯。银行合并对储户有影响吗,银行合并了存款怎么办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银行合并员工怎么安排
近期,中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原银行)迎来4位副行长。
4月23日,河南省政府发布人事任命通知,任命周丽涛、姚辉元、刘清奋、王天奇为中原银行副行长。4位副行长任命获批后,将与该行行长刘凯组成“一正四副”的高管格局。
中原银行成立于2014年12月,是分支机构网点覆盖河南全省的省属法人银行,2017年7月,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2022年5月,该行迎来发展中的重大机遇。经原中国银保监会批准,中原银行正式吸收合并洛阳银行、平顶山银行及焦作中旅银行。
万亿省级法人银行由此启航。
此次合并后,中原银行总资产从7682亿元快速扩张至1.27万亿元。只是资产规模飞速跃升的同时,资产质量、内控治理等问题也在合并过程中逐渐暴露出来,由此带来的“阵痛”持续至今。
最新年报数据显示,2024年中原银行营收同比下降0.9%,受所得税变动所致净利润同比增长8.2%;不良贷款率为2.02%仍居行业高位,不良贷款余额上升至144.58亿元。
如何跨越整合过渡期、实现“轻装上阵”,是摆在新任高管团队面前的一大考验。
1 低分红背后业绩有压力
4月10日,中原银行发布公告,该行将于8月5日派发2024年末股息,即每10股派现0.12元,合计派发股息4.39亿元(含税)。
这是继2019年后,中原银行的首次现金分红。
2020年至2023年这四年,该行均实现盈利始终未实施分红。虽然是时隔四年重启分红,但此次分红占该行2024年净利润的比例仅为12.74%。这一比例并未到公司章程规定的分配比例。
中原银行2023年报中提及,“本行年度利润分配时,最近三年现金分红累计分配的利润应不少于本行最近三年实现的年均可分配利润的百分之三十。”
但在2024年年报中,该行并未再提及这一说法。
「界面新闻·子弹财经」注意到,3月28日中原银行董事会宣布,为反映《公司法》及《港交所上市规则》等法规变动,借鉴同业经验并结合自身实际,决定修订《公司章程》及《股东大会议事规则》。
不过,中原银行并未披露具体修改内容,此次修订需经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及监管机构核准后生效。「界面新闻·子弹财经」就修改内容是否涉及分红比例一事,求证中原银行方面,截至发稿前未得到回复。
事实上,中原银行低派息背后,业绩压力不容忽视。
年报显示,2024年中原银行实现营业收入259.55亿元,同比减少0.9%。其中,利息净收入215.43亿元,同比减少7.2亿元,降幅达3.2%。
主要是由于发放贷款及垫款和投资证券及其他金融资产利息收入减少,截至2024年年末,该行实现利息收入480.36亿元,同比减少26.69亿元,降幅5.3%。
非利息收入中,中原银行实现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14.18亿元,较2023年增加7.6%。
值得注意的是,中原银行投资收益大幅增长。年报显示,2024年该行通过投资证券实现收益金额为25.04亿元,较上年同比增加6.12亿元,增幅32.3%。
该行在年报中称,主要是由于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投资收益增加。
图 / 中原银行2024年年报
盈利方面,中原银行2024年实现净利润为34.7亿元,同比增长8.2%,主要是受所得税变动所致。
而代表其核心盈利能力的营业利润为27.51亿元,同比下降8.2%。
两大支出项中,2024年该行营业费用104.5亿元,同比减少4.12亿元,降幅3.8%。
但2024年该行资产减值损失为128.86亿元,同比增加3.26亿元,增幅2.6%,主要是由于其持续加大拨备计提力度,有效提高风险抵补能力。
「界面新闻·子弹财经」注意到,自2022年中原银行资产减值损失超100亿元,2022年为111.9亿元,较2021年的76.4亿元同比大幅增长46.5%。2023年中原银行资产减值损失为125.6亿元,同比增加12.2%。
2 不良贷款三年增长60亿,
个贷不良持续攀升
回看2022年,中原银行吸收合并洛阳银行、平顶山银行及焦作中旅银行三家银行之时,曾因合并重组时间短、成本低,曾被业内赞誉为“城商行改革化险样本”。
但在吸收合并的过程中,中原银行伴生有大量不良贷款。
联合资信在评级报告中指出,2022年在推进吸收合并事项的过程中,中原银行主动剥离部分存量风险资产以把控吸收合并后的资产质量,以总代价100亿元向中原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转让账面原值为259亿元的风险资产。
得益于上述措施,2022年,中原银行实现平稳继承目标银行信贷资产,当年不良贷款率1.93%。
但在合并的第二年(2023年),中原银行不良率攀升至2.04%。截至2024年末,该行不良贷款率为2.02%,同比下降0.02个百分点。
不良贷款方面,自2022年中原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大幅上升。
2021年至2024年,该行不良贷款余额分别为84.76亿元、131.99亿元、144.52亿元和144.58亿元,三年时间,不良贷款余额增加59.82亿元。
从贷款结构来看,截至2024年末,公司贷款和个人贷款在贷款总额中的占比分别为57.4%、37.1%。
该行公司不良贷款余额约人民币65.84亿元,较上年末减少约人民币4.76亿元,不良贷款率较上年末下降约0.17个百分点至1.61%。
图 / 中原银行2024年年报
个人贷款方面,不良贷款率、不良贷款余额“双升”。
年报显示,中原银行个人不良贷款余额约78.74亿元,较上年末增加约4.81亿元,不良贷款率较上年末上升约0.12个百分点至2.97%。
对此,中原银行在年报中称,“本行个人不良贷款增加主要由于部分个人客户受经济环境影响收入大幅下降,还款能力减弱。”
「界面新闻·子弹财经」注意到,自吸收合并三家银行以来,中原银行个人贷款资产质量承压。三年时间,个贷不良贷款余额增长57.04亿元,不良贷款率上升1.79个百分点。
年报同时显示,中原银行拨备覆盖率仅过监管红线,有待进一步提升。
截至2024年末拨备覆盖率为155.03%,较上年末上升0.97个百分点。根据财政部发布的《金融企业财务规则(征求意见稿)》说明,以银行业金融机构为例,监管部门要求的拨备覆盖率基本标准为150%。
3 股权频频被质押,
内部治理存挑战
事实上,中原银行自诞生便带有合并基因。
成立于2014年的中原银行,由河南省13家市级城市商业银行新设合并而来。2017年7月,中原银行成立不到三年,便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
但自上市以来,中原银行股价一路下跌,已经成“仙股”。截至5月11日,中原银行股价为0.325港元/股,较其2.45港元/股的发行价已跌去86.7%。
股价持续低迷,中原银行股权也被频繁拍卖。阿里资产网显示,中原银行合计有11笔股权正在被拍卖。
图 / 阿里资产网
这些被拍卖的股权,多为中原银行吸收合并之前的洛阳银行、平顶山银行的股东持有,目前这些股东被追债,相关股权被摆上拍卖平台。
其中,洛阳银行的股东河南海菱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是最大的一笔。该公司原持有洛阳银行2.4亿股股权及孳息,现已折合成中原银行2.8亿股股权及孳息。阿里拍卖官网显示,这笔股权此前已经历多次流拍。
此外,中原银行股权质押情况较为突出。
年报显示,截至2024年末中原银行47.26亿股内资股股份存在质押情况,占发行普通股股份总数的12.93%;尚有8.11亿股内资股股份涉及司法冻结。
图 / 中原银行2024年年报
股权之外,多位高管的“落马”,也成为中原银行的一大内部治理问题。
2024年7月,中原银行前董事长徐诺金被“双开”,徐诺金在任期间,中原银行完成了对洛阳银行、平顶山银行及焦作中旅银行的吸收合并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徐诺金是中原银行落马的第二位董事长,在他之前该行首任董事长窦荣兴于2022年6月被“双开”。
据「界面新闻·子弹财经」统计,自2022年以来,中原银行多名高管接连“落马”。除上述窦荣兴、徐诺金两人之外,原副行长赵卫华于2022年4月被“双开”、原副董事长魏杰于2022年6月被查、副监事长贾继红于2023年2月被查。
这些高管的落马,揭示了中原银行在内控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事实上,近年来通过合并成立、短时间极速扩大规模的中小银行,高管贪腐几乎成为合并“后遗症”之一。
2023年,中原银行迎来“70后”董事长及行长。当年11月,该行发布公告称,董事会选举郭浩为中原银行第三届董事会董事长;聘任刘凯担任中原银行行长。
年报显示,当前中原银行领导班子以“70后”为主。
年报中披露的该行12名高级管理人员中,仅行长助理姚红波、业务总监聂国庆两位是“60后”;该行副行长周丽涛、董事会秘书潘文尧、财务会计部总经理佟琦、审计部总经理黄明以及多位行长助理,均为“70后”;行长助理王天奇、首席信息官扈浩为“80后”。
图 / 中原银行2024年年报
2025年4月,中原银行再迎4位副行长。
4月23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布的人事任命通知显示,省人民政府决定任命周丽涛、姚辉元、刘清奋、王天奇为中原银行副行长。四人中除姚辉元之外,其余三人均为中原银行现任高管。
上述4位副行长任命获批后,该行高管层将形成“一正四副”格局。
综合来看,作为河南省首家省属法人银行,中原银行在吸收合并三家银行后,业务规模、市场占有率等均得到提升。但种种迹象显示,当前该行业务仍处于吸收合并后的整合过渡期。
中原银行董事长郭浩在年报中称,2025年是中原银行“三五”战略规划开局之年。
接下来,中原银行能否持续改善资产质量、不断提升核心盈利能力,在开局之年实现“轻装上阵”?「界面新闻·子弹财经」将持续关注。
本文源自子弹财经
银行合并后,存款超过50万,怎么赔
文|子弹财经
近期,中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原银行)迎来4位副行长。
4月23日,河南省政府发布人事任命通知,任命周丽涛、姚辉元、刘清奋、王天奇为中原银行副行长。4位副行长任命获批后,将与该行行长刘凯组成“一正四副”的高管格局。
中原银行成立于2014年12月,是分支机构网点覆盖河南全省的省属法人银行,2017年7月,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2022年5月,该行迎来发展中的重大机遇。经原中国银保监会批准,中原银行正式吸收合并洛阳银行、平顶山银行及焦作中旅银行。
万亿省级法人银行由此启航。
此次合并后,中原银行总资产从7682亿元快速扩张至1.27万亿元。只是资产规模飞速跃升的同时,资产质量、内控治理等问题也在合并过程中逐渐暴露出来,由此带来的“阵痛”持续至今。
最新年报数据显示,2024年中原银行营收同比下降0.9%,受所得税变动所致净利润同比增长8.2%;不良贷款率为2.02%仍居行业高位,不良贷款余额上升至144.58亿元。
如何跨越整合过渡期、实现“轻装上阵”,是摆在新任高管团队面前的一大考验。
低分红背后业绩有压力
4月10日,中原银行发布公告,该行将于8月5日派发2024年末股息,即每10股派现0.12元,合计派发股息4.39亿元(含税)。
这是继2019年后,中原银行的首次现金分红。
2020年至2023年这四年,该行均实现盈利始终未实施分红。虽然是时隔四年重启分红,但此次分红占该行2024年净利润的比例仅为12.74%。这一比例并未到公司章程规定的分配比例。
中原银行2023年报中提及,“本行年度利润分配时,最近三年现金分红累计分配的利润应不少于本行最近三年实现的年均可分配利润的百分之三十。”
但在2024年年报中,该行并未再提及这一说法。
「界面新闻·子弹财经」注意到,3月28日中原银行董事会宣布,为反映《公司法》及《港交所上市规则》等法规变动,借鉴同业经验并结合自身实际,决定修订《公司章程》及《股东大会议事规则》。
不过,中原银行并未披露具体修改内容,此次修订需经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及监管机构核准后生效。「界面新闻·子弹财经」就修改内容是否涉及分红比例一事,求证中原银行方面,截至发稿前未得到回复。
事实上,中原银行低派息背后,业绩压力不容忽视。
年报显示,2024年中原银行实现营业收入259.55亿元,同比减少0.9%。其中,利息净收入215.43亿元,同比减少7.2亿元,降幅达3.2%。
主要是由于发放贷款及垫款和投资证券及其他金融资产利息收入减少,截至2024年年末,该行实现利息收入480.36亿元,同比减少26.69亿元,降幅5.3%。
非利息收入中,中原银行实现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14.18亿元,较2023年增加7.6%。
值得注意的是,中原银行投资收益大幅增长。年报显示,2024年该行通过投资证券实现收益金额为25.04亿元,较上年同比增加6.12亿元,增幅32.3%。
该行在年报中称,主要是由于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投资收益增加。
图 / 中原银行2024年年报
盈利方面,中原银行2024年实现净利润为34.7亿元,同比增长8.2%,主要是受所得税变动所致。
而代表其核心盈利能力的营业利润为27.51亿元,同比下降8.2%。
两大支出项中,2024年该行营业费用104.5亿元,同比减少4.12亿元,降幅3.8%。
但2024年该行资产减值损失为128.86亿元,同比增加3.26亿元,增幅2.6%,主要是由于其持续加大拨备计提力度,有效提高风险抵补能力。
「界面新闻·子弹财经」注意到,自2022年中原银行资产减值损失超100亿元,2022年为111.9亿元,较2021年的76.4亿元同比大幅增长46.5%。2023年中原银行资产减值损失为125.6亿元,同比增加12.2%。
不良贷款三年增长60亿,个贷不良持续攀升
回看2022年,中原银行吸收合并洛阳银行、平顶山银行及焦作中旅银行三家银行之时,曾因合并重组时间短、成本低,曾被业内赞誉为“城商行改革化险样本”。
但在吸收合并的过程中,中原银行伴生有大量不良贷款。
联合资信在评级报告中指出,2022年在推进吸收合并事项的过程中,中原银行主动剥离部分存量风险资产以把控吸收合并后的资产质量,以总代价100亿元向中原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转让账面原值为259亿元的风险资产。
得益于上述措施,2022年,中原银行实现平稳继承目标银行信贷资产,当年不良贷款率1.93%。
但在合并的第二年(2023年),中原银行不良率攀升至2.04%。截至2024年末,该行不良贷款率为2.02%,同比下降0.02个百分点。
不良贷款方面,自2022年中原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大幅上升。
2021年至2024年,该行不良贷款余额分别为84.76亿元、131.99亿元、144.52亿元和144.58亿元,三年时间,不良贷款余额增加59.82亿元。
从贷款结构来看,截至2024年末,公司贷款和个人贷款在贷款总额中的占比分别为57.4%、37.1%。
该行公司不良贷款余额约人民币65.84亿元,较上年末减少约人民币4.76亿元,不良贷款率较上年末下降约0.17个百分点至1.61%。
图 / 中原银行2024年年报
个人贷款方面,不良贷款率、不良贷款余额“双升”。
年报显示,中原银行个人不良贷款余额约78.74亿元,较上年末增加约4.81亿元,不良贷款率较上年末上升约0.12个百分点至2.97%。
对此,中原银行在年报中称,“本行个人不良贷款增加主要由于部分个人客户受经济环境影响收入大幅下降,还款能力减弱。”
「界面新闻·子弹财经」注意到,自吸收合并三家银行以来,中原银行个人贷款资产质量承压。三年时间,个贷不良贷款余额增长57.04亿元,不良贷款率上升1.79个百分点。
年报同时显示,中原银行拨备覆盖率仅过监管红线,有待进一步提升。
截至2024年末拨备覆盖率为155.03%,较上年末上升0.97个百分点。根据财政部发布的《金融企业财务规则(征求意见稿)》说明,以银行业金融机构为例,监管部门要求的拨备覆盖率基本标准为150%。
股权频频被质押,内部治理存挑战
事实上,中原银行自诞生便带有合并基因。
成立于2014年的中原银行,由河南省13家市级城市商业银行新设合并而来。2017年7月,中原银行成立不到三年,便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
但自上市以来,中原银行股价一路下跌,已经成“仙股”。截至5月11日,中原银行股价为0.325港元/股,较其2.45港元/股的发行价已跌去86.7%。
股价持续低迷,中原银行股权也被频繁拍卖。阿里资产网显示,中原银行合计有11笔股权正在被拍卖。
图 / 阿里资产网
这些被拍卖的股权,多为中原银行吸收合并之前的洛阳银行、平顶山银行的股东持有,目前这些股东被追债,相关股权被摆上拍卖平台。
其中,洛阳银行的股东河南海菱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是最大的一笔。该公司原持有洛阳银行2.4亿股股权及孳息,现已折合成中原银行2.8亿股股权及孳息。阿里拍卖官网显示,这笔股权此前已经历多次流拍。
此外,中原银行股权质押情况较为突出。
年报显示,截至2024年末中原银行47.26亿股内资股股份存在质押情况,占发行普通股股份总数的12.93%;尚有8.11亿股内资股股份涉及司法冻结。
图 / 中原银行2024年年报
股权之外,多位高管的“落马”,也成为中原银行的一大内部治理问题。
2024年7月,中原银行前董事长徐诺金被“双开”,徐诺金在任期间,中原银行完成了对洛阳银行、平顶山银行及焦作中旅银行的吸收合并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徐诺金是中原银行落马的第二位董事长,在他之前该行首任董事长窦荣兴于2022年6月被“双开”。
据「界面新闻·子弹财经」统计,自2022年以来,中原银行多名高管接连“落马”。除上述窦荣兴、徐诺金两人之外,原副行长赵卫华于2022年4月被“双开”、原副董事长魏杰于2022年6月被查、副监事长贾继红于2023年2月被查。
这些高管的落马,揭示了中原银行在内控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事实上,近年来通过合并成立、短时间极速扩大规模的中小银行,高管贪腐几乎成为合并“后遗症”之一。
2023年,中原银行迎来“70后”董事长及行长。当年11月,该行发布公告称,董事会选举郭浩为中原银行第三届董事会董事长;聘任刘凯担任中原银行行长。
年报显示,当前中原银行领导班子以“70后”为主。
年报中披露的该行12名高级管理人员中,仅行长助理姚红波、业务总监聂国庆两位是“60后”;该行副行长周丽涛、董事会秘书潘文尧、财务会计部总经理佟琦、审计部总经理黄明以及多位行长助理,均为“70后”;行长助理王天奇、首席信息官扈浩为“80后”。
图 / 中原银行2024年年报
2025年4月,中原银行再迎4位副行长。
4月23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布的人事任命通知显示,省人民政府决定任命周丽涛、姚辉元、刘清奋、王天奇为中原银行副行长。四人中除姚辉元之外,其余三人均为中原银行现任高管。
上述4位副行长任命获批后,该行高管层将形成“一正四副”格局。
综合来看,作为河南省首家省属法人银行,中原银行在吸收合并三家银行后,业务规模、市场占有率等均得到提升。但种种迹象显示,当前该行业务仍处于吸收合并后的整合过渡期。
中原银行董事长郭浩在年报中称,2025年是中原银行“三五”战略规划开局之年。
接下来,中原银行能否持续改善资产质量、不断提升核心盈利能力,在开局之年实现“轻装上阵”?「界面新闻·子弹财经」将持续关注。
银行合并存款有影响吗
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持续推进,中小银行合并重组步伐明显加快。
第一财经根据企业预警通数据统计发现,2024年以来,已有近200家中小银行注销(包括工商注销、批复合并、批复解散等情形,下同),主要为农村金融机构,数量远超过去3年(2021年至2023年)的总和。
“推动高风险中小金融机构合并重组,是化解金融风险的重要手段,有助于整体改善中小金融机构的风险状况。”星图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薛洪言对记者称。
中小银行合并步伐明显加快
12月29日,新疆合并组建的一家新银行新疆和田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和田农商银行”)揭牌开业。和田农商银行开业的同时,和田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等8家合作社因合并宣告解散,其业务、财产、债权债务以及其他各项权利义务均由和田农商银行承继;经营活动由和田农商银行对应分支机构承接。
新疆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党委书记、理事长郑育峰表示,力争到2027年末,和田农商银行资产总额突破300亿元,各项存款突破250亿元,各项贷款突破230亿元,成为新疆金融系统重要银行和区域性标杆银行。
近年来,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是中国金融监管重点推进的议题,高风险银行主要集中在农村中小银行。
根据央行近日发布的《金融稳定报告(2024年)》,2023年末,央行对3936家银行机构开展金融机构评级,从评级结果来看,“红区”银行357家,其中,农合机构(包括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和村镇银行“红区”银行数量占“红区”银行比重较高。
今年的1月、5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农村中小银行监管司两度发文,支持配合省级党委政府“一省一策”推进农信社改革。推动同一地级市城区农信社整合。支持金融承载力较弱地区的农信社实施市场化重组。稳慎推动村镇银行结构性重组,提升主发起行管理能力。加快推动农村中小银行兼并重组,减少农村中小银行机构数量和层级。
第一财经根据企业预警通数据统计,2024年,已有199家中小银行注销,注销数量超过了过去3年(2021年至2023年)之和。2021年注销67家、2022年注销44家、2023年注销78家。
这199家银行包括36家信用社、56家农商行、6家农村资金互助社、100家村镇银行、1家城商行。其中,批复解散的89家、批复合并的102家、工商注销的8家。
从地区分布看,多个省份风险压降成效明显,其中,辽宁注销了41家银行,河北注销了36家银行,新疆注销了25家银行,海南注销了20家银行。
2021年以来,辽宁省全面推进中小银行改革化险,企业预警通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4年的4年间,辽宁已注销73家中小银行。今年6月19日,金融监管总局辽宁监管局批复同意辽宁农商行吸收合并辽宁新民农商行等36家农村中小银行机构,并承接这些农村中小银行机构清产核资后的有效资产、全部负债、业务、网点和员工。
《金融稳定报告(2024年)》显示,绝大多数省份存量风险已压降,湖北、浙江、西藏、上海、山东、青海、江西、江苏、福建9个省区市辖内无“红区”银行,另有14个省区市辖内“红区”银行维持在个位数水平。
区域性中小银行将进入存量时代
类似于辽宁农商行的合并重组是当下中小银行改革化险的重要方式,或是新设合并或是吸收合并。今年,河南、新疆、海南等地纷纷加快组建省级或市级农商行;吸收合并,诸如富滇银行收购丽江古城富滇村镇银行、常熟农商银行吸收合并江苏丹徒蒙银村镇银行等。
另外,还有村镇银行之间的“多合一”模式,比如承德县恒升村镇银行吸收合并平泉恒升村镇银行;石家庄恒升村镇银行吸收合并正定恒升村镇银行、鹿泉恒升村镇银行;邯郸邯山齐鲁村镇银行吸收合并成安齐鲁村镇银行、磁县齐鲁村镇银行、魏县齐鲁村镇银行、涉县齐鲁村镇银行等。
“合并本身意味着资源的重新整合,为打破传统机构内部的变革堵点提供了一个重要契机。”薛洪言说。
但他同时表示,简单的合并重组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善中小银行的经营状况和竞争地位,未来更要在治理机制、公司文化、高管队伍、战略定位等方面求新求变,吸收优秀银行的做法,“脱胎换骨”打造一家全新的金融机构。
惠誉博华研报认为,未来中小金融机构合并重组仍将持续推进,在经济发展活力较弱区域组建统一法人的农商银行,有利于提升资产规模、增强风险控制与风险抵御能力,随着各类金融机构定位的逐渐完善以及中小金融机构监管日益严格,未来区域性中小银行将进入存量时代,中小银行合并浪潮下高风险银行数量有望进一步下降。
(本文来自第一财经)
银行合并补登是什么意思
中小银行合并步伐明显加快
区域性中小银行将进入存量时代
值班编辑:苏小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银行合并对储户有影响吗,银行合并了存款怎么办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